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鱷 第九百九十四章 農業危機
黃浦江面上,一支懸掛著美利堅星條旗的船隊緩緩的逆流而上,這支船隊由二十二艘大型蒸汽鐵甲貨輪組成,排成長隊冒著黑煙鳴著汽笛,分外引人矚目,對于上海的百姓來說蒸汽貨輪已經沒有什么吸引力,吸引人們關注的是這支船隊來自美利堅。
自兩年前美利堅爆發經濟危機之后,就鮮少有船隊前來上海,上一次還是元奇與美利堅進行巨額的金銀兌換,美利堅運來大量的黃金,這一次,美利堅運來的又是什么?
很快,上海的糧商們就從海關打聽到了消息,這支船隊裝載的全部都是小麥,整整十二萬噸!而且是免關稅的!
消息一傳開,一眾糧商都慌了神,免關稅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鼓勵大量進口糧食,這勢必對國內的糧食市場和糧食價格造成巨大的沖擊!
隨著美利堅糧船隊靠岸卸貨,又有消息傳出,元奇在美利堅一口氣訂購了五十萬噸小麥和玉米,抵達的這批小麥只是首批,剩下的糧食將在兩個月內陸續抵達。
五十萬噸?所有的糧商都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這數字實在是太過龐大嚇人,一眾糧商皆是半信半疑,不過沒人敢無動于衷,紛紛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渠道打探消息真實與否。
不到半天時間,上海的小麥價格就開始小幅下跌,稻米以及其他糧食也緊跟著下跌,眼見的形勢不對,大大小小的糧商紛紛跟風拋售手里的糧食,糧價開始大幅下跌。
次日,《滬報》在頭版頭條公開報道了這則消息——元奇與美利堅簽訂大宗糧食采購合同,進口五十萬噸糧食,首批十二萬噸小麥已經抵達上海,剩余的糧食兩個月內將陸續抵達。
元奇進口五十萬噸糧食做什么?是賑災?還是移民?北方各省盡管不同程度遭災,似乎也不需要進口五十萬噸糧食賑濟,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嘀鈴鈴”清脆的電話鈴聲響起,趙烈文拿起電話就聽的奕略顯興奮的聲音,“國城兄,果真從美利堅采購了五十萬噸糧食?”
“自然是真的。”易知足道:“元奇與美利堅簽訂的大宗糧食進口合同,是連續五年,每年進口糧食不低于五十萬噸。”
連續五年?這得多少銀子?奕不由的倒吸了口冷氣,原本他還認為元奇是刻意夸大進口糧食數量以打壓國內不斷上漲的糧價,沒想到居然還是有所隱瞞,很顯然,刻意隱瞞是擔心引起恐慌。
他遲疑著道:“需要如此大量進口糧食?南方各省只要你不遭災,完全足以滿足北方賑災所需。”
“誰敢保證南方這幾年不遭災?”易知足不急不緩的道:“糧食準備充足一些總不是壞事。”頓了頓,他接著道:“馬上就是各省咨議局召開常會的時間了,不少議員對移民政策頗有微詞,朝廷要有所防備。”
奕連忙道:“國城兄放心,朝廷絕對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動搖移民的政策。”
中秋之后,朝野上下的注意力就從北方各省的旱情轉移到了移民政策上來,北方旱災頻頻,直隸、山東、山西、河南、甘肅等省每年都有旱情,只是輕重程度,遭災州縣數目多少的區別而已。
今年遭災的州縣不少,但也不多,遭災的程度也不算很嚴重,只能算是中旱,之所以引起朝野上下的密切關注,是因為元奇低息放貸推廣機器鉆井,朝廷和元奇聯手推出大規模移民政策,加上南北大小報紙的持續報道。
隨著縣府省各級咨議局議員對移民政策的質疑,隨著朝廷下達移民任務并將之列為地方州縣官員的大計考核內容,朝野上下的注意力紛紛轉到移民政策上來。
移民實邊作為國策,這是早在道光朝就已經定下的,大清第一次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移民高潮——轟轟烈烈的南洋移民、西北移民、東北移民就是始于道光朝。
大規模的移民潮持續了整整十年,其后對于各省遭災州縣的小規模移民又持續了四五年,長達十余年的移民導致北方各省人口大量流失,在緩解日益尖銳的土地矛盾的同時也導致田地價格持續走低,促使田租不斷降低,使得擁有大量土地的士紳損失慘重。
停止有組織的移民不過才十余年,朝廷和元奇又提出大規模的移民,而且還硬性規定移民任務,將之作為地方州縣官員的大計考核內容。
這等于是勒令地方官員不遺余力的引導、逼迫災民進行移民,尚且未從上次移民高潮中恢復過來的士紳們豈有不不埋怨之理?
