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小軍將 第九十四章 桓溫撤退
袁真得到消息的時候,又驚又喜。喜的是浚儀城已下,自己北伐的任務已經完成;驚的是這群燕兵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是否會帶來禍患。袁真當下便派出斥候,沿著浚儀渠向石門方向一路探查,想知道這一路燕軍的確切動向。
不管怎樣,浚儀城已經拿下,這條運糧的水道算是打通了。袁真趕緊又寫了一份戰報派信使送給大司馬桓溫,就說豫州軍激戰一天,已經攻克浚儀城。慕容德殘部出城逃走,糧道已經開通云云。
卻說大司馬桓溫,在枋頭被慕容垂所阻,前進不得;又聽斥候來報,說秦軍兩萬步騎已經到了獲嘉縣。不止如此,清水入河的糧道已經不通了,而袁真帶領的西路軍一直沒能攻克浚儀。現在已經是九月中,天氣漸漸涼了,北方很快就會入冬。晉軍將士們都是自江南來,可沒有攜帶冬衣,根本就無法在冬季作戰。
桓溫深知此次北伐的戰機已失,如不盡快撤離,恐怕這些北伐軍將士就回不去了。因此在九月十九,桓溫焚燒多余的輜重和船只,開始向南撤退,此次北伐宣告失敗了。
大軍渡過黃河之后,便焚燒了所有的船只,開始沿陸路南下。
燕軍主將慕容垂聽說桓溫已經向南撤退,卻沒有率兵急追,而是親自率領了八千騎兵渡河,尾隨在后,并四處放出風聲,派人在晉軍撤退的河和水井里面投毒。桓溫聽說了之后,恨得牙癢癢,卻又不敢拿數萬人的性命開玩笑,只好一路走,一路自挖水井。只不過如此一來,晉軍撤退的速度太慢,每天不過能走二十來里路而已。
眼見得晉軍敗走,燕軍諸將都要求沖上去跟晉軍決戰,主將慕容垂卻不同意。他說:“現在晉軍雖然退走,卻并未遭逢大敗,因此他們并不會士氣低落,不敢與我軍交戰;他們現在剛剛退走,隊伍里并不缺乏糧草,這樣一支隊伍,我們縱然能取勝,也必然損失慘重。何況現在他們并未放松警惕,每日行軍不過二三十里,而鄧遐作為晉軍第一猛將,一直率領軍中的精銳在后軍斷后,這個時候我們不能上去硬碰硬!”
于是燕軍只是遠遠地跟在晉軍的后面,等著晉軍露出疲態。
茍興、鄧羌等人率兩萬秦兵到達獲嘉縣之后,便再也沒有行動。這是因為出發之前王猛有交代,若是燕晉交戰的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是燕軍處在上風,就不要出手,讓他們互相消耗。若是晉軍占了上風,則要盡可能的和燕軍聯手,把晉軍趕回江南去。
秦軍到達獲嘉縣的時候,慕容垂已經率領燕軍穩住了陣線,并且取得了幾次局部的勝利,還派人不斷地騷擾晉軍的補給線。燕軍絲毫沒有露出敗象,所以秦軍也樂得在旁邊看戲。不過,鄧羌、茍興沒有料到晉軍居然跑得這么快,等他們得知消息的時候,晉軍已經全部渡過黃河了。
鄧羌和茍興商量了一番,都覺得晉軍既然已經退走,燕國的危機已解,不必再渡河追趕。一則晉軍是主動撤走,受損不大,這時候孤軍深入,深入險地,隨時可能被晉軍反擊。二則司州的劉義之還在,這時候率兩萬兵馬渡河追擊晉軍,一旦進攻受挫,想要撤回關中都很困難,所以兩人一致認為還是按兵不動最好。
這邊袁真的豫州軍在浚儀呆了幾日,一直沒有等到桓溫的回信。卻等來了慕容德部出現在雍丘的消息,讓袁真大吃一驚。雍丘在豫州軍的退路上,若被燕軍占據那還了得。而且雍丘雖然沒有像浚儀這樣卡在水道邊上,卻也離水道不遠,那里的燕軍隨時可以攔截水道里的船只,威脅北伐軍的糧道。不得已,袁真只得一面派人向滎陽的劉牢之通報,一面率軍往雍丘移動。
劉牢之這些日子也沒閑著,擊敗慕容德之后,他把本部繳獲的戰馬全部配發了下去,基本實現了本部兵馬一人雙馬的配置。此舉惹得丁程等人有些不滿,司州軍中還有不少部隊是沒有配備戰馬的,這個時候劉牢之為自己的部曲配備一人雙馬,有些不合時宜。
劉牢之也向他們解釋了:這不是永久配置,眼下正值晉軍北伐,滎陽軍可能需要長途奔襲,單人單馬可能并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丁程等人雖然不愿意,倒也沒有強辨。這些戰馬是劉牢之部自己俘獲的,按照軍方的規矩,暫時不上交拿來自用自然是沒什么問題的。不過聽劉牢之說,可能還會有遠途的作戰任務,丁程等人不禁心癢難搔,忙問端的。
劉牢之沒辦法細說,只好告訴他們,現在朝廷的大軍在前方的枋頭進攻受阻,有可能很快就會撤退。燕軍的吳王慕容垂是個狠茬子,必然不會讓北伐軍輕松退回國內,所以我們隨時可能需要外出赴援。
劉牢之雖然說的不確定,但是丁程卻上了心。劉家這位小郎君這些年做事從來不會無的放矢,他要做什么事,就連建威將軍都不會攔著。當下丁程連忙向劉牢之表示,若是需要長途奔襲作戰,他愿意帶部下效力。
劉牢之自無不允之理。
劉義之麾下最早的騎將就是丁程,這些年他率部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最近幾次跟隨劉牢之作戰,表現的也是可圈可點,所以劉牢之也愿意帶著他一起作戰。
至于那些從浚儀帶回來的死馬,劉牢之讓人細細地處理了,架起了數十口大鍋,加上香料和鹽重重地煮了,準備拿來作為軍糧。如此做出來的馬肉配上干糧,也算是軍糧中的一絕了。這次大戰,燕軍沖陣死傷的戰馬非常多,滎陽軍在中牟和開封兩座城里處理了好幾天,那香味持續不斷,能飄出數里之外。也虧是劉牢之從海外帶回來這么多的香料,否則還真是難以處理這么多的馬肉。
東晉小軍將 第九十四章 桓溫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