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辛亥大軍閥

第七百四十章 中芬共同防御條約

更新時間:2014-04-04  作者:雨天下雨
辛亥大軍閥 第七百四十章 中芬共同防御條約
T8式輕型坦克研發的時間處于T6坦克和T9坦克之間,乃是二十年代中期所研發的產品,批量服役是1926年開始,當初研發的目標是作為搭配T6式中型坦克使用,提供快速偵查,步兵火力支援等。

T8式輕型坦克的初始型號整車重量為六噸,最高時速為五十公里每小時,作為一款輕型坦克,防護自然是很一般,也就抵擋下子彈的打擊,面對任何口徑的火炮基本都無法承受,火力為一門三十七毫米的坦克炮。第二次中日戰爭后,T8式輕型坦克也根據實戰精yàn以及技術上的進步,進行了重大的改進,改進主要是換裝新式的發動機,并把垂直裝甲換成了傾斜裝甲,火力上也分成了兩種,一種是裝備新款三十七毫米的坦克炮,這種是主力型號,而另外一種則是裝備了二十毫米速射炮,這種是用來當做步兵支援火力使用的。

T8式各種型號的坦克服役數量非常多,甚至比T6坦克和T9坦克都要多,乃是中國陸軍中裝備最廣泛,數量最多的一款坦克,只是數量上雖然是最多的,但是風頭卻是明顯不如T6以及T9坦克那么大。

T8式輕型坦克服役至今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時間,它的性能在不二十年代末期以及三十年代初期來說還算先進,但是到了現在就有些落后了,至少和蘇俄的BT7快速坦克比起來,就有些力不從心的。

但是這里得說一說,T8式輕型坦克在中國陸軍中的戰術地位和BT7快速坦克在蘇軍中的戰術地位是不一樣的。T8式輕型坦克在中國陸軍中,主要是承擔偵查,步兵支援等輔助性的任務,但是蘇俄中的BT7快速坦克卻是蘇軍中的主力坦克,其地位是高于輕型坦克T26,大體相當于T6或者T9坦克在中國陸軍的地位,主要承擔的是快速突擊,坦克交戰等任務。

但是理論上是這么說,但是由于BT7坦克的高速度以及只有十三噸的重量,中國實際上是把蘇軍的BT7坦克當成了輕型坦克來對待的,把BT7坦克當成T8坦克的目標也就順理成章了。

“根據西班牙內戰和芬蘭那邊的戰事所獲得的一些數據,參謀部認為T8式輕型坦克已經無法滿足我軍對輕型坦克的需求!”剛就任參謀部總長兩天的李連陽也是被陳敬云叫了過來,談論陸軍下一代輕型坦克發展的計劃。

一邊說著話的時候,李連陽也是一邊看著陳敬云的反應,說起來這還是李連陽上任參謀部總長后的第一次向陳敬云匯報事情。中國的陸軍和海軍一樣,存在著將多位少的情況,而了能夠讓更多的將領都獲得任職的資歷和精yàn,所以一部分的要職基本上都是調動的非常頻繁,大體上就是兩年一換,而更為重要一些的職位則是一年一換。

比如在陸軍中被稱之晉升中將的最佳途徑作戰司司長一職,幾乎所有的陸軍少將將領們都眼睜睜的盯著它,而能夠坐上這一個wèizhì的幾乎清一色的才華橫溢的少將級別的將領,而,每一個作戰司司長都會被順利晉升為中將,這個職位不但顯貴,而且實權極大,隨著時間的過去參謀部中作戰司的職權越來越大,都到了讓陳敬云不得不加大參謀部作戰次長的權力來進行限制,不過參謀部作戰次長本來就是忙得很,掌管的事情太多根本就忙不過來,所以到了三十年代中期,陳敬云對參謀部總長的副手職位進行了增設,除了原有的作戰次長,常務次長外,增設了一名參謀部軍軍令次長,主要是分擔作戰次長的一些職權,讓作戰次長能夠更加專注于作戰任務的事務。

