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第二十六章 提攜
貞觀朝想要被張德睡的女人很多,但男人想被老張睡的也不少,可惜老張沒有龍陽之好斷袖之癖,也就絕了不少老鐵的進步路線。
差點天人交戰一番的盧照鄰反應過來張德是開玩笑之后,這才悻悻然地看著張德:“北地是不想去了,若是得成,小弟愿去河中。”
天生的冒險家。
當然去哪里冒險,聰明人也是需要權衡一番的。
東海倆府院不是不好,實在是僧多肉少,連唐儉的兒子都要自己上陣砍人,何況別人?
再一個,東海戰功來得太容易,只說冬季作戰,唐軍因為御寒裝備僅僅一項的超前躍進,就已經能夠輕松以一當十。
一個唐軍正兵,一套棉服、皮靴、皮手套、護目鏡、兜帽,入冬之后拎著橫刀進入苦寒之地就是百獸之王。
最能熬最兇殘最野蠻的幾個部族,面對這樣的唐軍,只能干瞪眼。零下十幾度的弓箭就是擺設,而唐軍裝備的鯨須弓卻反而能適應酷冷氣候。
至于李皇帝的羽林軍,通常都有校官帶一隊或者兩隊人馬壓陣,這些羽林軍的裝備特點就更加突出。
因為是羽林軍,所以穿的羽絨服。
羽絨竄毛是肯定的,不過通過“涂膠法”,用棉麻做外底,絲綢做內襯,還是能夠保證竄毛在現有技術下降到最低。
也幸虧成本實在是高昂,否則二十萬邊軍人手一套羽絨服,事情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些行情,一般人還真不一定知道。但盧照鄰在江陰,消息渠道是不一樣的。偶爾李奉誡還會帶人來江陰串門,有李奉誡這個“新聞界”巨擘前輩,朝堂江湖上的消息,什么都能知道一點。
盧照鄰沒打算去海東,選擇去河中,算是腦袋靈醒的。
“去河中自然很好,不過升之想要從軍還是進鴻臚寺操作一番?”
從軍有從軍的好,非戰功不能封爵,當然這年頭封爵什么的,實際上全看臉。反正現在的爵位實惠并不多,遠不如撈外快。不過通常想要撈外快,比如商人投獻各種人身依附,最終還是要看老哥有沒有爵位。
有爵位,就證明大概率是“與國同休”的階層,逮著商人殺豬是大概率不會被官府找茬的。
橫行江湖黑吃黑,爵位就是個好招牌。
至于去鴻臚寺,理論上來說,這功勞也是“戰功”。唐儉砍人未必砍死多少,忽悠死的突厥老鐵少說有十多萬,這功勞,怎么看也是“戰功”。
盧照鄰要是去鴻臚寺,還更體面一些,也適合他的身份。
常理來看,寫詩很溜的盧照鄰,大概是要去鴻臚寺玩弄嘴炮,或者去番邦那里裝逼。偏偏現在的盧照鄰心思有點變化,他只想砍人……
磨練先進的砍人技術,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風險。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真當盧照鄰說要去河中砍人拼功勞的時候,老張還是相當驚訝的。
老子都抄了你好幾首詩了,過意不去啊。
但著名僧人智障大師曾經說過:神馬都是浮云,隨他吧……
我們讀書人學習砍人技術,也是很認真的。
“升之,作甚要從軍?你可知眼下河中正兵不多,多是雜胡仆從,倘使進入,未必是福。”
張大安當年跟盧照鄰有“分果之誼”,兩個小朋友一邊吃堅果一邊圍觀大哥哥們打群架,感覺老好了。
“眼下也只有從軍,方能振作盧氏。”
如今留下來的陸氏子弟,有門路有關系還能闖出去的不多。而盧照鄰因為種種原因,比房玄齡老婆的嫡親外甥還要靠譜。
且不說張德如何,張大安本身就是鄒國公之子,繼母又是瑯琊公主,只這份交情在,在北地大軍廝混,人到中年混個校尉不成問題。至于能不能拜將,那是機遇的事情。
“也好。”
見盧照鄰有這樣的決心,老張反而很欣慰,至少這樣可以成功轉型“邊塞詩人”嘛。多寫幾首新的詩,省得自己抄詩賣錢有些過意不去。
“大兄,這光景去河中……”
外人不知道,但作為張氏嫡系子弟,張大安怎么會不知道河中的行情?此時唐軍雖然滅國毀邦,但和當年干掉西域諸國一樣,會持續很久的“治安戰”。河中不管是草原、沙漠還是山區,部族林立人種多樣,化整為零的雜胡真要是有幾條“好漢”,硬挺著就是要給唐人添堵,那也非常的難受。
當年西域干掉疏勒、且末等幾個大國,先后嗝屁的唐軍將校不在少數,至于投降唐朝然后就地為官的“偽軍”,更是被暗殺三四成。
平均一個羈縻軍州的“一把手”的存活時間,不會超過十個月,也就是說,被唐朝冊封后一年之內必死。
后來穩定下來,也無非是程處弼這個魔頭大開殺戒,純粹殺出來的太平。
等到吳虎之流入駐西域,用曹夫子的經典洗白西域風貌,才有了現在能夠內部資源循環的西域諸州縣。
而做到這一切,還跟蕃地、天竺的經略有莫大的關系。
河中太過偏僻,也沒有李淳風這個頂級老神棍,更沒有已經穩定的土地產出,毫無疑問,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大投入且是長期投入。
等到有所回報,搞不好現在在河中出生的孩子,自己的娃也能牙牙學語了。
“如今河中誠然危機四伏,不過,武漢有句話,所謂危機,有危險,也存機遇。升之與其按部就班于‘中國’蹉跎,倒不如在外拼一把。”
言罷,張德接著道,“處弼為人爽直,但也不失圓滑,你若去了河中,先去拜會他,自有一番安排。至年底,朝廷必有動作,倘使就地任用官吏,必用漢官,這是個生死有命的苦差事,但只要熬過去,敦煌宮自有表示。”
一番話可以說相當的推心置腹,盧照鄰略微揣摩,連連點頭,眼神肅然道:“多謝兄長提攜!”
“老夫提攜的人多了,但成事與否,還是看自己。”
說著,張德又道,“舊年吳應熊苦熬多年,才有如今盛名。此人經歷,可作榜樣。”
“是。”
唐朝工科生 第二十六章 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