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五零三章 南下
《大明新命記》來源:
楊振回到松山城的當天傍晚,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雪,紛紛揚揚地落下,恰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只一夜之間,遼西大地一片潔白。
楊振夫妻見面,互訴別來情形,方才知道仇碧涵從九月以來即信水未至。
只是她不敢確定是否有孕,故而一直未說。
到了十月里,仇碧涵信水又未至,方才懷疑已有身孕。
只是這個時候遼西大戰在即,楊振每日里整軍備戰,辛苦憔悴,她又不忍讓他分心,就這樣拖了下來。
等到楊振率軍離開松山,渡海前往遼南去了以后,其母沈氏前來陪伴照料,沈氏聞訊之下,仇碧涵方才言及。
沈氏與妯娌皆是過來人,一問一下,心中了然。
為了鞏固仇碧涵在總兵府的地位,沈氏及其妯娌自然不會瞞著這個消息。
于是,仇碧涵夢熊有孕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很快就傳開了。
張得貴身負留守松山城的重任,同時也一直盼望著楊振能盡快有后。
而且,他也知道這個事情對于楊振的追隨者們的重要意義,所以也未加攔阻消息擴散。
也正因此,等楊振一行回到松山的時候,這個消息早已是全城盡知,唯有他這個當事人蒙在鼓里了。
當然了,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之后,楊振只是十分高興,回到松山總兵府以后,就圍著仇碧涵噓寒問暖寸步不離,摸著仇碧涵微微有些不同的腰腹部笑得合不攏嘴。
小別勝新婚的興奮勁兒,也轉變成了滿眼滿心無限的溫柔愛憐。
當天晚上,仇碧涵打發了她的陪嫁丫鬟中的一個,伺候楊振就寢,也被楊振拒絕了。
仇碧涵雖然嗔怪了楊振幾句,但對楊振的這個表現卻是十分滿意,直到與楊振小心翼翼地溫存繾綣了一陣,方才在楊振的懷里安穩幸福地睡下。
回到松山城的第二天上午,松山監軍內臣楊朝進領著那個到松山城傳達皇帝中旨的太監前來見面。
這個太監,卻也不是別人,而是楊振當初在寧遠城里初見王德化時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那個太監盧志德。
這個盧志德當然也是王德化手底下心腹得用的太監,如今正是王德化這個東廠督主下面的一個大珰。
“司禮監秉筆東廠王督主座下盧志德,見過楊總鎮,咱家恭喜楊總鎮,賀喜楊總鎮!楊總鎮前功未賞,又立新功,而且是收復遼南大片失地之功,真不愧是關東之柱石,國家之棟梁!”
這個盧志德倒也客氣,見了楊振即滿臉堆笑快步趨前,一邊朝著楊振打躬作揖,道出了自己的身份,一邊滿口的“楊總鎮”,不住地恭賀著楊振。
“前番寧遠方巡撫等奏報金國鳳金總兵戰歿寧遠城外,圣天子聞之扼腕痛惜,數日長吁短嘆,不勝哀傷!
“后聞楊總鎮等取得松錦大捷,方才轉悲為喜,有所振作。而今圣天子若是聽說楊總鎮從遼南帶回的這個最新捷報,正不知該如何高興如何開心呢!楊總鎮立此新功,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
自打進入十月以來,山海關外突然爆發的戰事,便牽動著關內朝堂之上無數人的心,尤其是牽動著崇禎皇帝的心。
山海關外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在京師朝堂之上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先是,滿韃子兩萬大軍繞過松錦防線,直入寧遠城下的消息傳入關內,傳到京師朝堂之上以后,許多大臣便聞風而動,紛紛上折子彈劾祖大壽,彈劾楊振。
他們指斥祖大壽和楊振這兩個駐守在松錦防線上的大將畏敵如虎、按兵不動,致使松錦防線形同虛設,徒耗糧餉,不起絲毫作用。
