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之問道長生 第三百一十五章 觀念
林詩茵低頭,略一思索:“這三份試卷,如果單論才情,幾乎都是不遑多讓的,所以接下來的評選,也就不能只從才情之上出發了,還要多方面的考慮他們的觀念,只有最可行的,方可取勝,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陳劍儒怔了怔,他先前只是從三人的才情之上考慮的,卻忽略了那些策論的可行性。
對于這個評判的方式,陳劍儒當然不會有什么異議,如果非要按才情取勝,那他侄兒身上的優勢,其實并不是很大,指望陛下照拂一二,也只是一種奢望,畢竟,相差無幾不等于沒有差距,陛下當然是會選擇更勝一籌的人。
可是將評判的依據,變成策論高低的話,那他侄兒的劣勢,可就不復存在了。
他雖然沒有仔細考慮過那三份試卷之上的觀念,但他相信文和一定能夠不負厚望。
至于其他的副考官,倒是沒想那么多,就連陳劍儒都沒有意見,那他們就更不會有意見了。
“陛下英明。”
林詩茵沒有再理會這些考官,開始自顧的看起了那三份試卷,至于剩余的七份,就很好評判了,并沒有出現那種不相上下的情況,她甚至只需要粗略的掃視一眼,才情高低,便一目了然。新八一https://https://m.x81zw
除了前三名難以決斷之外,剩下的名次,其實跟陳劍儒等一眾考官商議的結果,并沒有太大的出入。
在經過再三斟酌之后,林詩茵驚奇的發現,就算是以策論來評判,易安的觀念,也是更高明一些的。
在最初之時,其實完全可以直接將易安推上會元的位置,畢竟,這三份試卷不遑多讓,她把會元的位置給其中的任意一個人,外人也說不了什么,只不過,她看著易安非同一般的才情,不禁陷入了沉默,或許,對方根本不需要她的幫助呢?
她方才雖然只是粗略的掃視了一眼,但也不是什么都沒看出來,雖然來不及多想,但最基本的分辨能力,林詩茵還是有的。
易安的策論,就跟其才情一樣,亦是不同凡響。
所以,這才有了方才的策論取勝之說。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兇,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即只有國家有“道“,政治開明,使民心歸附,百姓與國君能夠統一意志、生死與共,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除此之外,易安還從比較敵我雙方七個方面情況的角度進一步分析了戰爭的勝負問題:“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這件事情雖然是軍事之上的事情,但對方卻沒有把角度放在軍事之上,而是把敵我雙方君主是否“有道,作為首要考量的制勝因素。
易安的觀念,就是從政治的高度考量戰爭問題,通過開明的政治來統一和凝聚民眾意志以達到戰爭勝利目的的觀念。
總而言之,就是民心所向,才能安若泰山。
至于其他兩人的策論,還是有些稍遜一籌,雖然有可取之處,但差距還是跟明顯的。
想到這里,林詩茵不禁感慨萬千,這件事情就算沒有她的助力,易安能夠奪得魁首,也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至于接下來的殿試,相信也難不倒對方。
畢竟,在會試之上表現出的這般才情,就已經超出了其他人不止一籌,在接下來的殿試之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也會呈現出碾壓的趨勢。
看著林詩茵終于抬眸,陳劍儒忍不住深吸一口氣,接下來可是決定陳文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了,雖然現在還沒有終成定局,但會試之上的名次,也是至關重要的。
況且,如果對方在會試之上都能穩壓陳文和一頭,那殿試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林詩茵鄭重的說道:“朕經過深思熟慮,已經基本確定了最后的名次。”
說到這里,她的余光便察覺到了陳劍儒臉上掩蓋不住的急切,這件事情畢竟是事關陳文和仕途的大事,陳劍儒的這般表現,倒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這件事情倒是要讓對方失望了,陳文和注定無緣于會元的位置,哪怕沒有后面的策論,在不遑多讓的情形下,說實話林詩茵不會選擇陳文和,倒不是她跟對方有仇,而是不得不這樣做。
陳文和要怪,也就只能怪自己投錯了胎。
陳劍儒可不是清流一黨,而是背靠著胡德庸的奸佞一黨,只不過相較于蔡金,胡德庸的危害,無疑要小許多。
而且陳劍儒也是真才實學,完全能夠勝任禮部尚書的位置,如若不然,林詩茵也就斷然不可能將對方設為主考官了。
不過,即便如此,陳劍儒終究還是奸佞一黨,接下來陳文和踏入仕途之后,便已經綁定在了胡德庸的賊船之上,這對她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甚至,胡德庸就是下一個蔡金。
林詩茵當然不會容許這件事情的發生,在扶持胡德庸跟蔡金制衡的同時,她也不能讓事情發展到脫離掌控的地步。
看著林詩茵忽然遲疑,陳劍儒臉上的急切不禁更甚了一些。
“易安策論更勝一籌,理應列為會元,陳文和次之,周良洛再次之。”
林詩茵話音剛落,陳劍儒的心里便忍不住一個踉蹌,頓時一陣失神,少許之后,他才終于勉強恢復了常色,可謂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雖然這件事情他早有預料,但真正來臨之時,心情還是不免有些復雜。
聊齋之問道長生 第三百一十五章 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