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苦難 第五十四章
“表哥!剛才說到了索尼的數碼相機,我聽說數碼相機是不用膠卷的對嗎?拍出的相片特別好?那數碼相機和這種普通的用膠卷相機有什么區別呢?”曾仕湖這個剛從農村出來的土包子,對什么都比較感興趣,又向石酉恭問道。
“這個怎么說嘛,因為我也不是這個專業的,只是略懂一點,簡單的說:
模擬相機用的是我們初中就學過的小孔成像原理。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凸透鏡后,在膠卷上形成一個縮小、倒立的實像。
膠卷上涂著一層感光物質,它能把這個像記錄下來,經過顯影、定影后成為底片,用底片沖洗就得到相片。
數碼相機是把捕捉到的圖像,轉化為數字信號,數字信號通過影像運算芯片儲存在存儲設備中。數碼相機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MOS,該成像元件的特點是光線通過時,能根據光線的不同轉為電子信號。數碼相機據說是美國用它通過衛星向地面傳送照片,后來技術普及,造價便宜了才轉化成民用的。現在比較好的數碼相機大概在300萬像素的,像素越高,分辨率就越高,也就是越清晰。”
石酉恭大概地跟曾仕湖說了一下兩種照相機的區別,接著說:
“目前來說,如果論專業的相機,還是用膠卷的模擬相機更好,那些專業的攝影師,還有那些攝影愛好者,都還是用模擬相機,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數碼相機的升級換代會越來越快,技術越來越好,代替模擬相機肯定是遲早的事,而且我聽說,目前日本有些先進的手機中,都帶有攝像頭,可以照相,拍視頻,拍好了相片用彩信發給朋友……”
“彩信?是手機發的信息嗎?彩色的信息?可以發相片給朋友?”
曾仕湖第一次聽個中專生侃侃而談這些高科技的東西,雖然他不懂。但卻很感興趣,以前和別人聊天,基本上是他在講,別人在聽,因為別人都沒他淵博,但今天卻例外了,畢竟要講這些,他這個剛從山溝溝出來的,可比不了去日本喝過半年東洋墨水的中專生,年輕的他對這些電子產品雖然并不是聞所未聞,但絕對談不上有所了解,石酉恭說的這些對他來說非常新奇,他也非常感興趣。
“對,你知道Call機吧,Call機的中文機是可以留言的。比如你想跟朋友說什么,就打電話到尋呼臺,叫人工臺的美女幫留言,你朋友的中文機上就會顯示你要說的文字。短信也一樣的原理,只是更方便,就是我在我的手機上打出一段文字,發過去給我的朋友,我朋友就可以收得到這段文字。有時候上班時間不方便打電話、接電話,我有事需要找那個朋友,可以發條短信給他,他看了就知道。彩信的原理也一樣,比如我們今天在這里吃飯,用手機的攝像頭拍個相片,然后就可以發過去給我朋友看看我們吃的是什么菜,而且據說未來應該還可以發送自己拍的短視頻,比如我們在這里喝酒,可以拍一段一兩分鐘的視頻,就好像電視中的一小段,發過去給對方。”石酉恭向曾仕湖介紹道。
如果是十幾年后的今天,有人聽到這段談話,別人肯定以為這兩個是神經病,這些誰個不懂啊,連農村中五六十歲的大媽都會玩。但是在2001年,這些卻代表著普通老百姓所能了解的最新通訊科技,以及通訊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這些在當時的曾仕湖看來,實在太新奇,太讓他感到驚訝,太讓他感覺科學技術的不可思議,同時也讓他知道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這個世界上還有好多好多東西需要去了解。同時也對石酉恭敬佩不已。接著又問:
“表哥,那我們中國的手機有裝有攝像頭的嗎?比如最新的那種款式?”
“好像是有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中國的手機,即使是帶了攝像頭,也只能當個數碼照相機用,還是發不了彩信。”石酉恭說道。
“為什么呢?”曾仕湖他們三個都感覺不解,齊聲問道。
“因為網絡傳輸模式不一樣,日本的手機都是3g手機,3g網絡;而我們中國的手機只是2g手機,2g網絡;3g的網絡才可以傳送照片,小視頻;2g網絡只能發送文字”。
石酉恭向三個人說道,但是他也估計,三個土包子,什么叫做3g,什么叫做2g是肯定一頭霧水的,接著又說:
“我這樣打比方吧,我們把通訊網絡比喻成道路,2g網絡相當于我們農村的田間道路,田間道路你只能開什么車呀,只能開點牛拉的板車,最多開點小拖拉機。而3g網絡卻相當于國道,可以開大巴,可以走大卡車。發送文字,或者打個電話,只相當于拉幾百斤稻谷,用牛車走鄉間小路就可以運輸。而發相片,發小視頻,卻相當于運輸十幾噸貨物,非要大卡車才運輸得了,非要上國道上才能走,鄉間小路走不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三個人恍然大悟,雖然還是不怎么理解,但因為石酉恭比喻得非常形象,很好理解,所以三個人也大概地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表哥,那我可以這樣理解嗎?網絡,可以比喻成基礎工程的道路。通訊工具,比如手機,電腦,小靈通,座機電話。可以比喻成在道路上跑的車。那么要想把我們目前的“牛車”,升級成“卡車”,首先必須修“道路”,也就是建設3g網絡,對嗎?”曾仕湖向石酉恭問道。
“對的,小伙子理解能力非常好!我也是這樣理解的,但這涉及到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是一系列高科技的東西,包括手機運用的電子科技,包括發射基站的建設,甚至通訊衛星的升級,但是我相信,在未來十年之內,我們在這方面一定能追上發達國家。仕湖,我見你也蠻有見識的,你說一下為什么我們十年內在這方面一定能追上發達國家。”
