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范興漢 第三百三十七章:百年羌亂
“主公還在為三輔擔心嗎”
看著劉范沉思,荀彧上前拜道。
“文若,我到不擔心,以元常,雋乂之才,獲取勝利,平定叛亂那是輕而易舉,然而西涼局勢復雜,百年羌亂若想平定,絕非易事,然涼州不平,未來我等進軍西域,必然受其所制,故而擔心爾”
劉范看了看荀彧,嘆道。
“主公所慮深遠,然百年羌亂絕非一日所能平定的,自先漢神爵元年,西羌叛起,到永平六年至今,百余年間,叛亂不止,以至先帝之時,曾有放棄涼州之論,若說先漢之禍來源匈奴,那如今大漢之禍,便是涼州羌氐之禍了”
荀彧向劉范拜道,劉范聽后,點了點頭。
神爵元年,也就是公元前61年,還屬于漢宣帝時期,而永平六年,也就是公元63年,屬于漢明帝時期。
如果說先漢之時所受外患是匈奴,那今漢所受外患,便是西羌了。
自漢宣帝第一次叛亂平定后,從明帝至今,前后已有一百三十余年歷史了。
前后越百余年,數次平定,又數次復起,斷斷續續,不厭其煩。
神爵元年,宣帝遣后將軍趙充國率兵6萬將西羌諸部予以重創,西羌余部一支退居青海湖西南,另一支南渡湟水退居大,小榆谷及河曲等地,并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迅速發展壯大。
后王莽執政初,青海湖,大小榆谷地區的西羌反叛,勢力蔓延至隴西等郡。
后先零羌首領滇零建立先零羌,修建吞并周圍西羌諸部,特別是研種羌,成為了西羌諸部的最高統領。
之后的諸羌叛亂,或多或少都有先零羌的影子,直到118年被度遼將軍馬賢平定。
再后來便是涼州三明的平羌史了,在涼州三明時期,羌亂得到一定控制,然而依然不能松懈。
而且三明對于平羌上,也有分歧。
三明之中,皇甫規,張奐二人以安撫為主,就是在軍事威嚇的基礎上,將降伏的羌人部落遷徙到關內,撒在漢人中,讓他們由游牧生活轉為耕農生活,同化羌人的生活習性,使得羌亂得到一定控制。
然而段颎確并不贊同安撫,而是徹底的剿殺,也就是徹底的種族滅絕。
段颎在擔任護羌校尉的時候,先后滅掉了十余個羌族小的部落,對于像先零這樣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蠶食的方法,削減其人數。
當然無論是剿是撫,其本質還是想要平定羌亂,使涼州得治,而且兩種方式也算各有利弊。
就短期來看,段颎的方法更加有效,但是確會激起羌氐之人更強的反叛,如今馬韓等人叛亂就可見一斑。
所以從長遠看來,皇甫規,張奐的做法更徹底。
不過當時漢庭一直搖擺不定,沒有一個固定的政策,導致皇甫規張奐的方法無法見效,而段颎的方法因為過于血腥,也為廣大士族反對,正是因為這種朝廷的猶豫,使得無論那種方法,都無法徹底解決羌亂問題,使得羌亂定而復起,最終拖垮了漢庭。
是的,后漢最終走向滅亡,百年羌亂雖不是主要原因,但必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畢竟百年羌亂,漢庭投入豈止千億,造成了極為嚴重的財政問題,為了解決,只得加大銅錢的發行力度,最終造成了國家虛弱,漢室日衰等一系列問題。
“馬韓之亂容易平定,然這確是百年羌亂的延續,為何羌亂會持續如此之久,文若可想過嗎”
劉范看了看荀彧,又看了看一邊的荀攸等人,問道。
“稟主公,屬下以為,百年羌亂之所以久拖不決,乃羌人不習王化,不習漢風,本身反復無常,又受苛政盤剝所致,故而降而復叛,周而復始,未能解決也”
荀彧說完,劉范點了點頭。
荀彧所說,應該是這個時代所有人的共識了。
畢竟百年羌亂,基本貫穿了整個后漢,對于處在后漢時空的人們來說,自然對羌亂有一定的認識。
而且中國古代講究尊王攘夷,對于異族,往往都是王化教之,異族反復無常,便是不習王化,這也算是時代的局限吧。
雖然荀彧等人受劉范的影響,對這個時代的認知已經大大超前,然還是不能跳出這個時代。
“主公以為不是”
看著劉范沒有多說,荀彧拜道。
“沒有,文若所言級善,確實如此,然我有幾點看法,還請文若指正”
劉范說完,頓了頓。
“實際上,我以為羌人之所以反復叛亂,究其原因,并不是什么不習王化所致,想那烏桓,匈奴,山越等也算久沐漢風,然還是不時叛亂,文若想過個中原因嗎”