盡管作戰司被分了一些權力,但作戰司司長一職依舊是陸軍中競爭最為激liè的少將職位,而這一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海軍作戰司當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陸軍參謀部的司長一職一般只是少將,而海軍中的各級司長則是中將。這是因為陸軍可不只有一個參謀部,而且還有后勤部,裝備部呢,但是海軍呢,就只有一個海軍部,各種職位本來就不太好安排,所以同樣的名稱但是海軍那邊的級別是要高一些的。

作戰司司長這種職位是一年一換,而作為陸軍名義上最大的首腦,掌控全軍的參謀部總長自然也是換得勤快,這種情況在三十年代里更為突出。國民軍成立之初,參謀部總長是馮勤,第二任參謀部總長是馮勤病逝后緊急接替的袁方,后來袁方作戰不力被陳敬云貶職隨即沈綱就任第三任的參謀部總長,國內統一后沈綱退了下來,袁方被陳敬云起復重新任命為參謀部總長,1920年的時候陳敬云再一次把沈綱任命為第五任的參謀部總長,隨后沈綱在1923年指揮了第一次中日戰爭,戰后再一次卸職,接替他的是馬成,而馬成是當參謀部總長單屆最久的人,一當就是四年,一直到了1927年才退下來,林肇民接任了一年后來被徐離善接替,徐離善在1930年中日第二次戰爭爆發后,被緊急調任到東北任職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于是乎陳敬云再一次起復沈綱,讓沈綱當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參謀部總長,接下來又是李繼民、左玉剛、梁訓勤這三個人走馬觀花一樣陸續就任參謀部總長一職,1939年十二月末,也就是現在,李連陽正式出任第十三任參謀部總長。

作為老二營的人,李連陽是最早跟著陳敬云起家的那一批人,而且也是早早就被晉升了上將,積累的軍功不少,三十年代初期的那場第二次中日戰爭,李連陽更是指揮著第一集團軍拿下了朝鮮,并殲滅了數以十萬計的日軍。不過他雖然有著陳敬云一直以來的扶持,晉升的也非常快,但是和陸軍其他將領比如沈綱、左玉剛早早功成名就不同,他是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才算是一戰功成,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了。

有時候軍銜不一定代表著他的軍功就有多么顯赫,中方現役的二十多個上將里頭,一百多名中將里頭,混吃等死的貨也有不少,大多數是靠著資歷才晉升上來,畢竟軍隊是個非常講究資歷的地方,人家一路上從福州起義跟著陳敬云打到現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是。只是這些人軍銜是有了,但是重要職位可就當不上了。

李連陽混了這么多年,也總算是混上了參謀部總長這一職位了,盡管在1930年的時候集團軍司令一職比參謀部總長更為顯赫,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中國的陸軍規模越來越大,參謀部總長這個職位也是越來越重要,畢竟擔任一方主官主持一個戰線的任務是無法和掌控整個國家的軍事戰略計劃有吸引力的。

李連陽一邊說著事情,一邊注意著陳敬云的反應,陳敬云倒是沒有和李連陽一樣那么多想法,他仔細聽了李連陽的話后道:“T8的最新改型T8R不是在1935年的時候才設計嗎,怎么這么快就落伍了?”

李連陽道:“T8R雖然性能也算可以,但是終究是根據T8的原設計改進的,局限非常大。”

陳敬云不打算說太多,當即道:“既然如此,那就盡快展開新式輕型坦克的研發計劃,嗯,對于新式坦克的研發,我還是以前的意見,要盡量保持零部件的通用型,以及價格要適合,要性能的同時也要兼顧性價比!”

