建安天下 第一百二十九章 荀彧(2)
荀彧給曹操的建議是奉主上以從民望。
《三國志·卷十》記載:“建安元年,太祖擊破黃巾。漢獻帝自河東還洛陽。太祖議奉迎都許,或以山東未平,韓逼、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彧勸太祖曰:“昔漢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醫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后雖慮之,無及。”太祖遂至洛陽,奉迎天子都許。天子拜太祖大將軍,進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關于荀彧的功績,從史書的列傳中就可窺見一二。
《三國志》列次敘傳,《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將他、他侄子荀攸和剛才提到的賈詡,合傳列為曹操首席三大謀士。荀彧排第一。在曹操所有非曹姓宗族里,排名第一。
史書記載的荀彧容貌俊美、愛配香囊,曹操的兒子曹植稱他“冰清玉潔”,司馬懿也言“書傳的古人我不知道,反正近百十年來,我見過的賢人,沒超過荀令君的。”
曹操直接直接將荀彧比作張良,“吾之子房”。
由此可見,荀彧在當時的士人之中,乃是第一等人物。
不過,荀彧和大部分的謀士都不同,他和早期的諸葛亮很像,兩人都并不怎么跟上戰場。
曹操身邊的謀士,荀攸、賈詡、郭嘉等負責日常進言,都跟隨曹操征戰四方。而荀彧常鎮守后方,就如同劉備進攻西川,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東征孫權,為關羽復仇,諸葛亮鎮守漢中。
著名的官渡之戰,曹操跟袁紹相持,形勢岌岌可危,于是寫信問荀彧有沒有什么辦法,荀彧回信“扼其喉而不得進已經半年了,應該用奇了。”
最后曹操采納了許攸的建議,在烏巢燒毀了袁紹的軍糧,由此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荀彧的作用其實就是曹操的后方也就是許都主持日常工作,換而言之,也就是讓曹操無后顧之憂,其實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一件事。
后漢的士族,汝南郡和潁川郡兩地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汝南是袁氏為尊,所謂四世三公,代代都要進朝廷的。
荀氏則是潁川郡的世家大家。沮授也是潁川郡出身。兩人幾乎同時提出迎立漢獻帝的主旨,在迎了漢獻帝后,荀彧成了尚書令,即天子的秘書。
可以說,荀彧等于是漢獻帝與曹操之間的一道橋梁。
此外,他又舉薦了大批人物給曹操,諸如郭嘉、鐘繇、陳群、司馬懿、荀攸等,妙在荀彧介紹的這批才子,大多是潁川士族,于是就形成了曹操手下,一個潁川士族集團。
由于荀彧的緣故,潁川是曹操最關鍵的后臺。官渡之戰,荀彧可不止寫信鼓勵曹操。后來曹丕登基,很快就給潁川郡許多福利,這是有原因的。
史書記載:“潁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官渡之役,四方瓦解,遠近顧望,而此郡守義,丁壯荷戈,老弱負糧。昔漢祖以秦中為國本,光武恃河內為王基,今朕復於此登壇受禪,天以此郡翼成大魏。”
當然,荀彧與潁川士族集團,還不只是幫忙輸輸糧。
曹操征定天下,有武的一手,那就是他自己能打;也有文的一手,那就是荀彧為首的士族集團。本來曹操在讀書人那里,不算有面子:父親曹嵩是投托宦官門下的,很沒面子;但因為荀彧與他手下那批人,與漢朝天子一結合,形成了一個士族班子。這對其他諸侯門下那些讀書人,誘惑極大。
某種程度上,荀彧高風亮節、世家公子的儒雅形象,是曹操真正的招牌;而他善于推薦人,至少在前期,令曹操大大受益——至于后期,荀彧的影響也對曹操產生了掣肘,那是后話了。
事實上,后漢末年,挾過天子的軍閥,不止曹操一家。董卓立了漢獻帝,之后呂布王允、李傕郭汜,都多少把持過漢獻帝,但從未有如曹操般成功者,因為其他諸侯雖然各有本領,到底還是土鱉軍閥,手握著天子,卻沒把天子用到位。
漢末士族勢力,袁紹靠著四世三公的號召得人心,劉備靠著宗親血統和個人魅力奔走天下,東吳得靠朱顧步陸等宗族,加上張昭這些北方士大夫鎮場。曹操所以獨出眾,在于他前期,依靠荀彧為首的潁川士族集團,加上漢朝天子,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核心。這個士族核心對土鱉軍閥也許沒有震懾作用,但對軍閥手下那些辦事的讀書人,卻大有感召力。
所以曹操平了北方后,錄前后功勞,要給荀彧封萬歲亭侯,表章的第一句就是:思慮智謀應該首先受賞,戰爭的功績抵不上朝堂國家的勛勞啊!
“臣聞慮為功首,謀為賞本,野績不越廟堂,戰多不逾國勛。”
荀彧當然要推辭,但曹操給他寫信,說“我和你共事以來,創立朝廷,你幫著匡弼,幫著舉薦人才,幫著出謀劃策,也真太多了”
某種程度上,荀彧已經不是曹操的謀士,而是曹操的合伙人。他不只是日理萬機處理日常工作,他還為曹操團結著一個能感召士大夫的中央。
沒了他,曹操奉立天子,效果怕要差很多。
荀彧后來死得,比較微妙:《三國志》里明寫,曹操要當魏公,荀彧不贊同;之后曹操南征,把荀彧留在壽春,荀彧憂慮而死,次年,曹操就當了魏公——其中意味,不難明白。
各色注引與《后漢書》,更是八卦,說曹操如何給荀彧送了個空盒,暗示他自殺等等。反正,“曹操要當魏公,荀彧不答應;曹操把荀彧留在壽春,也許送了空盒子,荀彧死,曹操當了魏公”,這個流程是沒問題的。
但這里面,細想也很微妙。
按曹操平定北方后,勢力當然姓曹,但都城許昌,乃是荀彧管事,軍師參謀長是荀彧的侄子荀攸,管冀州的,也是荀家的人,曹操未必多開心。
之后,曹操就出了著名的求賢令,要求各色人等,無論品德如何,只要有才,就能當官。
考慮到先前朝廷的干部,都是荀彧的人,曹操這么做的目的,不難明白:要換荀彧的班子了。
所以荀彧自盡,動機其實也不難解釋:他與曹操彼此扶持的關系,似乎也是到盡頭了。
當然,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敵對方看來,曹操這個大奸臣確實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至少在荀彧活著時,漢朝還有點尊嚴。終荀彧一世,本來已經被郭図們判了死刑的漢朝,名義又續了二十多年命。連曹操自己也吹噓過,如果天下無他,不知多少人稱孤稱王。
至少在荀彧活著的時候,漢朝還在,天子還被奉立著;除了曇花一現的袁術外,沒有人稱帝稱王,到他死時,亂世也算收拾得差不多了。以荀彧自己的身份,他與那些被他感召的士族,確實也算做到“奉天子以令不臣”了。他為漢獻帝點了漢朝最后一盞燈,感召了軍閥屬下各色人等,至少在名義上,又回到了漢朝羽翼之下。所以曹操與他失和,也是必然:他的存在感太強了。
如前所述,荀彧不只是曹操的謀士、曹操的總理,還是曹操的合伙人。蕩平天下時,他和曹操共同利益;到曹操露出野心時,利益就有沖突了。
閱讀建安天下
建安天下 第一百二十九章 荀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