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春秋 第一二四章 清經
楊寧心下既是惱怒,更多的卻是駭然。
他知道,真明小和尚的武功遠在自己之上,剛才那一個后翻,輕盈若云,自己是萬萬做不到的,他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柔弱小和尚,卻想不到自己竟然看走了眼,這小和尚的武功竟是如此厲害。
小和尚不但身法輕盈,力道十足,而且速度也是驚人,楊寧的格斗技術絕對不弱,但是在這小和尚手底下,卻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寧師弟,可否去做午課?”真明小和尚再一次問道。
楊寧知道自己真是遇到了厲害角色,這小和尚武功不弱,而且腦子還是一根筋,將他師父的話當作了圣旨一般。
這時候若是再要強硬,只怕還要吃虧。
楊寧自然知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道理,更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爬起身來,拍了拍衣衫,問道:“我說小小師兄,你這本事從哪里學來的?”
“是師傅所教。”真明小和尚道。
楊寧豎起拇指道:“看來你師父一定是個厲害人物,你看來也是很有天賦,武功比我好像還要高出一點。”
“寧師弟,你以前可否學過武功?”真明小和尚問道:“你武功好像不是很好。”
楊寧心下一陣咒罵,暗想你他娘的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不就是武功高一些嗎,在這里瞎說什么實話,但臉上還是帶笑道:“小師兄說的是,我武功練得少,對了,小師兄是天生神力嗎?我看你剛才力氣很大啊。”
真明小和尚疑惑道:“小僧力氣很大嗎?那小僧倒不知道,小僧自幼被師傅帶上山,一直跟隨師父住在這里,記得六歲的時候,師傅開始傳授小僧清經,按照清經口訣修行,此后力氣一天天大起來,而且身輕如燕!”
“等一等!”楊寧立刻抬手止住,睜大眼睛:“你說什么?你力氣大,會翻跟斗,是是因為修煉清經?”
真明小和尚道:“是啊,寧師弟為何這樣問?”
楊寧一把抓住真明小和尚手臂,笑道:“你這小師兄,說話怎么治說半截子,你早該說清經是可以練武的不就好了。”
楊寧本以為清經只是一部普通的佛經,哪有心思去學什么佛經,可是聽真明小和尚這般說,便知道這清經只怕不一般。
他心知這個世界奇人異士眾多,高手如云,自己格斗技巧雖然純熟,可要是以格斗術去和這些高手對陣,那會死的非常難看,剛才這十多歲的小和尚就能輕易將自己玩弄于鼓掌之中,亦可見自己的身手在這個世界實在是微不足道。
要想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必然要讓自己變得更強。
如果這清經真的可以讓自己武功大有長進,當然要好生學習。
真明小和尚卻是呆呆道:“清經可以練武?這小僧也不知道啊。”又道:“不過修煉清經,確實可以讓習武事半功倍。師傅說過,清經不但可以明心修氣,而且還能讓經脈暢通,師傅還說這清經絕不可傳授給別人,這一次不知為何卻要小僧傳授于你。”
楊寧怔了一下,心下卻
(本章未完,請翻頁)想,這清經能夠暢通經脈,難不成傳授自己這部經書口訣,可以幫助自己療傷?
真明小和尚合十走出院子,回頭看過來,這一次楊寧倒是乖乖跟了過去,小和尚走到巨鐘邊上,就盤膝坐在崖邊的一塊石頭上,那塊巖石已經光滑如鏡,顯然是長年累月有人在上面盤坐所致。
在這塊巖石對面,亦有一塊巖石,上面也是光滑的很,楊寧想到這小和尚還有師傅,看來這師徒二人是常年在這里盤坐修行。
他也不客氣,在真明小和尚對面坐了下去,笑道:“小師兄,你們都在這里修煉嗎?”