陳敬云可不希望陸軍那邊研發出來一款性能太先進的坦克,到時候先進是先進了,但是工藝太復雜,成本太高的話也是不具備多大實際價值的,畢竟中國每年都展開了眾多新式坦克的研發,陳敬云也是看過一款陸軍研發的新概念坦克,那坦克性能好是好了,比陸軍現有的T12、T11都要好上一大截,五十公里的越野急速,厚重的裝甲,105毫米的超長身管坦克炮,別說是在三十年代后期的現在,估計到五十年代也是夠用了,但之所以說是概念產品,也就是說短時間無法批量生產大規模服役的東西,中看不中用的東西。

對于海軍的主力艦而言,自然是越先進越好,但是對于陸軍的裝備而言,實際上性價比是性能更為重要的東西。因為海軍的主力艦基本都是以個位數來計算的,而陸軍的坦克可是以千為單位來計算的,一個是戰略武器,一個是消耗性的武器,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蘇芬戰爭讓中國陸軍感受到了T8式輕型坦克的性能已經落后于世界,導致了中國陸軍快速展開了新式輕型坦克的研發計劃,而新式坦克的研發速度非常的快,不用幾個月就已經是推出了樣車,并定型為T14式坦克,整車重八噸,采用一門四十七毫米的主炮,傾斜裝甲,最高時速高達六十五公里。

新式輕型坦克的研發速度之所以那么快,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坦克研發一直就沒有停下過,一直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研發計劃,這款T14輕型坦克的研發實際上是可以追溯到1935年了,不過當時陸軍對輕型坦克的精力都放在了T8R輕型坦克上,加上T14所采用的一些新式技術還不太成熟,所以就進度緩慢了下來。

但是坦克這東西,很多技術都是通用的,中國為了研發T12坦克投入了巨額資金,進行各種基礎技術的攻關,這種成果不但給T11坦克帶來了便捷性,同樣也是為其他型號的坦克研發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持。

當技術不再成為主要的限制后,研發進度自然就快很多。

創新類的研發和再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整合研發是兩碼事。所需要的資金和時間都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中國研發新式輕型坦克的事暫且不提,這種事情別說在國際上微不足道,就連在中國國內的影響也是很小。

1939年第四季度的歐洲就在戰爭中度過,這段時間里不但歐洲爆發了戰爭,而在亞洲甚至美洲這些地區也是氣氛緊張甚至有些壓抑。

在這種世界大戰的氣氛越來越濃郁的時候,中國國內的工業發展受益于歐洲戰事的爆發以及國內軍備擴張的影響,在1939年呈現了爆發性的增長,按照經濟發展司的預計,193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要知道中國的經濟體系可不是像蘇俄的那種國有經濟,而是極為典型的資本化經濟,這種經濟體系哪怕是有著政府引導和干預,但是也不可能出現和蘇俄那種年增長幅度達到百分之一百的情況。

哪怕是經濟發展速度極快的時間段里,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都只有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五zuo誘,但是1939年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里,卻是讓中國的經濟呈現了一種非常的發展。這種發展片面來說甚至是稱得上是有些病態的。

經濟發展快速,但是這個時候經濟的發展已經不是陳敬云的關注重點了,陳敬云現在所關注的是世界局勢,并且想要在最適合的時間里參與這場戰爭。

中國是否會參戰,什么時候參戰不但是陳敬云考慮的重點,同樣是國內外眾多人所關心的事實。

如果說中國在19361938年這幾年的軍備擴張規模還只能算是一般,所做的只是裝備的更新換代后,那么1939年的擴軍就已經體現在編制上的擴張了,隨著1939年的7月份德國開始進攻波蘭后,中國陸軍就已經開始將部分部隊補充為完整編制,在1939年前中國具備完整編制的部隊實際上是有限的,只有少數的一部分,五分之一都不到,畢竟中國那么多部隊,如果全部都保持完整編制的話,這軍隊人數和軍費的支出就得多出很多來。

但是1939年的第四季度開始,中國陸軍就已經開始將三個步兵軍陸續擴編到了完整編制,而且這種擴編還在繼續進行中,按照陳敬云的計劃,半年內就需要將現有的師旅級部隊全部做到滿員編制,以用來迎接戰爭的到來。

