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鱷 第四百七十三章 介休侯家
見的道光微微頜首,易知足心里長松了口氣,只要道光不反對,征伐倭國便不會有任何阻礙,如今倭國處于閉關鎖國狀態,憑借優良的西式火炮和米尼槍,完全可以對德川幕府軍形成絕對的碾壓。
他不僅是要出口胸中的惡氣,也是出于對日后生絲貿易的長遠考慮,絲織業是元奇推行產業革命的首選,也將是日后元奇最為核心的一個產業,因為絲織業投資少,見效快,而且擁有著巨大的海外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大清本身就是最大的生絲出產地。
從他目前獲得的商業情報來看,倭國的蠶絲生產和絲織生產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沒人比他更清楚,中國生絲和絲綢在國際市場上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意大利、不是印度,而是倭國!他必須乘早干掉這個潛力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
道光緩緩的呷了口茶,他發現自元奇團練出兵強占鴻基煤礦之后,連他也似乎也被勾起了對外擴張掠奪的興趣,不過,如今的八旗綠營連自保都難,更別說對外擴張掠奪了,看來,籌建海軍著步棋是走對了,易知足似乎對向外擴張掠奪有著極大的興趣。
默然半晌,他才緩緩開口問道:“英吉利海軍陸戰隊是多大規模?”
海軍陸戰隊?易知足遲疑了下,才道:“海軍陸戰隊可以隸屬于海軍,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兵種,規模大小與海軍規模相對應。”
道光微微頜首道:“朕意將元奇團練陸戰隊納入大清南洋海軍名下,成為朝廷經制之師,你意下如何?”
這是想收編元奇團練?易知足心里一沉,拒絕顯然是不可能的,他連忙起身跪下道:“謝皇上恩典,微臣之所以不惜花費巨資和大量的精力裝備和訓練元奇團練,便是希望元奇團練有朝一日能夠被納入朝廷經制之師,并成為朝廷編練新軍之表率。不過......。”
不過什么?道光盯著他道:“有什么要求盡管提。”
易知足毫無諱言的說道:“微臣不希望海軍沾染八旗綠營的一些惡習,諸如將領吃空額,克扣兵丁餉銀,官兵待遇不平等,隨意打罵體罰士兵,官兵納入兵籍,通過捐納晉升中低級軍官等等等等。”
“平身罷。”道光吩咐道,略微沉吟,他才接著道:“朕籌建海軍,便是為編練新軍,既是新軍,自然有別于八旗綠營,你盡管仿效西洋,放手施為。”
“微臣遵旨。”易知足連忙躬身道。
“八旗綠營已不堪大用,朕有意革新兵制。”道光緩聲道:“籌建海軍,編練新軍,是為革新兵制積累經驗......。”說著,他瞥了易知足一眼,“朕意欲這京師選撥一批年輕子弟前往海軍,以便于日后革新兵制推廣新軍,海軍大小事宜一切以你為主,有敢不尊號令者,盡可軍法從事。”
這話冠冕堂皇,易知足心里卻是一沉,很顯然,這批年輕子弟怕是不簡單,數目可能也不小,而且也不會只有這一批,道光這是打算借助京師的八旗子弟逐步掌控海軍!雖然心里不快,他也只能是捏著鼻子應下。
說完這事,道光似乎也輕松不少,話頭一轉,“四口通商,與西洋各國往來必然大幅增加,避免不了有各種夷務要處理,你可有考慮過?”
“開放通商口岸,與西洋各國平等往來,避免不了會有諸多外交和通商等涉外事務。”易知足斟酌著道:“大清帝國初次與西洋各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對于外交事務應保持及其慎重和謹慎的態度,外交關乎國家的尊嚴和主權,關乎戰爭與和平,關乎國家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利益,容不得半點輕忽。
西洋各國素來奉行外交無小事,對于外交也極其重視,微臣竊以為,朝廷當成立專門主管外交與通商事務的衙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大清對外關系歷來都是宗藩和朝貢體系,身為宗主國的大清歷來都是高高在上,與英吉利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可說是大姑娘轎——頭一回,聽聞外交如此重要,而且還要專門設立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道光有些遲疑,半晌才道:“目前就一個英吉利,是否有些小題大做?”