“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的技術也很先進,比如衛星,我國于1970年就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其次,我國各方面的技術人才總量非常之大,目前的在校大學生就接近600萬,雖然在總人口比率當中,我國的在校大學生在總人口的占比仍然是比較低,但在絕對總量上,我們卻很高了,畢竟13億人口的大國嘛!歐洲某些小國家的總人口也不過幾百萬。”曾仕強搶著回答道。
“仕強,我覺得你說得都還不夠完全,我再說一點:任何事物的萌芽,發展,壯大,都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都是社會各方面的配套設施都完全適合出現這個事物了,這個事物才能夠發展壯大。比如民國時的美國不知道誰送給西藏的活佛一部汽車,但是卻沒辦法開,為什么?因為整個西藏沒一條公路。再比如愛迪生發明的電燈,只能在那個時候才能發明,為什么?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才知道怎么控制運用電流。
近代工業文明是以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代表,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又是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代表。機械力從那個時候開始大規模的取代了人力和畜力。書上說,蒸汽機是瓦特看了開水頂開鍋蓋后來了靈感發明的。其實瓦特只是蒸汽機的改良者,并不是發明者。蒸汽機在他之前一兩百年都發明出來了。但為什么改良者出名,而發明者不出名呢,因為只有在瓦特那個年代,蒸汽機才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和應用,也可以說,到了瓦特那個年代,蒸汽機才用得上,才真正“有用”。
我們初中時政治學過,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發生了所謂的“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產生了大量的破產了,卻人身自由的農民。然后手工的羊毛織品作坊,才有機會招到大量的工人,逐漸擴大規模,形成了近代化的工廠,初步形成了規模化生產。
因為工廠的規模不斷擴大,使得這些擁有工廠的資本家,想用一種更廉價的機械來代替人力,蒸汽機才逐漸受到了重視,逐漸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應用。如果不是這樣,就算你發明再好的蒸汽機,又賣給誰呢?如果沒有市場,產生不了利潤,那再高端的東西,也只能是少數科學家,或者少數發燒友手中的玩物,而不可能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和運用,并且在大規模的普及和運用當中,不斷的發現產品的缺點和不足,不斷地改良產品,也就是現代經常說的產品不斷地升級換代。
說到這里,剛才石酉恭表哥的問題就很好理解了,因為我們中國將是世界上最大即時通訊市場,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小靈通、座機電話市場。為什么這樣說,我們中國有13億的人口,美國才多少人口,才2億多不到3億,日本才多少人口,1億多。如果我們未來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手機,就差不多相當于整個美國每個人擁有一部手機,哪怕只百分之十的人擁有手機,那也相當于整個日本每個人擁有一部手機。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比美國人,日本人更需要手機。很簡單呀,仕強,你想買手機嗎?想吧,有了手機,爸媽有什么急事,去仕義哥家打個電話,我們就能知道。沒有手機,有什么急事還要通過得江來轉達,我們家里老人那種普通話得江都未必能聽懂。雖然我不懂美國人,日本人,像我們這樣離開家鄉在千里之外打工的人有多少,但我相信,比例上一定遠遠少于中國。
中國有最大的即時通訊市場,也就最大的手機市場!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大型手機廠商都會盯著這一塊世界上最大的蛋糕,大量的資金,先進的技術,都會往中國市場投入,因為是最大的市場也會有最強烈的競爭嘛!手機廠商“造車”,中國政府“修路”,有大量的車在路上跑可以收費,難道我們中國的“道路”還修不成世界上最先進的?所以表哥說的,我們在這個領域,一定能趕超發達國家。曾仕湖長篇大論,如此說道。
“好!精彩!”石酉恭帶頭鼓掌。接著說:
“仕湖啊,聽你言談,絕對是聰明之人,為什么不讀大學呢?”
“表哥,一言難盡,這個不說也罷,但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是真正行過萬里路之人,起碼出過國,所以見識在我等之上,仕湖佩服的人不多,但對你,仕湖是由衷佩服!”
曾仕湖說這句話絕非恭維,而是覺得石酉恭不單見識超群,而且待人極為禮貌客氣,一點都沒有看不起曾仕湖這個剛剛從山里出來的土包子,所以曾仕湖才有感而發。
“表哥,仕湖當年可是超級學霸來的,只是家里太窮,只能考中專,上了中專身體又不好,水土不服才輟學的,他的成績肯定不輸于當年的你。”龍得江可能是聽曾仕強說過,所以向他表哥介紹道。
“唉!我是后悔了,當年聽家里的,考中專可以快點工作,如果考大學的話,應該不至于只考個二本,我的成績上一本應該沒問題的,比我略差一點的同學,沒考中專上高中的,后來都考上一本了。當然,也有自己的原因,我貪玩,不想受三年高中的苦了!不說這個,說了傷心,如果我也是本科,何至于想追個本科的女生會追不到……
等會去“水晶宮”(一個小酒吧)唱歌去,幫仕湖兄弟接風,認識他,高興!靚女,過來埋單了……”
石酉恭在飯店喝了兩瓶啤酒,似乎覺得意猶未盡,叫買單后,還要繼續拉他們三個去酒吧喝酒……
平凡苦難 第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