崇禎皇帝也隨即跟著緊張焦慮,擔心滿韃子再次破邊而入肆虐京畿,數日內連續下旨督促薊遼總督洪承疇整軍備戰,嚴守關門。
緊接著,金國鳳奮勇出擊卻兵敗身死的消息傳進了關內,傳到了朝堂之上,于是京師朝野再次大嘩,一夕數驚,皆以為寧遠城破城在即,遼西恐將不保,一時間惶惶不可終日。
再接著,滿韃子大軍從寧遠城下突然撤軍的消息傳到了關內,傳到了朝堂之上,京師朝議再次為之一變。
那些個科道言官和內閣重臣們,雖然不像以前那樣驚慌失措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相信,滿韃子的突然撤軍是因為楊振等人在后邊打了勝仗。
所以等到東官溝伏擊戰、臥牛溝伏擊站連戰連勝的消息,以及第二次松錦大捷的消息,傳到京師以后,從上到下,無人敢信。
唯有從楊朝進這里得到了準確內幕的王德化,以及從方光琛那里得到詳細報告的新任職方郎中張若麟,堅信這個消息的真實不虛。
與朝臣們的將信將疑不同的是,崇禎皇帝卻是欣喜若狂,他并不在乎這個消息有多少虛頭和水分,他只在乎這個消息本身。
但是,為了驗證這個捷報的真偽,當他從王德化的手中收到楊朝進這個監軍內臣的奏報之后,他立刻就同意了楊朝進轉呈的楊振的意見,并立刻就下了中旨,叫楊振帶著俘虜的滿韃子王爺等俘虜到京師獻俘。
中旨,就是皇帝不經過內閣副署,不經過科道言官檢討,直接下達的旨意。
這樣的旨意,因為沒有內閣的副署,沒有經過科道言官的公議,所以只能由內廷的太監或則直屬皇帝的廠衛來傳遞,來下達。
這回前來傳達崇禎皇帝中旨的,就是這個盧志德了。
盧志德按照崇禎皇帝的旨意,一路上一點不敢耽擱,快馬加鞭心急如火地來到了松山城。
到了以后,不用別人多說,他立刻就明白了,前不久那場松錦大戰的激烈程度。
松山城殘破不堪的西墻,西墻內的巨大彈坑和工事,還有堆滿了城頭的滿韃子首級,包括關押在城內監軍衙署牢內已經氣息奄奄的滿韃子十王爺多鐸,無一不在向他說明這場大捷的貨真價實。
有了這個判斷,楊振在盧志德心目中的地位,可就不僅僅是一個松山總兵了。
楊振在這次大捷以后的地位,直接關系著王德化在崇禎皇帝面前的地位,而王德化在崇禎皇帝面前的地位之高低,又直接關系著盧志德的地位、前途和命運。
眼前的楊振,對于他們這些身在京師伴君如伴虎的太監們來說,那就是傳說中奇貨可居的“奇貨”了。
當下,盧志德見了楊振,當面向楊振傳達了崇禎皇帝的口諭,說了皇帝聞聽松山捷報的欣喜之情,說了皇帝在京師翹首以盼的急切之情,然后便請楊振盡快收拾行裝,擇日押送俘虜,一同趕赴京師。
面對盧志德非同尋常的熱情,楊振稍經思考便答應了下來,當即與他敲定了十一月初五這個黃道吉日啟程。
不是楊振不想早點啟程赴京師,而是他有太多的事情在臨行之前要安排。
接下來的幾天里,楊振先是囑咐袁進與張得貴合作,趁著遼東灣還沒有大面積封凍的機會,盡快動用覺華島水師和先遣營水師剩下的大小船只,往金州城和旅順口方向搶運一批槍炮、彈藥、被裝和糧草物資。
同時,楊振將松山制鐵所、彈藥廠的人員,也一分為二。
讓張得貴領著潘文茂、王守堂等一批人馬,跟隨船隊前往旅順口去,讓他們在旅順口內擇地再建一座制鐵所和彈藥廠,試著在金州旅順等地直接生產槍炮彈藥。
至于松山城內的彈藥槍炮生產,當然不能因為一半人員渡海遷往金州半島而停產。
楊振將王守堂的長子王煅提拔為了松山制鐵所的新任提舉,同時根據潘文茂的舉薦,任命了一位叫做宋恩子的老把頭,擔任松山彈藥廠的新提舉,讓他們主管松山制鐵所和彈藥廠的各項生產事宜。
除此之外,松山城的防務,暫時交給了監軍內臣以及夏成德、呂品奇兩位副將來負責,叫他們督促人馬繼續整修城池。
這樣花費了數日,安排好一切之后,楊振便帶著張臣帶回來的三百火槍兵以及祖克勇麾下的五百騎兵,押解著滿韃子的十王爺多鐸、輔國公屯齊以及一眾或滿洲或漢軍的固山額真、梅勒章京等等俘虜,于十一月初五日早上,跟隨盧志德一行離了松山城,打馬往南去了。
大明新命記 第五零三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