易知足緩聲道:“大清既與英吉利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系,接下來,西洋各國都會前來,法蘭西、美利堅、俄羅斯、瑞典、荷蘭、西班牙等西洋各國會紛紛前來請求與大清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
大清與英吉利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是迫于無奈,一聽會有如此多西洋國家前來,道光打心里抵觸,沉吟了片刻,才道:“有必要與如此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易知足一陣無語,隨即肅然說道:“很有必要,大清若只與英吉利一國建交,有被英吉利壟斷大清對外貿易之慮,再則,拒絕與法蘭西、美利堅、俄羅斯等國建交,可能會為大清帶來戰爭。”
聽的這話,道光輕嘆了一聲,“增加一個衙門,也就意味著增加了一筆不菲的開支,此事,日后再議罷。”
從圓明園出來,易知足有些郁悶,他沒想到道光居然會有如此氣魄——革新兵制!并且如此迫不及待的將元奇團練納入南洋海軍名下,這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從讓元奇團練分駐四通商口岸,籌建海軍,到將元奇團練納入海軍名下,道光顯然是早有算計,接下來,是輸送大批八旗子弟進入海軍,逐步掌控海軍,然后分權、架空他這個南洋提督?還是將直接他調離南洋提督之職以剝奪他對海軍的掌控?仰或是雙管齊下?
當前應該是不存在著個情況的,海軍還沒成建制,安南也還有個五年計劃,估摸著,五年之內,他這個南洋提督還是穩如磐石的,五年,或許用不上五年,道光就會采取行動!
令他納悶的是,道光為何會如此急不可待的收編元奇團練,如今朝廷存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他估摸著再怎么著,也會是三五年之后,朝廷才有可能收編元奇團練,如今完全是出乎了他的預料。
估摸著應該是道光大病之后,開始為權力移交預做準備,而且,他又將二千萬欠款轉化為無期國債,并且提出了發行無期國債、彩票債券和在省會城市發行彩票,令道光有了足夠的底氣。
還是低估了道光的氣魄,易知足心里暗忖,道光雖說有些因循守舊,卻也不是無能之輩,繼位之初就改組軍機,清查陋規,整頓吏治,后繼又嘗試過漕糧海運,革新鹽法,允許鼓勵開礦,膽識和氣魄還是不缺的,否則也不會禁煙,引發鴉.片戰爭了,以后還是得收斂一點。
易知足一路想著,縱馬回到鄭親王別園,在大門外翻身下馬,就見的兩個縉紳打扮的中年人快步迎了上來,身后親衛連忙警惕的上前將兩人攔下,其中一人連忙躬身朗聲道:“介休侯蔭昌,拜見易爵爺!”
介休侯蔭昌?易知足揚了揚眉頭,道:“可是山西介休蔚字號東家?”
“正是在下。”侯蔭昌連忙道。
“讓他過來。”易知足吩咐道,山西票號不少,但最有實力的莫過于平遙李大全的日升昌和介休侯蔭昌的蔚字號,侯蔭昌出現這這里不稀奇,顯然是聽聞了山西和直隸有可能成為大清最先試行元奇模式的省份,匆匆進京來活動的,聽聞他在個元奇大掌柜在海淀,自然會千方百計的見上一面。
侯蔭昌確實是千方百計的想見上易知足一面,親衛一閃開,他就緊趨幾步趕到易知足跟前,一撩袍擺便要行跪拜大禮,易知足連忙伸手止住他道:“候東家無須多禮。”
侯蔭昌連忙躬身一揖算是見禮,抬起身才滿臉堆笑的道:“久聞易爵爺大名,今日得見,實在幸甚。”
“侯東家無須客氣。”易知足含笑道:“貴號在廣州分號與元奇多有往來,侯東家大名,本爵亦有耳聞。”
見的易知足態度親和,侯蔭昌連忙道:“在下在附近有一座別園,能否請爵爺屈尊移步.....。”
易知足對山西票號有著不小的興趣,當即一笑,道:“侯東家在海淀還有別園?”