“這里氣息純凈,對修行大有裨益。”真明小和尚老實回答道:“我從六歲開始,就隨師傅在這里開始修行。”
“難怪你武功如此厲害。”楊寧挑起大拇指,“小師兄,我看你的武功在這大光明寺定是一等一的。”
真明小和尚立刻搖頭道:“沒有沒有,寺中師兄弟眾多,他們都比我厲害。”
楊寧聞言,心下駭然,暗想這小和尚說過,這大光明寺有四五百僧眾,如果說其他人武功都比小和尚還要厲害,這大光明寺又是何等樣一個恐怖的存在,忍不住問道:“你和他們都打過,還是和他們都比試過?你怎么知道他們的武功都比你高?”
小和尚一愣,才道:“小僧并無與人動過手,平時只和師傅對練過武功,大光明寺修佛第一,習武第二,入寺弟子,都要習練武藝的。”
楊寧這才松了口氣,道:“你都沒和人比試過,又怎知他們武功都比你厲害?”
小和尚抬手撓了撓光禿禿的腦袋,道:“小僧腦子愚鈍,武功長進很慢,而且習武時間不算太長,師兄弟們的武功應該都在小僧之上的。”
“我說小師兄,你自己還說不要妄語,原來這都只是你在猜測。”楊寧嘆道:“都沒交過手,無法評論高低,你說你愚鈍可能不假,可是或許還有比你更愚鈍的,他們的進步也許比你還慢,你以后可不要胡說所有人武功都比你高,這要是真信了你的話,豈不嚇死人?”
“為何要嚇死人?”小和尚納悶道:“不過小僧確實是猜測,那是小僧錯了。大光明寺內,應該應該沒有比小僧還愚鈍的人。”頓了頓,又道:“每年寺里都會有武法會,全寺聲中都要到場,小僧看過師兄弟們比武,他們的武功著實精妙,小僧自愧不如。”
“那你怎沒有參加?”楊寧道:“你要上場,也不見得輸給他們。”
他倒不是拍真明小和尚的馬屁,只是剛才被真明小和尚輕易打倒,如果說大光明內這小和尚的武功還是最差的,那全寺上下,豈不是誰都可以踩自己兩腳,想想都他娘的郁悶,只有力證真明小和尚的武功了得,勝過寺中大多數人,楊寧心中的郁悶才會有所排解。
只是這小和尚不解風情,還在一個勁地謙虛,楊寧心下窩火,恨不得拿起一塊石頭,把那光瓢一轉頭砸個稀巴爛。
小和尚自然不知道楊寧心中的委屈,火上澆油道:“武法會能出場切磋的,都是武功練得極好的師兄弟,小僧武功不成,那是上不了場,而且師傅
(本章未完,請翻頁)好的師兄弟,小僧武功不成,那是上不了場,而且師傅只有小僧一個徒弟,告誡小僧不要與人爭執,更不要與寺內的師兄弟爭執,所以師傅也一直沒讓小僧上場。”
“不是你武功不行,說到底,是你師父不讓你上場。”楊寧立刻斷定,隨即愕然道:“你師父只有你一個徒弟?”
小和尚點頭道:“是啊,除了主持師伯,凈字輩高僧都有自己的弟子,其他師叔伯少說也有二三十名弟子,唯有師傅,只收了小僧一人為徒。”看著楊寧,道:“不過師傅既然讓小僧傳授你清經,應該是準備收你為徒了。”
楊寧想了一下,又問道:“小師兄,你可知道少林寺?”
他最熟悉的寺廟,自然就是少林寺,許多的書里,一提到江湖武林,少林寺都是泰山北斗,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有少林寺的存在。
“少林寺?”小和尚奇道:“那又是什么所在?”
楊寧心想你不可能連少林寺也不知道吧,解釋道:“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大寺,也和你們大光明寺一樣,有許多的武僧,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哦,對了,天下武功出少林,你聽過沒有?”
