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冠冕唐皇

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

更新時間:2020-11-16  作者:衣冠正倫
冠冕唐皇 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
有關青海王慕容忠請求歸朝或者舉部內附的記錄,政事堂記載可以一直追溯到垂拱四年。之所以是從這一年開始,是因為吐谷渾先王諾曷缽死于此年,慕容忠繼為青海國王,正式前往安樂州統領其部。

換言之這家伙從一開始就拎不清、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抵觸朝廷這一樁安排。從垂拱四年至今,各種形式的上奏便多達十數起之多。

這不僅僅只是李思訓自己的感受,此前歷任宰相對此也都有類似評語。

武周長壽年間,姚璹擔任宰相,提議政事堂編寫《時政記》,不僅僅記錄施政事則,更將當時君臣討論各自觀點、看法都詳細記錄下來。一者封存史館,用于修史。二者就是存留政事堂中,供繼任宰相們了解前任的施政綱領與各自理據,以避免朝令夕改、人亡政息。

當然,能夠擔任宰相的各自都有一套見解方略,而且所面對的時勢也未必相同,未必就真的蕭規曹隨、不敢逾越。但《時政記》的編寫,對于一些朝情大事的還原度極高。

《時政記》中就記載了一次前代宰相針對慕容忠其人其事的評價,其中前宰相李昭德的發言記錄就很具有代表性。

李昭德的看法是,自貞觀年間開始,吐谷渾便久為藩籬之用,此前是用于防備吐蕃。但在吐蕃權臣祿東贊父子的攻略下,吐谷渾王室實在是軟弱無能,幾千里疆國拱手而讓。

之后朝廷庇護吐谷渾,將之安置于安樂州,除了吐谷渾王室這一層國戚關系之外,也是廢物利用。將吐谷渾安置在河曲之左,進可以再次用來攻略青海,退可以平衡河曲之間鐵勒諸部與東突厥降戶的勢力對比。

鐵勒諸部與東突厥本為世仇,此前朝廷將兩方安置于河曲內外,就是為了讓他們彼此制約。可是隨著東突厥勢力死灰復燃,躁鬧于大漠南北,這種過于對立的局面不利于長久維持,分分鐘都有可能演變成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青海大非川一役,吐谷渾復國盤算落空。這一批亡國之眾安排在靈州賀蘭山南麓,就可以盯防鐵勒諸部與河曲六州東突厥亡戶,達成一個三角對峙狀態。

慕容忠十幾次請求歸國內附,翻來覆去無非兩個理由,第一是他久在國中,不能有力的掌控部屬。第二是鐵勒與東突厥對他慕容部都敵意滿滿,讓他寢食不安。

這家伙真當自己是門里親戚,不愿意留在羈縻州擔任工具人,反而心心念念想要回神都當米蟲。

李昭德對此的看法是這家伙再嗶嗶就弄死他,換個聽話的。當然朝廷是沒有采用這么激進的處置方案,而是又加親近朝廷的契苾明擔任金滿州都督,用來統攝平衡這三方。

不過這是武周后期的安排了,隨著神都革命后一系列變故,契苾明加入雍王麾下,河曲情勢朝廷已經無從插手。

慕容忠最近一次請求歸國,就是在雍王青海大戰之后,這一次言辭與態度較之此前都要更加急迫。而政事堂當時的記錄,對此仍有極大的反對聲,但最終也沒有決議拒絕慕容忠歸朝。

畢竟當時的情勢是當今圣人剛剛履極,但周遭諸邦國入賀熱情卻并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慕容忠歸朝總能充個人場。而且行臺新設,朝廷也希望在河曲埋下一兩步棋子。雖然不贊成,但也沒降敕反對,算是默許。

慕容忠歸朝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行臺的傳書追責,而且措辭一次比一次嚴厲。當時那段時期也正是朝廷與行臺氣氛最僵硬的時刻,神都朝廷中還在忙于清洗雍王一系的勢力,有關慕容忠的去留便也成了一個角力點。

當時甚至就連宰相狄仁杰都覺得不該將人交給行臺,行臺指誰有罪,朝廷便將人交出,這對中樞威嚴無疑是一大損傷。更何況,慕容忠身份特殊,還不僅僅只是唐家臣子。朝廷真要這么做了,無異于恩威自絕于遠邦。

但行臺連番上奏,多的時候甚至一月之內五六起之多,也讓政事堂眾宰相們頭疼不已。所以年前由宰相薛稷執筆,給予陜西道大行臺一個相對正式的回應,青海王賀新皇履極而入朝,何時歸部待定,行臺于此不要再作追問。

可以說,在青海王慕容忠的問題上,政事堂雖然沒有態度明確的施以包庇,但起碼也沒有承認行臺強加在慕容忠身上的種種罪責。

然而現在,朝廷不認,慕容忠自己卻認了,這究竟是在打誰的臉?

