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農業強國 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
隨著今年第2號超強“桑達”離開東海后變性為溫帶氣旋,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許多業內人士在談論南方旱情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解除之余,說得最多的就是嘉谷對稻谷行情的超強洞察力了。
但少有人注意到,就是同一塊受災的地區,嘉谷系的糧食種植基地,也比普通的耕地要恢復得更快更好。
譬如在齊政探訪的江漢平原,嘉谷農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基地,因為實施了農田綜合改造,三萬畝農田在大旱之年依然得到了有效灌溉。而在普降大雨滋潤之后,更是陣陣稻香撲鼻而來;在灌區的一條條水泥水渠里,清澈的水正靜靜地流淌著。
而在鄰縣的灌區,農田水利設施缺乏管理,渠道滲漏、淤積,導致之前干旱的時候嚴重缺水;接連下了幾天大雨后,有些稻田又出現了“旱轉澇”,水稻都泛黃了。
“有排灌系統,農田就能實現‘旱能灌、澇能排’。”被齊政拉過來的嘉谷農業的謝開濟,早已見怪不怪道。
一望無垠的農田中,金黃色的麥浪或稻浪在微風中蕩漾,是誰都喜歡看到的豐收景象。但這種美好的景象,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水的充足,或者說,要依靠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我們人多地少,水資源短缺,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匹配。但我們卻能夠以占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解決占世界21人口的糧食問題……由這組數字也可以看出,農田水利建設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了。
“今年要加入我們合作社的耕地可不少。”說著,齊政指了指鄰縣灌區,問道:“我們的農田水利改造投入預算充足嗎?”
不要怪齊政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今的齊政,基本上已經脫離了集團的具體業務,而是專注于戰略決策。一來是有王昱業的掌舵;二來,一家營收數千億元的巨無霸,老板若是事必親躬,下場比諸葛亮好不到哪里去。
當然,對于重點項目,齊政也在重點關注。但要說具體細節,齊政就要找到相關的負責人了。
只見謝開濟咧嘴一笑:“足夠了!我就說一點,今年伊始,在第九個鎖定‘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水利’二字成為了關鍵詞……”
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明確要求“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而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土地出讓金數據,這個“10”,應該是2700億元。
這意味著什么呢?
去年全年,我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1139.15億,2700億元意味著今年的投入要翻番。
“雖然說,即使翻番,短期內也滿足不了我國的水利建設缺口。”謝開濟攤攤手道:“國家目前的農田水利欠賬太嚴重,即使每年投入能達到3000億,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個農田水利體系建設起來,才能解決我國的糧食安全與用水安全問題。”
齊政聽得很認真。
“不過,這次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就是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小農田水利,這倒是讓我們公司的小農田水利改造省了不少事……”
“哦?”
江漢平原,鄰縣灌區的雨田村。
“農田水利工程主要是靠‘吃老本’。”在村頭的排灌站房,六十多歲的村民老劉指著新舊不一、顏色各異的排灌設備,對前來摸底的齊政和謝開濟說:“水泵是去年換的,電機也早就過了使用年限,但因為沒有錢更換,一直帶病運行。”
“雖然更換電機只需要3萬元左右,但村里開了多次村民大會,討論了數十次,由于意見難以統一,始終沒有成功。因此,每到抗旱需要,就開會湊錢,將實在不能使用的部件進行更換。”老劉無奈道。
齊政撇了謝開濟一眼,他表現得習以為常,甚至還有點“這算不錯了”的態度。
很顯然,這些問題非一地之景,亦非一日之寒。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家財政逐步加大了在農業水利上的建設,但大約有60的財政支農資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氣象事業發展,而直接用于農業生產性支出的僅占40左右。其中,能夠分給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費用就更加微乎其微。
與國家重點水利工程相比,與之配套的“小農水”——山塘、渠、壩等小水利設施,多是像眼前這樣,帶病運行,命運堪憂,阻塞農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使得豐收水難以流到田頭。
在村外,村民老劉指著年久失修的水渠,說道:“現在的渠道就像篩子,水庫的水放出來,流經不到一公里,就已全部滲漏光。所謂‘上游放大水,下游不見濕’,導致我們村每季的播種時間都比其他村晚半個月,產量也要打八折。”
謝開濟仔細瞅了幾眼,頗有經驗地說道:“這水渠,已經是老態龍鐘了,要全部經過混凝土防滲硬化處理,才能恢復作用……”
問題是,進行防滲硬化處理是需要一大筆資金的。
以前國家對“小農水”不夠重視,像老劉這樣的老農也是有心無力。
“吶,一畝水田單季產糧約450公斤,除去種子、化肥、農藥、機耕機播等費用,在風調雨順的年景,一年也許能有200元左右的純收入,但如果遇干旱之年,可能要賠進去數百元化肥、種子和農藥錢……”老劉當場給兩人算了一筆賬,“現在種田都不合算了,誰還愿意掏錢去修農田水利?”
