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風雨大宋

第124章 千頭萬緒

更新時間:2021-04-10  作者:安化軍
風雨大宋 第124章 千頭萬緒
這實際就是固定軍費,讓樞密院和三衙有自己獨立的財政能力,同時減少中書的麻煩。現在的軍費很復雜,分屬幾個衙門。平時的俸祿,歸屬三衙。每月定了數額,將領士卒自己到糧料院去領,其間無數爭端。糧食是小米還是大米,還是麥子白面,月月不同。發的錢還有折支,有多少折支換成其他貨物,這些貨物價格,無數爭端。節日賞賜,多來自于皇帝從內庫發出來。名目是賞賜,其實已經是固定了。

成為軍費,按年月撥轉,由樞密院和三衙負責,就少了許多麻煩。

聽了杜中宵的話,幾個大臣議論紛紛。有的贊成,現在全國統一發行紙幣,有了這樣做的基礎。有的反對,認為直接把錢撥到樞密院和三衙,中書少了制約軍隊的手段,軍隊的獨立性更強了。

杜中宵道:“以后軍中事務,特別是禁軍事務,都歸屬于樞密院和三衙管理,其余衙門,包括地方官員,都不能過多插手。禁軍是國之重器,主要對外作戰,自然諸多不同。”

王堯臣道:“若是國內有亂,又該如何?”

杜中宵道:“一般來說,國內有亂,應該由廂軍解決。亂子過大,廂軍解決不了,才由中書行文樞密院,派出禁軍平亂。一旦出動禁軍,就是敵我之戰,不一樣了。”

文彥博搖了搖頭:“這樣如何使得?便如前幾年的恩州王則之亂,不動用禁軍,豈能平定?遷延時日必然生變,更加難以處置。”

杜中宵道:“相公,似王則之亂,多少年才有一次的事情。若是發生,中書行文樞密院即可。若是軍制改完之后,當時參戰的許多軍隊,本來就該是廂軍序列。以后的禁軍,專用于對外戰事,跟廂軍會有很大區別。差的可不是士卒,而是方方面面。”

文彥博道:“終究都是軍隊,又能差到哪里?便如前幾年,陜西一路,多用弓箭手,還不一樣?”

杜中宵搖頭:“可是不一樣了。禁軍之中,會多炮兵,多騎兵,都是貴重兵種。而廂軍則是以步兵為主,主要在國內防盜賊。沒有炮兵騎兵,戰力可是相差非常之大。”

說到這里,諸位大臣一下想起來,現在的軍隊跟以前已經大不一樣了。特別是炮兵,在軍隊中的作用突出,有和沒有,大不一樣。此次進攻黨項順利,便就與黨項的炮兵不利有關。廂軍沒有炮兵,在禁軍面前就不堪一擊,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趙禎道:“太尉之意,現在天下一統,禁軍以后專用于對外,對內則由廂兵負責。其間或有不方便的地方,以后慢慢再議,現在先這樣定下來吧。太尉,除了樞密院和三衙,禁軍如何編制?多少人數?”

杜中宵道:“依臣這些年帶兵的經驗,軍中編制以指揮為基礎,一指揮四五百人,編制就實在太小了。一到戰時,再行編組,往往不能應付大規模戰事。禁軍編制,必須以戰爭為基本原則,以符合戰的規律才是。根據經驗,一路兵馬三到五萬人為宜,此人數便就是軍中最大編制。”

文彥博道:“三五萬人,一人為帥,太尉不記唐朝藩鎮之禍?”

杜中宵道:“相公說的是,如此編制,首要的就是不要變成藩鎮。所謂軍權,無非三樣,一是指揮之權,一是人事之權,一是財權。是以軍中將領,分指揮官和庶務官,指揮官單獨編列。原則上,指揮官序列歸于樞密院,庶務官則歸于三衙。不過,這還要分級別,最基本的編制,還是要依賴軍中管理。”

這話出口,文彥博想了一會,道:“如此做,還是要看指揮官能不能壓住庶務官。若是指揮官在軍中一手遮天,還是能保其不會自成一體,不聽朝廷軍令。”

杜中宵道:“新的軍制,就是要求指揮官在軍中不能一手遮天。凡是軍中庶務,三衙有專門的衙門管理,軍中的庶務官,也都隸屬其下。沒有人事權和財權,指揮官只能稟命而行,無非如此。”

其實事情當然不會如此簡單,權力如何,要看是誰為將。唐朝的藩鎮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那樣,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制度上預防,但意外來臨的時候,這些預防措施完全失效,誰有辦法?杜中宵只能這么說,要改變禁軍不能打大仗的毛病,就必須加大軍隊編制。小編制,一到打大仗的時候就失靈,很難發揮出全部戰力。將從中御,臨戰授陣圖,都是與小編制相適應的,并不適合實際需要。