了解到這些后,李思訓再看慕容忠所呈交的這一份罪表,一時間不免大生感慨,朝廷已經在極力淡化此事,你慕容忠閑著沒事斗雞斗犬不好,非要作死刷存在感?

現在朝廷將要大肆追褒武周一朝死國朝士,本來就擔心行臺會有什么過激舉動、橫加阻撓,必然是不愿再橫生枝節。可這已經被刻意淡化的慕容忠居然自己跳出來,承認行臺此前諸種指摘有理,除了慕容忠自己活膩了之外,李思訓實在想不到還有什么別的理由能夠解釋其動機。

說這家伙擔心久居神都、其部屬人馬或會被行臺瓜分兼并也不對,觀其此前言行,他巴不得一輩子在神都做米蟲呢。

想不通這家伙究竟動機何在,李思訓也覺得這件事有些難辦。他倒不怎么在意慕容忠心跡如何,可問題是其人歸都的時候,皇帝陛下予之禮遇頗厚,現在事情橫生枝節,總要請示下皇帝的意思。

稍作沉吟后,李思訓便吩咐吏員將慕容忠這一份奏表并政事堂相關卷宗裝入同一箱籠中,隨自己入宮請見。

在太平公主的建言下,皇帝李旦確定了接下來朝廷將要用事的重點,最近這段時間以來,精神一直處于亢奮之中。

讓他感到興奮的,不僅僅只有君臣同心協力、共同操弄一樁大事的熱烈氛圍。關鍵是在事務處理過程中,對皇太后臨朝以來各種施政得失的臧否評價,讓他沉迷不已。

以往在皇帝李旦看來,他這位母親就是他人生中一座高到令人絕望的山峰,此生非但都不可能攀越而過,哪怕僅僅只是這山峰所投下的陰影,都能籠罩他整個人生,讓他無從解脫。

可現在,他不獨已經站在了陰影之外,更能將這座高山逐分逐寸的挖垮,這種刺激與愉悅感,簡直是他生人以來便不曾享有,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正是出于這種心理,對于太平公主所舉薦幾人,李旦也尤為看重,各加直殿學士,以備諸事垂問。

特別是被太平公主重點推薦的韋承慶,更讓李旦覺得國家非無士力可用,只是才力進用途徑并不暢通。

其實對于韋承慶,皇帝也并非從一開始就接納看重,反而因其過往的經歷而心里埋著一根刺。

韋承慶是前宰相韋思謙之子,但其履歷中還有一個頗為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前雍王李賢位居東宮時的東宮屬官。因李賢被廢,韋承慶也被貶出都,輾轉州縣達十數年之久。

對于那個已經去世的二兄,皇帝李旦心中是多存惋惜,但又因為李賢的兒子,對前東宮官屬多多少少是存一些偏見。

因為太平公主的舉薦,李旦抹不開情面,也是存著姑且一見的想法。但這一次見面會談,韋承慶所論時事諸情俱有獨到見解,頗投李旦意好,有的方面更是李旦思之不及,聽完后不免有大受啟發之感,心中自生一份相見恨晚的知己之情。

不過如今的李旦也非早前初入時局的萌新,特別是在經歷王孝杰一事后,對于時流拔授更加謹慎,不再毫無保留,一點心事俱付面上。

所以盡管他心里對于韋承慶很是欣賞,但短時間內也并沒有再作提拔的打算,需要等到眼前所事初見成效之后再作考量。

今天早朝之后,李旦返回大內殿堂,又召來韋承慶等直殿學士,詢問事情進展如何。

不過此方談話剛剛開始未久,內侍便前來奏報李思訓求見。李旦心情正好,聞言后便讓人將李思訓引入殿中,并笑語道:“相公宗家長者,任勞繁重,若非急情要務,使員入告即可,無需諸事勤走。”

“此事未稱緊要,但牽連也是不小。臣不敢擅自決定,所以入宮請示。”

事無論大小,對于李思訓這一殷勤態度,李旦還是頗感滿意的。換了其他狀似恭良、內實矜傲的老臣,很難保持這種勤走請示的態度。

待到幾名直殿學士避入殿左側席整理卷宗,李思訓才將剛剛收到的慕容忠奏書奉上。

李旦在稍作翻閱后,臉色陡然一變,拍案怒聲道:“這青海王,當真不知所謂!蠢物、蠢……”

見皇帝陛下反應如此激烈,李思訓也是一驚,忙不迭自席中立起,心中則不乏疑惑。青海王此番上表,的確是有些無視朝廷對他的恩恤,但似乎也并不值得皇帝如此大動肝火。

“這蠢物、這……如此情勢無感,如何能當大用!”

李旦又忍不住喝罵一聲,殿左諸學士聞此怒聲也忍不住側首窺望,特別韋承慶耳中捕捉到幾個關鍵詞:青海王、能當大用……欲作何用?

冠冕唐皇 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

上一章  |  冠冕唐皇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