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布局
現在趙立德已經確定,張瀚要么是什么都知道的神人,要么就是在京師有一條級別相當高的暗線,可能是宮中某個大太監或是最頂層的勛貴,這條線當然不能叫普通的情報人員知道,所以張瀚能知道大明內部的變化和動向,并且能夠預先做出相應的計劃。
這時趙立德腦海中似有電閃雷鳴,一條條閃電劃過他的大腦,很多事就相當清楚和明白了。
為什么張瀚要冒風險回新平堡,并且這么久的時間安之若素。
為什么張瀚似乎一直并不著急,沒有在僵局形成的時候做出大的改變和想方設法來想辦法破局。
為什么張瀚要在這一段時間把精力用在北方的草原上,而不是力圖攻明或是做攻伐大明的準備。
為什么張瀚始終胸有成竹,一副不焦不燥的樣子……原來破局和轉變的點就在這里,這樣的變化,在此之前,誰能想象的到?
趙立德激動的呼吸都粗了,什么叫布局,這他娘的才叫布局啊!
精準,太精準了,眼前這到底是人還是神仙?怎么就能在那么久之前就判斷出皇帝命不長久的?
如果一切安排都在天啟七年八月皇帝會駕崩的基礎之上,那所有的安排都合理了。
張瀚可以先離開草原一段時間,緩解大明君臣心里的疑慮和緊張,也是給和記又爭取了一年的發展時間。
這一年,草原上又是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設郡立縣已經全面推廣,對察哈爾等部民的安置安成,又有上百個屯堡建成,并且有大量的屯民進入,又有幾十上百萬畝的土地開墾出來,番薯,玉米,棉花,大量的新作物在草原上被推廣種植開來。
釀酒,榨糖,臺灣回饋白銀,大量的新軍將士被征召開始訓練,各種火炮和兵器大量制造,鎧甲越來越多,牧人們開始又重新大量放牧戰馬。
河套地方開始有大量移民進入,主要是從晉北和宣府地方募集,在此之前趙立德不是很理解,陜北甘肅更窮,而且更近,現在他才明白,張瀚是留著陜北甘肅不動,等著在關鍵時刻放手勝負手!
流民起義,絕對是在大明內部給大明王朝的重重一擊,甚至是致命的一擊。
對外敵入侵,人們能同仇敵愾,而當內部烽火四起時,王朝的正統性和延續多久的問題就會襲上人們的心頭,對張瀚來說,他的形象會被更加的拔高,人們會認為張瀚是救時之主,王朝更迭,就應該落在張瀚的頭上。
如果是前些年和記起兵,張瀚就是不折不扣的亂臣賊子,而當農民軍大起,各地反叛層出不窮時,張瀚就是救時之主了。
“大人真是窮極安排,無所不包,無事不羅致……”趙立德終于心服口服,這個特務頭子一向是以聰明和堅毅果決,并且以敢想敢做出名,遼東那邊的情報網絡的成功就說明了這廝的能力出眾,所以從一個錦衣衛降官加入和記,現在已經是軍情司的高級官員,這在和記內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趙立德一向自詡多智,但對張瀚常有無力之感……降官的壞處是不易融入,好處就是不那么容易迷信。和記內部一直跟著張瀚的人早就不會想那么多,張瀚叫怎么做就照吩咐做事就是了。
趙立德不同,他總會有所考慮,會思索張瀚命令的內在邏輯,根據命令和事實結果來推演張瀚的思維方式。
有時候他的推算有成效,能把握到蛛絲馬跡,在那個時候趙立德就會很自得,感覺很不錯。做這種事的時候他不會和任何人在一起,總是在晚上,在小桌上一邊喝著燒酒,就著鹽水毛豆或是炸花生米,悠悠然的自得其樂。
每次成功,趙立德都會喝一小杯,那種感覺甭提多美了。
現在這個時候,趙立德算真正明白過來了,自己的智計和眼前這位真的是天差地遠,根本沒有什么可比較的可能……
張瀚看到了趙立德的情緒變化,心中也是暗笑。
能折服一個聰明人不容易,古往今來君主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一個,甚至很多方面會不如部下。比如漢高祖帶兵肯定不如韓信,治政當然不如蕭何,智計肯定不如張良,但劉邦能對這些人杰籠絡而任用之,這就是成就了帝王之業。
如果是小心眼的主上,對部下多有猜忌和提防的,特別是感覺自己能力不如部下就百般限制的,一般都成就不了大業。
所以張瀚對部下是不是比自己強并不介意,一個團體內如果人人智商和能力都比主君弱,這并不是好事。
不過能小小坑一把眼前這廝,看著這個聰明人在自己手里吃憋,哪怕是作弊,張瀚心里也是極得意的。
“暫時還不必急。”張瀚做了一個手式,對楊秋道:“如果信王即位,第一件事是收拾魏閹,然后才輪到我,我們太早發動,會影響朝廷內部的大局,產生不必要的變化……嗯,暫時還是鎮之以靜,不過等魏閹倒臺的那天,應變計劃就要開始執行了。”
“是的,大人。”
楊秋答應一聲,見張瀚沒有別的吩咐,就示意趙立德等人隨自己一并離開。
“楊大人。”下了箭樓走了一段路之后,趙立德忍不住問道:“應變計劃密級很高?現在能轉達到在下這一級了么?”