中國如此大規模的擴編自然是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注意力,日本方面,美國、英法兩國、蘇俄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試圖想要弄qīngchu中國是不是要挑起戰爭,而戰爭是要進攻日`本還是進攻蘇俄又或者是南下東南亞。

這些國家里頭最為緊張的自然是蘇俄了,因為當初中國陸軍進行擴編的時候,所用的內部借口是應對越來越緊張的歐洲局勢,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和蘇芬戰爭有著直接聯系,中國人不希望蘇俄擊敗芬蘭。

這在芬蘭人看來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在蘇俄人看來這就是極其危險的情況了,為了因對中國在西北地區的增兵行為,蘇俄也是在西伯利亞地區增加了一部分兵力,不過蘇俄需要用兵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些,他要在波蘭前線保持龐大的兵力來應對德國方面,不然誰也不知道德國的希特勒會不會現在就腦子抽瘋直接進攻蘇俄啊,在南線上也得保持一部分的兵力應對伊朗和英國,然后在北線還有一個芬蘭。以上的這三個地方都牽制了蘇俄的大量兵力。

相對于而言,中國用兵的地方就少很多了,由于把日`本趕出了朝鮮,而按照目前中國海軍的實力,日`本基本再無可能登陸朝鮮或者中國的其他沿海地區,所以東北、華北和華東一帶的兵力部署已經沒有二十年代時期那么多了,更多的兵力則是部署在西北地區,另外這些年也逐年增加了在南方和西南地區的兵力部署,而這一邊所面對的自然就是東南亞和印度方向了。

這種情況就讓中國的兵力集結上更為容易一些。

當然了,西伯利亞那邊也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加兵力,受到西伯利亞鐵路運力的影響,不管是中俄兩國還是蘇俄那邊,大家加起來的兵力部署頂多也就百萬zuo誘,而超過這個數字后勤上就供應不過來,中亞那邊的哈薩克地區還好一些,西北鐵路全線貫通后,讓這一地區的中國駐軍數量大大上漲,而且也能夠配屬大量的重型武器,而兵力的增加給蘇俄帶去了沉重的壓力。

中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優勢是大家都能夠看見的,中國不但擁有一支強悍的陸軍,而且海軍實力也不弱,要不然德國方面也不會一直都想要拉著中國結盟了。

在1938年和1939年時期德國方面先后都是派出了人前往中國,試圖和中國簽訂反社工黨協議,試圖建立一個夾擊蘇俄的聯盟。

從短時期的利益上來看,這對于中國來說應該是有優勢的。

但是其他人都不知道,陳敬云可不想讓蘇俄就這么被干掉啊。當初他插手俄國內戰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不是他對社工黨反感,也不是他對列寧或者斯大林不爽,這些他都不感興趣,俄國人的死活他更不關心。他想要的是俄國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國家。

分裂俄國是中國從1917年后到現在為止甚至以后都是整個北方戰略的最高戰略,任何在北方地區的外交和軍事戰略都必須服從這目標。

基于這個戰略目標的考慮,中國不允許蘇俄東進遠東統一俄國,同樣也不會讓俄羅斯共和國征蘇俄統一俄國。

如果說現在中國和德國結盟的話,先不談能否徹底擊潰蘇俄,也不提英法美三國對此的反應,就算一切順利的話,中國和德國聯手擊潰了蘇俄,那么出現的結果會是什么呢?

