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171 國際舞臺
任何一部電影都會迎來批評,因為沒有作品能夠達到完美,還因為堅持不懈地挑刺和批評,這本來就是影評人的工作之一;更何況,驚悚恐怖類型電影本來就更加容易遭受到批評的打擊,這是類型電影的特質所決定的。隨夢小說щwwsuimеnglā“活埋”自然也不例外。
在諸多贊揚之中,“娛樂周刊”的麗薩施瓦茨鮑姆(lisas插zbau)堅定不移地表達了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排斥,甚至是厭惡,“電影無疑是愚蠢的,而且自戀的。政治視角的解讀,是單調死板的,還是笨傻的,甚至于對電影本身的視覺效果和觀影快感產生了影響。霍爾的表演是整部電影的唯一亮點。”
麗薩的觀點可以說是全新的,電影對于現實的聯系和批判,作為核心思想,得到了大部分影評人的一致稱贊,大家都認為這對于作品的深度和厚度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但麗薩卻反而認為,這成為了累贅。
在“娛樂周刊”的詳細影評之中,麗薩對此口誅筆伐,義正言辭地認為,羅德里格作為一名西班牙人,不僅缺乏對美國社會的認知,而且對政治的展也缺少敏感,生硬膚淺的解讀嚴重影響到了整部電影的質量。隱藏在這篇影評的背后,也許可以窺見麗薩的政/治立場。
這是人們對媒體的一個迷思,在印象之中,媒體似乎總是要保持中立客觀的立場,尊重事實、保護事實、揭曉事實。但事實上,每一位記者、主編、專欄專稿作者,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化、宗教、經濟、社會背景,在報道同一件事時,視角和觀點就必然會產生偏差,這是不可避免的,用遣詞造句上都會有所不同;更何況,各大媒體都有自己的政/治屬性,比如說在美國,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天主教、基督教還是其他教派,這對于媒體的新聞報道都會產生影響。
就好像在2o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里,即使是“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在報道過程中,觀點都有所偏頗,以至于精英階層在大選結果出來之前,都堅信著希拉里克林頓(hi1ary)能夠勝出,但中部地區的選民們給了精英階層重重一拳。英國脫歐也是如此,倫敦精英階級們面對結果,徹底傻眼。
這就是媒體報道的偏差的最直接體現。
顯然,麗薩對于“活埋”表現出來的政/治觀點無法茍同,這也影響了她對整部電影的觀感。
不過,麗薩顯然不是孤單的,和她秉持著相似觀點的影評人還有兩位,而且他們還更進一步,拋開了政/治觀點,對電影本身展開了批判和指責。來自“滾石”的皮特特拉維斯(petertravis)的言辭更加激烈,完全可以說是炮火全開。
“如果你熱衷于飽受折磨——我也不確定’熱衷’是否是正確的詞匯——被活埋在一口棺材里足足一百分鐘,更糟糕的是,狹窄空間里的幽閉恐懼癥,還有缺乏想象力的廉價道具,徹底毀掉了電影的創新能力和劇本的挖掘深度,這樣一部平庸而乏味的驚悚作品,那么歡迎你走進電影院。除此之外,唯一能夠幫助觀眾度過這場災難的,不是霍爾俊俏的臉蛋,而是霍爾出色的表演。”
“滾石”雖然是撰寫樂評出身,目前依舊是北美最權威也最受歡迎的音樂專業雜志,但進入新世紀之后就開始轉型,逐漸變成了綜合性雜志,得益于廣大的群眾基礎,他們的影評也擁有不小的讀者市場。
顯然,皮特對“活埋”的厭惡是全方位的,除了藍禮。對此,電影專業雜志“村之聲”的影評人詹姆斯伯納德(jasbenard)也表示了贊同。
“薄弱的劇本幾乎沒有太多揮空間,我們只能看著演員被困在原地,尖叫,驚嚇,流淚,然后再重復一遍,看起來就像是小學生在萬圣節的低劣把戲。霍爾竭盡全力奉獻了影帝級別的表演,但依舊無法拯救整部電影的糟糕。我們已經忍受夠了’電鋸驚魂’,祈禱’活埋’不要拍成一個系列。”
與詹姆斯如此嚴厲的批評比較起來,麗薩的評論看起來就像是愛的指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詹姆斯對“活埋”這部作品絲毫不感冒,即使是藍禮的表演也無法拯救他的排斥。
在官方場刊的九篇評論之中,六篇好評三篇差評,“活埋”的閃亮登場徹底打響了第一炮,但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從映式結束之后的長時間鼓掌,到記者和觀眾孜孜不倦的糾纏,再到官方場刊的備受肯定,這部電影從遭受冷遇的偏僻角落頓時被拉到了鎂光燈之下,無數視線都紛紛投射了過來,此時人們才注意到今年多倫多電影節上有這樣一部作品。
更為重要的是,但無論是贊揚還是批評,藍禮的表演都得到了眾口一致的稱贊,即使是“滾石”和“村之聲”的評論也不例外,“藍禮霍爾”這個名字開始頻繁地見諸報端。
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人們的記憶就被喚醒了——剛剛在艾美獎上爆冷奪得視帝的新人,剛剛在油管上大出風頭的民謠歌手,當之無愧是過去一個月之內網絡討論熱度最高的藝人,現在,此前的熱潮還沒有完全平復下來,人們還在驚訝于公告牌上“克里奧帕特拉”的突破,現在多倫多電影節又迎來了喜訊。這簡直就是……一波接著一波。
藍禮到底是誰?