劉范說完,荀彧想了想,大驚失色。
“主公之意是”
荀彧說完,劉范點了點頭。
“匈奴,烏桓,包括漠南鮮卑先前也算我大漢北方勁敵,雖早已依附我漢庭,然不時叛亂,劫掠邊塞,使我漢庭不厭其煩,然自我統領幽州以來,收烏桓,鮮卑,匈奴之民,改游牧為農牧,改散養為圈養,分而治之,收其部族長而養之,再行教化,制定律法,以善待其民,數年間,三族數百萬眾可有反叛者乎”
劉范說完,荀彧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什么。
劉范看了看荀彧,笑了笑。
古人其實并不笨,相反如荀彧這類青史留名者皆是極為聰慧之人。
只是受歷史的局限,很多時候看不清歷史的本質也。
“其實我覺得,天下皆有向善之心,特別如匈奴,烏桓,西羌等久沐漢風者,更容易融入大漢,然之所以反復叛亂,說白了,和壓迫有關,先漢之時,西羌內遷,然羌人與漢人之間矛盾日盛,加上地方官吏殘酷苛暴,不恤羌民,故而先漢羌人時有叛亂,兩方征戰不休,后光武定都洛陽,對關中及涼州一地重視程度下降,使得與西羌戰守之間一直搖擺不定,未有定論,安帝之后,便時有棄保之爭,由此可見,加上涼州刺史,太守,令長等多關東士人,而非涼州本地,與涼州也沒用切身利益,其中大多數人并無守戰意,畏惡軍事,皆不肯專心堅守,故而使得本來武器簡陋,混亂不一的羌亂愈演愈烈,最終成就了長達百年的羌亂”
劉范說完,荀彧點了點頭。
“主公曠古爍今,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切中要害,果是如此也,羌民若是生活安順,又如何能亂,如漠南等地,就算有有心人作亂,其民也多有不從,為何,耐因主公給異民以生計,使其融入大漢之中,生活安穩,又如何能亂”
荀彧說完,一邊的荀攸也不甘寂寞的拜道。
“如果我等仿效漠南以治理西羌,定能根治羌亂”
荀攸說完,劉范點了點頭。
“此是自然,然涼州不比漠南,烏桓,鮮卑等雖然偶有叛亂,然其心向大漢,只需稍加引導,加上苜蓿草之利,必能成功,然西羌叛亂已久,其民早已對我漢庭失去信心,如以漠南之法,阻力定然不小,為今之計,還需正面破敵,平定馬韓之亂,在選一涼州之人管理西羌諸部事物,輔以大兵,方為上策”
劉范說完,眾人想了想。
“只是不知前方戰事如何,張將軍也久未來信告知,馬韓勢大,雖張將軍智勇,第一軍精銳,一時也沒能得勝也,我等還需派人探訪一二,以求增援”
沮授也拜道,然劉范確揮了揮手。
“不必了,雋乂之才,第一軍之利,足夠了,馬韓二賊絕非雋乂對手,加上元常在長安,增援大可不必,由他們去吧”
劉范說完,沮授再拜。
“如此,臣到有一建議,主公何不效法東洋,將羌民組成協從軍,各設旗主以治之,再設總督管之,分其青壯,控其老弱,使其為我爪牙,如何”
沮授說完,劉范點了點頭。
自從東洋組建協從軍后,東洋土著便各被整編,青壯進入軍中統一管理,提拔恭順之人管之,再加上楊奉,李樂,周倉等人,東洋土著問題也因此得到了徹底解決。
有了協從軍,傅燮等人也更好的收編了那些叛亂為禍的土著,編入軍中,將青壯和老弱分離,青壯負責修路,筑城,挖礦等勞力,老弱負責種田,開荒,修渠等,不僅加快了東洋的建設,還使得東洋等地更加穩定。
加上土著也開始有計劃的學習漢子,漢語,久后土著融入大漢,東洋成為大漢固土也為時不晚也。
聽著沮授所言,劉范極為贊同。
協從軍本就來源于唐之仆從,清之八旗等軍,本就是后世成熟經驗的借鑒。
如今被劉范拿來一用,自然產生了極好的作用,也被自己麾下謀士文臣認同。
“如此甚好,只是這統領總督必須是熟悉涼州,熟悉羌氐之人,不知你等可有人選”
劉范說完,看了看眾人。
荀彧聽后,笑了笑。
“主公難道忘了,在我幽州正有一人合適此位嗎”
荀彧說完,劉范一頭霧水。
“哦,我幽州有此人嗎”
劉范一時也想不起來荀彧所說的究竟是誰,自己麾下除去張濟,杜畿等少數人來自三輔,大部分都是關東士人才對。
沒有涼州本地人啊,更沒有熟悉涼州,熟悉羌氐的人啊。
看著劉范不解,荀彧與荀攸等人笑了笑,上前拜道。
“主公忘了,當年河東之戰,俘虜的段煨”
劉范興漢 第三百三十七章:百年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