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明1617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

更新時間:2017-11-17  作者:淡墨青衫
大明1617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
強烈推薦:

洪承疇從晉北到陜北,打算到榆林和各個軍堡看一看。如果要把陜西都司和行都司的地盤都走一下,用時最少得超過三個月。由于他的職掌范圍主要是在陜北,所以洪承疇只打算在陜北附近的十幾個衛所和幾十個軍堡間走一下看一下,然后再去西安,最后回榆林上任。

從上任提學不過兩年,然后任陜西督道參議,再轉延綏兵備,距離巡撫只差一階,洪承疇不僅顯示出了他的能力,也顯示出他在本科進士中的超強人脈。

在朝任官的人,沒有能力很難上升,沒有人脈也很難有快速的上升通道。

如果一個人又有能力,又長袖善舞,把各種人脈運用得當,其上升就不可阻止了。

洪承疇在中年時就做到了三邊總督,后來以兵部尚書加銜轉任薊遼總督,可以說是大明疆臣第一人,如果不是遇到了更強力的皇太極和強悍的八旗兵,洪承疇的仕途之路肯定不會是以疆臣而結束。

就算是在大同,在和記的強勢壓迫之下,洪承疇還是做到了自己的份內所有的事,最少在表面上無可挑剔,然后他轉任陜西,也是和同僚和上司相處的很好,展現出了很好的風儀和能力,再轉任延綏兵備時,人人都知道這個來自南方的官員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了。

在上任途中,洪承疇看到的全部是凄慘的場面。

到處是絕收的土地和十室九空的村落。

只有一些實在走不動路的老人會留在村落里,他們幾乎都是在垂死的狀態,就算不遠處的鎮子上有賑濟這些人也走不動了。

不出意外的話等逃荒的人回到家里,這些號稱留下來看家的老人多半會變成一具具的尸體。

洪承疇知道這也是常態,官府和大鄉紳們會把這些事處理好,村落和集鎮中總有壯丁會留下來,會把這些事處理好的。

在經過一些集鎮的時候,到處都有皇帝賑災的榜文,一些大戶和官府一起配合在施粥,這樣使逃荒的人數急劇下降。

這也叫洪承疇感覺不錯,不管朝廷的賑濟有多少被經手的官員和吏員們瓜分了,或是被大戶們也參與進來分一杯羹,最少還是有相當多的賑濟落在了百姓的手中和肚皮里頭。

有這些賑濟就是一種指望,在最困難的時候人們也會想起皇帝會有賑濟,會有官府牽頭和大戶一起設立粥棚,或是發下雜糧,種子等物資,給人們重新安身立命的資本。

這很不錯,人心里一旦還有指望,哪怕是最困難的局面也只有少數的人會去冒險,比如土匪的數量確實增加了,但更多的人還是愿意守著家鄉的土地和房舍繼續安穩的生活下去,只要還有指望。

“這里是吳堡,過了河就是鄂爾多斯地界。”一個長于山川地理的幕僚用馬鞭指著對面道:“那邊就是河套,看那邊還有沙地和山丘,但往前走一走就是青城一帶的土默川大平原。往西走更是河套平原,整個方圓近二千里山丘不多,只有少量沙地,多半都是肥沃的良田土地。北虜的套部和鄂爾多斯部都在那邊放牧。從河水往東是神木和府谷和山西地界了。榆林,就是這些地方的中心,鎮守著套部和鄂爾多斯,也和大同鎮協守著俺答汗和他的青城,也是土默特本部。”

幕僚是榆林本地人,是一個年近五十的生員,這么多年他走過無數的地方,當然也領略過相當的風土人情,人的性格應該沉穩了,但談起榆林的作用和地位時還是有些激動和自豪。

不管怎樣,這座不大的鎮城在二百多年的歲月里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而且現在榆林的將門世家也仍然是忠義傳家,不管是尤家還是賀家,或是張家,都有人在各鎮當著總兵和不同級別的將領,榆林人有理由驕傲和自豪。

當然幕僚此時還不知道,在十幾年后李自成進兵的路線上,各地紛紛投降,各總兵駐守的城池沒有人能夠堅守哪怕一天,只有榆林城在尤家和賀家的率領下,本城子弟紛紛上城駐守,死守不降,哪怕李自成給出再優厚的條件和待遇榆林將門和百姓們也是誓死不降。

這是一個百年軍鎮的驕傲與堅守,不管大明怎樣,榆林的將門用自己滿門的性命回報了這個自己一直效忠著的國家和朝廷。

“嗯,可是現在土默川被和記給占了。”提起這個,榆林人出身的幕僚并沒有什么不高興的,他道:“和記到底是漢人為主,加上土默特人原本就老實消停了,所以大同那邊已經沒有邊患了。”

