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22章 對后黨的小收網(三)
秦玉貞不來參加皇宮里的聚會,楊太后并不意外。秦玉貞若是真的來了,楊太后反倒覺得難受。從輩分上,楊太后要向秦玉貞叫叔母。從地位上,秦玉貞是有充份傲視楊太后的資本。當然,容貌算是很不錯的楊太后自認長相不如秦玉貞,這或許是她不想見秦玉貞的最大理由。
到了約定的時間,就有人上門。先來的是陳宜中的夫人,陳宜中在臨安總投降之前當過左丞相。和南宋權相差不多,陳宜中當了左丞相之后,殿前指揮使韓震提議遷都,陳宜中將其騙到自己家中殺害。差點引發禁軍嘩變。
接著前來的乃是前禮部尚書陳慶年的夫人,禮部侍郎劉黻的夫人隨后而來。接著來的是楊亮節的夫人,也就是楊太后的嫂子。到了時間之后,竟然只來了這么四個人,讓楊太后心里面不快。她發了十二個人的請帖呢。
幾人坐下,先是瓜子花生等零食,然后先聊了天氣。禮部一大職權乃是負責科舉,禮部侍郎劉黻負責的科舉考試成了眾人詢問的重點。看看有沒有什么好的老師,國子監最近情況如何。
閑聊一番,楊太后終于開口切入正題,“一般來說,官家定親怎么都得他成年之后。不過當下有大元前來提親,對方是大元皇帝忽必烈的孫女。之前打仗的時候大家都受了顛沛流離之苦,若是兩國結為親戚,以后就不會打仗了。”
這是楊太后用來說服自己的理由,而且理由看著非常充分。大宋幾百年來戰爭不斷,國家也因為戰爭面對各種危機。和平是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說法。
楊太后說完,想聽聽別人附和的說法,沒想到冷場了。幾名有官方身份的命婦都暫時不吭聲。身為女性,能夠很敏銳的感覺出來對方不說話的理由,或者是不了解,或者是不想說,又或者是反對。楊太后看了一圈,竟然沒有從任何一個人身上看出支持的態度。
過了一陣,好像是受不了這種沉默,劉黻的夫人說道:“太后。我聽我家官人講過此事。他覺得蒙古人只怕是包藏禍心。咱們民間雖然也有約定娃娃親的,那卻都是小門小戶怕兒子娶不到渾家才事先定下。或者是門當戶對又當下交情莫逆,一定要定下。卻沒聽說頭幾年還殺的你死我活,突然間就為了化解冤仇而定親。”
若是趙嘉仁態度強硬的反對,楊太后就會逆反式的去對抗。現在被這些平素就有來往的女人一講,她也心中也感覺有些發虛。
陳宜中的夫人說道:“太后,想來趙太尉并不樂見這門親事。既然趙太尉不愿意這門親事,只怕太后是拗不過他的。”
“為何?”楊太后連忙問道。她覺得趙嘉仁肯定不會答應這門親事,但是卻又說不特別清楚。
陳宜中的夫人解釋道:“若是答應了這門親事,大宋就不能與大元開戰了。趙太尉為何聲望如日中天,就是因為他對蒙古打仗,每戰必勝。若是不能打仗,豈不是讓趙太尉沒辦法更受人尊崇了么?”
這話說的讓楊太后連連點頭,她想起李庭芝的夫人寫來的信里面講過,趙太尉乃是以救亡之姿立于眾人之上。就如當年賈似道在鄂州之戰后就權傾朝野。道理互相印證,楊太后覺得自己找出了趙嘉仁不會答應和平的深層理由。戰爭會讓趙嘉仁的權力更上層樓。
認識到這個,楊太后想結成這門婚事的愿望就更加強烈起來。如果趙嘉仁的權力不斷增加,太尉作天子只怕就會變成現實。當年趙家祖宗趙匡當上皇帝,不就是因為他掌握了整個天下的兵馬大權么。現在趙太尉已經將兵馬大權牢牢控制在手中,距離發動那至關重要的一步,便是半步之遙。
“陳夫人,卻不知你怎么看?”楊太后問起了陳慶年的夫人。陳慶年當過禮部尚書,是堅定的忠君派。黃河戰役之前,就是陳慶年在朝堂公開說趙嘉仁要學習太祖故事,這份忠心讓楊太后印象深刻。趙嘉仁奪回汴梁之后并沒有黃袍加身,楊太后覺得就是陳慶年當年的忠直之言起到了作用。
陳慶年的夫人是受陳慶年所請,來這里給楊太后出主意的。就為了一句毫無意義的話,壞了大好前程。陳夫人本人對于自家丈夫的愚蠢行動是惱怒的很。可既然上了這條船,那就得繼續下去,陳夫人說道:“趙太尉想必是要再與蒙古開戰,太后不妨在朝堂上詢問太尉,為何要繼續打下去。看看朝堂之上誰不愿意再打仗。”
和這幾個女人談完,楊太后心中覺得有了些力量。雖然趙嘉仁很強大,但他畢竟只是一個人而已,在朝堂上的眾臣可未必就都肯聽他的。這次官家定親之事就是一次較量。送走了幾名命婦,楊太后思前想后,開始考慮如何在朝堂上與趙嘉仁爭斗。
很快就到了二月十一日。這天乃是趙太尉上朝的日子,以往避開趙太尉的楊太后出現在朝堂之上,這些官員就知道此次必然有事。
果然,楊太后就下令宣大元使者上殿。趙嘉仁心里面微微嘆氣,他在自家老婆的勸說下,是準備放棄玩弄手段的。沒想到楊太后竟然這么配合的把此時給弄到臺面上,趙嘉仁發現自己除了反對之外,實在是沒有別的選擇。
大元使者行禮之后就遞交了大元皇帝忽必烈的信件。然后轉述了信件內容。忽必烈大汗希望兩國結成親戚關系,從此再無戰爭。
楊太后接下信件之后,就請使者下去。這做法讓趙嘉仁覺得楊太后已經做好了準備。果然,楊太后問道:“諸位卿家,哀家以為此事當答應。卻不知各位卿家怎么看?”
