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朝 第二百零四章 精簡奏折
預定的目的已經達成,雖然在某些細節上不盡如朱友建的心意,但終究還算是比較圓滿。因此今天的朝會也就可以結束了,再問了一番誰還有什么事沒有之后,朱友建就讓曹化淳宣布散會。崇禎元年的第一次朝會就這么落下了帷幕,等朱友建離開后,大臣們也都三三兩兩的一邊談論著,一邊走出了大殿。
內閣的幾個人互相望了望,心中對于皇上今天的做法也不知該怎么去評價。韓爌開口道:“各位,咱們還是先回去再說吧。”沒等其他幾人答話,就見曹化淳就一路小跑的過來,朝幾人拱手道:“諸位閣老,皇上有請。”
韓爌等人互相對望了一眼,心中皆生疑慮。朝議既完,他們就該回去處理政務,可皇上這時候又召見,卻不知是所為何事,幾人只好隨著曹化淳來到養心殿。朱友建此時正埋首在一大堆奏折中,認真地批閱著。
曹化淳先走進殿內,輕聲對朱友建說道:“皇上,閣老們都已經到了。”朱友建頭也不抬:“嗯,那就請他們都進來吧。”曹化淳應了一聲,轉身走到門口,對殿外的韓爌等人說道:“請閣老們入內見駕。”
韓爌袁可立等人魚貫而入,對著朱友建便要行禮。朱友建放下筆,起身擺了擺手:“先生們不必多禮,曹化淳,給幾位先生看座。”幾人又急忙謝恩,這才坐下。
“皇上,不知召見臣等是有何事需要商議?”韓爌作為首輔,先開口問道。
朱友建笑了笑:“朕請先生們前來,確實是有幾件事情相詢。元輔先看看這些奏折。”說著,朱友建命曹化淳抱了一摞奏折下去,分發給幾個人。
幾個人拿著奏折仔細翻閱傳看了一陣,韓爌發現這其中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事情,并沒有什么難以解決的,看了看其他人,袁可立孫承宗張惟賢李標幾個也是一頭霧水,完全不懂皇帝是什么意思。
“皇上,臣觀這些奏折之中,所提之事并無太過棘手之處,不知皇上要臣等觀看,是有何考慮?”韓爌與幾人私語一番,也沒得出什么結論,只能站起來向朱友建問道。
朱友建又從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翻轉之后打開,面向幾人說道:“朕也不與先生們打啞謎了,請諸位先生看看這份奏折,這是南京送來的因地震請求賑災的奏折,確實沒什么難以處理的,也沒什么太大問題的,朕也已經同意發放賑災銀糧。但諸位先生不覺得這份奏折的內容實在是太長了嗎?而且其中許多地方都晦澀難懂,朕足足讀了三遍,又請侍讀的博士解釋,才算完全弄懂其中所表達的意思。”
這回幾個人總算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了,今上雖說是聰明好學,可畢竟還只是個剛剛才十八歲的孩子。他老爹光宗皇帝繼位前不得萬歷皇帝喜愛,所以別說讀書了,連字都認不全。
老爹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兒子自然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后來雖說天啟帝登基繼位后,十分重視皇子們的教育問題,并專門延請了不少飽學之士來教授。朱友建自然也在其中,但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朱友建進學時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然是學沒到什么東西,看不懂這冗長的奏折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皇上,既然如此,臣請皇上重開經筵,為皇上講經治學。”這種為自己掙名聲的好事韓爌自然不會讓與他人,當即就起身說道。
“講經?”朱友建也愣了一下,隨即就反應過來,韓爌這是以為自己想要進學啊,這下可是自己挖了個坑自己跳進去了。不行,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不過看到內閣幾人的臉色,朱友建知道自己得有一個合適的借口。
“嗯,元輔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朕才剛剛繼位,諸事繁雜,百廢待興,每天批閱奏折都要到很晚,實在騰不出太多的時間來聽經義。這樣吧,元輔回去后先定一個計劃,物色講經的人選,等過了這段時間,朕再重開經筵。”
韓爌頓時面露喜色,經筵若是再開,這可算是自己的功勞,即使以后那些個大臣們要噴自己了,自己也有拿得出手的事情來說了。
“不過朕今天想與諸位先生商議的,并非是此事,而是有關這奏折的。朕登基也有幾個月了,批閱過的奏折加起來也逾數千份,可還真沒見到哪一份能寫得簡潔明了、一語中的的,全都是這種又長又難懂的,看起來實在太過勞神費力,相信幾位先生必然也會有同感吧?”
韓爌袁可立等人也都頓時無語了,這奏折幾百年來都是這么寫的,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沒想到當今的這位皇上竟然因為自己看不懂就嫌棄奏折又臭又長,不過許多奏折中確實是廢話太多,不利于提取有效信息,若是能夠敦促官員們整改一下,也還是很不錯的。
“那皇上的意思是要各級官員再上折時要精明簡潔一些?”韓爌試探著問道。
“不錯,奏折冗長,看似花團錦簇,可這又不是作文章,寫那么多華麗的詞藻和各種典故有何用?只會妨礙批閱,耽誤時間。朕與諸位先生每日要批閱的奏折何止百千,若每一封都寫數千字,再用上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句及典故,一天才能處理幾篇?故而朕以為,這奏折不在華麗,而須簡出,言辭達意即可,不知幾位先生以為如何?”
既然皇帝有心把這個給整改了,為自己等人減輕工作負擔,內閣的五個人自然是樂得清閑,當然不會有什么意見了。于是便齊聲答道:“臣等謹遵圣意。”
“好,那朕即刻就命司禮監擬旨,用印之后發往內閣,再由幾位先生擬定章程,發往各部。唔——此事便交由各科給事中負責,限期一個月之內完成!”說完這件事,朱友建接著說起下個議題。
“元輔、袁師、孫師、英國公、李先生,你們五位都是飽學之士,又為官多年,朕有一事不明,想向幾位請教。”
五個人急忙齊齊起身:“皇上言重,臣等自當竭盡全力,為皇上答疑解惑。”
重振大明朝 第二百零四章 精簡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