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 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國之春
革新三十一年春,轟鳴作響的火車汽笛奏出了春天的氣息,南京城中的許多百姓們圍在了南京鐵路站前,他們秩序井然的等候排隊,準備乘坐這一輛充滿了特殊意義的鐵路。
之所以說這一趟鐵路特殊,原因就在于它是大楚經過了六年時間建設才正式通車的南北干線,即鐵路兩端分別連接兩京,總長度達到了兩千四百里路,沿途設置了三十幾個站臺,可謂目前大楚第一長的鐵路。
當然,南北兩京的通車也具備十分深厚的意義,它在海路之外重新提供了一條行駛時間更短的陸路,該鐵路搭配目前大楚最新的煤炭車爐,使得通行時間得到了大大的縮短,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戰略方面都能更好的助推大楚的前進。
寧渝率領內閣、行政院以及樞密院的大臣們率先登上了這趟火車,并開啟了為期半年的北方巡視之旅,屆時車程將會從南京一路沿線抵達北京,然后從北京繼續北上抵達蒙古,在蒙古巡視之后會前往西域,并最終在伊寧同東俄女皇伊麗莎白會面,雙方會針對目前的兩俄戰爭情況進行溝通。
對于這件事,寧渝表現的十分重視,因為兩俄之戰很有可能會繼續成為下一次大戰的引子,它就像寧渝在歐洲挑選合作者的試金石一般,敵人和朋友似乎已經涇渭分明。
實際上在過去漫長的十二年戰爭過程中,兩俄之戰并不算久,他們加入戰爭的時間相對晚了很多,而且直到目前為止,雙方由于其背后支持力量的緣故,并沒有完全吞并對方,只是局面發生了細微的改變,也就是東俄已經逐漸壓制了西俄,這也就意味著戰爭的導火索并未真正熄滅。
這一點同恩斯特的觀點不謀而合,他一直堅信英法之間的根本矛盾并沒有因為這一場持續了十二年的戰爭而得到緩解,反倒是被空前的激化,從英國到法國的統治者和百姓們,都在用這仇視的眼光看著對方,也都在為下一次戰爭進行蓄力。
在原本的歷史上,英法之間的矛盾的消失并不是因為英國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而是因為法國的徹底衰落以及普魯士的崛起,才使得英法之間逐漸形成了同盟關系。
正因為如此,當歐戰宣布結束之后,寧渝便對大臣們預測道:“這不是真正的和平,而是一次長久的停戰。”
如今,也到了同伊麗莎白徹底攤牌的時候了。
“啟稟陛下,此次車程的全部過程將會由臣來負責,還請陛下下旨。”
隨著一聲足夠清脆的聲音傳來,卻是驚醒了正在沉思中的寧渝,他不由得抬頭看去,只見一名身著黑色制服的青年站在他的面前,堅毅的表情透出些許的堅定,卻是給寧渝一種頗為熟悉的感覺。
“你叫什么名字?”
“回稟陛下,臣叫做龔鐵石。”
“龔鐵石......”
寧渝沉吟了片刻,才問道:“龔樹成是你什么人?”
龔鐵石臉上一愣,然后才低聲道:“他是臣之父,戰死在孔城。”
三十多年前的回憶,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到了寧渝的腦海之中,孔城,一個多么熟悉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
在復漢軍時期,孔城之戰幾乎是大楚立國之前打下的最后一次硬仗,寧渝率領幾萬整編出來的精銳,同康熙率領的十萬大軍進行了一場殘酷至極的血戰,這一戰不光徹底打垮了清廷最后可用的軍事力量,也為他橫掃江南奠定了基礎。
而為了孔城之戰的勝利,當時的復漢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多達萬人的傷亡幾乎只有這么一次,而且其中還有大量的復漢軍老兵付出了生命,其中像復漢軍擲彈營營長龔樹成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大戰之中身中多創,力竭而死。
在龔樹成戰死之后,寧渝才知道他還留下了一對幼小的兒女,后來便派人將他們送到了大都督府撫養,并且在他們年齡合適的時候,就送進了雛鷹營學習生活,只是時間久遠,卻是忘記了他們的姓名。
寧渝輕輕嘆了一口氣,道:“沒想到你都已經長這么大了,而朕也終于快要老了.......好好做,未來將會是你們的天下。”
“是,陛下。”龔鐵石眼圈泛紅,跪下來磕了一個頭,他不是因為君臣之禮而去磕頭,而是單純的將寧渝當成了自己的一個長輩。
等到龔樹成退下之后,寧渝望著車窗外飛速閃過的風景,卻陷入了沉沉的深思,他似乎再一次聽到了當年響起的戰鼓聲.......
