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妝 第211章 明暗
掌燈時分,雨終是停了,天空漸呈青黛,一彎眉月探出頭來,在琉璃瓦上,抹下幾痕淺白。
雖是云散雨收,那宮道卻還濕漉漉地,磚地上汪著好些小水洼,斑斑駁駁,些須映幾點宮燈投下的微光,風過時,一明一滅,不似星辰,倒像鬼火。
“咿呀”,六宮某處宮殿的角門,被人輕輕推開,一個穿著二等服色的中年宮女,無聲無息閃入門中,掩門、落栓、穿廊繞柱,一應動作熟稔至極,很快便來到了二進院的左偏殿門外。
“主子,奴婢回來了。”在門外稍停了片刻,那青衣宮女輕聲稟道,抬手拍打著衣裙上并不存在的灰塵,又小心地褪去了足上木屐。
那木屐下裹了數層軟布,拿蠟厚厚地油了,行路無聲,亦不沾水漬。
“咳咳,快進來吧,外頭涼得很。”屋中傳來低柔的語聲,中氣不太足的樣子,雜著幾聲明顯的喘息。
青衣宮女應了個是,屋門便從里打開,一個眼角已然生了皺紋、面目卻還秀致的嬤嬤,單手挑起簾幕,向著來人點了點頭,輕聲叮囑:“主子才喝了藥,長話短說。”
說話間,她便挑簾出了屋,涼風中只留下一句輕語:“我四處轉轉,你們安心說。”
青衣宮人嚅動著嘴角,似是要道個謝,然那嬤嬤已經反手將門攏住了。
她便在黑暗中出了會神。
透過門縫間隙,隱約可見前頭的院落。
此時,那里早便是庭戶灼灼、燈燭閃耀,然而,那些許光明,卻并照不進她們這一進,于是,這同一所宮殿便也被分割成了兩個世界。
“進來吧,把燈給點上,方才我嫌鬧得慌,沒讓點。”那低柔的語聲自槅扇后而來,喘息聲已經平定了許多。
青衣宮人回過神來,忙應了個是,繞過一面蜀繡山水四扇屏風,轉去里間,熟門熟路尋出火折,點亮了燭臺。
水晶連枝蓮座燭臺上,插著三支細長的紅燭,幽幽燭光,映亮了這間不大的屋子。
一名挽高髻、著錦裙的宮裝女子,正自憑窗遠眺,燭火投射在她的臉上,疏清眉目、悠然氣韻,那窗前便好似開了一叢淡菊,正在晚風中輕盈搖曳。
“主子,寧妃娘娘沒了。”青衣宮人躬下了腰。
那人淡如菊的錦裙女子聞言,眉眼間不見變化,悠然細語:“可惜了兒的,多好的一面擋箭牌。”
輕嘆了一聲,她仍舊支頤望向窗外,似是被那華麗的燈火引去了心神。
青衣宮人繼續稟報:“主子,因今兒這事鬧得挺大,到處都有人在傳閑話,奴婢四處走了走,打聽到了不少事兒,擇其要者,歸納有四,不知主子可有精神聽?”
她微抬首,明亮的眸子向錦衣女子身上一睇,復又垂下了頭。
不得不說,雖身為賤役,這宮人吐屬卻極文雅、條理亦極分明,顯是識過字、讀過書的。
錦衣女子似是習以為常了,微微頷首:“你說罷。”
青衣宮人稍稍斟酌了一下,便輕聲道:“其一,陛下給寧妃定下的罪名是禍害皇嗣、毒殺嬪妃這兩條;其二,宋掌事是宮正司的內應,鐘粹宮上下幾十口,只活下來她一個;其三,寧妃親口承認殺了鄧壽容和紅柳;其四,”
她忽然停了一息,交握在小腹前的兩手緊了緊,旋即續道:“這其四,寧妃娘娘雖死,尸身卻不得入土,由內安樂堂秘法泡制成干人彘,示眾三個月,再扔進后山。”
后山便是皇城的亂葬崗,位于外皇城最偏僻的北角,凡重罪身死的宮中之人,無論生前是何等身份,死后一視同仁,扔去后山喂野狗。
誰又能想到,曾經煊赫一時的寧妃,如今卻不過野狗裹腹之物,而大齊風習,橫死之女,是連祖宗都不會認下的。
看起來,陛下是恨透了寧妃,才會讓她死后亦成孤魂野鬼,永世于塵世徘徊,不得往生。
錦裙女子的唇邊,緩緩噙出了一抹淺笑:“原來,她也有今天呢。”
