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重器 第九百二十一章 獨立自主
不怪胡文海專門把沈飛拎出來,拿它做了反面典型。
到了1997年,沈飛的處境已經有些尷尬了。雖然承接了東蘇對國內的技術轉移,成為了蘇27的國內組裝廠。但是與歷史上獨一份的三代機生產企業地位相比,在熊貓國產化即將突破的這個時間點,沈飛的地位無可避免的滑落,并且受到了不少的質疑。
有人說沈飛的管理體制有問題,也有說沈飛搞學閥、學霸的,還有人認為沈飛不思進取躺著賺錢
不能說這些意見不對,但顯然是只看到了表面的結果,沒有看到背后的原因,對沈飛一直以來的體系和歷史根源并不了解。
國內航空生產長期依靠沈飛輸血,整個中國的航空產業幾乎可以說是從沈飛裂變出來的。到改革開放前,國防對沈飛的需求都是以生產為主導,同時還得不斷對全國其他航空企業進行輸血和支援。
對于飛機設計,只要會從蘇式戰機身上抄準確就行了。至于說更改蘇式戰機的原始設計,顯然風險遠大于收益,需要補的課實在是太多了。
這樣幾十年下來,會抄、抄的準成為了沈飛衡量業務能力的尺子,整個體系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建設起來的,當然也就失去了進行“綜合設計”的能力。至于說管理、保守、學閥,這些不過是表象而已。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空軍上千架的殲七、幾千架的殲五、殲六是從哪里來的?從北到南遍地開花的航空城、航空企業是從哪里來的?沒有沈飛,1970年前的宋老會在哪里?沒有宋老、沒有殲十,那殲二十和楊偉又會在哪里?
沈飛由于歷史原因不適應了新時代的要求,但它是無愧于它的歷史責任的。總不能說改開之后一年頂改開前三十年,所以改開前中國的發展就沒有意義了吧。
這方面沈飛確實像極了一個中國傳統家庭的老大哥,任勞任怨、苦干死干,可能沒上過什么學,但干活一絲不茍。等到把弟弟妹妹們拉扯扶持起來,家里條件好了,受過教育的弟弟妹妹們做出了更大的成績,看老大哥難免就覺得土氣、保守。
可不管怎么說,在熊貓戰斗機橫空出世后,沈飛確實有些跟不上時勢了。
14國產化并非只是單純的復制,在國產化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對14進行改造升級,是真正把14技術吃透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設計。
14國產化不僅是照著雄貓畫熊貓,熊貓戰斗機的航電、雷達、軟件、傳控都進行了升級,內部結構也進行了優化,更用大壓機的整體鍛造技術替換了真空焊接的機匣,斯貝改發動機上機的過程也絕不是簡單換個卡扣
和西飛的熊貓相比,沈飛確實表現的有些遲暮了。對拿到手的蘇27技術不敢改動,缺少技術革新的主觀積極性,說到底其實是自主研發能力的缺陷。
如果航天總公司因為拿到質子號技術,走起了沈飛的老路,那胡文海可就鑄下大錯了。
中國航天和航空不同,從一開始就沒得抄,是難得從無到有建立起完善自主研發能力的產業。
而自主研發能力,又不僅僅只是技術能力,而是一種組織能力,是一個組織的決心和野心。它并不是說在某一項技術上進行獨立開發,而是要形成技術發展的體系,要求整個組織擁有永不停歇、始終向前的組織能力。
胡文海絕不滿足于質子號這一款產品,是希望從引進質子號開始,在航天產業里種下一顆種子,而不是請回來一尊只手遮天的如來佛祖。
可是這種模式對于航天總公司的某些人來說,無疑是風險更大的方案。
“我希望在國內引進質子號的過程中,同步開始對質子號的技術改造工程。第一步,我們用更先進的電子技術,對質子號的控制系統進行升級。第二步,我們將質子號國產化的簽字權必須落實到航天總公司的手里。第三步,整體更新質子號技術,將其近地軌道運輸能力提升到25噸,遠期目標,我想我們可以考慮有效載荷達到35噸”
胡文海的意見,讓會議室里很多人的臉上變了顏色。不說別的,單是簽字權一項,就不知道會要了多少人的老命。
簽字權是什么?其實就是說,這個東西究竟能不能用,最后簽字做決定的那個權力。權責對等的情況下,這就是要很多關鍵崗位的人負起責任來。出了問題,就要找簽字那個人。
敢去簽字的人,顯然必須對自己做出的決定,擁有絕對的了解。在質子號這個項目上,就要求從總師到各子系統、分系統的負責人,都必須對自己負責的領域吃透,否則怎么敢使用自己的簽字權呢?
