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重返1977

第三十五章 鮑魚的價值

更新時間:2019-02-03  作者:鑲黃旗
重返1977 第三十五章 鮑魚的價值
這一頓飯吃得爽利,酒也喝得痛快,后來又上了八瓶白酒,一直喝到六點才撤桌子。頂點m.

于是當天,除了沒人灌酒的“老刀魚”,和“小百子”、“海狗子”這兩個年紀最小的半大孩子以外,其余的“海碰子”們全都喝多了。結果誰都沒走成,集體在“老刀魚”家過了一夜。

要說喝酒這事其實和潛水一樣,差不多也是遵循著身體素質的準則。所以別看“大將”和“洪衍武”、“陳力泉”都是挨灌的首要目標,但洪衍武卻是第一個趴下的,大將緊隨其后。

所幸的是陳力泉總算堅持到了最后,光榮地與幾個灌酒的小子“同歸于盡”了,終究也沒讓他們落著好。

這一晚上,“三戧子”和“巴蛸”醉得連床都待不住了,第二天一早醒來,發現彼此都滾落在了地上。

“飛蟹”更是抱著一棵院里的泡桐樹不肯撒手,一邊狂吐還一邊猴兒一樣地往樹上爬,非說自己是神仙要上天去會嫦娥。

就連自控力最強的“蝦爬子”都完蛋了,他半夜醒來就要回家,結果自己繞著院子爬了一個小時也沒找著院門,最后還是被半夜出來撒尿的“小百子”發現,叫醒了“海狗子”,倆人一起才給他重新架回了屋。

總之,第二天一早起來,幾乎人人都宿醉未醒,頭痛得厲害。

不過盡管是身體不適,“老刀魚”兩口子也是盛情挽留,但由于大伙兒想媽的想媽,想家的想家,還是在吃過早飯后就各奔東西了。

走之前,洪衍武也沒忘了給住在附近漁村的“海碰子”們,人人墊付了一份“工資”,以作為他們收海參的先期費用。

這可把那幾個小子都高興壞了,拍胸脯保證會多收些好參干帶去。

而洪衍武、陳力泉和“小百子”,也與大將”、“三戧子”、“蝦爬子”這三個住在城里的人,一起分擔了那六百斤的鮑魚殼,帶上了“老刀魚”上次“碰海”得來的勞動果實,踏上了返回濱城的路。

至于“老刀魚”,因為他還要留下來繼續照管晾曬海參,這次就沒跟著進城。

不用說,洪衍武他們這次的主要任務,自然是要把這些鮑魚殼和“大將”手里“海碰子”們的存貨海參先給賣掉,以換取炒賣海參的啟動資金。

而談到鮑魚的價值,那還得先多說兩句。

鮑魚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了。誰都清楚,這玩意不是魚,其實是貝類,是能與魚翅比肩的海珍品。

可現在的人卻并不清楚,鮑魚之所以如此聞名遐邇,名氣如此之大,主要還是因為在建國以后,它曾隨著一次重大史事件出過一次天大的風頭,這才是他能獲得今天如此地位的起因。

那是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這是冷戰以來中美兩國第一次打開堅冰的超級外交。我們的總理親自布置交辦給國務院的任務,就是要求招待外賓的國宴上要用遼東半島的鮑魚。因為北緯39度的海水不冷也不熱,最適于鮑魚的生長。

任務下達到黃海的獐子島后,當地人們備感光榮和自豪,盡管鮑魚在冬季都深藏到礁石深處“冬眠”,很難尋找足跡,但年輕的潛水員王天勇鼓起勇氣,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中,潛進砭骨的海水里尋找和捕捉質量高檔的鮑魚。

每一次浮出水面,他的潛水衣就被凍成一層玻璃狀的明盔亮甲,用棍子一敲,就咔嚓咔嚓地往下掉冰碴兒。就這樣,他先后奮戰多天,下潛一百多次,終于捕捉到一千多公斤高質量的鮑魚,火速送到京城。

于是《華美聯合公報》發表之后,總理為此致電,特別表揚為這次重大外交成功奮戰過的勞動者是“幕后英雄”。至今,王天勇的照片還高掛在獐子島英雄譜上。同時,全國人民也就都知道了海里的這種玩意。

之后,隨著經濟浪潮的騰飛,人們的口袋里有錢了,餓怕了的國人第一件事就把錢花在了吃上,來彌補長期虧欠的脾胃。而一旦大魚大肉膩味了以后,順理成章,“生勐海鮮”的熱潮便隨之涌起。

會掙大錢的商人索性趁熱打鐵,大力鼓吹炒作,宣揚上過國宴的鮑魚有極大的營養。說鮑魚富含豐富的球蛋白,營養價值是核桃的七八倍。鮑魚的肉中還有一種神奇的“鮑素”,能夠破壞癌細胞生成。

他們還說鮑魚具有滋陰補陽功效,平肝,固腎,調整腎上腺素分泌,具有雙向性調節血壓的作用。補陰補陽的食物一般是有著嚴格區分的,如果你陰虛吃人參,更會升騰燥火甚至大流鼻血,而鮑魚卻陰陽并用,補而不燥,絕無副作用。