見易知足沒拒絕,侯蔭昌大喜,連忙伸手道:“爵爺請——。”
侯蔭昌的別園在海淀鎮東側,距離鎮上倒是不遠,規模也不小,雖及不上鄭親王府別園,卻也是占地三十余畝,園子里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隨處可見小溪、荷塘、奇石、古樹,景色優美。
進的園子,一路逶迤前行,見的一路少有人影,易知足放慢了腳步,一邊欣賞一邊隨意的道:“佛廣鐵路通車典禮上,本爵曾建議山西一眾票號掌柜集資修建鐵路,以便于山西煤炭外運,侯東家可有耳聞?”
這事侯蔭昌早已得到廣州分號掌柜范器貴來信稟報,連忙道:“修建鐵路耗費極大,山西地形復雜,通往河南直隸等省,皆須經過重重大山,不比的廣東一馬平川,是以一眾票號皆有些拿不定主意。”
說著,他試探著道:“今日有幸得見爵爺,在下斗膽問一句,山西修建一條鐵路,大約需要多少銀子?”
山西的鐵路是全國有名的窄軌鐵路,第一條鐵路正太鐵路,易知足隱約記的是華俄道勝銀行——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辦銀行借款修建的,具體是多少白銀,長多少公里,他卻是記不清楚,侯蔭昌這一問,還真是將他問住了。
略微沉吟,他才道:“山西修建第一條鐵路,自然要從省會太原連接京杭鐵路,鐵路走的是直線,估摸著不會太遠,也就是數百里而已,具體的路線勘測和造價,還的請專業的線路勘探人員勘測之后,才能確定,不過,粗略估算,應該上千萬兩銀子。”
花上千萬兩銀子修建一條鐵路?侯蔭昌暗自咋舌,那純粹是銀子鋪路!回過神來,他才道:“爵爺,在商言商,上千萬兩白銀,山西票號不是湊不出來,可上千萬兩銀子修建的鐵路,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在下知道火車運輸不僅量大而且快捷,山西煤礦也確實不少,可煤終究是要賣出去,才能變成銀子......。”
易知足聽的一笑,“侯東家是擔心煤炭多了賣不出去?大可不必擔心,山西煤炭完全可以沿著鐵路沿線銷售,以后大清的鐵路會越來越多,再則,煤炭是主要的工業燃料,發展工業離不開煤炭,這也是本爵推薦優先在山西推行元奇模式的原因之一。
廣州的煤炭銷量這幾年是節節攀升,這一點侯東家可以著貴號范掌柜調查匯報,亦可以親去廣州看看,如今廣州的煤炭銷量已經超過京師,為什么?就因為蒸汽機要消耗大量的優質煤炭!
繼廣州之后,上海、天津將是朝廷重點發展的工業基地,不消幾年時間,上海、天津對煤炭的需求就會超越京師,不用擔心煤炭賣不出去,侯東家應該考慮的是一年能外運多少煤炭?”
侯蔭昌聽的一陣心熱,卻是試探道:“爵爺可知京師一年消耗多少煤炭?”
“侯東家可是以為本爵信口開河?”易知足輕笑道:“京師一年消耗煤炭四十萬噸左右,煤價四兩一噸,廣州煤價五兩一噸,銷量至少在五十萬噸以上,如今元奇在浙江、江蘇推廣機器繅絲廠,上海、天津也相繼要大規模修建工廠,待的山西鐵路建成,兩地的消耗量都不會低于五十萬噸,再加上其他地方的消耗,一年二百萬頓足以保證。
不說一噸煤凈賺一兩銀子,就是凈賺五錢銀子,要多少年收回成本?況且山西除了煤,還有鐵吧?還有大量的客運,自己仔細算算,修建鐵路是不是合算?一條鐵路可是能用數十上百年!”
說到這里,易知足一頓,“如果你們晉商不修,不論是朝廷還是元奇,都十分樂意集資修建出山西的鐵路。”(
大清巨鱷 第四百七十三章 介休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