小和尚搖頭道:“沒有聽說過。不過據小僧所知,天下第一寺一直都是我們大光明寺。”
楊寧笑道:“可能是你下山太少,沒有聽說過而已,你這大光明寺才幾百號人,其實也談不上是什么大寺,真正的大寺廟,成千上萬人,大光明寺和它們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那是小曾孤陋寡聞了。”小和尚十分認真道:“師傅并無和小僧說起過少林寺,所以小僧并不知道。”又喃喃道:“可是如果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寺,師傅也不會不告訴小僧啊,天下有名的寺廟,師傅和小僧說起過數十座,小僧記得一清二楚,就是不曾聽過少林寺。”唯一沉默,終于道:“等師父回來,小僧再向師傅請教。寧師弟,你可知道如何運氣?”
“運氣?”楊寧皺眉道:“你是說呼吸嗎?”
小和尚想了一下,道:“也如呼吸一般,只是只是也大為不同,運氣便是修煉武功的根基,只有氣運全身,方可以手腳自如,氣息充沛!”頓了頓,才道:“清凈口訣,可以教授如何吐納運氣。”
楊寧更加肯定這清經必定是一門練氣武經。
前番段滄海就說過,自己受困的根源,就是體內的真氣囤積太多,卻又根本不通運氣法門,無法自行引導體內真氣為己用。
現在可真是天剛下雨就有人來送傘,缺什么來什么,這小和尚竟然要傳授自己運氣法門,那可真是來的恰到好處。
的每一位好朋友們,真的發自己內心的感謝你們的支持和鼓勵,只有用最好的文字和最精彩的故事來回饋你們!
(本章完)只有小僧一個徒弟,告誡小僧不要與人爭執,更不要與寺內的師兄弟爭執,所以師傅也一直沒讓小僧上場。”
“不是你武功不行,說到底,是你師父不讓你上場。”楊寧立刻斷定,隨即愕然道:“你師父只有你一個徒弟?”
小和尚點頭道:“是啊,除了主持師伯,凈字輩高僧都有自己的弟子,其他師叔伯少說也有二三十名弟子,唯有師傅,只收了小僧一人為徒。”看著楊寧,道:“不過師傅既然讓小僧傳授你清經,應該是準備收你為徒了。”
楊寧想了一下,又問道:“小師兄,你可知道少林寺?”
他最熟悉的寺廟,自然就是少林寺,許多的書里,一提到江湖武林,少林寺都是泰山北斗,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有少林寺的存在。
“少林寺?”小和尚奇道:“那又是什么所在?”
楊寧心想你不可能連少林寺也不知道吧,解釋道:“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大寺,也和你們大光明寺一樣,有許多的武僧,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哦,對了,天下武功出少林,你聽過沒有?”
小和尚搖頭道:“沒有聽說過。不過據小僧所知,天下第一寺一直都是我們大光明寺。”
楊寧笑道:“可能是你下山太少,沒有聽說過而已,你這大光明寺才幾百號人,其實也談不上是什么大寺,真正的大寺廟,成千上萬人,大光明寺和它們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那是小曾孤陋寡聞了。”小和尚十分認真道:“師傅并無和小僧說起過少林寺,所以小僧并不知道。”又喃喃道:“可是如果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寺,師傅也不會不告訴小僧啊,天下有名的寺廟,師傅和小僧說起過數十座,小僧記得一清二楚,就是不曾聽過少林寺。”唯一沉默,終于道:“等師父回來,小僧再向師傅請教。寧師弟,你可知道如何運氣?”
“運氣?”楊寧皺眉道:“你是說呼吸嗎?”
小和尚想了一下,道:“也如呼吸一般,只是只是也大為不同,運氣便是修煉武功的根基,只有氣運全身,方可以手腳自如,氣息充沛!”頓了頓,才道:“清凈口訣,可以教授如何吐納運氣。”
楊寧更加肯定這清經必定是一門練氣武經。
前番段滄海就說過,自己受困的根源,就是體內的真氣囤積太多,卻又根本不通運氣法門,無法自行引導體內真氣為己用。
現在可真是天剛下雨就有人來送傘,缺什么來什么,這小和尚竟然要傳授自己運氣法門,那可真是來的恰到好處。
錦衣春秋 第一二四章 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