文彥博想了想,還是搖頭:“此事不小,還是看太尉新的軍制如何,才能夠下定論。”

杜中宵道:“相公說的是,具體如何,還要看三衙和樞密院的編制權限。兩者能發揮職責,才能限制地方將領。不過,為防藩鎮,還有一條,就是軍中用流官。剛才說到最小的編制,就是這個意思。到了這個最小編制之上的官員,必須都是流官才行。有任期,一般不許連任,到期換到其他軍中。”

韓琦道:“便如地方官一樣么?任期一到,便就別調他處。”

杜中宵點頭:“不錯,便如地方官一樣。按照以前在河曲路帶兵的情況看,依河曲路軍制,這個基本編制設定為營比較合適。一營一千余人,指揮使三年或五年一任,期滿調往其他軍中。指揮使以下的將領,可以在本軍中調任,指揮使以上,必須調往其他軍中。”

文彥博點了點頭:“如此,倒是要的。將領為流官,就難拉攏兵士,化兵為私有。只是,這樣頻繁地調來調去,又怕會出兵不識將的毛病。上下同欲者勝,兵不識將,很難做到這一點。”

杜中宵道:“所以軍中必須增加將領,管理各種庶務。指揮官不必花心思在庶務上,只要用心于指揮,花心思與士卒同欲,容易許多。”

文彥博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其實現在軍中,指揮使以上的官員,也是調來調去。能在一個地方帶兵數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實際少之又少。只是沒有制度化,更多靠的是人為調動。杜中宵的改革,是把各職位的任期制度化,將領徹底流官化,完全改變軍中封建的傳統。

張昇道:“軍中將校士卒,多是攜家帶口住在一起。低級將領為流官,則家人難住在一起,許多不方便。而若是允許低級將領攜帶家眷,則就顯得混亂。”

杜中宵道:“不錯,確實是這樣。所以軍中的低級將領,都有任期。官職越是低微,任期越短。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軍中升上去,便就早早除役,一家團聚。”

趙禎道:“如此說來,軍改之后,不但是軍中士卒不再一士當兵,就連低級將領也不是了么?”

杜中宵點頭:“回陛下,正是如此。軍隊要保持活力,就要能進能出。如果入了軍營,便就要一輩子當兵,對于很多人來說,當兵就成了混日子了。再者讓他們早尋出路,不必在軍中沉淪下僚,對于將領們也是好事。現在許多將領,在軍中為奉職、殿直,數十年不得遷,實在無益。”

宋朝的禁軍以前是終身制,士卒都要當一輩子兵,更何況將領。由于僧多粥少,許多將領往往在低級職位上沉淪數十年,就連規定的五年一遷都做不到。便如楊文廣,在立軍功前,做了二十多年班直。如果不是兄弟都是恩蔭入仕,不需要他養活,日子很難過下去。

文彥博道:“既然是將領,便就是官員,縱然除役了總不能朝廷不管。”

杜中宵道:“相公說的不錯,朝廷應該有官職,給這些人。新的軍制下,將領都需要認字,會基本的管理,也可以勝任其余職務。現在朝廷除了以前的官員,還有工廠,還有營田務,都可以安排除役的將領到里面任職。低級官員,也不費多少錢糧。”

軍隊的退出機制,怎么安排,是個大題目。一時之間,所有的人都不說話,都在思考。

軍中待遇不好,俸祿不一定到手,許多人不愿意在軍中待下去。前幾年,年年都有士卒逃亡,一年數千人甚至過萬。若是朝廷不管,要不了多少年,禁軍就只剩下虛頭編制了。但問題是,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逃亡,不在軍隊,他們在其他地方也可以過上好生活。而越是老弱病殘之類,越是留在軍中。更不要說那些世代從軍的人家,他們的關系盤根錯節,這種時候更是把持權力。

士卒逃亡朝廷發愁,讓軍隊的人正常退出,朝廷同樣發愁。士卒還好說,無法讓地方從賦稅徭役上給予優惠即可,并不是大負擔。將領不同,他們不當兵了,朝廷也要養起來。數量一多,不堪重負。

議論了一會,一時之間各人有各人的意見,很難統一起來。趙禎道:“此事涉及千頭萬緒,一時之間難以說清楚。杜太尉回去,與樞密院官員仔細討論,編出章程,讓群臣集議之后,才可施行。”

風雨大宋 第124章 千頭萬緒

上一章  |  風雨大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