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風雨大宋

第87章 軌道

更新時間:2019-05-01  作者:安化軍
風雨大宋 第87章 軌道
天陰沉沉的,寒風掠過樹梢,發出尖厲的聲音。不知什么時候,漫天灑下雪花,紛紛揚揚。

杜中宵在鐵監的住處,院子里有一個小池塘,旁邊建了一座小涼亭。看見下雪,吩咐人把蘇頌和柳涚叫來,一起飲酒賞雪。兩人進了杜中宵的院子,見涼亭里已經擺下酒菜,急忙過來。

進了亭子,蘇頌跺了跺腳道:“這樣寒冷的天氣,怎么在外面飲酒?”

杜中宵笑著道:“就是要在冷的日子里,外面飲酒才有意思,不然爐子造了何用?”

一邊說著,一邊讓兩人落座。石桌下面一座煤爐燒得正旺,暖烘烘的,坐一會,便就不覺寒冷了。

煤其實燒起來不方便,特別是家里使用的時候,小爐子不方便控制火候,添煤掏渣也麻煩。前些日子,看見十三郎被個煤爐熏得兩眼通紅,杜中宵才猛然想起,可以造煤球爐。

煤球非常簡單,做個模具,把煤粉壓制成型即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是爐子。爐子要好燒,容易引燃且節約燃料,最重要的是風門要方便地控制火力。好在鐵監里人多,杜中宵說出想法,很快就把爐子做了出來。不多日子,鐵監里煤球爐已經普及,開始向市面上賣了。

煤球不需要用好煤,特別是煤礦里視之無用的粉狀煤,用了最好。只是這個時候,煤價很低,賣價主要是運費,這一點并不吸引人。鐵監離著煤礦不足百里,并不遠,但運費可是一點不低。沒有水運,是無法降低運費的,一百里也比一千里水運便宜不了多少。煤球爐吸引人的,是其控制火力的方便性,外面煤球賣的并不便宜。

石桌下面就是一個大煤球爐,火力很旺,烤得桌面暖暖的。

兩人落座,杜中宵讓一邊的士卒取了兩個包袱來,交給蘇頌和柳涚。兩人不知里面是什么東西,心中好奇,急忙打開,卻見是一件錦襖。

杜中宵道:“春天的時候,在青臺鎮種了些草棉,秋天收了。我家里用棉花制了幾件錦襖,你們每人一件,穿了御寒。”

柳涚急忙推辭:“這樣珍貴的東西,下官如何敢收?”

杜中宵道:“營田務地里種出來,何談珍貴?等上兩年,此物遍種襄鄧間,自然就成平常之物。”

此時棉花很少,價格昂貴,是稀罕之物。偶有棉花織成的布,價格還要高于絹帛。至于用棉花制襖做被,那更是想也不敢想的。此時常見的御寒衣物,里面填充的是絲綿,絲綢的副產品。官員俸祿,每到冬天依品級不同,都會發一定數量的絲綿御寒。

認真來講,絲綿的效果比棉花好得多,成本也高得多。棉花普及之后,蠶絲被的檔次不知比棉被高到哪里去了。只是因為罕見,杜中宵現在還可以拿來送禮。

絲綿價高,民間百姓不可能人人買得起,平民的御寒衣物里面填充的東西五花八門。什么蘆絮、鵝毛,甚至雜草都有。棉花普及,最重要是惠及普羅大眾,對富人倒并不重要。

兩人再次謝過,收了杜中宵送的棉襖,認真放起來。

酒過三巡,杜中宵道:“這幾個月,鐵監里又建了兩座高爐,都順利產鐵。有這幾座爐子打底,現在建爐子,實在容易不過。從本月開始,拉纖廂軍要大批來人了。依著計劃,鐵監這里最終會有大約兩萬人左右,幾十座高爐。我們本來預計,鐵監一年產六七千萬斤鐵,就是不得了的事。現在看來,這個數字要翻上幾倍。一時之間,天下多了這么多鐵,怎么販運是大事。沿邊三路向來用河東路的鐵,短時間我們的鐵在那里不好賣。無非是朝廷打制兵器,用我們的鐵替換相州的鐵,無非幾百萬斤而已。”

蘇頌道:“這確是大事。不說賣到那里,就是處處有人買,我們也運不出去。”

杜中宵點了點頭:“委實如此。葉縣這個地方,雖然處于南北要道,卻無水運。太宗時候,曾經在這里挖漕渠,費了無數人力物力,最終做不成。沒有水運,我們必須另想辦法。”

柳涚道:“有什么辦法可想?若只是用大車,哪怕只是向南運到唐州,向北運到許州,需要的車馬糧草也是驚人。我們的鐵再好,價錢便宜,把這運費加上去,價錢也就上去了。”

“是啊,只靠大車,終是不行。從鐵礦到鐵監之間,前些日子鋪了一段鐵軌,便利了許多,你們看了沒有?鐵礦在山上,裝了礦石之后是下坡,到鐵監并不費多少力氣。回去上坡,又是空車。”

聽了杜中宵的話,柳涚皺著眉道:“運判的意思,是要鋪鐵軌?鐵礦到鐵監之間還好說,路程并不遙遠,又是專為運礦而設。用鐵不多,運來的礦石可以滿足鐵監之用。若是在地方鋪,用鐵量驚人,算起來價錢太高了。我們把鐵這樣用,朝廷那里如何交待?”

