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重返1977

第二百一十七章 坎兒

更新時間:2019-03-18  作者:鑲黃旗
重返1977 第二百一十七章 坎兒
主意倒是盤算得挺好。

可洪衍武怎么也沒想到,原本想得挺簡單的事兒,真辦起來卻沒那么簡單。

他居然遇上大麻煩了。

你要說錢,他有的是。

別說二十輛三輪了,成千上萬他也買的起。

你要說權,不過是蹬三輪車賣力氣而已。

這樣的營業執照最好申請,走宋國甫的門路絕對小事一樁。

可問題是沒有車啊!

原來他需要的那種載人的客運三輪車,從六十年代開始,京城的廠家就早都停產了。

革命年代破四舊嘛,又講究階級斗爭。

當時就連有名的飯莊子都改做“大眾菜”了,又哪兒會允許還有老爺坐車,窮人蹬車的場面啊?

真有敢拉的,還沒有敢坐的呢?

再加上當時公共汽車線路已經發展起來了,可以滿足城市交通的需要。

于是三輪車客運三輪車的存在也就沒有了必要。

很快,就都改成拉貨的平板三輪了。

以后的二十來年再沒在京城的街頭出現過。

所以如今,洪衍武突然冒出主意要找這種能載客的人力三輪車,卻發現哪兒哪兒都沒有。

這一下他可就坐蠟了。

買不著車,還拉什么拉啊?

眼瞅著如此優秀計劃還沒開始實施就得泡湯,他真是有點郁悶。

不過常言道,行善積德吉祥至,否極泰來家自寧。

算洪衍武這小子好心有好報。

就因為怕李福夏天熱著,他抽空買了臺電扇給老頭兒送去了。

結果李福看見他有點悶頭悶腦沒精神兒,就問了幾句。

沒想到就這么誤打誤撞的,他在李福這兒還真找著轍了。

敢情李福還真不愧是洪家老號的“堂頭兒”,對老年間的五行八作的事兒門兒清。

尤其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對于常在“衍美樓”門口拉人送客的人力車夫,他更是熟悉。

這樣在了解到洪衍武的為難和想辦的事兒之后。

他發現洪衍武這個大外行,思維里有個誤區,于是張口就給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這事兒要說起來,得從洋車說起。

要知道,洋車之所以叫“洋車”是因為從東洋傳過來而得名。

滬海叫黃包車,津門又叫膠皮,花城可就叫車仔了。

這種車最初是硬膠皮的車輪,刷黑漆,輪子高,車把短。

很可能是小日本個子小,又穿木沓拉板跑不快的關系。

就跟電視劇《姿三四郎》里演得差不多,反正人坐在上面不太舒服。

后來有了充氣輪胎,京城人又進行了改造。

特意將車把加長,車輪放低,車廂加高,才變成了電影《駱駝祥子》里的那個樣子。

這樣就拉著省力,跑得輕快,坐著舒服多了。

像老京城有句土話兒——“美得你屁顛兒屁顛兒的”。

就是為了描述坐這樣洋車的感覺而光榮誕生的。

實際上在1937年之前,靠人在前面拉著跑的洋車一直都是京城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1937年之后呢,從日本人進城,送給“北平治安維持會會長”江朝宗第一輛人力三輪車開始。

