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二百三十三章
其實對糧食價格穩定這件事情,對整個大唐來說,好處顯而易見,乃是百利然而推行的阻力如此之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多大地主往往也是大糧商,尤其是一些世家,那更是把持一個地方的糧價。
而朝堂之上,眾多大臣往往也是大地主的代表人物,就比如眼前的杜淹和韋常德,他們自家也都是大地主,
雖然李世民屢次下令,五品以上官員禁止經商,但是賣自己田地里的產出,那可不算經商。
況且韋杜兩家在長安城根深蒂固,權勢驚人,杜家乃是杜如晦的親族,在朝中門生故吏數不勝數,韋家更是韋貴妃的娘家,乃是皇親國戚,更是無人敢動。
“啟稟陛下,微臣認為可以加大常平倉的權利,在大唐各地修建更多的常平倉,來平抑當地的物價。”房玄齡出列道。
他是當朝的宰相,維護糧食價格穩定乃是他的責任,他就提出了一個最根本的解決問題。
“房愛卿所言,這的確是根治之方。”李世民點了點頭,轉頭對工部尚書段綸說道,
“段愛卿,修建常平倉的事宜就交給你工部了。”
段綸應聲道:“遵命!不過修建常平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沒有三五年,恐怕修建不了多少常平倉。”
修建糧倉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選址,修建,再加上各種設施,那可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建成的事情。
“而且所耗錢財不菲,再加上收購糧食之事,恐怕朝廷拿不出如此多的錢財!”民部尚書戴胄皺眉道。他也知道常平倉的好事,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時的財政已經不那么緊張了,但是想要拿出如此多的錢財利用常平倉收購糧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韋杜二人聞言,頓時心中一喜,不由得對視一眼,隨即臉上浮現出一絲惋惜的表情。
李世民頓時沉默,缺錢這件事情的確是所有人心中的痛,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蘇令儂出列道:“啟稟陛下,常平倉乃是長久之計,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不若就由朝廷定一個糧食價格,無論買賣均以此價進行,這樣就能最大程度保證農民的利益。”
“不可?”韋常德頓時大驚道。
若是定死一個價格,那他韋杜兩家豈能在依靠收購糧食賺取暴利。
“有何不可?定了糧食價格,定然不會比現在價格低,老夫知道韋家的田地很多,若能夠產出的糧食賣出好價錢,這對你們豈不是也有好處。”蘇令儂吹胡子瞪眼道。
韋常德頓時暗罵蘇令儂揣著明白裝糊涂,單靠糧食糧食產出這一塊,哪里能夠養活一個世家,哪個世家最終還不是要靠從百姓身上吸血才得以延續。
再說,別說是世家,就是普通的地主誰會在糧食剛打下來的時候也不會在糧食最低價的時候賣糧食,都是囤積到幾個月之后,等到糧食價格上去,再慢慢的出手糧食,反倒是普通的農戶,沒有絲毫的抵抗能力,只能賤價出售糧食。
“魏大人有所不知,如果糧食價格定死,糧商無利可圖,自然不愿意再買賣糧食。到時候農民手中的糧食賣不出去,城中百姓買不到糧食,豈不是危害更大。”杜淹到底是后來做到了宰相職位人才,一眼看出蘇令儂所言的弊端,出言幫韋常德解圍。
“那倒也是!”蘇令儂點頭贊同,不過話語一轉說道:“既然如此,那我等不妨制定一個最低和最高糧食收購價格如何?”
“何為最低和最高糧食價格?”李世民不由得問道。
“啟稟陛下,最低糧食價格乃是保證糧商收購農戶糧食的最低價格,這個最低價格要保證農民賣糧食之時不會賤賣。而最高糧食價格,則是糧商賣出糧食的價格,這個最高糧食價格乃是保證長安城百姓能夠承受的糧食價格,而不會影響生活。而中間的差價就是糧商的利潤,這樣一來豈不是能夠保證三方的利益。”蘇令儂侃侃而談,拋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李世民頓時眼睛一亮,如此一來,定然可以完美的解決問題,再也不會出現多收了三五斗的現象,也不會出現谷貴傷民的現象。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李世民虎軀一震,雙目如電,看向朝中大臣。
“此乃善政也?”房玄齡立即點頭道,如此一來,再加上常平倉的輔助,定然能夠保證大唐糧價的穩定。
不少大臣也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不由得點頭稱贊道,尤其是一些家中不從事糧商的大臣,紛紛點頭稱贊。
一時之間,在滾滾大勢之下,韋杜二人就是在反對,只會招來李世民的怒火,畢竟對于一個皇帝來說,什么也沒有維護統治更要緊的事情了,尤其是像李世民這樣偏愛名聲的帝王。
韋杜兩家就是在就是在權勢滔天,在帝王的意志面前依然是弱不經風。
蘇令儂聞言,不由得露出一絲欣慰的微笑,一直以來,他那大司農的位置看似尊貴,但是卻毫無實權,面對百姓的疾苦,卻毫無作為,而今日如果他能夠掌控全國糧食價格的最低價和最高價,那豈不是造福于天下百姓。
“沒有想到墨侯爺的注意果然不錯!”蘇令儂不禁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沒錯,他提出的最低糧食收購價和和最高糧食賣價,正是墨頓為他出的主意,否則以他平時躬身于田畝之中的性格,如何能夠想出這等主意來。
竟然已經定下來基調,剩下的自然難不倒這些大唐的精英們,很快戴胄就已經得算出了合理的最低糧食收購價和最高糧食賣價。
谷最低收購價每斗七文錢,最高賣價十文錢。中間的三文錢的差價就是糧商的利潤。三文錢已經相當于每斗谷錢的一小半了,哪怕是抹掉運輸成本,依舊是利潤可觀,畢竟糧食最終還是走量,而不是走價。
除了,谷子以外,整個朝堂也對麥子,高粱以及稻米的價格也重新制定了最低收購價格和最高賣價。
“好!日后大唐就以此為定例,每年夏收之際,由大司農制定全國糧食價格,上報朝堂發行天下。”李世民心情大悅說道。
“陛下圣明!”
眾朝臣見大局已定,頓時齊聲應允,當然這里面還夾雜著韋常德和杜淹不甘心的聲音。
墨唐 第二百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