推行憲政,省府縣三級咨議局的設立為士紳們提供了一個參政議政的平臺,對移民政策的不滿也就率先在府縣兩級咨議局常會上爆發出來。
如果說府縣兩級的咨議局會議不怎么被關注,那么省咨議局常會就廣為朝野上下矚目了,按照章程,省咨議局每年開一次例行大會,會期定于農歷的九月初一到十月十一日。
省咨議局不僅有權議決本省應興應革事件,審定本省預算和決算,厘定地方稅以及公債章程,選舉資政院議員等權力,還有對本省的行政措施,提出質詢和抗議的權力,監督、究舉、彈劾不法官吏的權力。
因此,省咨議局會議不僅備受各省矚目也為朝野上下所矚目,更是南北大小報紙關注的焦點。
會期才過半,山東、河南、山西三省議員就陸續對移民政策提出質疑和抗議,三省大小報紙也推波助瀾,刊文指責大規模組織移民浪費朝廷及地方財力物力和人力,嚴重影響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導致田地貶值,土地荒蕪,經濟倒退,且長期以往,將形成外實而內虛的局面。
隨著山東、河南、山西三省發力,直隸、陜西、甘肅等省議員也紛紛對移民政策提出質疑和抗議,一時間北方各省掀起了一股反對移民的風潮,朝野上下對此議論紛紛。
上海,鎮南王府,長樂書屋。
放下報紙,趙烈文瞥了易知足一眼,語氣輕松的道:“若是明年北方各省旱情持續加重,這些個反對移民的議員不知將如何自處?不如索性將事情鬧大一些。”
點了支煙,易知足才慢條斯理的道:“惠甫是想讓他們無地自容,引咎自辭?”
“移民實邊是國策,那些個議員只顧及本省以及自身的利益,絲毫不顧及國家利益,留之何益?”趙烈文緩聲道:“況且,眼下各省咨議局議員中士紳、紳商所占比例過大,借此機會削減一些也是好的。”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還是順其自然的好,沒必要摻和。”
話才落音,李鴻章快步進來,道:“大掌柜,俄國公使布策求見。”
布策?易知足沉吟了下才看向易正行道:“行之代為父去迎迎。”
布策四十出頭,體型高大,略微有些胖還有些禿頂,他在中國時間不短,在1869年至1870就曾署理公使,去年被正式任命為俄國駐華公使,在易正行的陪同下走進書房,寒暄見禮落座之后,他試探著道:“元奇大量進口糧食,是因為北方旱災?”
聽的翻譯,易知足笑了笑,道:“貴國也有大量的糧食出口?”
布策這次趕來上海確實是為糧食出口之事而來,元奇向美利堅一次性進口五十萬噸糧食,令他眼熱不已,俄國歷來就是糧食出口國,主要是出口到歐洲各國,因為運輸成本的問題,極少涉足東方市場。
不過這一次情況有些特殊,歐洲各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農業危機——俄國、印度、美利堅、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農業大國都遭受嚴重的農業危機,大量的農產品滯銷,價格持續下跌。
這種情況下,大清突然大手筆的進口糧食,作為大清的盟國——俄國又豈能不動心?都是盟友,大清能關照美利堅,為什么不能關照俄國?