革新三十一年夏,寧渝正式在京城召見了北方國咨院代表,并且重申了以戰功勛爵和納稅額度為主要考核目標的國咨院咨議員的入選資格,這也是寧渝在公開場合上,繼續給所有人傳遞的一個信號:想要成為咨議員,要么上戰場立功!要么就多生產納稅!
對于目前的大楚而言,依然保持了非常高的階層流動,其中主要的途徑便是三條,一條是通過讀書上大學,然后從政當官,逐漸爬到權力的核心,但是這一條道路非常困難,在目前大楚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絕大部分人都很難突破正五品這一條線,只有少數中的少數才有機會爬到高位。
其次便是從事工商行業,積累原始財富,然后通過財富來撬動自己的社會地位,進入國咨院下議院或者是成為黨派投資人,利用錢財可以在短時間內給自己鋪設一條路,但是這條路注定無法真正進入權力核心,而且前期想要積累財富也很困難。
因此,對于大部分的普通百姓來說,真正想要實現人生階層躍遷,唯有一條路比較可行,那就是從軍,在戰場上立下功勛,然后獲得封爵,可以選擇繼續從軍或者可以轉任文官道路,亦或者是將來成為勛貴進入國咨院上議院。
問題就在于,眼下四海既平,大楚周邊已經沒有什么戰事,就算有一些叛亂也很難釀成氣候,往往消息還沒有傳遞到南京就被當地渴望封爵的官員們給平息了——這也使得目前大楚軍隊員額并沒有擴充,反倒是進一步精簡化,想要當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事情總有例外,眼下海外殖民地還存在著大量的戰事,特別是像美洲,更是成為了整個世界各大國參與的角斗場,加上當地本身的土著,使得美洲的戰事從一爆發開始,就長期處于較高的烈度狀態,傷亡也十分慘重。
寧渝用這些話也在暗示著所有人:去金州吧,去建立你們的功勛!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表態,純粹是因為大楚目前的政策在發生轉變,即不再將美洲大楚各州縣限定為直屬,而是成為了一種類似羈縻的制度,如果考慮到距離的問題,也可以說它們在未來會成為類似于諸夏的半獨立國家存在,這不僅能幫助大楚擺脫繁重的財務支出,而且有利美洲大楚各州縣更好的發揮能動性。
因此,在移民美洲的過程中,寧渝準備讓官方退出主要移民的過程,而是讓民間自發地認識到美洲的富饒而充滿挑戰的環境,到時候將會由移民團自發地前往美洲,以此能夠節省下大量的資金投入。
對于這一點,寧承澤是非常贊成的,他并不認為大楚持續通過移民的方式向美洲殖民地輸血是一種健康的方式,他更希望金州等殖民地能夠自己造血,不會拖累到大楚本土的發展,而且他的這種想法,在目前大楚高層也十分普遍。
到了革新三十一年八月,寧渝前往蒙古召開了汗王大會,并且宣布停牧定居改革的成功實行,原本按照分階段的改革措施也都已經一一得到實現,而且長達十五年的漢化教育已經起到了一定的移風易俗的習慣,大量的磚瓦城鎮在蒙古拔地而起,使得如今的蒙古已經具備了定居的基礎。
寧渝對此還是非常滿意的,畢竟蒙古模式的成功確定了一點,那就是針對目前大楚邊疆,比如西域以及藏地的漢化教育具有很深的意義,雖然這個過程中雖然會有一定的波折,可是長時間的強制漢化教育,能夠更好的融合這些地區。
在經過了半個多月的蒙古之行后,寧渝便開始轉向西域伊寧,東俄女皇伊麗莎白已經在那里等候許久,當然還有他的兒子寧承廣。
伐清1719 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國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