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四章雙喜臨門
時間一晃,來到公元212年十一月份。
距離諸葛亮拿下襄陽,已經過去半年,這半年來,曹操并未率兵南下奪取襄陽,只是駐扎在樊城的曹仁,加強了軍備。
不過諸葛亮和關羽還是一直坐鎮在襄陽,穩定襄陽的秩序,民心,同時也解決了襄陽降兵以及他們的家人安置的問題,荊州也再添四千戰兵。
至于荀彧,曹操也并沒有因為他而大動干戈,加之諸葛亮派遣細作北上散播荀彧病故的消息,因此世人大都以為荀彧已經病故了。
其實曹操也并沒有指望荀彧的病能夠好,荀彧的病乃是心病,心病是治不好的。之所以讓曹丕帶荀彧南下求醫,一來心存一絲僥幸,二來也有將荀彧調離中樞的意思。
而荀彧的“離世”,反倒是讓曹操輕松了許多,不必在進爵稱公與荀彧的反對上兩邊為難。
所以在荀彧“離世”半年之后的九月份,曹操正式進爵為魏公,并離開了許昌,前往鄴城居住,算是將中樞搬離了許昌。至于漢獻帝劉協,則仍舊在許昌,處于被監禁狀態。
而這段時間劉禪的學問,一直是由荀彧負責教導。
荀彧乃是三國頂尖的政治家,戰略家。
政治上為曹操居中持重十數年,戰略上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策略,如“根深固本以制天下”,“奉天子以令不臣”,戰術上又有“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襲荊州。”等妙計。
在政治,戰略,謀略上,荀彧都不差諸葛亮分毫,比諸葛亮差的,只有軍事指揮才能。
但荀彧在治學方面的才能,卻又勝了諸葛亮一籌,其所講解的文經,比之諸葛亮講解的更加細致獨到。
而且諸葛亮每天只有半個時辰來教導劉禪,但荀彧每日卻花費兩個時辰,一個上午的時間來教導劉禪,這使得劉禪在荀彧身邊學習,比在諸葛亮那里學習收獲的更多。
至于鄧艾,劉禪這段時間卻沒有帶上他跟隨荀彧一起學習,劉禪是劉備之子,功課是不能落下的,諸葛亮不在,重新尋覓良師無可厚非。
而鄧艾如今已經漸漸獲得諸葛亮的青睞,若是在跟隨荀彧學習,諸葛亮那邊反而是不好交代了,退一步來說,荀彧也是不會教導鄧艾的。
十一月的時候,諸葛亮終于從襄陽回到了江陵。
一來,襄陽的事務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曹操也并未有南下的意圖,二來,黃月英十月懷胎,產期將近。
諸葛亮回到江陵的次日,家中便有喜訊傳來,黃月英誕下雙胞胎,乃是兩個大胖小子。
諸葛亮為其取名,長子名叫諸葛瞻,次子名叫諸葛尚。
而趙云的妻子,產期與黃月英相同,兩日之后,趙氏也為趙云產下一子,趙云為其取名趙統。
劉禪也沒有想到張仲景的藥既然如此給力,導致黃月英生了個雙胞胎,諸葛瞻提前出世也就罷了,這孫子諸葛尚居然跟著老子一起出世,還成了兄弟。
不過這是好事,一年之內,荊州在添三個官二代,只要好好培養,以后必定會成為蜀漢的棟梁之才。
諸葛亮回到江陵之后,一連三日,劉禪并未前去拜見諸葛亮,而是讓諸葛亮在家休息,陪伴黃月英一家人好好團聚。
三日之后,劉禪在荀彧這邊請了天假,才帶著禮物來拜見諸葛亮。
諸葛亮的書房之中。
諸葛亮手中翻看著一本紙書左傳,桌案上放著一些劉禪帶來的活字印章,這本紙書,便是劉禪送給諸葛亮的禮物。
諸葛亮看罷之后,不由得開懷大笑,贊賞道:“這就是公子在信中所說的紙書?以及印刷術?有此物,天下士人必定心向主公,主公何愁不能得天下呀!難怪荀令君會為了此物收你為徒。”
諸葛亮目光長遠,一眼就看出了紙書以及印刷術的好處。
有人認為,世家壟斷知識,文化,從而掌控著偌大的權利,紙書印刷術的出現,便瓦解了世家壟斷知識的局面,觸動了世家的利益,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
并且大錯特錯!
首先,紙書在如何泛濫,窮人也是難以獲得學習的機會,就像后世,書籍無數,知識無數,學之不盡,用之不窮。
可哪怕是有了義務教育,窮人家的孩子,還是難以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的人為了生計,甚至早早輟學謀生。
如今三國時期,普通百姓,生存都成了問題,吃飽穿暖,是他們唯一的追求,讀書?是奢侈,有些人求他們讀都不讀,本來糧食就不夠吃,家中還養一個只會讀書的閑人,在他們看來讀書還不如種田好使。
所以讀書,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是有錢人的專利。
而且是讀了書就能夠當官嗎?
普通百姓,寒門子弟,就算有人想要通過讀書當官,出人頭地,首先得過兩道難關。
第一,是獲得被教育的機會,第二,讀書成才之后,獲得步入仕途的機會。
國家,也給了讀書人出人頭地的機會。
軍功爵制以及舉孝廉制,這兩種制度,可以讓人才獲得出人頭地機會。
較為簡單一點的,便得舉孝廉,舉孝廉的權利,一般掌控在世家大族,或者名儒大家手中。
而他們舉薦的人才,一般都是自己治下州郡的屬吏,或者自己門下通曉經學的學生。
走舉孝孝廉的路子,要么才學過人,聲名遠播讓世家大族的發現你的才能,如此才能獲得他們的舉薦。
要么就得跟世家大族搭上關系,投奔世家大族,成為他們的學生、屬吏,幕僚,世家大族舉薦孝廉,自然是先舉薦自己親近的人,這也就是門生故吏的由來。
而另一種晉升方式,便是依靠軍功爵制,從軍立功,依靠戰功獲得官職,爵位。
這也是如今三國亂世,人才晉升的主要方式。
三國亂世,諸侯爭霸,競爭激烈無比,舉孝廉制度,注重人才的德行,已經不能滿足于諸侯對人才的需求。
所以曹操,便發布了招賢令,下令唯才是舉,因此曹操麾下,人才得數量,質量都遠超其他諸侯。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四章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