“殿下對我國的情況十分了解,應該清楚我國每年都會向歐洲各國出口大量的糧食。”布策語氣誠懇的道:“這兩年歐洲經濟不景氣,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糧食出口,造成數量驚人的積壓,希望殿下能施以援手。”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歐亞大鐵路尚未通車,貴國的糧食海運到我國,運費成本過高,而且我國向美利堅進口糧食,用的是白銀。”
布策來上海之前做足了功課,當即就表態道:“我國也可以接受白銀,而且可以保證糧食的到岸價與美利堅一樣。”
以白銀結算對俄糧食貿易,對于急于推行金本位的大清來說自然是沒有拒絕的道理,易知足滿面微笑的道:“貴國與美利堅都是大清的盟友,我們自然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元奇可以與貴國簽訂進口五十萬噸小麥的協議,不過,必須趕在明年三月之前交付。”
五十萬噸!布策大為意外,他原本認為能出口十萬、二十萬噸就已經是極限,畢竟清國才從美利堅進口了五十萬噸,他確證道:“殿下說的是五十萬噸小麥?”
易知足笑道:“貴國若是沒有那么多存貨,可以少些。”
“有,絕對有!”布策連忙道:“謝謝殿下的慷慨。”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歐亞大鐵路,我國境內大約還有三年時間就能完工,希望貴國也能加快進度,一旦全線貫通,將會極大的促進貴我兩國的商貿。”
“殿下放心。”布策道:“我國皇帝陛下十分重視歐亞大鐵路的修建進度。”
待的送走布策,趙烈文才道:“又是一個五十萬噸,大掌柜是急于花掉手里的白銀?”
呷了口茶,易知足才慢悠悠的道:“惠甫是覺的采購的糧食太多了?”
“五十萬噸,足以保障三四百萬之眾一年用度。”趙烈文道:“若是賑災,足以賑濟七八百萬之眾。”
“有美俄這一百萬噸糧食,就足以保證我們明年后年都能繼續以低價大量采購糧食。”易知足緩聲道:“再則,與其半死不活的賑濟,不如提供足夠的糧食讓災民以工代賑,四五年時間,數千萬災民,能做多少事情。”
趙烈文由衷的道:“還是大掌柜思慮的長遠。”
“父親。”易正行道:“自73年美利堅、德意志相繼爆發經濟危機以來,歐洲、北美、亞洲等農業大國的農業紛紛遭受嚴重的沖擊,這是否世界性的農業危機?以后會不會也象經濟危機一樣,周期性的爆發農業危機?”
“問的好。”易知足毫不掩飾眼中的贊賞之意,“這應該是第一次世界性的農業危機,我國也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而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從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因此,世界性農業危機對我國經濟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至于會不會象經濟危機一樣爆發周期性的農業危機,這很難說,你們不妨歸納總結一下這次的農業危機有什么特點,分析農業危機與經濟危機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并對兩者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這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易正行接著問道:“我國的情況是否屬于農業危機?”
“這要看如何對農業危機定義。”易知足道:“經濟危機是工業品相對過剩,農業危機就應該是農產品相對過剩,農產品長期滯銷,價格持續下跌,農場主收入銳減,農業勞動者失業增加、工資下降,大批中小農戶破產。”
頓了頓,他才道:“從我國的情況來看,不存在農業危機,但北方各省的旱災比農業危機的破壞性更大。”
見的易正行不再開口,趙烈文試探著道:“北方各省大多秋冬無雨,旱情持續的信號已經十分明顯,股市也持續低迷。”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將山東膠東一帶的招遠、平度發現大型金礦的消息散播出去。”
大清巨鱷 第九百九十四章 農業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