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
茅元儀的文才其實相當出眾,在孫承宗身邊也是繪聲繪色的記錄了很多東西,比如柳河之敗的細節,還有和王在晉互噴的記錄,后人都在茅元儀的記錄里看到經過和細節。但根據多方推導,茅元儀的細節里有很多不盡不實的地方,和周文郁一樣,兩人都記錄了相當多的大事,成為后世研究晚明史的重要資料來源。
不過也正和史家公認的一樣,茅元儀的筆記多少還只是曲筆,周文郁的記錄就幾乎有很多是純粹的胡說八道,簡直就是搞創作了。
“閣部大人放心……”茅元儀苦等數日,一直沒有發覺李蕃或是徐大化等人猛攻孫承宗的奏折,只有幾個低等御史不痛不癢的上了數疏,也是攻馬世龍為主,對孫承宗并不太窮追猛打,這種奏疏不疼不癢的,很容易就能敷衍的過去。
而朝中最轟動的事情就是一群御史攻李蕃的很多不法之事,同一時間就有五六個御史發動,接著有給事中和其余的御史跟上,流派也相當復雜,有無黨派的純粹清流,也有閹黨內部人員參與,李蕃現在才是亂蜂蟄頭,根本沒空來針對孫承宗,徐大化等人是李蕃盟友,在這樣的大風潮之下當然是挺身而出,與攻訐李蕃的群體展開了筆戰,雙方你來我往,打的不可開交,在這種風潮之下,柳河之敗果然是被忽略了,有幾個御史云淡風輕的替孫承宗開脫,邊帥浪擲輕動的小敗,數百人的損失,似乎不必就為此更換經略,孫閣部經營有功,虜騎不敢輕犯就是明證,這般情形下,當然不能隨意更換遼東經略,以免給敵人有可乘之機。
這種論調其實很有市場,孫承宗原本就是清流領袖,在朝根基深厚,名聲佳形象好,如果不是受了東林黨跨臺的連累,壓根也不會有人妄想和他搶遼東經略,特別是去年新任的吏部尚書崔景榮,以天官之尊力挺,這也使很多人在觀望,不肯借此風潮出頭彈劾,種種原因相加,柳河之敗后想象中的群起而攻的局面居然沒有發生!
“這可真是意外……”孫承宗聽說之后,也是拿著最近數日的邸抄研看,他在朝中的經驗可是比茅元儀深厚的多,當下看過之后便笑道:“這場大熱鬧是有心人故意為之,這幫挑頭起事的御史都是事先聯絡好的,分批而攻,打的都是李蕃的短板,諸多不法事,特別是以魏忠賢干孫橫行不法諸事都是事實,所以弄的李蕃極為狼狽,倉促之下只能先請辭,然后上疏自辯,又因為事實俱在,條條自辯很難,所以需要有盟好出來打太平拳拉偏架,這一通亂,果然是把咱們這邊給拋諸腦后了。”
孫承宗又感嘆道:“又有天官崔老前輩出手相助……他老人家也是冒了奇險啊。”
茅元儀也一臉敬佩的道:“這是誰也想不到的事情,所有人只當崔天官已經老邁不堪,上任之后不會有什么獻替,更不會違逆魏閹的意思,怎料天官老大人真是老而彌辣,連續多次令魏閹下不來臺了。”
崔景榮是萬歷十一年的進士,這個資歷真是嚇死人,比劉國縉這個所謂的老前輩還要早好幾科。
萬歷十一年時張居正還剛死不久,申時行等國朝名臣在位,在這個時候崔景榮已經入朝為官了,當時萬歷皇帝還不到二十,還是奮發圖強沒有頹廢的青年帝王,沒準在萬歷徒步往天壇祈雨的隊伍中,當時的新科進士崔景榮也在其中。
歷經幾乎整個萬歷四十八年的時光,加上光宗和當今皇帝,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科名中的老前輩,已經六十多歲,而且身體向來不佳,也不喜歡與人爭斗,不是那種喜歡斗天斗地斗空氣的清流脾氣。
把趙、南星從吏部天官任上攆開之后,魏忠賢也是經驗不足,掌握內閣還得掌握吏部,然后才能推廣自己的施政,順利掌握中樞大權,這一條他卻不太清楚,攆走東林大佬之后卻舉薦了崔景榮這老頭子上任,一則是涂脂抹粉,借用元老的名聲壓一下自己輿論上的不利,另一條就是看中崔老頭子年老體衰,料想不會有硬骨頭和臭脾氣。
豈料崔景榮上任之后就采取了堅決不與閹黨合作的強硬態度,魏忠賢送房子,不收,在皇帝駕臨太學講學時,魏忠賢要先去聽講,被崔景榮拒絕,田爾耕等人私下謁見,景榮皆杜門不見……