至于說25噸的近期目標和35噸的遠期目標,這么說吧,如果近期目標十年內能夠實現,那就是把中國航天事業提高了至少十年。遠期目標只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都算是跨越式發展了。
“控制系統升級,這個我們可以現在就做。但簽字權,我看是否不應該太過著急”
“是啊,簽字權強行規定必須有哪國人來做,這是不是有點太政治化了?”
“由我們來掌握簽字權是對的,不過強行以此作為目標推進,就怕會出現問題啊。”
胡文海的話音未落,下面的人不由的竊竊私語了起來。下面的聲音頓時給了上面一些人勇氣,很快一些不同的聲音也站了出來。
說起來,這小小的簽字權難道不是難得的權力嗎?難道還有人會嫌棄權力太小?不過在航天領域,權力和責任卻是對等的。簽字權即是權力,也是責任。今天簽了這個字,明天發射的時候除了問題,誰簽字誰就要負責任,這不由的一些人不感到擔心。
但是簽字權卻不能不爭,消化蘇聯航天技術,簽字權不過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已!
一位副總打開麥克風,不急不躁的說道:“胡總說的當然有道理,不過我們搞航天首先應該尊重科學規律。如果我們達到了簽字的能力,當然應該把簽字權落實在我們手里。但如果把簽字權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在工作中恐怕難免會出現冒進的情況。航天產業不同其他,出現事故的影響極大,我覺得簽字權的問題應該慎重。”
簽字權這個切入點找的很好,簽字權如果都不掌握,當然也就沒有技術升級什么事情。質子號至少夠中國航天吃二十年,這二十年里生產部門肯定會受到資源傾斜。
“簽字權當然要慎重,但我們不能因此畏難如虎。”
胡文海看向下面,有些人確實面有難色,但有些人臉上同樣也有躍躍欲試的神情。
“簽字權不能等,等是等不來的。簽字權代表自主能力,自主能力不是簡單的技術能力,同樣是組織能力。制定計劃,并不是要大家冒進蠻干,而是在計劃上建立一個可行的體系。這個體系不止是要幫助我們掌握簽字權,同樣也會在升級質子號的工程中發揮作用。不冒進,那要怎么做?當然是腳踏實地的去做。該培訓的培訓,該下車間的下車間,該補課的補課,該上實驗項目的上項目。通過科學的體系判斷某個人是否可以落實簽字權,而不是他說能落實就落實。”
“質子號的引進必然會導致一批現階段的項目下馬,這些項目的科研隊伍如何維持?我們如果不開發新的產品平臺,不持續上新的項目,這些科研隊伍必受影響。掌握簽字權、上新項目,關系到我們的自主研發能力,必須盡快實現。”
“落實簽字權,而且簽字必須擔責。”
胡文海的目光從這些航天總公司的高層臉上一一掠過,斬釘截鐵道:“如果航天系統連這個決心都沒有,那就太讓我失望了!”
質子號國產化、提升運載能力,能夠極大降低北斗衛星的發射成本。北斗計劃后期幾十顆衛星等著發射,還有建成后的補星和和平號的維護,如果連落實簽字權的決心都沒有,胡文海怎么敢把希望寄托在未來的航天科技集團身上?
反過來說,質子號、聯盟號、和平號,航天總公司只要邁過這道坎,立刻就能和平分秋色,鯉魚躍龍門。用十年時間把這些技術消化掉,培養起我們自己的技術團隊,到2007年如果能實現登月,我們國內的環境將會有多么大的改善?
有胡文海的折騰,中國的發展速度必然更加迅速,美國的打壓肯定比歷史上更快、更歇斯底里。如果我們的力量不能跨越式發展,到時候要怎么面對國內、國外的復雜局面呢?
中國如果發展提速十年,那中美對抗,美國的狀態可能也會提前十年。
未雨綢繆,是胡文海必須考慮的問題。
“好了,這有什么好討論的?”
帝國重器 第九百二十一章 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