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霸主 240地中海亂局
對于丘吉爾個人來說,現在不是戰與不戰的糾結,困擾他的的如何能繼續戰下去這個問題。
他的人生就是為了戰爭繼續下去而活的,他本身就是一個倔強到讓人哭笑不得的人。
羅斯福曾經如此評價丘吉爾,他形容丘吉爾是“一頭倔強的驢子”。這頭倔強的驢子倔強了一輩子,一生都在為英國“戰斗”。
現在,這個倔強的老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地中海航線現在差不多完全要被封死了,原本還能不顧損失投運一批物質經過地中海,再過幾天可能就一噸都無法運輸了。
地中海上的軸心國海上力量并不強大,最核心的是意大利海軍的艦隊,只不過這支海軍艦隊一直在做的是牽制英國地中海艦隊。
說明白一些,就是這支意大利艦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吸引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注意力,盡量不讓英國的地中海艦隊去找軸心國地中海航線的麻煩。
事實上,就連牽制英國地中海艦隊這么一個任務,意大利海軍艦隊完成的也很勉強。
真正的歷史上,坎寧安率領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就空襲了塔蘭托,讓意大利海軍艦隊受到了重創。
經過塔蘭托一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意大利海軍都無法對英國地中海艦隊造成實際上的威脅了。
如果不是穿越的李樂幫忙,意大利海軍避過了塔蘭托之戰的損失,順帶著干掉了英國決心號戰列艦,地中海上孰勝孰負還沒個分曉呢。
因為穿越者李樂這個意外,英國稀里糊涂的丟掉了至關重要的馬耳他,并且在北非引發了一系列的變化,這才讓軸心國在地中海真正掀起了波瀾。
不過即便是軸心國聯軍在北非和地中海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也避免了一系列的失敗損失,可原本的魚腩依舊是魚腩,是無法成為堅硬的支撐的。
意大利艦隊現在勉強能夠和英國地中海艦隊分庭抗禮,要想讓他們主動出擊,封鎖英國的地中海航線,那就是異想天開的事情了。
封鎖地中海英國航線的繁重任務,在1940年的9月,依舊完全壓在了馬耳他島上的德國空軍肩膀上。
在這里駐扎的,是德國空軍的80架me109e戰斗機,還有60架斯圖卡轟炸機。
看到這個空軍布置就能明白,在這里部署的德國空軍攔截海上目標的能力,實在是非常有限的。
斯圖卡轟炸機和me109e戰斗機,航程都不怎么好,部署在馬耳他島上,夜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英國運輸船揚長而去,白天起飛之后,要攔截已經快要開出他們作戰半徑的英國船只,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還有一些問題在飛機的種類上,這些德國飛機大部分是負責打空戰的me109e戰斗機,只有少量的斯圖卡作為對海攻擊武器使用。
這些斯圖卡上的飛行員,多數也都是轟炸地面目標出身的空軍飛行員,讓他們攻擊海面目標,實際效果也不怎么好。
最致命的一個問題發生在彈藥上,馬耳他島嶼被德軍剛剛占領不久,實在沒有多少時間補充上面的儲備彈藥。
空軍方面缺少攻擊海面目標的航空魚雷,因為對島嶼上的物資輸送,實在少的讓人哭笑不得。
典型的讓馬兒跑還不讓馬兒吃草的悲劇——德國和意大利最近的運輸力量,真的是對馬耳他有些力不從心。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不就是對一個島嶼運一些汽油還有魚雷嗎,有什么難的?幾艘船只開過去,補給不就到了么?何況對馬耳他的運輸航線,完全是在空軍保護作戰半徑之內,這難道不是易如反掌?
就補給難度來說,對馬耳他島嶼進行運輸補給沒有任何難度,甚至可以說是很簡單的一個過程。
可問題出在了運輸環節上:意大利也好,法國也好,在地中海上已經沒有力量,投入到對馬耳他島的補充運輸上去了。
除了維持島上士兵還有空軍飛機的維修保養等日常消耗之外,德國再也拿不出多余的船只,來對馬耳他島進行增強了。
從法國租用來的船只,從意大利征集來的船只,一切的一切,都在為建設利比亞油田服務。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盡管率先強攻拿下了馬耳他島,軸心國卻實在沒有力量把這個島嶼利用起來……
運力,或者說對海洋利用能力上的差距,陸地強者德意志與地中海魚腩意大利,無論如何與三洋變態美利堅還有海上霸主英吉利,都是有天差地別的差距的。
在德國和意大利甚至法國在為籌措地中海運輸線愁眉不展的時候,他們費盡心機籌措出來的運輸力量,連英國到美國航線上一半的運力都沒有。
為了讓隆美爾在非洲戰場上所向無敵,為了讓利比亞油田的建設工作一日千里——馬耳他……就先閑置著吧。
這就是德國高層對馬耳他位置的定位,那就是這個島攥在我們手里,已經足夠了!
