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
“這么多年了,大漢健兒還是一如既往地犀利,不墮我中國之雄威,還是那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啊!”聽完劉旸的匯報,劉皇帝再度露出了笑容,一種贊賞的語氣感慨道:“傳詔樞密院、兵部,對此戰將士功勞進行核定,該表功表功,該授勛授勛!”
“是!”劉旸拱手應道。
“下一步,劉旻有何打算?楊城之戰雖然大獲全勝,但贏得似乎有些輕松,以劉旻的性格,怕是不會滿足眼下戰果,就此收兵吧!”劉皇帝又問道。
聞問,劉旸輕笑道:“還是陛下了解六弟!此戰發動前,安西都督府做好各項準備,打算用半年的時間來完成目標,收復由黑汗余孽所竊據的楊城等地區。
只是,進程有些出乎意料,楊城之戰結束得太快,不足一月哈倫軍便土崩瓦解。
因此,安西都督府決定,在稍事休整之后,調兵西進,會同立李繼隆軍,向怛羅斯進發,擊敗大食聯軍,奪取怛羅斯這座重鎮,既血前恥,今后也可以怛羅斯為基,對付聯軍,倘如此,進可西征大食,退可御敵于國門之外!”
聽劉旸道來安西都督府的計劃,劉皇帝眉頭下意識地蹙起,指出道:“臨時更改作戰計劃,擴大作戰目標,此事能成?若朕沒有記錯,楊城距怛羅斯也有千里之遙,即便東部作戰順利,損失不大,這樣的調動,是不是過于疲兵了,安西的將士能夠承受嗎?”
劉皇帝對外,一向是強硬兼一定激進,但這一開口,便透著一股保守的味道。忍不住小心地打量了劉皇帝一眼,心中暗思,陛下或許真的老了……
事實上,前來匯報前劉旸是與他的心腹大臣們討論過此事,關于安西在楊城之后繼續戰爭的計劃,不少人是持反對意見的。在他們看來,眼下在安西的戰爭,對大漢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好處,安西也只會像一個無底洞一般吞噬大漢的錢糧兵力。
由于這些年在西部的連續戰爭,東西陸上交通癱瘓,商路斷絕,使得絲綢之路這黃金通道都蕭條不少,甚至影響到了西部諸道州的經濟民生,實在是得不償失。
安西實在太遠的,朝廷的掌控能力實在有限,彌兵罷戰,休養生息,才是正確的策略。與其把錢糧軍隊投入在看不到多少好處的西部,還不如投入到海外,投入到廣大南洋地區,至少能看到實際的一船船財貨從海外輸入,停船靠岸……
而安西那邊有什么,一干異域強邦以及狂熱的ysl教徒之外,還有數之不盡的戰爭、流血與犧牲。如今,取得楊城大捷,消滅黑汗余孽,恢復到ysl聯軍東征前的態勢,已經可以收手了,何必再掀起大戰?以漢軍的組織作戰模式,在安西進行戰爭的成本實在太過高昂了。
安西都督府要打的又是怛羅斯,這可不是個善地,且不提其他不利因素,兩百多年前的怛羅斯之戰,高仙芝的慘敗就足以讓人有話說,總的來說,得不償失,見好就收……
當然,這些反對意見的背后,并不是這些太子黨官僚就徹底保守自封了,提出這樣的建議,總是少不了立場觀念的影響。
這還是受劉皇帝分封劉曙之事的影響,原本太子黨的大臣們對于安東、安西這種特殊的軍政狀態就存在一定警惕,尤其是安東,隨著劉皇帝分封的念頭付諸實際行動,戒備就更強了。
在很多人看來,安南既然分出了一半,成立林邑國,那安東、安西的分封是遲早的事,否則劉皇帝怎么那般給予兩都督府重權,這本身就與劉皇帝踐行了幾十年的中央集權原則相悖。
如今這一切都可以解釋了,劉皇帝心存分封之念,并且早早便把安東、安西納入分封范圍之內考慮了。
在這個前提下,朝廷再投入大量錢糧兵力到安西作戰,那就是為安西作戰,而非從大漢朝廷利益出發了,僅從利益關系做理性考慮,是不該繼續往安西投入過多力量的。
一旦安西建國,就當像剛剛出臺不久的林邑建國條制一般,要求自食其力,政軍經文可以也該向朝廷靠攏,但不能繼續依賴朝廷的供養。
關于林邑建國之事,并不是劉皇帝下道詔書就完事了,后續從國土劃分、州縣建置、官員安排、軍事布置等國家建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朝廷這邊指導施行。
劉皇帝還是了解這個不成器兒子的,要什么都讓劉曙負責,那林邑國八成得以笑話收場,因此關于建國方方面面的事務皇帝老子都給你安排到位。劉曙自己需要負責的,只是楚國公府下轄的財產處置與人員安排。
而在林邑建制條文之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那便是建國之后,朝廷的將會取消供血式的支持,除了在政治軍事外交上保持統一之外,其余任其自主,談不上自滅,但必須自生,基于此,分封藩屬國才有意義。
這一條制拿到安西、安東上也是一樣,甚至有的大臣已經迫不及待地希望劉皇帝能夠盡快把安西,安東的問題解決了,給二王、二都督定性,以免像眼下這般,任由二都督府爬在大漢軀體上吸血。
看看這幾年的安西吧,自西征黑汗以來,前后投入了那么多錢糧兵丁軍械,國力耗損,但朝廷得到了什么,只有半個廢墟般的高昌道,這還是劉皇帝看安西都督府轄下過于龐大動了刀子,否則連高昌道最終都未必是朝廷的。當然,這一點顯然是某些人站在個人利益立場的揣測。
因此,但安西那邊表露要提兵西進,繼續作戰之時,那些大臣就打心眼里不樂意了。從各方面考慮,都持反對意見。其中有部分人意見則很有建設性,那就是等劉皇帝分封安西之后再作計較,屆時,魏王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對于臣僚們的顧慮,劉旸是很清楚的,但他并不能聽取,根本原因很簡單,眼下當家做主的是劉皇帝,一切還得順著劉皇帝的心意來。
下邊想法再多,與圣意相逆,最終只會自討苦吃,這是劉旸從三十多年被劉皇帝敲打的太子生涯中得出的結論。
因而,不管對于安西戰事有怎樣的想法與意見,劉旸都沒有像此前那般去直言進諫的想法了,既無用,還會惹劉皇帝不快,大可不必。
何況,劉旸保守求穩是一方面,但并不意味著他迂腐,心中又何嘗沒有開疆拓土的志向,只是皇帝老子把事情都干全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他這個太子需要做的,更多只是給劉皇帝擦屁股。
何況,劉旻還是胞弟,這份血脈關系,哪怕看在符后的面子上,劉旸也要另眼相待。
漢世祖 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