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戲骨

868 破釜沉舟

更新時間:2018-10-03  作者:七七家d貓貓
大戲骨 868 破釜沉舟
“炒作,到底是哪只手在背后推動?惡意炒作,又到底是哪只手在幕后操縱?”

次日,“美國周刊”刊登了專題報道,由蓋文亨特執筆。

小說щww.suimeng.lā

詳實而豐富的內容長達八頁,洋洋灑灑、浩浩蕩蕩,與“娛樂周刊”四十八小時前撰寫的專題報道針鋒相對,再次將“炒作門”的熱浪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同時也在整個北美地區丟下了一個原子彈,一如當年二戰時期,長崎和廣島的遭遇一般。

不同于“娛樂周刊”以演唱會為切入點,“美國周刊”以兩年前的多倫多電影節為切入點,出人意料地再次還原了連綿至今的娜塔莉波特曼事件。

第一篇章,多倫多緋聞炒作事件。

兩年光陰匆匆而過,當初的事情漸漸已經塵埃落定。

娜塔莉依舊是y世代中第一位收獲了奧斯卡小金人的演員;娜塔莉與本杰明米派德的戀情也浮出了水面,兩個人的第一個孩子也已經出生,而當初替身的指責和非難也漸漸沉淀下來,不了了之;娜塔莉的事業進入平緩期,“雷神”和“不求回報”兩部作品的票房表現都不盡如人意,藝術電影方面也暫時沒有新消息。

現在,“美國周刊”舊事重提,詳細地講述了當初緋聞的來龍去脈——“娛樂周刊”和“美國周刊”是真正的發起之人,但當初“美國周刊”選擇了跟進藍禮這條線,繼而見證了“活埋”的成功;而“娛樂周刊”則跟進了娜塔莉這條線,繼而發現了娜塔莉與本杰明的戀情,并且一鼓作氣地揭開了替身的非難。

換而言之,藍禮不僅不是幕后炒作者,而且還是事件受害者。所謂的惡意炒作,只不過是“黑天鵝”劇組與“娛樂周刊”的學院公關博弈而已。

第二篇章,奧斯卡缺席事件。

事件的開端是狗仔偷偷摸摸進入醫院,意外地發現了藍禮的健康問題,繼而引發了多種猜測;“抗癌的我”劇組和安迪羅杰斯官方回應之后,“娛樂周刊”卻開始煽風點火,認為這是一起為了宣傳電影、為了沖刺奧斯卡的新聞“擺拍”事件,隨后洛杉磯的記者們派出了“西雅圖遠征隊”,前往挖掘事實真相。

結果,藍禮澄清了事實,并且因為健康原因缺席了奧斯卡,以及整個頒獎季的學院公關。但,“娛樂周刊”卻依舊不依不饒,后續可以延伸到“抗癌的我”首映事件。

林肯中心首映儀式之上的流血意外,藍禮作為受害者之一,卻肩負起了維持現場秩序的重任,并且避免了傷害的進一步擴大。事件當事人勞倫梅斯勒是最好的證人,同樣,當晚在首映式現場的其他觀眾也都是間接證人。

但,“娛樂周刊”又一次指責藍禮惡意炒作,為了電影票房不舍手段。

第三篇章,“速度與激/情”續集事件。

首先,片酬博弈本來就是好萊塢的一部分,出演商業電影,追求更高片酬,無可厚非,更何況,藍禮從未在公開場合對劇組進行施壓,試圖利用網絡的力量提高自己的片酬;相反,范迪塞爾卻一再通過媒體施壓,制造出藍禮反叛者的形象。

其次,藍禮宣布退出續集制作之后,“速度與激/情”劇組內部爆出了不合傳言,不僅僅是范迪塞爾與藍禮霍爾而已,準確來說是范迪塞爾與其他所有演員站在了對立面之上,最終環球影業提高了所有演員的續集片酬。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放棄“速度與激/情”續集,選擇“明日邊緣”,這不過只是一個平行交叉的選擇而已,不是演員的博弈,更多是經紀人與電影公司的對決。

事件已經塵埃落定,但,“娛樂周刊”卻再次挑起事端,煽風點火,不僅認為藍禮為了片酬不折手段、蓄意炒作;而且還對“明日邊緣”和華納兄弟口誅筆伐。新聞熱度持續地居高不下。

第四篇章,演唱會。

歸根結底的本質就是:無論是藍禮霍爾的個人方面,還是十一工作室的公司方面,他們都沒有對“一個人的演唱會”進行任何報道,網站網頁公布的前四十八小時之內,整個網絡風平浪靜,沒有任何消息傳出。

對于一場“蓄謀”的演唱會來說,僅僅只有四天籌備時間,沒有加快腳步進行宣傳,也沒有聯系媒體進行報道,甚至沒有配合歌迷進行造勢,白白地放任四十八小時時間,完全鴉雀無聲、靜觀其變。