這個問題似乎沒完沒了,艾美獎之后有一撥人提問,“奧菲莉亞”之后有一撥人提問,現在多倫多電影節如火如荼舉行期間又有一撥人提問。圍繞在藍禮身上的焦點越來越多,神秘光環也就越來越盛,討論熱潮又一次席卷而來。
率先做出反應的無疑是媒體同行們。
多倫多電影節是一個國際舞臺,與北美藝術院線點映的獨立作品不同,任何一部作品在這里都會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視線,全球過四百家媒體的數千名記者都在這里停駐。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來“狼群”們的虎視眈眈。
到底是誰贏得了如此多專業媒體的芳心,在官方場刊的口碑反饋中一騎絕塵,目前僅僅落后于贊譽如潮的“藍色情人節”,以黑馬的姿態成為了電影節開幕以來討論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跌破的眼鏡碎片灑落滿地?
到底是誰在一片口碑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以籍籍無名的新人之姿收獲了無差別的好評,每當現一個細節,驚訝就增添一分:還有兩個多月才滿二十一歲,演員生涯第二部作品、大屏幕第一部作品,區區三百萬投資的西班牙作品,擊敗了將近一千名競爭者得到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的青睞?
到底是誰搶走了屬于“城中大盜”的高光時刻,到底是誰搶走了屬于本阿弗萊克的榮光時刻,在昨晚映式的恢宏盛大碾壓之下,今天媒體報道的橫掃千軍幾乎是可以預見的,但誰能夠想到,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都是“城中大盜”和本阿弗萊克的,但話題熱點卻是藍禮霍爾的?
有趣的是,歐洲媒體的亢奮絲毫不遜色于北美。對于北美媒體來說,他們激動的是多倫多電影節又殺出了一匹黑馬,而且這是英語作品,意味著將會在北美上映,甚至可能成為頒獎季黑馬——就如同“好萊塢報道者”的預測一般。
而對于歐洲媒體來說,他們亢奮的是電影的資本來自西班牙,導演和拍攝團隊都是西班牙人,而男主角藍禮則是英國人,這是一部血統純正的歐洲電影。那么,羅德里格科特斯到底是誰?藍禮霍爾又到底是誰?
安迪羅杰斯的手機已經被徹底打爆了,由于“活埋”是一部獨立作品,制片人就是羅德里格科特斯,媒體根本找不到公關人,只能聯系本人;除此之外,就是最受矚目的藍禮了,他們第一反應就是聯系到藍禮的經紀人。
在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之內,安迪的手機幾乎就沒有休息的時刻,持續不斷地響著,關于“活埋”的采訪,關于藍禮的采訪,絡繹不絕。
一般來說,在歐洲三大電影節這樣的頂級舞臺,一部電影的宣傳可能會有過一百五十家媒體,整個采訪過程就會持續四天到五天時間,而且還是在幾乎沒有休息的情況下;但關注度偏低的獨立電影就比較艱難一些了,大部分都會低于五十家——如此數字對于獨立電影來說也已經是夢寐以求了。
可是現在,至少過九十家媒體在預約“活埋”和藍禮的采訪時間,這個數字還在持續攀升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伴隨著“活埋”的口碑逐漸酵開來,媒體的關注還將直線上升。
這對于藍禮來說無疑是再美好不過了,其他演員的起點最多就是美國境內,而藍禮的第一步就在多倫多的國際舞臺上完成了一鳴驚人的亮相,如此閃亮登場,瞬間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關注,堪稱夢幻。
相較而言,“城中大盜”在映式當晚爆了一下,隨后似乎就緩緩沉寂了下來,風頭完全被“活埋”搶走,這著實是讓本一陣心塞;更為讓人郁悶的是,網絡上的熱潮,“城中大盜”更是被“活埋”死死壓制。
大戲骨 171 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