于是鮑魚的身價便節節攀升,沒多久就儼然成了各種宴席上的大菜。什么清蒸鮑魚、紅燒鮑魚、醬燜鮑魚、龍井鮑魚、一品鮑魚、鮑魚裙邊……總之,只要有了名字帶“鮑魚”的菜品,請客的或被請的人,都會感到一種高檔的品位。

然而,鮑魚鼎盛輝煌的時候畢竟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八十年代之前,雖然它已經有幸擔任了國宴的主菜,但以實際情形來講,它的真正地位一直距離這種官方賦予的“高大上”定義相差甚遠。

因為一是價錢沒有放開,屬于完全的計劃經濟,沒有商業利益,就沒有人主動挖掘其價值。而濱城本地人又素有“棒面肚子,料子褲子”之稱,老百姓根本舍不得在吃上“奢侈”,所以鮑魚肉盡管只賣兩毛錢一斤,在水產商店完全屬于難銷的貨,基本無人問津。

二來當時物資流通性太差,后期加工也跟不上,以至于這種玩意一直只限于本地消耗,不是海濱城市難以覓其蹤跡,在全國范圍便很難獲得恒久、持續的價值認知。

三來漁業生產因為“運動”也一直停滯不前。所以當時在遼東半島沿岸的任何一個海灣,只要憋一口氣扎進半個多人深的水里,多少就可以找到些鮑魚,它并不像后來那樣一百倍地稀有和珍貴。

因此,這個年代的海濱漁民幾乎人人可以輕易吃到鮑魚,在本地老百姓的眼里,鮑魚甚至還沒有海螺珍貴。“海碰子”們更是可以隨意把鮑肉剜出來,放在火堆上烤得滋啦啦冒油湯,然后就胡亂地嚼著,稀里煳涂地咽下肚去,那完全是單純地用以果腹,毫無珍惜之意。

要說濱城的老百姓們對鮑魚公認的認知,并沒有什么華麗的形容詞,最高的評價莫過于“鮑魚不塞牙”。

可他們卻不知道,這已經是一種最樸實無華的極致表揚了。因為什么高級的魚呀肉呀,吃了都得塞牙,而既富有彈性又有咬勁兒的鮑魚肉,卻不塞牙,這是絕對妙不可言。

因此,事實上得著最大好處的就是洪衍武了。他一邊在心里感嘆“海碰子”們糟蹋好東西,一邊牟足勁兒地大吃大嚼鮑魚。

從到了“云霧崖”,他在海邊的每一餐,向來都短不了要烤上幾十個鮑魚,來和陳力泉、“小百子”一起分享。他還專挑大個兒的,至少也是“六頭鮑”以上,弄得人人都知道他對鮑魚情有獨鐘。

特別是“飛蟹”,見他們有糧食有烤鳥肉不吃,直說他們傻,笑話他們京城人沒見過世面。

可洪衍武卻不在乎這個,實惠已經全落他們自己肚子里了。濱城的“紫皺盤鮑”可是鮑魚家族中的上品,以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而聞名。哪一頓飯他吃著鮑魚喝著小酒,不是上千塊的東西入肚?落個傻名,也比錯失這種饕餮良機強。

可話說回來,在這個年代鮑魚肉既然這么不值錢,那它為什么又是“海碰子”們千辛萬苦也要撈出來的海貨呢?

事實上,在1977年,鮑魚真正值錢在于它那閃著七彩光的鮑殼。

此時,我們的國家正以鮑魚殼制作貝雕工藝品出口換取來外匯,迫切需要大批原料。同時鮑殼還是著名的藥材“石決明”,因為有明目的功效,有個別稱叫做“千里光”,所以水產公司的收購點專門為此開出了一斤鮑魚殼四毛八的高價。

這可是一個誘人的價錢。像一個“碰海”好手一潮水就能戧鮑魚二十多斤,光鮑魚殼就能賣出差不多十塊錢,還白落個肉吃。

具體到洪衍武他們當中,“大將”和“陳力泉”都是西北岸目前最高記錄的保持者,倆人全有過一次潮水撈出近百斤鮑魚的驚人戰績,但因具體數目相差不遠,才難以分出高下罷了。

總之,鮑魚和海參,是這個絕對禁止私人買賣交易的革命年代唯一能賣錢的兩樣海物。而且鮑魚還有一點比海參強。那就是它能被“海碰子”們光明正大地送到國家收購點里賣錢,不用怕被打成投機倒把壞分子。

不過,在此也要說明一點的是,潮漲潮落,星轉斗移是自然規律。隨著社會發展,當進入九十年代以后,當鮑魚肉價格崛起的時候,情況便會發生天壤之別的變化。

鮑魚殼很快就沒有人收購了,甚至賓館、酒店的后廚,都會把鮑魚殼當做垃圾倒掉。金州區是濱城最后一個收購點,那時侯市內市外的“海碰子”全把鮑魚殼往那里送,雖然價格已是每公斤54元,但已經再沒有什么人覺得這是個賺錢的好伙計了。

而金州收購點面對全濱城的“海碰子”也覺得不堪重負,很快,便也跟著關閉了。(

重返1977 第三十五章 鮑魚的價值

上一章  |  重返1977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