所以他們愿意加入嘉谷農業合作社,也是希望能在嘉谷的指導下,種植更優質的水稻品種,降低成本,提高每畝的收入。
齊政和謝開濟聞言,相視一笑。
謝開濟轉過頭對老劉說道:“加入我們的合作社,這些都不是問題。”
“就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來說,我們嘉谷與多地政府合作,配合使用中央專項資金,走集中連片建設的路子,整體推進,建一片就得成一片……”
“小農水”工程點多面廣,缺乏規劃,雖然大筆資金投下去,但分到每個縣也就一兩百萬,就像“撒了一把胡椒面,什么都看不到”。
而政府投入往往有自己的偏向。像嘉谷這樣的重點農企,既適合擔當農業集約化的實踐者,又適合擔當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維護者,天然容易得到相關資金的傾斜。
——這些年來,嘉谷農業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了2000多宗小型灌區;重建或擴建了300多宗小型機電排灌工程;建設和改造維修了多宗1800小水陂……
所以,有一天,國人突然發現,呀,我們的農業竟然連續十幾年增產增收了,我們的豬肉產量竟然世界第一了,我們竟然生產出全世界最多的果蔬了,我們竟然用更少的水和其他資源,生產更多、更好的糧食了……這都不是某人在夜深人靜的某個夜晚拍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國家持續了幾十年的巨額投入,還有像嘉谷這樣實踐突破的先行者的不斷加入,才點燃的火種。
大致了解了當前農業水利的狀況后,齊政將要加入嘉谷體系的鄰縣灌區交由謝開濟負責,自己則在江漢平原選址,布置了一個四階的“五斗云雨陣”。
至此,齊政輕舒了一口氣。
十年布局,像國內“三橫五縱”的鐵路格局一樣,他在國內初步建立了一個另類的“四橫兩縱”水利體系!
“四橫”通過“五斗云雨陣”連成串: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黃淮海平原關中盆地河套平原、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西南谷地。
“兩縱”,一是沿海密布南海、東海、黃海、渤海的“天罡無極陣”與“五斗云雨陣”連成串;一是貫通貝加爾湖、河西走廊的“碧波清華陣”所締造的“地下河道”。
“四橫”通過“五斗云雨陣”調配水汽,使國內不至于出現“西邊干旱東邊澇”的困窘局面;沿海的“一縱”,防臺風大破壞的同時向內陸補充水汽;西北的“一縱”,從獨占世界20淡水資源的貝加爾湖調水入西北……
遠的不說,09年華北大旱,10年西南大旱和南方暴雨,今年的南方干旱……沒一年沒災的中國,水利建設30年的缺口,終于使中央下了決心,把整個農田水利體系完善起來,也讓齊政加速完成國內農業的“最強”守護。
這個另類的“四橫兩縱”水利體系,基本覆蓋了國內的農業生產區。最關鍵是,日后齊政可以快速啟動靈陣,對氣候災害的響應更加高效,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往往災害過半才能進行改善。
甚至可以說,齊政有生之年,國內都不會出現大范圍的干旱與洪澇災害了;自此刻起,“風調雨順”也將成為一個常態。
對于農業生產來說,都風調雨順了,還不能“為所欲為”嗎?
超級農業強國 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