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東 第328章 種植蘑菇?
說完后,謝雨生轉身看著自己身后的養豬場這一大片還算整齊的欄舍,似乎若有所思。
小毛看向外公。講實話,他對農業方面的技術不懂,更不要說專業的蘑菇種植了。
但是有一點他是明白的:在外公的心里,當初隊里建立養豬場的建議是他最早提出來的,只有把眼前養豬場遺留下來的事情處理好,才能從根本上了卻外公的這樁煩心事。
所以只要有可能,或者但凡對養豬場遺留問題的解決有促進作用,他從內心里都是非常希望外公和他們隊里領導能做考慮,如果能夠成功當然最好。
“四眼”不說話,無聊地用腳踢著小道邊的雜草。
“嗚嗚嗚”,有寒風一陣陣刮過。養豬場里的廢渣亂葉,隨風飛揚。
外公緊緊戴著的大棉帽,眼睛看向旁邊的曹家溝河道,長久不語。
“蘑菇,素來被譽為長壽菜。”等風過去,謝雨生咳嗽一下,清清嗓子,又說道,“書院那邊以盛產蘑菇遠近出名,還被譽為‘蘑菇之鄉’。”
小毛搭話,說:“名頭真有這么厲害?”
外公這時候接話,說:“書院公社種植蘑菇我倒是聽說過的,他們確實做的還很不錯。”
實際上,不只是聽說,事實上也是這樣。
川沙縣書院鄉的蘑菇生產以“種植早、面積廣、產量高、質量好、效益高”,不僅享譽上海。這時候甚至在全國都已經小有名氣。あ奇奇小説蛧ヤ717(ωωω).qq7(1)7<、域名、請記住
去年的數據,書院有蘑菇種植超過4500戶,種植面積接近100萬平方米,產量接近2000噸,實現產值400萬元。其產量產值都位于上海全郊區鄉鎮之首。
栽培蘑菇成了書院鄉農民增收致富、發展經濟的主渠道。
蘑菇不僅使書院出了名,更使書院人民富了起來。
當地菇農經常說的幾句話:“若要富,種蘑菇”;“一只蘑菇一塊磚,幢幢樓房由菇來”;“種好蘑菇造樓房,造了新樓好種菇,一年更比一年富”,等等。
蘑菇菇是國內消費歷史較長、銷售量較大的食用菌品種。國內鮮品蘑菇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經數次的轉變,在每一次的轉變進程中都對我國蘑菇產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講起來,上海是我國食用菌消費量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的消費最前沿。上海食用菌市場的細小變化,也許就會影響國內食用菌市場的走向。
比方講,雙孢菇,金針菇、杏鮑菇、蟹味菇等等就都是首先在上海市場開始熱銷,然后才向國內其他市場迅速拓展開的。
所以上海食用菌市場在行業內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場上任何變化,都值得引起行業的關注。
另外,在上海當時郊區的很多地方都種植有蘑菇。
說到書院種植蘑菇的歷史,還很有意思,甚至還帶有一絲傳奇色彩。
早在1958年,書院公社中南大隊一社員在川沙縣嚴橋公社做木工時,看到當地的蘑菇種植,1959年,該社員開始在家里試種。1960年春,第一次出菇。其時,書院公社領導組織干部參觀現場,這人成為書院公社第一個栽培蘑菇的成功者。
60年代,當時的書院公社籌建了“書院公社菌廠”。又從川沙縣嚴橋公社引進菌種,當年試種100多平方米,獲得成功。第一年每平方米產菇4.32公斤,單位面積產量超過了嚴橋公社的同行。
試種的成功,不僅為書院當地種植蘑菇摸索了經驗,還為在公社全面推廣增強了號召力。
這樣一來,書院公社每個大隊中心場都開始種蘑菇。并且逐步由地棚發展到建造簡易房,利用空間搭多層栽培床,擴大種植面積。
改革開放后,因出口量增加,書院公社農戶家庭蘑菇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增至3.3萬平方米。
書院蘑菇的銷路卻相對簡單,主要由鄉供銷社組織收購后供應給當地罐頭廠做成罐頭,然后由外貿公司出口到世界各地。
到現在,書院不僅是蘑菇,其他食用菌,比如說平菇,草菇,銀耳等等也多有種植。
“當然了,我的說法只是建議。”謝雨生笑笑,說,“只是我看這里地勢平坦,又靠近水源。我覺得這里的豬欄舍,只要稍加進行密閉式的改造,完全可以達到蘑菇所要求的生產條件。”
外公轉身,笑了笑,看著小毛和謝雨生不接話。
見外公不說話,小毛想了想,說道:“我知道光是你說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您不能講再詳細一些?”
謝雨生抓抓頭發,說:“不好意思。因為我也只去看過一次,本來就是因為好奇才跟著大人后面過去的,所以對于品種,對于種植技術等等方面,也不是很了解。”
小毛猜了一會兒外公的心思,問謝雨生:“我估計的話,我外公現在主要有這么幾個擔心,一是對種植蘑菇不熟練。當然,我倒是覺得這也不應該成為問題,可以學習,也可以請會的人過來高管理,應該不至于有很大的難度。”
謝雨生笑笑,說:“有一必有二,那你的第二,第三個問題呢?”
浦江東 第328章 種植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