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國 第250章 準備開戰 五
戴高樂,或者說是法國陸軍總參謀部提出的“重點防御”方案,其實就是死守困守幾個大城市。
具體說,就是重兵死守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輔和利沃夫四座城市——由于吞并了右岸烏克蘭和立陶宛,現在的波蘭聯邦和蘇聯的邊境線彎曲綿長,超過了2000公里!想要全線布防顯然是不現實的。即便在20年代就開始營建的畢蘇斯基防線,也只是重點防御右岸烏克蘭地區,同時在西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重要城市進行布防。
而在戴高樂提出的建議中,波蘭東線的布防被進一步收縮,以便節省兵力,同時又能讓每一座設防的城市可以分配到足夠多的兵力。
“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輔和利沃夫應該要塞化,”夏爾.戴高樂說,“并且儲備上足夠的糧食和彈藥,做好堅守12個月的準備。而每一座重點布防的城市都應該擁有充足的兵力,至少需要部署5個沒有機動能力的步兵師,配備足夠數量的大炮,并且還要充分動員民兵。”
在如今的波蘭,大炮并不稀缺,兵源也不缺乏——特別是在烏克蘭自由邦打毛子,連動員都可以省了!
因為在沙俄崩潰后的二十年內,烏克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已經從原本的兄弟變成了如今的死仇。在右岸烏克蘭脫離俄羅斯(蘇俄)的過程中,烏克蘭人就對右岸的俄羅斯人進行了清洗——先是屠殺,然后在奧麗加女皇的抗議下改為了驅逐,但是在驅逐過程中依然有許多老人和孩子死去!
然后,輪到了蘇聯對東烏克蘭的烏克蘭人下手了!1929年、1930年、1931年這“三年困難時期”,左岸烏克蘭成了地獄,數以百萬計的烏克蘭人活活餓死。而且蘇聯當局還禁止他們逃往右岸烏克蘭,還不允許波蘭聯邦境內的烏克蘭人接濟他們的同胞……
而且在右岸烏克蘭和西烏克蘭合并為烏克蘭自由邦的這二十年內,那里的烏克蘭人生活得相當舒服——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人口又不多。而且還實行了土地平分,日子再不好過就奇怪了。
所以在烏克蘭自由邦,是沒有一個烏克蘭人在期盼蘇聯紅軍來解放的。
一旦蘇軍入侵,烏克蘭自由邦可以毫不費力地組織起上百萬人參加戰斗。
不過波蘭人對烏克蘭人也不放心,不敢在蘇聯入侵之前過分武裝他們,否則烏克蘭自由邦很可能會變成烏克蘭共和國!
另外,烏克蘭人,特別是西烏克蘭(東加利西亞)人對德意志人都有好感。
因為他們原本都是奧匈帝國的臣民。如果他們自由選擇當“德國人”、“波蘭人”還是“蘇聯人”的話,他們肯定都會心情愉快地高呼起“皇帝萬歲”的。
所以波蘭政府也不敢讓太多的烏克蘭人去參與西線的作戰——以烏克蘭人守烏克蘭才是上上策。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立陶宛,立陶宛人是被迫加入波蘭聯邦的,他們也不喜歡俄國人。如果沒有辦法獨立,成為德國人總比成為波蘭人要好。實際上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就有很多立陶宛人移民波羅的,融入了波羅的德意志人。
因此在法國人和波蘭人的計劃中,除了波蘭人聚居的維爾紐斯之外的立陶宛,都是準備“暫時放棄”的。
不過在夏爾.戴高樂現在提出的方案中,連維爾紐斯也必須放棄了。因為動員立陶宛軍隊去守城不現實。而把波蘭軍隊放在那里則是白白丟掉部隊。
“至于立陶宛,我們認為沒有必要部署除立陶宛防衛軍以外的其他部隊,”夏爾.戴高樂說。“維爾紐斯應該成為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穿著神氣的波蘭元帥軍服的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點了下他的光腦袋,算是認可了暫時放棄立陶宛的戰略。
“立陶宛必須放棄,但是……東線能夠拖延多久?”他有些擔心地問,“蘇聯有沒有可能繞過布列斯特要塞,直接向波蘭腹地進軍?”
