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 第二十三章 南昌快要堅持不住了
現代的三三制,就是一個團有三個營,一個營有三個連,每一級都分成三個戰斗單位,這里一般指的是主戰兵種,其他的附屬兵種不在考慮范圍內,比如一個步兵團里有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還是算作三個戰斗單位。
遇到敵人的時候,三三制的部隊可以同時向兩側展開戰斗隊形,并保留一支預備隊,兵力的使用效率最高,與此同時,三三制更符合人力資源管理的原則。
在現代的管理學中,認為一個中等能力的管理者親力親為的話,指揮十個人是上限,以六到八人最佳,否則的話,管理者會陷入大量而瑣碎的協調工作中,沒有精力去處理更高階的事務。團長平時管理三個營長,特殊情況下直接對連級指揮,從而形成環環相扣的指揮系統。
四四制,就是每一級有四個戰斗單位,楚軍分為什,隊,哨,營四級,每哨有四個隊,每隊有四個什,每什十二個人,這樣一個哨就是192人,再加上傳令兵、旗手和斯養等等,總數在兩百人出頭。
楚軍經過多次擴編,每個營從兩千人到四千多人不等,造成一個營最少有七八個哨,大營甚至將近二十個哨,給管理上帶來很多麻煩。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現有的兵制既然不適應發展的需要,就要進行改革,汪克凡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參謀部,并親自加以指導。很快拿出了一套改編方案。
這套方案以三三制為主,但在長槍兵等特殊兵種上。根據實際需要暫時保持四四制,簡單來說,這是一套從四四制向三三制過渡的方案,由上到下做出改變,普通的士兵暫時沒有明顯的感覺,不會引起混亂。
為了解決營級單位兵員過多的問題,在營和哨之間增設一級編制,并借鑒衛所兵的稱呼。命名為旗,一個旗下面設三個步兵哨,也就是說,每個營的基本編制是三個步兵旗,如果兵員較多,可以編為第四旗,第五旗。乃至成營。
其他兵種的編制更加靈活,比如像炮兵這樣的特殊兵種,就要在三三制的原則下進行調整,兩門重炮就是兩個炮組,四門重炮就是四個炮組,都可以組成一個炮兵隊。
編制的調整是一件大事。關系到部隊的指揮系統是否通暢,官兵們需要一個適應期,楚軍近期又招募了大量新兵,休整訓練就成了全軍的頭號任務,掀起了新一輪的練兵熱潮。
光練不打。部隊就成了花架子。
光打不練,部隊的戰斗力就無法提高。
打練結合。不斷總結提高,才是楚軍能夠不斷成長壯大的法寶。
在練兵的同時,楚軍主力向湘贛兩省的交界處不斷移動,哪支部隊完成整編,哪支部隊就進入江西作戰,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后有崇陽營等四五個營在吉安府一帶集結。
汪克凡本人則坐鎮長沙,派恭義營和蒲圻營攻打武昌府南部,并為李過和劉體純的部隊提供支援,從荊州府上游渡過長江,對孔有德的后方施加壓力。
楚軍主力進入江西后,湖南就會變得空虛,與其被動防守,不如搶占有利態勢,對武昌府構成威脅,孔有德敢來打岳州府和長沙府的話,就打掉他的武昌府,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岳州府和長沙府都已經被打爛了,用來換湖北的幾個州府不吃虧。
李過所部經過改編,被編成了大大小小八個營,李過、高一功、田見秀、袁宗第、張鼐、吳汝義、劉體純、劉體統各成一營,但在習慣上,大家還是把他們叫做忠貞營,下層官兵里甚至直接稱其為闖營。
李過等人不喜歡這個聯系著過去的稱呼,幾次請求汪克凡下令禁止,但普通官兵們并不在乎,口頭上仍然這么叫,闖營的名號反而越來越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過等人發現汪克凡對闖營沒有任何歧視,在正式公文里從來不用闖營的名字,也就不那么緊張了。
加入楚軍的湖南官軍經過大幅縮編后,也被編成了幾個營,王進才的部隊被一分為二,他本人獨領一營,另一個營的主將由他的把兄弟田能擔任,曹志建的部隊較少,也被編成了一個不到兩千人的小營,牛忠孝卻把部隊交了出來,請求辭去坐營官的職務。
他早年只是南陽縣的一個捕頭,半路出家才當上了軍官,但由于能力不足,性格上又過于綿軟,一直感到力不從心,加入楚軍后,他的部隊立刻成了全軍的倒數第一,各方面的差距都非常大,根本跟不上楚軍的步伐,與其將來被淘汰,不如直接退出,還能落個更好的結果。
