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洪武末年 第455章 捉拿徐增壽
“其實吧,我給朱允炆埋了個雷。”
柳淳覺得很有必要跟朱棣說清楚一些事情,免得這丫的記仇,“算起來也不是雷,就是看朱允炆能不能管得住自己了。”
朱棣翻了個大白眼,“你小子能不能別總是吞吞吐吐的,有話就趕快說。”
“就是那個皇家銀行,那本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東西,我也是真心替先帝謀劃的,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朱棣氣得胡子都立起來了,“我可警告啊,別以為父皇不在了,欺騙他老人家就沒事了,小心我拿皇明祖訓殺你的頭!”
柳淳還不高興了呢!
“我可沒欺騙先帝,銀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用。先帝甚至答應我搬空了內帑,把自己的錢,充當皇家銀行的準備金,才維持了銀行的平穩。我現在擔心的是朱允炆沒有先帝的眼界,又控制不住爪子,隨便從銀行支取錢財,充作軍用,一旦那樣的話,皇家銀行就可能有崩塌的危險!”
朱棣突然臉色大變,驚問道:“有多危險?”
“這個……很難說了,如果發生在相對落后的地方,還沒有什么……比如西安,最多就是一些儲戶和銀行家跳河自殺,老百姓看個笑話,過個一年半載,也就忘了。如果是江南的話,情況就會很糟糕!”
“有多糟糕?”
“皇家銀行給許多作坊提供貸款,銀行出問題,這些作坊承受不住的,失業是肯定的,江南的城市化是整個大明最高的,上百萬人失去生存來源,反過頭又會擠兌銀行,加劇崩潰……保守估計,整個江南的經濟也會倒退十年以上。”柳淳很清楚,發生這種情況,對老百姓不是好事情,可他也不是有意殘害百姓。
歸根到底,還是朱允炆這一群人,根本不懂金融,或者說他們對柳學沒有多少了解,也根本不屑于了解!
“我是給朱允炆講過的,他能聽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朱棣哼了一聲,黑著臉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看看這個吧!”
朱棣說著,將一封信遞給了柳淳。
“這是增壽給我寫的,你看看吧!”
柳淳慌忙展開,仔細看去,越看他越是心驚肉跳,雖然柳淳預測到了會有危機,但是他畢竟沒在江南,很多具體情況他不知道。
本來柳淳琢磨著危機爆發會從皇家銀行開始,畢竟朱允炆要花錢打仗。
可根據徐增壽的描述,危險竟然出現在走私上面!
江南的商賈士紳反對官方貿易,大肆走私,致使原來的大作坊受到了沖擊,而這些大作坊又是皇家銀行的做大客戶!
柳淳稍微琢磨了一下,還意味深長瞧了瞧朱棣,這幫文人能干得出來嗎?
的確干得出來!
就拿朱棣在位的時候,著名的下西洋來說,史書上都說是宣揚國威,每一次靡費無數……可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假使說的是真的,朱棣在位,干了那么多大事情,全都是燒錢的,卻沒有來錢的,那永樂盛世是怎么來的?
誰也不能光干活不吃飯吧?
其實稍微用點心思,就應該明白,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官方貿易,當然會有以物易物的情況,也會有賞賜,可這不是重點,海外有許多大明需要的貨物……上好的木材,犀角,寶石,珍珠,香料等等……這些東西拿回來,除了供應皇室之用,還能換取豐厚的利潤,有了這些利潤,才能支撐朱棣修北平,征蒙古……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循環,不至于財力枯竭。
還有一點,從時間上看,朱棣第一次遠征蒙古是在永樂八年,而第三次下西洋是在永樂七年,二征蒙古是在永樂十二年,而第四次下西洋是在永樂十一年,三征蒙古在永樂二十年,六下西洋在永樂十九年……
下西洋和征蒙古,時間上高度相關,基本上都是比征戰提前一年,這恐怕不是巧合,因為每次下西洋都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
提前一年出發,等大軍獲勝回歸,正好拿海外的珍寶物產,賞賜將士,貼補國用,免得勞民傷財……
弄清楚這個關系,剩下的事情恐怕就一目了然了,朱棣死后,下西洋迅速被叫停,甚至連福船都給毀了,海圖也給燒了!
就問一句,有那么大的仇嗎?
事實證明,有啊!
因為擋人家的財路了!
官方貿易不停,民間如何能插手分潤啊?
糾纏大明朝二百多年的海禁,是真的因為祖制大如山嗎?
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多了,貪污六十兩就剝皮楦草,怎么洪武之后,就沒有人皮枕頭了?
偏偏海禁這一條,永遠解決不了?
說白了,是有人在維護海禁。海禁禁得不是民間,而是綁住了官方的手腳,然后民間商船敞開了發財。浙閩海商背后,不就是東南的士人集團嗎?
這幫人不但鼓吹海禁,還鬧出了倭寇……說句不客氣的話,他們跟西北的晉商,完全是一丘之貉,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老朱一旦走了,原來的良政迅速變了味道。
說實話,就連柳淳都低估了士人集團的貪婪,這邊打仗呢,你們就那么巴望著朱允炆完蛋嗎?