她彎了一副眉眼,轉首望向青衣宮人,一雙微長的鳳眼,在燭光亮若星辰:“當年別人算計我的時候,她不僅知情,且還拍手稱快,如今她自個兒卻是尸骨無存,這可真是……”
她掩袖輕笑起來。
縱使口出惡言,那笑容卻干凈得不染纖塵,一如她淡雅的語聲:“這可真是上天有厚德,報應不爽啊。”
一語未了,她忽然輕輕咳嗽了兩聲。
青衣宮女見狀,面上便現出擔憂的神色,低勸道:“主子,當年的仇已然報得干凈了,主子看要不要……”
“你覺著,我還有抽身退步的余地么?”她尚未說完,錦裙女子便淺笑著打斷了她。
青衣宮人面色一黯,垂首道:“是,奴婢糊涂了,還是主子看得透。”
“當年,他們既然找上了我,便是看準了我這心里壓著恨。如今,我若不自個兒找些恨來給他們瞧,他們只怕留不得我,更留不得你們了。”錦裙女子長嘆了一聲。
青衣宮人靜立不語。
那一步,一經踏出,便再無回頭余地,這個道理,她自是清楚的。
數息后,窗前便傳來清脆的瓷器碰撞聲,卻是那錦裙女子執起溫壺,正向盞中注水。
青衣宮人抬頭瞥見,忙搶步上前:“主子,還是奴婢來吧,這蜜水還燙著呢。”
錦裙女子由得她接過溫壺,仍舊轉望窗外,忽地幽幽一嘆:“等外頭風聲小些,你找個日子給楊采萍燒些紙罷。可憐見的,倒是幫我擔下了大半罪名。”
青衣宮人并未抬頭,只沉聲道:“奴婢遵命。”
停了片刻,又遲疑地道:“那尚膳監的人,奴婢還要見么?”
“自然要見。”錦裙女子一臉愜意:“越是這等時候,越需行動如常。找上我的那些人可聰明得緊,自是知曉以不變應萬變之理,咱們還和往常一樣便是。”
青衣宮人忙應下,復又將蜜水捧去她手邊:“主子,可以了。”
錦裙女子接盞在手,淺啜了一口,兀自望著窗外出神。
水晶臺上,燭淚如涓滴如微雨,緩緩滑落下去,燭底紅蠟如血,在夜風中,逐漸變得冷硬。
建昭十四年,七月初七,去行宮靜住的皇后娘娘,攜子而歸。
在大朝會上,建昭帝當眾宣布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一時間,朝野俱震,整個玉京城都沸騰了。
建昭帝空虛了多年的膝下,終于有了一位繼承者。
既是嫡、亦是長。
若不出意外,這位小皇子,便是當仁不讓的太子殿下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小皇子能夠安然地、康健地長大。
目今看來,這似乎并非難事。
據乾清宮透出來的消息,小皇子生下來足有七斤六兩,白胖健壯、氣血充沛,哭聲嘹亮得聾子都能聽得見,且出生當晚,行宮那株被雷劈死的大樹,竟長出了一枝新芽。
此乃祥瑞之兆,欽天監一字不漏地記錄在冊,建昭帝聞之大喜,當即派出五百“宣瑞使”,騎健馬、舉黃敕,自玉京出發,昭告全國。
此等盛事,文武百官自需上表慶賀,放眼望去,朝堂上滿是笑臉,每個人都似是發自內心地為建昭帝、為大齊朝而歡欣鼓舞、而額手相慶。
建昭帝自是盡皆笑納,順勢又將那五百“宣瑞使”給納入了兩衛范疇。
前后花了整整五天時間,周皇后才算接待完了入宮覲見的大小命婦,并以一日三次的頻率,向各位夫人展示了白白胖胖、圓潤如球的小皇子。
其后,建昭帝便頒下圣旨,大赦天下,并加開恩科,以賀小皇子降生。
這舉國同慶的喜樂氛圍,卻并未令周皇后繃緊的心神,有一絲的放松。
“寧妃那毒婦已然死了,尸首還我親去驗的,衣裳都掀開瞧過了,斷不會錯。鐘粹宮闔宮婢仆也都殉了葬,你也別總想著這事兒了,好不好?”
