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洪武末年 第49章 神奇二人組
方孝孺并不像很多影視作品表現的那么老,他死的時候才46歲,而此刻這位才剛過而立之年,正是風華正茂,雄心勃勃的時候。
只可惜方孝孺的運氣并不好,早在五年前,就有人把他推薦給朱元璋。
老朱看過之后,就說他是個品行端正的人,然后就客客氣氣把他送回去了……事實證明,老朱的眼光還是精準的,方孝孺的人品是不錯,至于能力,那就呵呵!
老朱的意思是讓方孝孺回去讀書漲本事,等有了才能,再入仕為官。只不過方孝孺的運氣也太差了點,居然又被仇家陷害,扭送到了京城問罪。
幸好老朱還記得這個人,就把方孝孺給放了。
朱標素來敬重文人,也聽說過方孝孺的名氣,就暫時把他留在了東宮,攀談了幾次,朱標覺得方孝孺人不錯,就想給他爭取個機會。
安頓歸降的納哈出所部,應該不算難事。
“父皇,索性就把方孝孺和柳淳放在一起,同時考一考本事,看看他們究竟有幾斤幾兩,能不能重用。”
“方孝孺!”朱元璋沉吟了半晌,他有心拒絕,可太子提出來了,又不好剝了面子。
“這樣,告訴他,去了,只是看,然后提出方略,該怎么辦,自有朕來定奪!”
朱標欣然同意,他回到東宮,立刻把方孝孺請來,將事情說了一遍。
“方先生,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若是能辦妥,父皇必定龍顏大悅,先生高升可期啊!”
方孝孺臉頰清瘦,眉頭深鎖,似乎并沒有被打動。
“殿下,安撫歸降的蠻夷,易如反掌,不是難事。只是那個柳淳,他自稱是郭守敬的門下,這個……”
“先生,有什么不妥?”
方孝孺憤然道:“郭守敬身為漢人,侍奉韃虜,官至極品,享受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民脂民膏……似這般敗類,又能教出什么好門人?朝廷切不可重用此人啊!”
“方先生,所謂郭氏之學,乃是天文歷法,水利民生,似乎和人品無關吧?”朱標尷尬笑道。
方孝孺一本正色道:“皆是一些小道,不值一提。仁義王道,才是治國正途,其余諸般事,百工匠戶皆可為之!”
好嘛,直接把一個科學家歸類到工匠里面了,方孝孺也是夠敢說的。
朱標卻跟吃了蒼蠅似的。
怎么感覺要壞事啊?
永昌侯藍玉極力推薦柳淳,還告訴朱標,有此人輔佐,安枕無憂,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偏偏方孝孺的成見這么深,朱標都有點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該推薦他了。不過話說出去了,也不能反悔。
朱標和方孝孺談了一會兒,就讓他先去準備,而后呢,把東宮的伴讀黃子澄找來。
相比起方孝孺,黃子澄就順遂多了,他在兩年前,中了會元,殿試第三,得了探花,入選翰林院,擔任編修。不久,又調入東宮,當了太子伴讀。
對于黃子澄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著太子登基,他好大展拳腳。至于當下,則是要當好謀士。
“殿下,方孝孺在士林素有清名,永昌侯又是軍中悍將,假如為了一個所謂的郭氏傳人,弄得不愉快,不是殿下之福。我看這樣,要不讓曹國公也跟著去一趟,如何?”
曹國公是誰?
此人可是大大有名,他叫李景隆!
他爹是岐陽王李文忠,前幾年李文忠去世,李景隆繼承了爵位。
這位有三大特點,第一,他喜歡讀書,在一大堆的勛貴子弟當中,他熟讀兵書,滔滔不斷,就連老將都比不上。
第二呢,他長得魁梧,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頗為乃父的風范。
至于第三,就是辦事可靠,能力不俗,他幾次替朝廷練兵,在校閱當中,都得到了最上等的評價。
讓李景隆跟著去,一來顯示朝廷的重視,二來呢,也好調解方孝孺和藍玉之間的矛盾。
朱標仔細想了想,也覺得黃子澄的主意很好,就這樣,李景隆和方孝孺,這個“神奇二人組”出發了,踏上前往北平的道路。
這倆位還在路上跋涉,柳淳的高爐已經搭建完畢。
他試著點火,開始煉鐵。
煉鐵這項技術已經流傳了太多年,工匠們還是很有經驗的。
怎么搭建高爐,如何選礦,如何煅燒,全都心中有數。
柳淳能給他們的改進不多,只是兩樣,一是水力鼓風機,一是空氣預熱!
很顯然,煉鐵的關鍵是溫度,想要提高溫度,就要讓燃燒變得劇烈起來,也就是說,要提供足夠的空氣。
人力風箱是遠遠不夠的,水力卻可以帶來充足的空氣。
不過空氣足夠了,問題又來了,常溫狀態下的空氣,進入高爐,會帶走熱量。
因此呢,需要事先預熱,把空氣加熱到幾百度,再送入高爐,那才叫干柴烈火!
高爐里的火焰,從最初的紅褐色,變成亮白色,熾熱的爐溫讓鐵礦石融化,最終變成了鐵水……
“成功了!”
柳淳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他立刻吩咐,讓手下工人繼續鼓足勁頭兒,全力煉鐵。
把煉出了的鐵錠儲存起來備用,越多越好!
工人們被柳公子的高爐驚呆了。
過去他們煉一爐鐵,幾乎要十天時間,現在呢,壓縮到了一天以內!
這可不只是節省了時間那么簡單!
眾所周知,倭國的刀劍,十分鋒利,一度遠超大明。
問題不是大明的技術不行,而是煉鐵太廢木材,大明只能使用煤炭,偏偏大明的煤礦含硫較高,造成煉出來的鐵雜質過高,也就不堪使用了。
而經過空氣預熱,大大節約時間,剩下了木材,也就不需要用煤炭了。
其實柳淳清楚,最好的煉鐵原料是焦炭,只不過技術的東西,一步一步來就好,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那就是妖孽了,會挨雷劈的。
以目前白羊口的煉鐵水平,除了預熱空氣一項之外,其余的,也就是大明中后期的程度而已。
以明代后期的高爐為例,最多一天能產6000斤生鐵,目前白羊口的產能在4000左右,柳淳計劃再建造兩座高爐,讓產能盡快突破一萬斤!
柳淳這家伙的腦袋,始終和別人不一樣。
他光是瘋狂囤積生鐵,卻沒有進一步動作,可誰都知道,成品的利潤遠遠超出半成品,光是囤積生鐵遠遠不夠。
“鐵匠,我們沒有那么多的鐵匠!”三爺咆哮道:“我們需要能把生鐵變成農具的鐵匠!”
“然后呢?”柳淳聳了聳肩,“你有辦法找到鐵匠?”
又是這副欠揍的模樣,三爺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
“我是讓你去找鐵匠,開高價,去各地招募人手!”
“不去!”柳淳果斷搖頭,“我現在可找不到便宜的鐵匠。”
“你還想要便宜的?”三爺氣瘋了,“小子,再不快點,大軍就要凱旋了!”
柳淳突然一笑,他伸手把老爹按在椅子上,“稍安勿躁,我在等一個人。”
“等誰?”
“方孝孺!”
柳淳信心十足,“這位會給我們送來鐵匠的。”
奮斗在洪武末年 第49章 神奇二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