柳淳甚至有那么一點同情自己的倒霉徒弟了,不過相比之下,他更同情的是徐增壽!
“王爺,他給你寫這封信,是不是他要動手?”
朱棣微微點頭!
柳淳驟然站起,臉色急劇變化,“不行,他不行!”柳淳正色道:“這金融經濟的事情,操作起來非常講究,徐增壽他看出了問題所在,已經是很了不起,但究竟怎么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又如何保全自己……這件事情怕是他沒有想清楚,他現在動手,會把自己陷進去的。”
朱棣也著急了,說實話,他跟徐增壽的感情不淺,這人就怕對脾氣,比如徐輝祖,朱棣怎么都看不上眼,覺得他太端著,太假!
而徐增壽則不然,他是真性情,是真心為了自己好。
要知道在不久前,他跟柳淳談論,要救的幾個人里面,徐增壽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傻小子,他本來就很危險了,又何必冒險呢!”朱棣氣得捶桌子。
柳淳思索再三,對朱棣道:“王爺,恐怕我要走一趟了!”
“你?”
“沒錯!”柳淳道:“我在東南留下的最后一手就是銀行。該如何發動,也只有我清楚。徐增壽,藍玉,這些人我必須救出來。火候也差不多了,我不能一直當死人了。”
柳淳對朱棣笑道:“王爺,你是用兵奇才,我留在這里,也幫不上什么忙,還是讓我南下金陵,跟這幫人周旋,徹底摧毀經濟命脈,到時候王爺南下也會容易許多。”
朱棣怎么愿意放柳淳離開……雖說柳淳在軍事上是弱項,但他智計百出,有他在,幾乎不用擔心軍需糧草,什么事情都不用煩心,只管專心打仗。柳淳一走,他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徐增壽的確不能不管……而且若是真能摧毀經濟來源,切斷軍需糧草,那朱允炆的百萬大軍就不是困難了,相反,會變成朱允炆的麻煩。
“嗯!”
朱棣想了想,終于點頭,“柳淳,我答應你南下,可你千千萬萬,要保護好自己,絕對不能弄險!”朱棣又想了想,取出一塊綢子,用朱筆在上面寫了一道手諭,然后蓋上了他的大印,還有一方私人印章,然后才遞給柳淳。
“你拿著這個!”
柳淳下意識接過,朱棣道:“你若是沒法立刻返回西北,或者局勢有變,你就去北平。有這道手諭在,北平上上下下,都會聽從你的安排的,誰敢說一個不字,立斬不饒!”
這可是個大寶貝,簡直比尚方寶劍還厲害。
柳淳小心收好,他也沒驚動任何人,就離開了西安,踏上了前往金陵的道路……
他這邊離開,幾乎與此同時,江南是徹底大亂,亂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朝廷還是一心要對付靖難軍,不愿意拿出錢財,來解救皇家銀行的危局。
說到底,還是不相信銀行會出多大的問題,大不了損失一些錢財,共體時艱嗎!包括方孝孺在內,銀行是他知識的盲點,故此也沒有提前察覺到危險。
夏原吉干著急,也沒有辦法,就只能全力調動資金,勉力維持。
可多厲害的裱糊匠,也不可能擋得住狂風暴雨。
過了五月端午,一個消息傳開了……每年在端午之前,海外客商都要跟大明談好供貨協議,絲綢茶葉的生產,都要按照這個協議來辦。
生意最好的幾年,幾乎三月下旬,就已經開談了,可今年呢,直到端午過去,皇家銀行方面,才羞答答公布,只有區區八十萬兩!
什么?
這不是開玩笑嘛?
柳淳第一年就賣出了幾百萬兩,此后最多的一年,更是突破了一千萬兩,今年卻只剩下區區八十萬兩,連一成都不到!
簡直讓人無法置信。
而接下來另一個消息,又是一盆冷水潑頭……根據消息,江南的幾個大戶,已經從銀行提取了存款,總是超過三百萬貫!
這幾個大戶都在朝中有人,銀行也擋不住,據說夏原吉和痛罵這幫人無恥,嘴上說的都是忠君報國背地里卻干挖墻腳的事情,簡直是士林之恥!
人們繪聲繪影,傳著夏原吉的話,崩潰已經不可避免了,江南的各大城市,只要有皇家銀行的地方,就有擠兌的人群。
徐增壽暗暗出了口氣,總算是把火燒起來了,也不知道能幫到燕王和柳淳多少,反正他是盡力了!
徐增壽不知道的是,此刻有一個人進宮了,他真是錦衣衛的指揮僉事吳華!
朱允炆和他手下的文官,極度排斥錦衣衛,再加上曾經錦衣衛是柳淳的部下,那就更不受待見了。
吳華為了能見到天子,不得不向腌臜的太監遞了一萬兩銀票!
一個時辰之后,吳華走了出來,腰桿筆直。
“傳我的命令,查抄玄武湖別院,捉拿徐增壽!”
青史盡成灰說
我查了一下,的確是寫夏原吉,不是夏元吉……我估計應該是把元朝的元給改掉了,畢竟在明朝以前,元來是這么寫的,而不是現在的原來……
奮斗在洪武末年 第455章 捉拿徐增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