至于用這個島嶼去阻擊英國地中海航線——對不起,我們沒準備好!你要問什么時候能準備好,41年10月之后,別問我為什么,就是這么任性不解釋。
要等利比亞的建設投入開始削減,要等利比亞的石油產出大到反哺馬耳他島,要等到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失去優勢……
每一次聽到這些前提條件,或者說要求的時候,李樂和空軍高層都深深的覺得——切斷地中海航線這件事兒吧,還是靠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更“靠譜”一些。
畢竟這個時候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已經攻占了亞歷山大和開羅,距離蘇伊士運河也只不過就是幾天的攻擊路程罷了。
如果英隊撤退并且棄守,那么這個進攻時間可以縮短到一天!是的,就是怎么短。如果沒有英國守軍的干擾,德軍趕到蘇伊士運河,一天就足夠了!
與其等待馬耳他攔截作戰開始奏效,在那之前不如等隆美爾直接在蘇伊士運河攔上一刀。
就效力來比較的話,也是隆美爾拿下蘇伊士運河更一勞永逸——畢竟馬耳他的攔截效能再高,也高不到百分百攔截對吧?在蘇伊士運河攔截,那可是實實在在的百分百攔截效率啊!
所以,從李樂到戈林,從勃勞希契到凱塞林,從墨索里尼到加里波第……大家都已經選擇性的忘記了馬耳他,忘記了那個曾經給軸心國添堵無數的戰略要點。
事情有的時候就是這么奇怪,拿在英國手中的馬耳他,最終成了擊敗隆美爾的毒瘡,同樣的島嶼拿到了軸心國手里,卻只是一個不太好用的護航航母……
因為馬耳他的后繼乏力,英國運輸船往往選擇結隊硬闖馬耳他封鎖線,而且這個成功的概率非常大,甚至大到了讓英國高層都很欣慰的程度。
于是,英國高層也選擇性的遺忘了馬耳他,遺忘了這個重要的戰略據點。
但是,在1940年的10月,當隆美爾的裝甲部隊殺入開羅的時候,這種選擇性的以往終于再一次無奈的被人想起了。
丘吉爾知道自己再也無法使用地中海航線了,如果不打敗蘇伊士運河附近的隆美爾,地中海航線就將永遠封閉。
繞路好望角這種事情,消耗巨大暫且不提,遠涉重洋帶來的物資遲滯就足夠英國本土喝上一壺的了。
大海軍不是誰都玩得起的,英國維持著十幾艘戰列艦的海軍規模,每一次出擊消耗的重油,那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失去了地中海航線,間接的讓英國補給石油開始困難。而這又是海軍失去主動進攻物資基礎的開始,一個讓英國海軍不愿意面對的開始。
“希臘方面請求更多的援助,他們面臨的壓力,隨著隆美爾進入開羅這件事情,已經升高到臨界點了。”英國外交大臣看著丘吉爾,頹廢的開口說了巴爾干外交方面的問題。
他現在對整個地中海局勢無能為力,戰略環境的崩潰,軍事行動上的敗退,都讓英國在巴爾干國家內的影響持續走低。
希臘這個時候張開了血盆大口,敲詐勒索開始“漫天要價”,英國這邊卻因為戰局不利,越來越無法提供希臘要求的援助了。
巴爾干地區的英國部隊這個時候沒有半點加強,相反為了支援蘇伊士運河,還有一個步兵師被抽調,調往了已經趨于崩潰的埃及戰區。
取而代之的是,英國丟了大量的輕武器到希臘去,支持希臘武裝了10個步兵師,并且寄希望于這些步兵師能夠守住巴爾干。
當然,面對意大利和德國的數十個師的圍堵,希臘想要打贏這場防御戰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歷史上,巴爾干也沒能做到這一點。
事實證明,巴爾干地區的游擊隊比他們的政府軍有效率的多,當然了,這一世的游擊隊表現如何,那還是一個不知道的事情。
帝國霸主 240地中海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