眾人都看向趙嘉仁,身為左丞相,趙嘉仁鎮定的說道:“我等結親,便是對方家境不好,至少也要對方乃是良家子弟。蒙古乃是土匪起家,只是殺人滅國甚多,便自詡天子。實在是沐猴而冠。這種蠻人賊國乃是文明之敵。我華夏數千年文明史,剿滅各種蠻族無數。對蒙古只有徹底打敗他們,將其竄之四荒,彰顯華夏之威,這才是我等應做之事。哪里有與賊寇結親的道理。”
眾人都知道趙太尉大概是不會答應這門親事的。既然結果已經確定,大家其實并不在意。現在聽了趙太尉的理由,覺得質樸豪氣,司馬考已經忍不住叫好。“太尉說的好!蒙古乃是文明之敵,我大宋乃是華夏貴胄,豈能放過。”
楊太后也想過趙嘉仁有可能說什么,便反駁道:“打打殺殺損耗的都是人命。若是能天下太平,大家都不至于慘遭橫死。難道戰亂比太平更好不成?”
“哈哈!我本以為太后你能說出什么不得了的話。沒想到你見識竟然如此淺薄。我便給你些時間,讓你再好好想想。用方才的種話實在是笑死人了。”趙嘉仁嘲諷的對太后說道。
“你說什么!”楊太后也是有脾氣的,被趙嘉仁嘲諷到如此地步,她也是勃然大怒。
趙嘉仁對楊太后的反應實在是太失望了。他其實還有點希望楊太后能夠表現出奸雄之姿,能達到至少可惡的程度。現在楊太后的表現只能用鼠目寸光的鼠輩來形容。于是趙嘉仁冷著臉說道:“那我想問一句,太后可知現在理宗的尸骨在何方?”
見到趙太尉這么強勢的當眾懟楊太后,朝堂上本來還有些同情楊太后的氣氛。或者說,也是有那么些人不想看到趙太尉如此跋扈。聽了關于宋理宗尸骨的問題,那些人也蔫了。宋理宗的尸首連同棺槨被蒙古人帶走,這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情。然而和平降臨,這幫人就還真的忘記了此事,仿佛此事從來沒發生過一樣。趙嘉仁開始質問此事,他們才感覺到心虛了。
“太后。方才面對蒙古使者,你一副眉開眼笑的模樣。我就不明白了,當年我們護送你回到臨安,重新為理宗立碑之時,你也是親自參加了。為何才幾年時間,你就將此事忘記的干干凈凈。蒙古人挖走理宗尸體的時候為何不來提親?因為他們覺得那時候能打得過我們。現在他們覺得打不過了,便立刻變了臉來提親。而你因為自己害怕,就連祖宗都不要了……,哦,也對。你祖宗又不姓趙,你祖宗姓楊。可我姓趙,如此奇恥大辱,在用蒙古人的血來徹底洗雪之前,我絕不會放過蒙古人!”
趙嘉仁說到后來,因為悲憤,聲音都有些凄厲。而楊太后沒想到趙嘉仁竟然做出如此刻薄的指責。關于祖宗的指責,更是讓楊太后覺得如同遭到晴天霹靂。雖然楊太后姓楊,可她好歹是趙家的媳婦,她也是趙家人。被趙太尉這樣痛罵,楊太后她臉色慘白,眼中充滿淚水。
看到楊太后這慫樣,趙嘉仁更是大怒。當年人民軍隊優待俘虜,趙嘉仁就覺得有些過了。不過優待俘虜是人民軍隊的傳統,能夠俘獲那么多俘虜,也是人民軍隊靠自己的血戰打敗了敵人。
然而盟國戰勝了日本之后,光頭對日本還是卑躬屈膝。就讓趙嘉仁完全不能理解了。看到楊太后,趙嘉仁覺得有些明白過來怎么會存在光頭那種垃圾。
憤怒的趙嘉仁抬起手指著楊太后,聲如雷霆的喝道:“滾!不要讓我再看到你。”
群臣都是一震,他們能感受得到趙太尉的正義憤怒。一個想法突然在大家心中冒出來,‘清君側’。
朝堂上的空氣瞬間仿佛凝固一般,群臣沒人敢大聲呼吸,他們感覺到自己心臟在劇烈跳動。就在此時,卻見楊太后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她邊哭邊哽咽著說道:“太尉……哀家便是說……說錯了話,你也不用這樣罵哀家吧……”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革宋 第22章 對后黨的小收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