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長存 第七十一章 公卿
李澈見何進一臉感懷,勸道:“逝者已矣,大將軍也無需太過感懷。倒是張讓臨終時曾說,會在九泉之下看著大漢的未來如何。”
何進眼中精芒一閃,決然道:“某不敢自比霍子孟,但必將竭盡所能中興大漢,就讓他張讓好好看著吧。”
霍子孟,即霍光,冠軍侯霍去病異母弟,漢武帝托孤大臣,輔佐了昭帝與宣帝,昭宣中興的核心人物,麒麟閣功臣第一人。
何進雖言不敢自比霍光,但看他神情,顯然很是向往霍光的成就。
對此李澈也只能暗嘆一聲,拱手道:“夫為政之要,便是親賢臣遠小人,大將軍攬盡名士,若能盡聽忠言,肅清吏治,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矣。”
“明遠所言甚是,宦官專權數十年,吏治崩壞、奸佞橫行,七害竊據高位,正當清理一番,還天下以清明。”
六韜·上賢所言七害,便是七種于國無利且有害之人,而王者用人,需小心甄別這七害。
這數十年來各方傾碾,東漢的吏治早已敗壞的不成樣子,七害怕是已經占了個遍。雖然十常侍死了,他們提拔的那一批人失去了靠山,但要想徹底肅清吏治,李澈著實不看好何進。
這些昏庸的官員背后不僅僅是宦官,他們勾結當地豪強,與世家大戶相勾連,可算是根深蒂固。依照東漢王朝現在的基層掌控力,想清除掉他們,那就是在從自己身上割肉,雖是腐肉,卻也能讓大漢痛徹心扉。
這也是每一個封建王朝避不開的輪回,需要徹徹底底的清洗一遍,才能開創新的時代。
但見何進神采飛揚,李澈也只能拱手道:“合該如此。”
一番交談,何進的心情也恢復了不少,見李澈贊同他所言,也是笑了起來。
“明遠這段時日里忙于誅宦,倒是沒好好結識下朝中同僚,某與你介紹一番。”何進突然拉著李澈走向公卿之列。
李澈一驚,隨即也是一陣嘆息,何進這是在為自己鋪路啊。至少現在,大漢朝的最高權力還屬于這些高冠博帶的公卿,能結識他們,天子封賞時也能少不少怪話。
“澈,謝過大將軍。”
“小事,小事,何須言謝?來,這幾位是司空劉公,司徒丁公,故太尉崔公,光祿勛李君……”
何進拉著李澈拜會這些朝廷重臣,大漢朝如今的士人領袖們。李澈也是不敢怠慢,紛紛行禮問好。自己區區六百石,若無何進引薦,連這些大佬的府門都進不去。
當然,這些大佬未來的下場都不怎么樣,而且其中幾人的為人頗為不堪,典型的德不配位。
司空劉弘,字子高,這位在歷史上的最后的結局完美符合東漢特色,董卓進京后覬覦司空之位,以“天久不雨”罷免了劉弘。
司徒丁宮,這位在董卓進京后被廢為尚書,轉而去抱董卓大腿,在廢立一事上頗為積極,袁宏作后漢紀時曾斥責其“可謂非人矣”,典型的軟骨頭士人。
故太尉崔烈,字威考,這位在歷史上有兩件事最著名。一是以名士身份從漢靈帝那以優惠折扣價買到了司徒之位,從而成為天下笑柄,也被自己兒子諷諫。第二件事則是他兒子崔鈞,便是大名鼎鼎的諸葛四友之一。
而他也是隋唐時代五姓七望之一,博陵崔氏之祖。
至于光祿勛李君,李澈小心打量了下這位。光祿勛乃九卿之一,執掌宮禁,為天子近臣,也是所有郎官首領,理論上來說是劉備的頂頭上司。
此人面相儒雅,細眉長目,見李澈在打量他,卻并不怪罪,只是笑道:“李侍郎任職已近一月,卻未曾相會,以至于李侍郎竟對吾頗為好奇,倒是本官失職了。”
“李公折煞下官了,是下官之過,未曾去拜見李公,望李公恕罪。”李澈聞言連忙回禮請罪。
畢竟光祿勛,又姓李,他只能想到那一位了,后漢書載:卓乃置弘農王于閣上,使郎中令李儒進鴆。光祿勛古名郎中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改為光祿勛,建安十三年(公元213年)才改回郎中令。
因此郎中令李儒,顯然就是光祿勛李儒,那位被董卓拿來當替罪羊毒殺天子的倒霉人,史書中也只有寥寥數語記載。
后世倒也給了他一些風光,三國演義里,李儒一躍變成了董卓心腹謀主,成了一名智計之士。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位狠人,在這個時代敢去毒殺天子,足以證明其并非表面上這般儒雅溫和。而他又是劉備的上司,那更是不敢怠慢了。
“相識不在早晚,今日得會也是緣分,李君勿要怪罪。”何進笑著打起了圓場,畢竟李澈之前是為他做事的,自然要回護一二。
“大將軍誤會了,李侍郎與劉議郎誅宦、救駕,功勛卓著,我這光祿勛也是面上有光啊,又豈會怪罪?”這光祿勛苦笑著搖搖頭,隨后拱手道:“確實,相識不在早晚,今日得會便算結識了,本官李儒,字文優,忝為光祿勛一職。”
“下官李澈,字明遠,忝為黃門侍郎。”
“你我同姓,更是合該親近,今日天色已晚,待抽的空閑時候,本官再擺酒設宴招待李侍郎。”李儒三言兩語拉近了和李澈的關系,不愧是能位列九卿的人。
“一伺有暇,下官必然登門拜會。”
這時,崔烈開口道:“老夫方才還在憂心被董卓這廝劫走了天子,不想李侍郎與荀侍郎忠勇無雙,救駕功成,當真是功在社稷啊。”
崔烈乃是幽州名士,素有名望,而且其向來不喜涼州之人,對董卓更是帶有很深的成見。
當年韓遂等人在涼州叛亂,這位崔公竟然直接提出放棄涼州,認為涼州乃是化外之地,留之無用。結果在朝堂上被傅燮狠狠的駁斥,大失顏面,更是痛恨涼州人。
原本的時空,便是他與公卿們先迎到天子,結果被董卓截胡了。
但是其他人可不像他一樣,在野之人畢竟口無忌憚,三公九卿卻需要顧忌影響,眼見御輦進了北宮東明門,司徒丁宮笑道:“崔公所言有理啊,哈哈,我等還是先回府吧,明日朝會再議。”
眾人打著哈哈各自散去,崔烈憤然拂袖而去。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崔烈,字威考。有重名于北州,歷位郡守、九卿。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其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而后倍輸,或因常侍、阿保別自通達。是時,段颎、樊陵、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先輸貨財而后登公位。烈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
——后漢書·崔骃列傳
季漢長存 第七十一章 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