第一個報道演唱會的,恰恰是“娛樂周刊”,以惡意炒作之名,道德綁架了演唱會,炮制了爆點和噱頭,短短數小時之內就制造了新聞狂潮,將所有視線都集中到了演唱會之上,并且引發了之后的相關負面新聞。

同時,“娛樂周刊”取得了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銷量狂潮。

“美國周刊”的專題報道一共分為五個篇章,前面四個篇章,針對性地羅列出一系列事實,重新理清發展脈絡,還原事情真相。

沒有摻雜個人評論,也沒有添加多余觀點,更多還是以事實引用的方式;同時還附上了“娛樂周刊”當時的報道截圖,猶如撰寫論文一般,標注出處來源,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

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但,蓋文還更進一步,真正地提交了證據,事件原貌的版圖真實而全面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最后的第五篇章,蓋文重新回到了事件漩渦中心的當事人身上。

“藍禮霍爾。

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之內,這個名字就已經廣為人知、紅遍全美。作為y世代的年輕演員,他的上升速度著實駭人,幾乎已經躋身好萊塢的金字塔頂端,令人側目,也令人困惑。沒有人可以否認,猶如流星一般的橫空出世,吸引了太多太多的矚目,同時也引發了太多太多的猜測。

但這名年輕演員卻從未迷失過前進的腳步。自從第一次出現在’太平洋戰爭’的小屏幕以來,’速度與激/情5’是唯一的一次商業電影經歷,而更多時候則在文藝獨立電影領域打滾、磨煉,從’活埋’到’愛瘋了’,再到’抗癌的我’,最后則是’超脫’。

一次又一次,在觀眾面前展示著自己的才華和實力,深刻演繹了’演員’的意義,詮釋到了極致之后,交給觀眾進行評判。

人紅是非多。圍繞在藍禮身邊的爭議事件始終不斷,但每一起新聞事件的背后,都可以看到默默推動的幕后黑手。不是身為新人的藍禮,也不是具備能力的經紀公司,因為從一開始,藍禮的定義就是演員,而不是明星。

推動事件,挑唆新聞,制造爆點的。是’娛樂周刊’,是康奈爾麥格雷戈,更是站在他們身后的整個娛樂產業,因為娛樂至死、因為利益至上,客觀的理智和記者的操守,漸漸變得支離破碎。

這是一個時代的現象,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但,這卻是不是新聞。在好萊塢世界里,每一位從業者都必須接受如此挑戰,生活在鎂光燈之下,面對紛紛擾擾的爭議。如果僅此而已,那么事情也無傷大雅,熱鬧熱鬧,娛樂娛樂,風波也就過去了。

現在的問題就在于,’娛樂周刊’炮制了這些新聞,相關媒體推動了這些熱潮,然后他們卻站在了藍禮的對立面、站在了道德制高點,居高臨下地指責藍禮’炒作’?

這也許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最魔幻也最諷刺的一起新聞事件了,賊喊做賊,問題是,人們都還相信了這名顛倒是非黑白的罪魁禍首。那么,到底誰才是幕后黑手呢?

沒有人應該忘記,他才僅僅二十二歲而已,但他卻奉獻了’愛瘋了’那樣的表演。”

這也許是“美國周刊”刊登過最嚴肅也最犀利的一篇專題報道了,這也許是蓋文職業生涯撰寫過最深刻最全面的一篇專題報道了,不僅全面地分析了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且有意無意地反復強調重點——

“娛樂周刊”和康奈爾麥格雷戈。

蓋文完全忽略了“一個人的演唱會”,沒有提起海瑟克羅斯,也沒有提起演唱會當晚的盛況,甚至沒有提起藍禮在公寓門口的正面回應,而是釜底抽薪,越過了層層迷霧,箭頭直指真正的幕后黑手。

這一招,十分大膽,也十分瘋狂,幾乎等于放棄了防守,選擇全力進攻,猶如一把利劍,在紛紛擾擾的新聞報道之中,硬生生劈出了一條縫隙,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事實上,在過去二十四小時之中,所有的新聞媒體都將視線集中在了藍禮身上。

站在公寓門口接受采訪之后,藍禮的回應和聲明,各大媒體紛紛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再次為“炒作門”點燃一把火,擺出了一副追究事實真相的清高姿態,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

但現在,情況卻變得尷尬起來。“美國周刊”的專題報道問世之后,人們紛紛回頭翻開了“娛樂周刊”,閱讀不到二十個小時之間,康奈爾撰寫的那篇文章。

果然。

“默認指控,膽大妄為,有恃無恐!偽君子再次刷新好萊塢自我炒作的底線。”

康奈爾又一次地采用了犀利的語言向藍禮展開了強有力的攻擊,但這篇文章不同于前一篇專題,缺少了事實,通篇幾乎都是康奈爾的自我解讀,偏頗的觀點帶有強烈的個人傾向。

于是,事情頓時就變得有趣起來了。難道,“美國周刊”的專題報道才是真正的事實?難道,藍禮霍爾也是受害者?

大戲骨 868 破釜沉舟

上一章  |  大戲骨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