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風雨大宋

第87章 先利其器

更新時間:2020-06-21  作者:安化軍
風雨大宋 第87章 先利其器
見到杜中宵,幾個匠人一起叉手唱諾。

杜中宵連連擺手:“不必多禮,手中的活計要緊。”

幾個匠人繼續低頭打造鐮刀,陶十七拉著杜中宵到一邊,指著一頭驢子拉著的磨盤道:“聽了官人所講,我便制了這磨盤出來。一頭驢子,可頂好幾個人掄錘呢。有了這個錘子,那邊兩個匠人,每天打造的鐮刀,猶強過以前十人所制,甚是便捷。”

這頭驢子所帶動的磨盤下面,還有一個大輪,大輪上面有隔板,驢子走在大輪上面。大輪的邊緣向下有巨大的鋸齒,一面是斜的,一面是直的。大輪轉動時,斜的一面推動一根杠桿壓下,到了直的一面突然升起。杠桿的另一端,就是鍛錘。另一頭壓下時,鍛錘抬起,另一端升起時,鍛錘靠自重落下。

看了一會,見運作平穩,杜中宵對陶十七道:“你看這錘子像什么?”

陶十七撓了撓頭:“在我看來,便如和尚撞鐘——”

杜中宵聽了不由大笑:“什么撞鐘!這錘子砸到鐵上,像不像舂米的臼?”

陶十七看了一會,恍然大悟,拍手道:“官人一說,這錘子果然似臼,只是反了過來。”

這本來就是按照臼來設計的,不過不再用人力踩,而改用驢作動力來不斷抬起落下。當然結構不只是這一種,改變杠桿支點的位置和齒的高低可以得到幾種效果。甚至把支點改到大輪的后方,就不再是把杠桿壓下而成了抬起。通過各種調整,可以得到落下時更大的沖擊力,或者得到更高的落下頻率。

看了一會,杜中宵對陶十七道:“你聽沒聽說,江南人家有在水邊舂米,利用水輪,既不必用人踩也不必用牲畜的?便如我們用的水磨一樣。”

“聽說過的——官人,難道想把這鍛錘改到水邊,用水力打鐵?”

杜中宵點了點頭:“正是。用驢子雖然省力,可一則養驢所用不菲,再則驢的力氣也有限,打造不了大的物事。若是能放到水邊,利用水力,什么大家什都可以打造出來了。”

陶十七不說話,盯著鍛錘看了一會,開心地道:“官人說的是,如果把這鍛錘挪到水邊,做得尺寸大一些,那力氣不知道有多大呢!若是那樣——呀,打鐵豈不像揉面一樣!”

杜中宵點了點頭:“孺子可教!我正是要你造那樣一副大錘,用來打造大的物是!”

講到歐洲的工業革命,經常順便講一下,蒸汽機實用之前,他們多用水力機械。水力機械最重要的兩種,一是水利紡紗機,再一個水力鍛造。對于工科生來說,這些不難,僅僅是結構而已,并不涉及復雜的力學計算。由于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余女性勞動力,水利紡織機械的需求不迫切,杜中宵首先想到的是水力鍛造機械。鍛造機械與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錐臼原理類似,稍加改造,便就成了鍛錘。不過中國人在農業農具上有無數的聰明才智,但不知怎么回事,同樣的原理向工業上面轉卻不盡如人意。

陶十七跟在杜中宵的身邊日子長了,耳濡目染,腦子靈光。杜中宵講了一下自己設想的原理,沒多少日子,便就帶著工匠制了這驢作動力的鍛錘出來。這錘子用來打造大型工件沖擊力不足,但打造農具刀劍是足夠了。現在再打造二三十把鋼刀,很快就可以制出來。

不過這個結構真正有用的,是可以改變動力,改造成水力鍛錘。如果設計合理,那就可以打造大型工件,可以模鍛齒輪等大型零件,甚至可以對鋼板進行冷鍛。雖然杜中宵軍事上不是個武器決定論者,但他也清楚,如果有成千上萬寒光閃閃的鐵甲騎兵,在這個年代的戰場上是何等震撼的事情。

想到這里,杜中宵暗自覺得好笑。這個時候不管開發出來什么樣的新技術,不自覺地就想到了軍事方面。雖然自己離著掌軍還差得很遠,卻總有一種魔力讓自己向那個方向考慮。或許,這個朝代軍事上的孱弱留給后人的印象太深了,不想都難。

既然到了這里,杜中宵順便看了打造其他農具的地方。犁是陶十七動手,杜中宵指點,改造之后的曲轅犁,比耒耜經所記載的短了許多。因為用曲轅,犁的長度可以縮短,長度短了,在地頭轉彎就靈活,甚至可以單人操作。說起地頭轉彎,耒耜經上面把犁前端與牛套連結的那個部件稱為犁盤,讓杜中宵很感興趣。這個部件換到車上,就是轉向器。

前世網上文章,經常說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四輪馬車,是因為沒有發明轉向器,轉彎半徑過大。其實最少在唐朝,因為轉彎半徑過大,在農具上類似轉向器的部件已經發明出來了。那為什么類似的發明沒有用在車上呢?杜中宵試著分析了一下四輪馬車和兩輪馬車的優劣,迅速就放棄了。真做理論分析,杜中宵大學工科的知識是不夠用的,他這個年代哪里查相關的資料去?對于輪子的力學分析,根本不是中學生的知識能夠做的,更何況是多個輪子。只能用已有的經驗大致推算,如人挑空的扁擔,是一個挑法,一旦是重物,又是另一個挑法。人推空的獨輪車,是一個推法,滿載的獨輪車又是一個推法。兩個輪子的車,空車是輕輕拉著走,重載則是用襻掛在脖子上扛著走。兩個以上的輪子,摩擦小的火車是牽引的,公路上的貨車是半披掛在底盤上的,火車那樣牽引的拖拉機,同樣馬力拉的貨物比大貨車少多了。

把各種見過的車列一遍,杜中宵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四輪馬車是用來拉人和少量貨物的,具有乘坐平穩和速度快的優勢。可中國自古缺馬,在中原最多乘座的是牛車,壓根不適合。要速度,直接騎馬,要平穩,那就坐人力抬的轎子了。“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古人對這幾種牲畜各有安排,并不是一個兩個部件沒有發明的問題。要想坐馬車,得等到馬匹數量多到那個程度,同時有需求才行。

犁是最重要的農具,不只是用來耕田,還可以配合壟作一起,用來進行中耕除草等各種作業,極大地解放人力。一戶五十畝田,只有充分發揮犁的作用,才做得到耕作良好。這是杜中宵最重視的農具,今年大量的資金用在了這上面,明年春天,大量的犁要通過互保的形式賒到農戶手里去。

鋤和锨與杜中宵前世見到的形制已經沒有大的差別,各種形狀的用途,杜中宵也說不明白,只有根據農民使用的情況慢慢改進。不同的是,杜中宵這里制的鋤和锨都是用鋼打造,雖然不是坩堝里煉出的工具鋼,普通的灌鋼對農民也是難得。加上精心的淬火,已是周圍難得一見的精品。

二十把鋼刀雖然賣的錢多,但給地方帶來的變化,完全不能跟這里的農具比。等到明年,這些農具到了種地的農民手中,永城周圍必然會變一個樣子。風雨大宋 第87章 先利其器

上一章  |  風雨大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