種種舉措,無不氣的魏忠賢半死,在近期攻孫承宗的風潮中,崔景榮是以吏部天官之尊堅決站在孫承宗一邊,這是一個相當強力的盟友,而其實論說起來,崔景榮不是東林,和孫承宗也沒有私交,完全是出于公心的做法,令得孫承宗也是相當的佩服。
因為易地相處,孫承宗不得不承認,自己沒有這種決心和魄力……
“有崔公正面相抗,有一群御史攻李蕃,又有徐大化等人助陣……”孫承宗捋須微笑:“果然他們現在顧不得遼西這邊,但這事也真是巧,我仔細推敲,卻是不明白到底是哪一方在著手下棋落子。”
原本東林一黨可以很輕松的下這種棋來解圍,不過朝中東林一脈的重臣被掃除一空,剩下一些魚蝦蟹成不了事,這一次的宋師襄等人只有兩人曾有東林背景,其余要么無黨要么是閹黨,怎么也不象是東林黨人在后頭推波助瀾。
“會不會是遼西這邊的人?”茅元儀道:“我聽說劉老前輩也在這事里出過力。”
孫承宗仔細想了一會兒,搖頭道:“不會是遼西這邊,他們和朝中勾連也沒有辦法完成這樣的大事,其實力尚且不足。況且,沒有老夫壓制,他們會過的更舒服,未必就真心想老夫留下來。”
“總而言之,”茅元儀微笑道:“咱們是所謂的亂中取勝吧?只要安穩過了柳河這一關,底下最少一兩個月內不會再有反復,而兩三月后是秋冬之時,防秋過冬最為要緊,朝廷絕不會在這個時候陣前易帥,半年之內,閣部大人可安穩在經略任上,如果在這期間遼西諸將打一兩個勝仗,閣部大人的地位便是穩了。”
“唉……”孫承宗發出一聲意義不明的喟嘆,象是滿意,也象是不滿意。
紛紛攘攘的朝爭持續了近半個月,戰火一直不停,并且漸呈白熱化的狀態。
很多御史加入戰團之中,御史無黨派的畢竟還是多,不過不少人看不慣李蕃的肆意張狂,這一次頗有痛打落水狗的快樂,因此不要好處自主加入戰團的頗是不少。
李蕃那邊得到了閹黨的大力支持,跳出來支持李蕃的重臣也是越來越多,但國朝有大小相制的傳統,并非重臣多的一方就一定能夠獲勝。
其間孫承宗又上一疏請辭,然而吏部尚書崔景榮糾集了不少人表示支持,天啟皇帝原本就對恩師有些愧疚,也保留著相當的信任,既然反孫的勢力不是很強,皇帝當然照例慰留,并沒有允許孫承宗辭職的請求。
魏忠賢毫無疑問是最窩火的一個了,自己的部下弄到狗咬狗一嘴毛,外患未平內亂即起,此時他亦顧不得攆孫一事,遼東經略雖然要緊,畢竟還不能和吏部天官比,崔景榮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只能現在捏著鼻子再趕下去,近期之內,趕走吏部尚書就是頭等大事,然而在逐崔之前,還是要把內亂給平息下去。
“混帳東西,都是別人眼紅你,與你為敵,為什么他們不找別人,專門找你?”正手加反手,魏忠賢親自動手,展現了當年喇虎李進忠的脾氣和風范,將李蕃抽的豬頭也似,鼻子和嘴角都打的鮮血橫流。
李蕃當然不敢有任何表示,只是唯唯諾諾的認著錯。
“滾!”急切之下,魏忠賢也沒有辦法保持著刻意雄渾的嗓門了,嗓音頗為尖利,頓足令李蕃趕緊滾蛋。
李蕃哭喪著臉走到外間,正好田爾耕過來,李蕃在原地跪了一跪,說道:“廠公大怒,下官受責并沒有什么,只是想來想去窩囊的很,下官好歹是廠公的義孫,那幫人就這么欺侮,豈不也是欺到廠公頭上了?還請老大人替下官說項一二,好歹給些體面。”
田爾耕搖頭一笑,笑罵道:“還不是你李大人平時太不會做人,不然彈劾你的人也可有不少依附廠公的人?這事我有數了,你已經上疏請罪了吧?在家里老實呆著,不要上竄下跳的惹人厭了。”
魏忠賢已經聽到田爾耕說話聲響,待田爾耕進來便道:“李蕃是不是對你哭訴了?”
田爾耕跪下一禮,起身笑道:“廠公還是稍稍給他留些體面才是,不然的話人人都以為廠公的干孫子也能隨意欺負了。”
魏忠賢面色陰沉的道:“這話說的是,我是想一心好好操勞國事,替皇上分憂的,并不純粹以門戶之見待人。不過有人要成心找事,我又有什么辦法?查清楚沒有,到底是誰在背后搗鬼?”
大明1617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