“可能性很小,”甘末林上將回答,“這不符合蘇聯的利益。他們的目標是烏克蘭,而不是幫助德國人盡快打垮波蘭。對他們而言,烏克蘭的作戰越快結束越好。而波蘭和德國的戰爭拖延得越久則越有利。”
這是法國陸軍總參謀部研究了十多年得出的結果,絕對靠譜!而且。反過來也一樣。德國人同樣希望早點擺平波蘭,然后讓蘇聯人慢慢啃烏克蘭這塊硬骨頭。
“烏克蘭人會替我們拖住蘇聯的。”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對此毫不擔心,“如果法國朋友能夠支援一些武器,他們一定會拖延的更久。”
“我們不僅提供武器,還會提供軍事顧問。”甘末林說,“不過這場戰爭的重點還是在波蘭自由邦的土地上!”他一指戴高樂,“夏爾,你繼續吧。”
“是,上將,”夏爾.戴高樂用手里的木棒在地圖上波蘭本部的西、北、南三面各畫了一個弧形。“如果不愿意放棄一些土地,以便依托河流建立防線,那么波蘭就必須在三個方向上布置相當漫長的防線……”
“不,我們不能放棄那么多土地。”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立即否定了戴高樂的建議——這也是法國陸軍總參謀部的建議。“波蘭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在烏克蘭人能夠拖住蘇聯的前提下,我們波蘭人沒有理由害怕德國。而我作為波蘭軍隊的總檢閱官,更沒有理由感到害怕!”
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問題!是波蘭國內高昂的民族自信心決定的。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不能表現的畏首畏尾,否則就會失去人心,等不到開戰搞不好就會被政敵趕下臺。
戴高樂和甘末林互相看了對方一眼,這樣的情況早在預料之中!
“元帥,那么我們就只能采取分兵布防,同時保留強大預備隊,在戰時采取后退決戰的辦法。”戴高樂緩緩地說,“由于我們沒有辦法判斷敵人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將部分軍隊平均部署于第一線。同時預留下足夠的預備隊,預備隊應該包括強大的騎兵集群和機械化集群,以確保可以迅速機動趕赴決戰戰場。”
“機械化集群?”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知道機械化戰爭的理論,可是波蘭軍隊的機械化程度很低。
戴高樂說:“可以由5個坦克營和2個摩托化旅組成。目前波蘭擁有100多臺7tp坦克,還訂購了75臺r35坦克。如果加緊生產,有希望在明年春天將7tp坦克增加到200臺左右,加上75臺r35坦克就可以組成5個坦克營。可以將它們和你們的兩個摩托化旅合編在一起,如果再加上落干個騎兵旅,就能形成一支強大的半騎兵半機械化的打擊力量了!”
“赫斯曼大將,12艘p級裝甲艦是實行大西洋破交戰的關鍵,絕對不能取消!”
在威廉街73號的帝國國防部會議室內,海軍元帥雷德爾這個時候正在沖兼任軍備委員會主席的赫斯曼大發脾氣。
雙方爭執的焦點是12艘p級裝甲艦的建造計劃。p級裝甲艦是“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后續艦,在赫斯曼看來是德國軍用艦船制造水平退步的又一個鐵證!
近2萬噸的空載排水量,卻只配備了6門280毫米主炮、14門105150毫米副炮、20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20門厄立孔20毫米高射炮——防空火力倒是不弱,但是主炮火力實在太貧弱了!而這一級裝甲艦最大的亮點,按照海軍的說法就是32節34節的高速。
這讓p級裝甲艦可以甩開所有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而它的6門大炮有足夠打敗所有的英法重巡——不過赫斯曼對此深表懷疑。
“到1939年6月前,海軍將能擁有300艘潛水艇!”赫斯曼連連搖頭,“其中可以執行遠洋任務的潛水艇超過60艘,你們還需要用p級裝甲艦打破交戰?”
“大將,您不了解海戰!”雷德爾元帥也有點哭笑不得,一個陸軍大將,好好搞坦克就是了,插手海軍干什么?你又不懂。
“上一次戰爭的結果已經表明,封鎖英國的任務是沒有辦法依靠潛艇完成的。一旦英國人將他們的運輸船編隊,再派出驅逐艦護送,潛艇的作戰效率將會大大降低。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同時使用多種手段。一是潛水艇;二是大航程巡邏轟炸機;三是派出由兩艘p級裝甲艦和落干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突入大西洋。”
雷德爾元帥說:“而只要有兩個或三個雙p級編隊突入大西洋,那英國的生命線就會被暫時切斷!
而一旦英國人的對外貿易線被切斷,哪怕是暫時的,他們的工廠也會因為缺少原材料而大幅減產!用這個辦法打擊英國,比派飛機去轟炸有效和安全多了!如果英國人想要確保運輸線,就必須把有限的戰列艦派出去護航,這又會減少他們在北海和地中海的力量。”(
崛起之第三帝國 第250章 準備開戰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