幕僚臉上露出驕傲的神色,他接著道:“現在只有咱們榆林能鎮住套部和鄂爾多斯了。大同人不想打仗,敢打的都去草原了。寧夏那邊軍鎮的實力太弱,所以咱榆林是現在西邊的定海神針。東翁這一次到榆林上任也是極好的機會,將來總會轉任巡撫,不管在山西還是陜西,一旦有什么變亂,延綏鎮定然是出戰的主力,東翁早早認識和結交將門,是很好的機會,切切不可錯過了。”

洪承疇微微點頭,臉上滿是溫和的笑意。

現在他還不是三邊總督,為人十分和氣,沒有什么威儀和架子。當然就算是他當了三邊總督時對人也十分的溫和客氣,不象孫傳庭那樣盛氣凌人,也不象盧象升那樣崖岸高峻。和洪承疇相處,總會叫人感覺如沐春風,心情愉快。

洪承疇也確實是和這個幕僚一樣的想法,雙方都沒有把內心深處的想法說出來,但彼此都知道對方的意思。

現在年年災荒,也幸虧年年有賑濟,但流民增多絕對不可忽視,各地的土匪已經大為增多,官府剿不勝剿,而各處州縣衛所甚至是道路上都處處是逃荒的流民,甚至邊軍也在饑寒交迫,處于相對不穩定的階段。

這個時候就象是烈火上燒著的油鍋,一點水花都會使整個鍋爆炸起來。

甚至就是一個大火藥桶,稍有火星就會把整個局面引燃。

洪承疇有些悲觀,他感覺遲則三五年,快則一兩年,很可能在自己眼前就會有一場大規模的民變發生,到時候朝廷用兵之處極多,他這個轉為兵備任上的文官就很可能被迫領兵上陣。

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提前做好準備并不為過。

高手對未來的考慮如同國手的布局落子,總會提前若干步,絕不會事到臨頭才倉促落子。

王朝的覆滅很少因為外因,多半是自己內在肌理的腐爛,洪承疇深知其理。

這一次赴延綏上任,洪承疇身邊除了請來的文職幕僚外,還格外充實了自己隨行的內丁隊伍,他叫人薦了幾十個青年軍官在身邊,打算隨時調教,使這些軍官成為聽話的心腹,兵備道可以組建自己的直屬部隊,用親信軍官和心腹們掌握自己的那部份軍隊,調教之后成為有戰斗力的私屬強軍,這就是洪承疇對未來的打算。

除了練兵外,實餉,儲糧,這都是洪承疇打算做的。

雇傭一個熟知軍務和地理的幕僚,只是這一切的開始而已。

當數年之后,陜北的民變終于開始時,亂兵和流民組成的流賊大軍如洪水般席卷陜西和山西等處,當楊鶴等文官還沉迷在招安的幻想中時,洪承疇是最早行動起來的那批人之一。他的洪軍就是在此時形成的內核,所以在民變之初,身為兵備道的洪承疇就有相當亮眼的表現,不到一年就成為巡撫,數年之間就成為總督,距離他在天啟年間剛剛上任還不到十年,就走完了普通官員一生的仕途歷程。

在明末,從天啟到崇禎年間,文官掌軍敗事者很多,但也有相當出眾的人物如群星一般的璀璨。

戰略大師的熊廷弼,練兵和屯墾專家孫承宗,戰略思想同樣出色的王在晉,還有屯田能力比老孫頭還強,又能上陣揮刀砍人的盧象升,再有就是堅韌不拔的孫傳庭和戰略思想加日常管理都相當出色的洪承疇。

還有張煌言,袁崇煥和袁可立,不管其成敗都是一時雄杰。

滔滔河水從眼前流過,大河正處于漲水期,流速很快,寬廣的河道都被黃水給注滿了,兩岸來說,南岸更貧瘠枯燥,完全是大片的高原,北岸卻是水草潤澤的樣子,雖然現在還是枯草成片。

從南及北,北方大片的平原,只有少量的沙地和山丘,往西去,似乎更是大片的沃野。

而在東邊榆林城的方向,大河彎曲流過,并沒有影響到榆林城,而是往著府谷和山西的方向流淌而去。

榆林城的北邊則是漫天的黃沙,沙丘已經接近于城墻齊高,這還是經過治理之后的沙墻,如果是一年多前,則沙地已經開始沿著垛口往城內灌進來了。

洪承疇嘆一口氣,這就是延綏鎮所在的地方,他在進城拜見巡撫和見過總兵后就會趕赴自己的駐守地,然后梳理好與地方大戶和軍隊將領的關系,根據自己的職掌來管理好衛所,包括訓練,生產,倉儲,軍法等諸多事宜,一個兵備道的權限遠大于總兵等武將,事實上在延綏這樣的軍鎮地方,兵備這樣的官職遠比地方州府要重要的多。

洪承疇能在幾年時間做到兵備道的位子上,本身就是一種奇跡。

這也使洪承疇得到了相當多的尊敬,不管是他身邊的幕僚還是那些招致來的青年武將,他們視洪承疇為恩主,把未來升遷的希望放在洪承疇的身上。2k網

大明1617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

上一章  |  大明1617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