汪克凡對此當然表示歡迎,把他調到后勤部擔任總提調官,仍然保留總兵頭銜,原任總提調官程問調任參謀部,擔任“參贊”一職,其實就是參謀長的角色。牛忠孝手下的一千多名士兵轉為地方部隊,主要軍官都由楚軍派遣,負責保衛衡州府的安全。
到了這個時候,楚軍的步兵營已經超過了二十個,像汪晟、周國棟和譚嘯等人,部下都指揮著兩到三個小營,隱隱有了成軍的雛形,他們再三向汪克凡請戰,從吉安府北上南昌府,去救援不停求援的金聲桓。
汪克凡卻按兵不動。
一方面,他在等待衡陽兵工廠生產更多的燧發槍,盡可能為部隊更換裝備,另一方面,他在等待歷史上另一件大事的發生——大同總兵姜瓖反正。
在真實的歷史上,從1647年年末到1649年年初的時候,是南明的第一個抗清"gaochao",漢中的賀珍率先反正,緊接著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最后是大同總兵姜瓖,以及襄陽王光泰、陜北王永強等小股的義軍,都先后豎起抗清大旗,滿清焦頭爛額,左右支拙。
可惜的是,南明永歷朝廷沒有抓住有利時機發起反攻,金聲桓、李成棟和姜瓖等人被清軍各個擊破,先后兵敗身亡,永歷帝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和大西軍合作,封孫可望等人為一字王,成了事實上的傀儡。
大同總兵姜瓖,部下原來都是大明九邊精銳,雖然到了崇禎朝后期,九邊精銳的戰斗力大為下降,卻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北方各省遭到滿清蹂躪多年,士紳百姓對清廷的不滿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姜瓖舉旗反清后,立刻得到了山西全省乃至北方各地的響應,義軍號稱二十八萬,很快占領了山西全境,其影響甚至超過了遠在廣東的李成棟。
山西緊鄰河北內蒙,出了娘子關就是直隸腹地,距離后世的石家莊市很近,姜瓖反正之后,“京畿震動”,對滿清的威脅極大,多爾袞親自率領阿濟格、尼堪、博洛、鰲拜等悍將前往征討,并命令在陜西的吳三桂出兵配合。這個時候,豪格已經被多爾袞干掉了,多鐸也重病將死,滿清幾乎是孤注一擲,抽調了北方的所有的精兵強將,從1649年1月到8月28日,清軍用了八個月的時間,終于攻克大同,隨即血腥屠城,姜瓖兵敗身死。
姜瓖反正歸明,是北方抗清力量的一次總爆發,在清廷的殘暴統治下,無論文武官員還是士紳軍民,都聯合起來奮勇抗清,面對滿清壓倒性的優勢兵力,仍然奮勇抵抗八個月,只是因為孤懸敵后,又沒有得到南明方面的配合,最后才終于失敗。
由于穿越者攪動歷史,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改變,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李成棟就沒有反正歸明,仍然是一個普通的綠營將領,但是姜瓖身處山西,遠離江南,和楚軍沒有任何交集,受到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退一步說,就算姜瓖有什么變故,山西的抗清運動也必然會爆發,就像蘇醒的火山一樣,巖漿在山體里不停涌動翻滾,隨時可能噴涌而出,沒人可以阻擋。
陽歷年和陰歷年不同,到了隆武六年的冬天,黃歷上顯示的是十一月,換成公歷的話就已經是1648年的12月,汪克凡判斷姜瓖反正在即,金聲桓也眼看堅持不住了,就親自來到吉安府,率領汪晟等部五萬余人,對包圍南昌府的清軍發起進攻。
沿贛江順流而下,楚軍連克吉水、峽江、新淦三縣,逼近臨江府的府城清江,距離南昌府的豐城縣不過百里之遙。
此時的南昌府,已經被譚泰包圍了五個月,清軍分兵四出,掃除外圍,切斷南昌城同其他州縣的聯系。同時大肆搶掠,驅迫數以十萬計的百姓挖掘濠溝,在贛江上建造了三座浮橋,抓來的民夫每天只給一餐粥,每天都有很多人突然倒斃,婦女由八旗兵各營分而取之,晝夜"jianyin",南昌周圍數十里,田地樹木,房屋墳墓都被破壞殆盡。
金聲桓和王得仁仗著南昌城高墻厚,一直在堅持,但城中的糧食已經不多了,他們多次率兵出城逆襲,因為沒有援兵的配合,始終無法打破清軍的包圍圈,只好緊閉城門,固守不出,又派出死士突圍而出,再三向汪克凡求援。
日子一天天過去,城中的糧食越來越少,米價漲到六百兩銀子一石,最后干脆斷糶,金聲桓和王得仁殺人而食,拆屋而炊,望眼欲穿地等待援軍。(
殘明 第二十三章 南昌快要堅持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