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南宋不咳嗽

第七十四章 宋代教育體系

更新時間:2016-01-10  作者:第十個名字
南宋不咳嗽 第七十四章 宋代教育體系
結果他的學校里學生確實也滿額了,但這不是他這個學校的功績,而是他這個人的號召力。說白了吧,就是那些海商都知道他會賺錢、能賺錢、在大海上是個強有力的靠山,于是都把自己家的孩子和親朋好友的孩子給送來了,再加上疍家人和黎人的孩子,才能把生源招滿。如果不是有海商幫襯,不是有疍家人和黎人這兩個在大宋不受待見的化外之民,他這個學校除非能掙錢,否則不會有宋人的孩子來上學的。

為啥呢?羅有德告訴了他答案,因為宋朝的普及教育體系并不差,只要想上,大多數人還是能上學的!

宋朝的教育系統由上至下很完備,由中央政府創辦的叫太學,分文武兩座,相當于后世里的大學,一個文科大學、一個軍校。太學采用的是三舍制,外舍生、內舍生、上舍生,啥意思呢?差不多就是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每個舍還分了若干個齋,差不多就是班級吧。最好玩的是宋朝的太學里還有學分制,一年級學生攢夠了學分,就升二年級,二年級學生攢夠了學分就升三年級。這玩意可就厲害了,學分制的精髓是什么?就是把學習冇成績量化了成了學分,這要是沒有一整套科學的辦法來支撐,絕對玩不轉。具體的學分制世界上什么時候開始實行的,我沒去查找,反正大宋這個學分制,還不是原始形態的,確實領先世界N百年!

除了學分制之外,宋朝的大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開放!沒錯,大宋京城中的太學不像任何一個朝代似的,被弄成一個官府一樣高高在上的存在,它是允許任何人進入聽課的,也就是旁聽生。當然了,教室里肯定沒有你的位置,想聽可以,站教室外面聽吧。

據說北宋大學士胡璦講課的時候,旁聽生多的時候能有數千人。和胡璦并稱宋初三先生的孫復,最拿手的是講授《春秋》,每每他講課,就會有無數旁聽生進入太學聽課。朱熹編的《河南程氏文集》卷七里就有記載,是這么說的:初講旬日間,來者莫知其數。堂上不容,然后謝之,立聽戶外者甚眾。

太學之下,就是各個州縣所設立的官學了,原則上是對所有國民開放的,也就是說大宋國民適齡兒童都可以入學。不管是太學還是官學,都是收學費的,收多少呢?每天一兩文錢而已。不信?去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零,里面有一段富弼的話:負擔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兒,尚日拿一二錢,令厥子入學,謂之學課。亦欲獎勵厥子讀書識字,有所進益。

按照當時大宋平民收入水平,每日差不多一百文錢左右,花一兩文錢送孩子上學,確實不貴,甚至很便宜,百分之一啊。別非較真說還有更窮的人上不起學,這個問冇題到了新中國也沒徹底解決,照樣有窮人孩子上不起學,這不是教育體系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教育體系只能保證大多數人可以受到教育,并不是為所有人設立的,世界上有為所有人設立的教育體系嗎?

官學的收費很便宜,太學的也不貴,《宋會要輯稿.官職》中有記載:國初以來,但補為生者,即納束脩二千,屬監司公用。也就是說宋代大學生考進了大學,學費為每人二貫錢,不是一年,是到畢業。而且這個學費到了宋冇英宗的時候,也給免了,以后考入大學都是免費的。

不光免費,還給獎學金,一年級每月850文,二年級和三年級每月1100文。不光大學給獎學金,所有官辦學校都給,叫做伙食補貼。具體數字我沒查到,但是有的學生能用這筆伙食補貼贍養母親,可見也不是塊八毛兒的,至少能供兩口人吃飯了。

除了中央和各級政府所辦的官學之外,宋朝人還嫌不夠,于是由私人創辦的私塾、書院、族學、舍館、書會、家塾又冒了出來。這就有點像后世里的私人學校和家庭教師了,估計普通老百姓是沒福氣享受的,面對的是更高的教育要求。

而且宋朝的教育體系還有一個地方很先進、或者說很文明,它不排斥女孩子上學。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觀念在宋朝沒有市場,正相反,朱程理學的朱熹,也主張讓女子讀書。南宋時,還有女童參加了科舉考試,這個玩意在元明清朝代能想像嗎?