坤寧宮的東暖閣中,太后娘娘拉著周皇后的手,柔聲勸慰。
此時的皇后娘娘,已不復二條胡同時的豐腴,雙頰微凹、眼底烏青,眉間更是鎖著一層愁云。
所幸有柳娘子幫著調理,她也就是精神不大好,面色倒還白潤,眼睛亦清亮有神,顯是心中憂煩,身子卻是無礙的。
“媳婦不是擔心這個,就是這幾日是累著了,歇一歇就好。”在太后娘娘跟前,周皇后自不會提起那些煩心事,面上堆起笑來,又將帕子拭著額角。
暖閣里燒了地龍,又拿厚厚的錦簾遮著,熱得人冒汗。
雖然她是等孩子滿月才回來的,柳娘子卻說了,如今正值秋涼,若風邪入侵,于將來生養不益。
聽得這話,周皇后自是加倍著緊,事事小心。
誕下皇兒自是好事,只是,僅有一個皇子,似乎又少了些,她這心也始終提著,若是僥天之幸,再生下一個男孩來,她這個中宮之主,才會穩穩坐牢。
聽得周皇后之言,太后娘娘便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視線轉處,便瞧見了睡在搖籃里的小皇子,不由得眉眼都彎了起來:“哎喲,你瞧瞧這張小胖臉,還有酒窩呢,長大了不知會是怎生俊法,真是再沒見過這么漂亮的孩子了。”
老人家對隔代人本就有一種格外地疼寵,更何況,這又是建昭帝膝下第一個兒子,李太后這些日子見天兒地往坤寧宮跑,一坐就是大半天,飯都顧不上吃,只一心逗弄小乖孫。
聽得這話,周皇后亦是眉眼俱柔,轉身望向襁褓中的孩兒,整張臉都漾起了一層暖光:“這孩子真是一點不煩人,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沒人逗他,他就自己抓著小手小腳玩兒,老人都說,小時省心,長大了必定聰敏。”
說起自己的兒子,她的話就變多了,那一絲愁色亦自散去,面上有著無法掩去的驕傲:“不是我說,往常見那些命婦家的孫子兒子啊,那個鬧騰喲,還有整宿哭的呢,哪里及得上我兒這般聰明乖巧。”
這話太后娘娘愛聽,登時笑得嘴都合不攏了:“就是這話,從前小六兒家的幾個孩子,我可是親眼見過那個鬧勁兒的,稍微有一點不好,立時就哭,偏那聲音貓兒叫也似,哪里及得上我乖孫這般嗓音脆亮。”
一旁侍立的李進忠聽得眉頭直跳。
這位皇長子的中氣,那可不是一般地足,那個哭聲響得,直是能震下房梁的灰來。
不是他背地里抱怨,每回一聽那哭聲,他這倆老耳朵就要背氣,有時候還會“嗡嗡”響上半天,誰說話都像隔著一層。
太后娘娘往常總說耳背,如今倒好,大晨定的時候,下頭娘娘們扯著嗓門兒叫喚,她老人家都聽不清了,只能讓程壽眉在旁轉述。
就這么著,太后娘娘亦是樂此不疲,以聽大孫子的哭聲為人生一大樂事,就著大孫子那張小胖臉,她老人家能吃下一大碗飯去,飯量蹭蹭見長,笑臉也多了,時不時地就要賞人,他們幾個這幾天光賞錢就拿了快十兩,玉件兒也有好幾樣,可見太后娘娘有多歡喜。
便在李進忠胡思亂想間,忽地門簾一挑,卻是謝祿萍走了進來。
她這一來,太后娘娘與皇后娘娘便皆歇了聲。
“咦。你怎么回來了?不是說要六局辦事,上晌回不來么?”周皇后十分訝然,挑眉問了一句。
謝祿萍先向兩位貴主兒見了禮,方“嗐”了一聲道:“娘娘恕罪,奴婢實是記岔了日子,方才走到半道兒才想起來,今日乃六局核銷月賬之日,奴婢便去了,也只能站著干瞪眼,只能打道回府了。”
口中說著話,一面便悄悄向周皇后呶了呶嘴。
周皇后見了,便知她有話說,只這礙于太后娘娘在側,不好開口。
她微微點了點頭,仍舊與李太后說著兒女經,盞茶之后,方起身道:“母后,媳婦想去后頭凈個身,出了一身的汗,怪不舒服的。”
說著便又拿帕子拭額角。
屋中確實很暖,李太后也是脫了大衣裳的。
春妝 第211章 明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