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系導演 873.回家的路只有一條
影評人張宏的影評底下有很多人點贊,很多人留言評論。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
而《親愛的》又是涉及到打拐這個敏感的題材,所以,不管你怎么拍,都不可能出現一邊倒的夸贊。
更何況《親愛的》遠遠稱不上完美。
當然了,大多數人還是給予好評的。
林課在個人博客上寫下了《親愛的》的一篇評論。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
“《親愛的》聚焦的是打拐,敘述的是孩子的丟失和尋找,同時也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的丟失和尋找。一路走來,丟失很多,但總有一些東西值得你不顧一切的去把它找回。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壓抑著情感著的。丟失了孩子后,田文軍拼命尋找,在網上發帖;因為一張照片就遠赴千里之外,被騙子群體追趕不得已跳河保護救兒子命的錢;為了找孩子花光所有積蓄。有一幕是他對著鏡頭說孩子的走失細節,特寫中葛軍的雙眼布滿紅絲,泛紅眼眶,那是多少個夜晚的失眠,那是多少次抑制著自己的崩潰,因為不能痛哭,因為不能倒下,因為始終滿懷著希望。
田文軍是無數失去孩子的父親的縮影,影片當中,田文軍發尋人啟事的時候,影院里的不少年輕的觀眾笑了。
可是我卻紅了眼眶,因為我曾經遇到過這么一位父親,當時他和田文軍如出一撤,他為什么那樣面無表情,他告訴我說,他怕痛苦流淚,會嚇到別人,同時,他極力地掩飾著自己的絕望,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葛軍在那一刻的眼神,那絕對不是面無表情,只不過,他壓制著,克制著。
找到鵬鵬的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轉角痛哭出聲,整整三年的堅持,終于在絕望中脫離,終于可以放下一切,終于可以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
另一個不能讓人忘記的情節,是找回孩子后,有天晚上田文軍想去倒垃圾,走到門口躊躇了一會,去房間里扛起了熟睡的孩子然后去倒垃圾。這一幕令人啞然失笑,笑完卻備感心酸,三年的丟失和失而復得的不易讓田文軍不敢再冒一絲險,這樣近乎可笑的小心翼翼不禁讓人覺得苦澀。
再來說充滿爭議的人物,李紅琴,李紅琴在電影的前半部分,可以說幾乎是站在所有人,包括電影當中,和現實當中,所有人的對立面,但是拋開他的男人是人販子這一點,李紅琴這個人物從出場就在不斷失去,她男人早死,兒子被奪回,女兒被帶走,可以說已經失無可失。她在社會中扮演的是“人販子的老牌”的角色,是道德的對立面,然而站在她的角度上,實在是被命運殘酷對待的人。
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找證人、找律師,想要再找回失去的女兒,但法律不容。
在公交車上看到兒子時,飛奔下車到兒子的身邊緊緊摟住,身邊失去孩子的家長將失子之痛發泄在她身上,她涕流滿面,跪倒在地說對不起,可是這是她的錯嗎?那誰又該對她的苦難說對不起呢?影片的最后,她得知自己懷孕的消息,抱膝而哭,或許她終于接受了自己無法和女兒團圓的結果,或許對命運為她帶來一絲希望而感恩。
當然或許有人會質疑,李紅琴到底是不是真的“老實”,她那句“我們都是老實人”,或許很多人聽起來,很諷刺,可是這其實真的不重要。
因為導演要給我們展現的,是李紅琴,一個人販子的老婆的身份!
要展現和討論的是,人販子的老婆,有沒有資格,做一個母親!這個答案,導演在最后時候,給出了一個不算肯定的肯定!
“親愛的”這部電影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背負著無奈,每個人都面對著痛苦,而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啟示。
就像導演吳天雄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的,《親愛的》是一部希望能為觀眾鋪就的一條關于丟失和尋找的回家之路。
有點沉,有點痛,正視它,一如我們要正視生活的沉痛,去尋找“回家”的路。”
而媒體方面,絕大多數都是給予了好評!
“《親愛的》是一部很有內涵的電影,它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京城晚報!
“《親愛的》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后,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主演葛軍說的,“這個電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會觸碰到你的心靈。””——華訊娛樂。
“接地氣的造型,丟孩子,找孩子的心酸過程都體現的很真實。跟隨著田文軍丟孩子的傷痛,對人販子的痛恨,伴隨著深愛孩子不愿與孩子分開的人販子的妻子李紅琴發生逆轉:一個悲劇的結束成就另一個悲劇的發生。
每一個人物都用情至深,不管是四處尋子的田文軍和妻子魯曉娟,還是偷偷帶大孩子的李紅琴,或者是充滿故事的尋子男韓德忠,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以及自身的無奈,這也讓整部《親愛的》隨時隨地都在迎接著人物的高潮。”——《華國電影報道》
“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有悲劇色彩,田文軍和魯曉娟的悲劇在于親人離別之苦,以及尋子過程中的無助和艱辛,乃至最后的放棄和絕望;律師高夏,也是一個悲劇角色,他在不健全的司法機構中,是很渺小的一環,像蜉蝣一般碌碌無為,當人性的光輝閃現時,想和龐大的司法機構對抗,卻又無能為力。影片的結尾沒給出結果,也許現實中的高夏還在抗爭的路上,我希望他還在堅持,沒有放棄,這說明他還抱有希望。”——華國文藝!
音樂系導演 873.回家的路只有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