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完備的教育體系,所以洪濤的學校如果沒有點特別的地方,真招不到學生。好在他這個航海學校還真特別,滿宋朝也找不到一個專門教授航海知識、培養未來船長和水手的學校。而這個學校,正好滿足了一部分宋人的需求,也就是沿海城市里的海商,于是他這里沒有門可羅雀,反倒欣欣向榮了起來。

又有人問了,你說宋朝的教育體系這么好,那宋朝的識字率有多少、消除文盲了嗎?我覺得吧,這個要求有點苛刻了,別忘了,那可是一個封建朝廷,還老挨外族揍,還得給外國賠錢,能堅持從國庫里掏出大量的錢財用于教育,就很不錯了。消除文盲?你去查查現在的教育數據,2015年消除文盲了沒有?

另外宋人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宋人并不愿意讓自家孩子去上學,或者上個一兩年就不上了。為啥呢?因為立志于科考、想一步登天的人家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自家孩子學點手藝,以后好能找個正經工作干干,總不能說全民都去報考公務員,考不上咋辦?宋朝的公務員考試還非常操蛋,它是三年一次,考不上就得再等三年,人生中有幾個三年可以浪費啊?

所以在洪濤看來,大宋并不缺乏普及教育和高端教育,而是缺乏就業教育,也就是說大宋缺少中專、職業學校、藍翔技校這種東西。而一個時代要想快速發展,光靠高科技是沒用的,你得有足夠的藍領階級才成,沒有他們,你發明出來的高科技誰去給你實現啊,總不能讓每個科學家都去學鉗工吧!

這時候洪濤又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了,雖然天上那個家伙老和自己對著干,但冥冥中自己的運氣確實不錯。現在他終于找準了一個方向,就是要在大宋朝弄出藍翔技校來。自己不光要影響大宋人對商業的理念,還要給他們弄出千千萬萬的技術工人,倒時候不用自己去折騰,這些商人階級加上工人階級就能要了蒙古國的老命,順便說不定也得要了南宋朝廷的老命。管它呢,豁了干死了算,反正結果誰都不知道,南宋原本就是一匹死馬,自己就算做得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說到這里,扯兩句閑篇。可能很多人對朱程理學很反感,認為他們這套東西害苦了很多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女人。其實在寫這本書之前,我也是這么認為的。程顥(hao)、程頤、朱熹這幾個操蛋玩意,沒事搞出這么一堆滅人性的理論不是糟蹋人嘛!

可是隨著看的書越來越多,我發現有很多東西好像不是他們幾個的主張,而是被后世的某些人故意曲解了一下。比如說纏足吧,宋代貴族婦女和一冇部分文藝工作者確實纏足,但不是三寸金蓮,而是把腳裹得很瘦,叫做“快上馬”。這玩意就和現代女性穿恨天高、高跟鞋一樣,是自發的,不是誰主張的,愛美之心人皆有嘛。

有意思的是,程頤是明確反對女人裹小腳的。元代有一本叫做《湛淵靜語》的書里曾經記載:宋程伊川家婦女具不裹足、不貫耳。后唐劉后不及履,跣而出。是可知宋與五代貴族婦女之不盡纏足也。也就是說,程伊川,就是程頤家的婦女,一直到元代,都不纏小腳、不扎耳朵眼。

如果說元代的記載不夠,那還有一位更具有說服力的人,就是南宋的車若水。他寫了一本書,名字很俗氣,叫做《腳氣集》。這本書可不是醫書,也不是說如何治療腳氣的,而是這個車若水本人有腳氣,寫了一本書,就自嘲用了這個名字。這本書里也有關于婦女纏足的記載:婦人纏足不知始于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

車若水是誰?他是南宋朱熹的弟子,如果朱熹提倡纏足,他這個學生敢出書反對?這在當時那個時代里可是大不敬,會被全社會唾棄的。

另外我們常常唾棄一句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說它是朱程理學用來壓制女性的罪證。其實這句話不是這樣理解的,它還有前言后語。這句話正確的解釋是主要針對士大夫階層的精神氣節,和庶民無關。也就是說,這句話是用來要求國家精冇英的,不適用于普通人,這一點和君子遠庖廚這句話被人誤解的程度差不多。南宋不咳嗽 第七十四章 宋代教育體系

上一章  |  南宋不咳嗽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