“是最高密級。”楊秋笑道:“代號漢聲,涉軍、政、商、民各方面,是全方位的動員計劃,所以暫時還不能公布……老趙你莫急,到時候有你忙的。”
趙立德苦笑一聲,他最討厭當個算盤珠子,叫人撥一下動一下,不過又能怎樣,級別不夠就是不夠,和記的規矩是死的,別看楊秋現在和他說笑話,要是自己真想打聽,立刻就會翻臉排揎他一通,還是別找這個不自在了。
楊秋卻很悠然,仰臉看看星空,他當然不知道帝星在哪兒,不過以楊秋久在中樞的身份,對一些事的清楚之處不在趙立德之下。
現在和記唯一的障礙就是天啟皇帝,皇帝無失德,對和記不薄,很多將士對天啟皇帝心存好感。
而信王不同,年齡小,行事操切莽撞,心眼小刻忌寡恩……這當然不是張瀚給楊秋灌輸的,軍情司的高級別情報里經常有對信王的報告。信王怎么容易生氣,對下人怎么刻薄,平時的想法和做事的手法……報告很多,雖然還不能涉及到最高層面,但用現有的情報把信王勾勒出大概的形象還是辦的到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性格容易走極端,猜忌刻薄,天性涼薄,喜歡推諉于他人,自己不愿背責任,不愿承認錯誤的少年人……
這樣的性格對普通家庭的少年來說不算大毛病,時間和生活會象鞭子一樣,不停的抽在人身上,到了中年漸漸也就成熟了,知道合作,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而對一個親王和一個將要當皇帝的人來說,信王身上的種種毛病不僅不會縮小,還會擴大。君權神授,皇帝萬歲,在現在的大明體制之下,當了皇帝之后錯誤只會越犯越大,而不會改小。
很多事情就是天生的,想改也改不掉。
信王即位之后,可想而知的一定會對付和記,這也是和記高層一直等待的機會。
時間點也是剛剛好,草原已經發展起來,壯大起來了。光是內需就很強了,還有對俄羅斯人的貿易也是利益的重要來源。
就算失掉北方市場,在一定時間內和記都可以承受,而遭遇更不公平的待遇和攻擊之后,和記的人心會徹底歸附到張瀚這一邊,甚至廣大的北方百姓,也會站在張瀚這一邊了。
只是楊秋還琢磨不出來,究竟和記大舉入侵,真正伐明的時機是什么時候?皇帝一出手,和記這邊就總體動員南下?
楊秋搖了搖頭,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以張瀚的性格,肯定還會壓一壓,磨一磨。不僅要叫和記的人看清楚,也會叫大明那邊的士紳百姓們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教訓。
這個時機可得把握好了,過早不行,過晚也不行。
楊秋知道,高層的幾個人都是想著能順利的拿下大明,盡量不太損元氣。這樣迅速得到北方之后,和記再于南方發力,爭取在兩三年內結束全面戰事,這是最經濟的打算和做法。
“起風了哩。”楊秋突然轉頭,對還是一臉懵懂的趙立德道:“大有為之時,就快到了。”
趙立德抱拳一笑,說道:“數年之后,可能楊大人就封侯了。”
徹侯,從先秦兩漢就是人臣之極,大明的侯伯也是世代榮華富貴,楊秋自忖自己一定有個侯爵,從一個破落戶喇唬到侯爵,真是睡著了也能笑醒過來。
楊秋笑著一還禮,說道:“老趙好好干,最少弄個伯爵!”
“那不敢想。”趙立德吁口氣,說道:“世襲指揮使,咱就知足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
大明1617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