京城的洋車就逐漸的,一步一步的被這種新興的交通工具所取代了。

一個是因為三輪車比洋車更快捷,更舒適,更省力氣。

另外一個,也有日本人有意推行的原因。

因為這東西是日本人在洋車和自行車的基礎上改造而來。

小鬼子多壞啊,你看他前腳兒給你來個軍事侵略,后腳兒就給你一個經濟占領。

抖機靈抖得多是地方,就是吃相難看得很,永遠改不了一股子下作的市儈氣。

至于說到當年京城最知名的造車廠。

一個是在東華門大街路南的“懋順車廠”,另一個就是西交民巷的“起順車行”。

很可惜的是,雖說是造車廠,但這兩家,實質上都是由木匠、鐵匠組成的攢車作坊。

并沒有什么現金的設備和原料。

除了木料、油漆坐墊、靠墊、車篷子是造車廠自己弄以外。

連打銅活什件的銅,也向日本洋行去采購。

像內胎、外帶、車條、滾珠、軸承、弓子、手鈴、腳鈴、喇叭等重要零件更是如此。

北平淪陷前,是從英國人、德國人那里定購的。

“七七事變”后全得向日本人購買。

所以呀,就這么一輛洋車。

別看售價要一百多大洋,貴的時候小二百。

可造車廠賺的也不過是七塊八塊的而已,最好的時候十塊二十。

這就是當時的民族工業水平啊,那真是太寒磣啦。

不過也得說,咱們的人懂得享受,過去的手藝人活兒也好。

攢出來的洋車和三輪車,無論舒適度還是外觀那都比洋人自己造的要好。

像當時的車廂,里頭講究的是軟包帶靠墊,而且帶仰角,靠著舒服。

箱體得是軟木料,外邊還得封鐵皮。

由車廂周邊起,卡三道白銅線,一直到車簸箕為止。

這樣的車配上鄧祿普的車胎才穩固防震啊。

人坐在里面,即使路況再不好也不會顛得受不了。

另外車廂后還安有銅扶手,備車夫及專門“搡車的”手握之用。

真遇著陡坡,一人蹬一人推,一樣能讓你舒舒服服上去,安安全全的下來。

最后,還有些附件的添置,對各種天氣的考慮簡直周到極了。

像車篷的條楞一樣要包銅活,而且是帶胳臂肘的(即支子)。

上鋪水籠布的車篷子,前帶大簾一塊。

這樣可隨時收放,以供遮風擋雨。

車左右擋泥板和扶手,,也都要包白銅活。

還要安車燈各一,可供夜晚照明。

車墊、車靠,講究的是白布鑲紅布邊,車腳墊得是長方形織花小地毯。

最方便的是,還得有東洋腳鈴一個,踩一腳,就能隨時招呼車夫停車。

前面鋪墊了這么多,這個時候,李福真正有意義的指點就來了。

敢情老爺子說啊,要按洪衍武的想法。

他所要的車,講究美觀,講究舒適,講究歷史的原汁原味。

就得找過去的造車廠的老人兒才行。

這樣的玩意除了當年的人,沒人懂得怎么弄。

就是客運三輪現在沒停產,工廠批量生產的東西也太簡單了,完全不符合他的要求。

說白了,洪衍武想要的就不是標準的工業化產品,而是手工業與工業化結合攢出來的產物。

想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難的地方在于做這種車,費工費時費力。

制作周期長,銅作、木匠、漆工、機械工都得用上,得好幾個人合作才行。

最后因為還得添置買料,買不少現成附件組裝。

這樣造價就高了,一輛車恐怕得耗兩輛車的價錢才夠。

而容易的地方在于,只要找對了人,讓人家把現成的平板兒三輪改造一下就行。

偏巧呢,他就認識個“懋順車廠”的銅匠,就住不遠處的“鮮魚口”。

想來只要人家答應幫忙,大約其他的人也就都能找著了。

況且南城是手工業者的聚集地,即使找不到原來的老伙計,想必找能頂替的人也非難事。

好嘛,聽到這兒,洪衍武這能不激動嘛?

他心說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要不是有李大叔的提點,饒是他撓破了后腦勺,眼珠子瞪直了,也難開著藥方子。

而且他也真沒想到,一個人力三輪車竟然有這么多講究,聽著都讓人心情激動。

真要弄出這樣的車來,遠超他記憶里什剎海三輪的水平啊。

不但漂亮、舒服,那跑大街上那也是震倒一片,夠威風的啦。

絕對不比什么奔馳、奧迪差呀。

老外要看見,也肯定想“屁顛兒屁顛兒”一回啊。

那就乖乖掏錢吧您哪……

重返1977 第二百一十七章 坎兒

上一章  |  重返1977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