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第四十六章 80后和80后
金寶懶洋洋的躺在床上,手里捧著一本藍海戰略,宿舍的幾個人,就他堅持看了下來,不過,終究沒有小說有吸引力,看的時間長了,就感覺周公一只在熱情的呼喚。
就在這將睡未睡的當口,門被輕輕的擰開,不用看就知道,這進來的,肯定是陸文青,其它的幾只,開門一向是用腳。
“老陸下課了?待會給我帶一份飯回來,”
陸文青雙手插在口袋里,腋下夾著一份報紙,“這會就冬眠,會不會早了點?”
有了有佳的那份工作,陸文青同學,是宿舍的五個人中,第一個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錢的,連學費都可以自己承擔,據說還能省些錢出來補貼家里。
所以,雖然他現在的穿著,依舊是宿舍里最土最樸素的那一個,但他的氣質有了很大變化,也自信開朗了許多。
“你們不知道,一平這書寫的太精彩,我要抓緊時間好好學習一下,”金寶笑瞇瞇的說。
“偷懶就偷懶,還找那么多理由,不愧是學哲學的,你以為我看不到你上下眼皮在打架?來,給你個提神的,一平又上報紙了,”
陸文青把那份報紙丟到金寶床上。
“有什么稀奇的,他現在,不上報紙才奇怪呢,”報紙在腳那邊,金寶都懶得動。
“看看吧,這次不一樣,我估計啊,會很熱鬧,”
“真的?”金寶一個骨碌爬起來,“那還真要看看,”
他把晚報上的那篇文章看了幾眼,馬上就笑了,“呵呵,估計還真有熱鬧,所以說,出名這事吧,也是把雙刃劍。”
辦公室里的馮一平,看到這份報紙,現在也是一頭包。
這要是放在有微博的時代,他這會。肯定在稀里嘩啦的掉粉,評論區有一大幫人在謾罵。
首都和上海,大家都清楚,這兩座城市,明里暗里的。一直在較著勁,舉例說明,,蓋樓,你蓋了一座400米,另一個馬上就蓋500米的。
可是,你們較勁就較勁吧,為什么要把我牽扯進去?
去年在上海舉辦的那場作文大賽,可以說是影響深遠。
對沒有參加這次大賽的人來說,它的影響。在于通過它走出來的那一批年輕、新銳的作家。
當然,它更深遠的影響是,自那時起,“80后”這個詞,第一次被傳播開來。
而且這個詞非常富有生命力,經常各種刷屏,直到馮一平重生前,才被“90后”所替代,不過那時提到的90后,多半是這樣式的。諸如“90后絕美校花”,“90后霸道總裁”之類的。
而現在的80后,則是跟“作家”這樣的字眼連在一起。
去年通過那場作文大賽成名的,不少都是初中高中的學生。最出名,引起反響最大的,當然是上海的那位。
當然,他的文章確實寫得很好,不過,與出色的文章相對應的是。他其它的課程,那叫一個慘不忍睹!
一般人家,家長遇到這樣的貨,一天不教訓三頓才怪呢。
但是,這樣的事,自然成了不少學習成績不太如人意的孩子,躲避爸媽板子的完美借口,“別人只有一門及格,我只有一門不及格,為什么還打我?”
總之,兩相對比,反差巨大,極具話題性,然后,報紙上就掀起了一場大討論,“我們是要培養專才還是全才?”
馮一平自己也看過相關的報道,看了這個論題就覺得蛋疼,肯定是一些坐在辦公室里,不太過問世事,卻把悲天憫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為己任的人,鼓搗出來的話題。
只要吃過五谷的人就都知道,拜托,全才或者專才,是問題嗎?能不能找到一個好工作才是問題好嗎!
家長們是擔心孩子們的學習嗎?太片面,太表面,擔心孩子學習的家長,其實擔心的實質是,孩子將來能不也能找一個好工作好吧!
只要孩子們讀完書之后,能做一顆合格的螺絲釘,能娶得起老婆,養得好孩子,那你要我們成為專才就專才,全才就全才。
就在今年,那位本來被高中破格錄取的青年作家,又一次因為多門功課掛科,而選擇從高中退學。
退學之前的一件事,讓他的好多同齡人解氣又羨慕,拿手續的時候,一位老師問他,“你將來靠什么養活自己?”
“稿費啊!”
這話一出,一時間,他就被那些成績不太好,考上好大學無望,或者是不太喜歡學習的同齡人,奉為偶像,原來我們的前途,不是只有擠高考的獨木橋那一條路。
他和他那一撥同時出名的年輕80后男女作家,因為生活閱歷的關系,作品里描寫的青春是殘酷的,社會,是黑色負面消極的,但是,沒想到,這樣不同于市場上現有文學作品風格的書,迅速引起了很多同齡人的共鳴。
因為市場的需要——就像后來的網絡小說一樣,作者如果不多寫些踩人打臉的情節,那他就會被慘淡的成績所打臉,他和他那一撥,寫了不少這樣內容的小說,幾乎每一本都很暢銷,有些學校的學生,甚至人手一本。
再加上他們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世俗的否定,對一些約定俗成做法的無視,對一些權威的無視甚至是蔑視,也因此,“80后”,被打上了一個“叛逆一代”的標簽。
而今天首都晚報的這篇文章,就把馮一平拿出來,和那位標桿性的人物做了比對。
文章說,同樣是在高中寫了一部暢銷小說,但馮一平不但沒有功課不及格,高考的時候,還是省狀元,而另一位,初中學習就嚴重偏科,被高中破格錄取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因為7門功課掛科,而從學校退學。
我們比較了一下兩位作者的生長環境,同樣是80后,一位出生和成長在非常偏僻窮困的山區,一位生活在我國最富裕現代的的城市之一,自小就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各種福利。
按理,應該是一位對社會有意見,一位應該知道感恩,為什么偏偏他們的看法,恰好調了個個?為什么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如此南轅北轍呢?
在另一位只顧著批評社會的時候,馮一平已經默默無聞的為改造家鄉的面貌,做了非常多,而且卓有成效的努力。
上大學之后,不但各門功課依然優異,公司也經營得有聲有色,現在還出版了一部在國際國內,都廣受好評的管理學著作……。
當然,我們知道,有不少青少年,是那些新銳作家的擁躉,但是,如果我們做一個調查,就會很容易發現,像馮一平這樣的,才是社會各個階層都喜歡的偶像。
所以,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這個問題還用討論嗎?
拜托,論據和論點的邏輯關系并不緊密好嗎?
雖然通篇都是對自己的表揚,可是,馮一平真不希望把自己和那位對標。
本來,有不少青少年,肯定是同時喜歡他和他的,這篇文章一出,肯定得分出陣營來,這真不是他想要的。
其它的都可以討論,但80后的消費能力,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馮一平真心不想現在就有一批反對他的人,比如很快有佳的分店就會開到上海,那些同學一看,馮一平的,“走,換另一家,”
馮一平該找誰說理去?
你說,你們兩個加起來都好幾千歲的城市斗氣,犯得著把我們這樣兩個,加起來還不到四十歲的人扯進來咩!
得想辦法解決一下啊,馮一平皺著眉頭想。(
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第四十六章 80后和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