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朝 第一百六十五章 登基大典(續)
投給高歌,在此感激不盡!)
接下來就該祭拜地及祖宗了,朱友建換下了孝服,穿上了皇帝的袞冕,又在皇極殿前設置香案,備果酒,行告禮。朱友建原本是不相信鬼神之類的,但自從穿越之后,他開始有些將信將疑了,不然又如何解釋自己和幾個女孩兒都穿越了過來?這應該不會是只是個巧合。
所以對于這類祭的禮儀,他還是十分尊重的,中規中矩的祭拜完蒼后,朱友建便來到了奉先殿謁告祖宗,然后在皇祖宣懿昭妃,也就是劉老太妃面前行五拜三叩之禮,又在張皇后身前行四拜之禮,最后再回到中極殿。
千萬不要以為這就結束了,這僅僅是朱友建需要親自到場的各項儀式算是完畢了,但還有幾項祭告的禮儀需要派人前去。
一般來,這種事情都是在勛貴中找人,提前擬定好前往的人員。不過當朱友建拿起名單時,首先看到的卻是寧國公魏良卿,他當即臉色就沉了下去,好不容易才把王體乾給擺了一道,讓他沒能在登基大典上露臉,現在竟然又來了個魏良卿。朱友建真心覺得,這魏忠賢手伸的太長了,哪哪兒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但現在自己卻不能再把魏良卿給劃去了,方才斥責王體乾,倒還可以用不懂大典禮儀來做借口,反正整個大典都沒按照程序來,魏忠賢就算多心,也只會覺得自己是在胡鬧,并不會有其它的想法。
可若是自己另派他人去頂替魏良卿祭告,那可就是要當面和魏忠賢干起來了。在這種時候,自己還沒有掌握整個朝政大權,羽翼未豐,不宜與魏忠賢沖突。所以朱友建略微一思量,決定還是暫時忍耐一下,反正除了魏良卿之外,剩下的幾個人都還算可以,讓魏良卿前往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于是朱友建就命寧國公魏良卿、保定侯梁世勛分別前往祭告南郊、北郊,駙馬侯拱辰去祭告太廟,寧晉伯劉錫祭告社稷。之后文武百官就在內閣大臣的帶領下,從午門魚貫而入,來到御座之前,向坐在上邊的朱友建三呼萬歲,然后上表朝賀。
朱友建看著下邊那呼呼啦啦跪倒一大片的官員,心中頓時豪氣萬丈,生出一股睥睨下的感覺,大丈夫當如是啊!怪不得從古至今,會有那么多人都搶破了頭想當這個皇帝。
仔細想想,當你坐在這個御座上,看著滿朝的文武向你高呼皇上萬歲的時候,那可不僅僅是一個爽字,而是一種大權在握的感覺,整個國家都需要聽你的,言出法隨,口含憲,這就是做皇帝的威風啊!
跟著便是宣讀《即位詔書》:朕以沖齡繼承鴻業,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艱,將求宜于變通。毗爾中外文武之賢,贊予股肱耳目之用,光照舊緒,愈茂新猷。
當然,這份詔書并非是朱友建的意思,而是內閣大學士們的杰作。雖內閣在擁立誰這個問題上沒有跟從魏忠賢,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繼續去跪舔,所以整篇內容中都充滿著魏忠賢的意思。
接著便是公布了年號,朱友建在內閣和禮部給出的幾個年號了選了選,最后還是決定用“崇禎”這兩個字,這也是他的一個執念,只有用這個年號來打敗女真,重塑大明的輝煌,才算是真的改寫了歷史,若是連年號都換了,那真跟換了個皇帝也差不多了,自己那樣還算是改寫歷史嗎?
定了年號后,便宣布從明年起,就是崇禎元年。跟著又大致了一下治國的方針政策,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內閣擬定的,朱友建根本就沒有插手,反正在他看來,內閣中的人,自己收拾了魏忠賢之后,也要把他們都給換了,他們現在寫的東西,到那時候根本不算數,自己又何必在意寫的什么?
這一整套流程下來,基本上一也過得差不多了,朱友建又命在宮中設宴,與大臣們同樂,一直到華燈初上,才算是結束。
朱友建登基之后,原本是應該將王妃等人都接入宮中的,但他現在卻并不打算這么做,一來魏忠賢還在,對于內宮的掌控完全比自己要強,若是貿然將樸初瓏她們接進宮中,只怕是又給魏忠賢樹了一個靶子。二則是張皇后還沒有上尊號,移居慈寧宮,所以若是將樸初瓏她們接進來,尚且無法冊封,所以還是再等一段時間再。
當務之急是要先把皇宮內的大權拿過來,只有掌握了宮城,自己才能出擊,對付魏忠賢。于是朱友建首先就任命了曹化淳做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這種事皇帝是不需要與旁人商議的,如果是朝堂中的大臣,可能還需要經過推舉廷議等等,但內廷的眾人,完全是看皇帝個饒意思。所以朱友建任命自己的心腹曹化淳,不管是誰都不出來什么,因為這也是慣例。
有了曹化淳去制衡王體乾,接著朱友建就把一直侍奉在張皇后身邊的王承恩任命為內官監的首領太監,分管羽林左右二衛。
王承恩在這次朱友建登基的事情中出力不,負責宮內外的消息傳遞,朱友建自然不會忘記這位有功之人,更何況在歷史上他對崇禎皇帝忠心耿耿,一同吊死在煤山上。不過因為他不是信王府的老人,朱友建一時間也不好給他封太高的職位,還是先一步步做起再吧。
有了曹化淳和王承恩去分化王體乾的權利,再加上朱友建把黃得功吳六奇等人也調入宮內,由他們帶著王府的衛隊負責值守,安全方面倒也不用太擔心了。不過由于錦衣衛和值守宮內的各軍都還掌握在魏忠賢的手中,朱友建自然是不敢放松警惕的。
仔細想了想,朱友建又把方正化任命為御馬監的掌印太監,同時命徐應元挑選一些合適的人選,一同隨方正化前去接管御馬監。這樣一來,魏忠賢在宮城內的勢力就大大的被削弱了。
重振大明朝 第一百六十五章 登基大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