杜中宵道:“先試一段,總有辦法。產出來那么多鐵,賣不出去,運不出去,總不是辦法。不能販運到天下,鐵監年年存鐵,終會廢棄爐子,鐵監就沒多大意思了。除了鐵礦石,鐵監現在運量最大的就是煤炭。依我之意,是在人來了之后,反正產的鐵賣不出去,先把到煤礦的這一段路鋪上鐵軌。”

軌道運輸不稀奇,歷史上不是因為有了蒸汽機造出火車才有鐵軌,而是先有鐵軌才造火車。秦朝始皇帝混一宇內,書同文、車同軌,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基礎。車之所以要同軌,便是因為重要道路,因為年深日久,車轍很深,形同軌道,車輪剛好卡在里面行走。

鐵監產量爬升太快,到這里來的鐵販太少,產的大量鋼鐵積壓。杜中宵便建議,從鐵礦到鐵監之間建造鐵軌,方便運輸礦石。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礦石來時是下坡,上坡回去空車,不需要特別動力,用人運輸也很方便。鐵監制了一批運輸車,代替了人扛肩挑,大大節約了人力。因為道理簡單,好處顯而易見,蘇頌和柳涚都支持,此事非常順利。

一邊在研制蒸汽機,一邊鋪鐵軌,杜中宵必然向火車上打主意。

鐵道運輸的兩個關鍵,一是蒸汽機。這機器的用處多種多樣,好處看得見,摸得著,沒有人反對在上面花錢下功夫。而且按著那群研究蒸汽機的人的進度,這兩三個月,新的機器該出來了。另一個,就是鋪設鐵道需要大量的鐵。而鐵監這里,隨著產量急劇攀升,大量鋼鐵積壓,反而不是問題。

所有的條件具備,杜中宵要造第一條試驗線火車了。

蘇頌參與了蒸汽機的研制,對此并不意外。那機器自重太大,制造普通的車輛,道路要求太高,實用性不大。但如果運行在鋪好的軌道上,則可以發揮其長處,避免其短處。

柳涚沒有參與這些,覺得用大量的鋼鐵鋪設軌道,礦山還好,普通道路怎么可以?

見柳涚滿臉疑慮,杜中宵道:“沒有辦法,我們這里產的鐵太多,必須要想辦法賣出去。產出來了賣不出去,與泥土何異?沒有賣鐵得來的錢,鐵監里這么多人靠什么為生?等到新的人來,再建高爐,鋼鐵必然會大量積壓。鐵是連續不斷產出來的,爐子一刻不能停,對鐵監來說,存鐵毫無意義。應該是產多少鐵,就要賣出去多少,要不就用掉。現在商賈不通,把鋼鐵當泥土用,也是沒辦法的事。”

見柳涚還是不理解,蘇頌道:“鐵監是產鐵的,礦石運到這里,很快就變成鐵。鐵賣不掉,放在鐵監里多占地方,沒有任何用處。不比他處,鐵存著以后還能賣錢,鐵監不行。因為新鐵不斷產出來,存的鐵一個不好,永遠沒有用處。運判便是這個意思,其他地方可以存鐵,鐵監不行。”

杜中宵道:“存鐵多了,朝廷眼里產新鐵沒有意思,說不定就會裁人,關爐子。好不容易建起來這樣一處地方,豈容因為銷路不通,讓其慢慢蕭條。只要方便鐵監的制品賣不出去,后面可以用產的鋼鐵制各種物品。比如農具,天下間還有許多地方,用不上鐵。锨、鐮、鋤、犁之類,在鐵監里制甚是容易。如果能運到四方,賣這些鐵器,比賣錢賺錢多了。”

雖然鐵制農具已經出現一千余年了,但遠遠沒有普及。就是大宋境內,還有大量農民用不上鐵制的農具。這個市場之大,遠超想象。更不要說按杜中宵的構想,鐵監依托資源優勢,以后要發展成為機器制造中心。不過這一切,現在都面臨到了運輸瓶頸。

鐵監要建的鐵路并不需要多長,向北到許州,就可以連通運河體系。向南到襄州,就可以進漢江連通長江水系。幾百里遠,溝通南北水系,會成為繼汴河之后的第二條南北交通大動脈。

風雨大宋 第87章 軌道

上一章  |  風雨大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