那就是俄羅斯共和國最終統一俄國,而這種事情是陳敬云絕對無法忍受的。

如果擊潰了蘇俄后,中國又在蘇俄的領土上扶持另外一個國家,那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那就是俄羅斯共和國將會成為中國的敵人。

畢竟人人都不傻,俄羅斯共和國現在雖然實力弱小,但是他們也是想要統一俄羅斯的,一旦中國在擊敗了蘇俄后不讓他們統一俄羅斯反而又扶持了一個西方俄羅斯國家的話,那么俄羅斯共和國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要知道,俄羅斯共和國雖然是中國所扶持的,但這并不代表俄羅斯共和國什么事情都會聽從中國的指示,他們有著自己的戰略目標,他們有著自己的行動準則,而且俄羅斯共和國別看它現在看似沒有什么存在感,但是他那近百萬的大軍也不是用來看的,一旦和中國敵對那么這上百萬的大軍就會成為中國的敵人,而且到時候俄羅斯共和國甚至能夠利用俄羅斯歐洲和中亞地區的領土資源和中國進行對抗。

俄羅斯共和國并不是中國下屬的一個省份,而是中國的盟友。身為盟友的俄羅斯共和國所考慮的是俄羅斯的利益,可不是中國的利益。

如果中國放任俄羅斯共和國統一俄羅斯,哪怕是現階段統一后的俄羅斯繼續和中國保持盟友關系,但是十幾年后呢,幾十年后呢?那么就又會演變為和以前一樣。

如果說美國是陳敬云最顧忌的敵人,日`本是陳敬云最惡心的敵人,哪怕一個統一的俄羅斯就是陳敬云死了心都要除掉的敵人。他寧愿在太平洋上和美國進行全方位的海空大戰,拼消耗,也不愿意在數以萬里的邊境線上陳兵數百萬和俄羅斯進行漫長而持久的對抗,

不管出于任何目的的考慮,陳敬云都是不允許俄羅斯重新統一的。

基于以上的種種考慮,實際上別看`中國表現出來對蘇俄的壓力一天比一天大,但是陳敬云內心里是暫時沒有和蘇俄開戰的想法,更加沒有把蘇俄徹底摧毀的想法,如果有一天蘇俄被德國進攻,而蘇俄抵擋不住的話,陳敬云甚至都有打算支持蘇俄對抗德國。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向來是沒有永遠的敵人的,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和德國結盟,給中國無法帶來哪怕一丁點的利益!

不但無法在蘇俄這一方面給中國帶來利益,同樣也無法給中國的東南亞戰略帶來利益,因為就算不和中國結盟,以德國的實力收拾法國也不是難事,而到時候中國如果要進行東南亞戰略,德國的影響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甚至是等于零的。

當然如果德國有能力一路橫掃世界,甚至打到印度來和中國會師的話還可以給中國的東南亞戰略帶來一些好處,不過德國如果真的強悍到了這種地步,陳敬云還管什么東南亞利益啊,二話不說立馬聯合美國把德國徹底滅了,有著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德國可是非常危險的,隔的遠遠還好,靠近了中國陳敬云第一個就出手滅了它。

在陳敬云看來,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是敵人,區別只是那個國家對中國wēixié更大而已,那個wēixié大他就打那個。

至于誠心誠意的盟友,中國以前沒有,現在沒有,以后也不會有。

處于對分裂俄羅斯的戰略目標,陳敬云對希特勒再一次派來的使者口中的反社工黨協議依舊表示了婉拒,但是也一再聲明:中國對社工黨依舊是零容忍的態度。

至于社工黨是否真的和陳敬云說的一樣壞,誰關心呢!陳敬云需要它壞的時候自然就說是壞的了,那天要是需要支持蘇俄的時候,那自然就是說它是好的了。

好壞的標準只關乎利益,和其他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系。

德國方面再一次試圖和中國結盟無果后,盡管依舊不死心,但是也是把目標瞄向了日`本,之前的時候德國也和日`本接觸過,不過那時候的日本也是和中國一樣沒有答應,而是準備繼續坐觀世界局勢發展,但是德國在波蘭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戰斗力,讓日`本的少數人也是生出了一絲想法,從而開始慎重的考慮和德國結盟所能夠帶來的好處。

不過日`本人想來想去還是絕對好處不多,因為德國距離亞洲太遠,如果日`本想要對抗中國,德國也幫不上忙,如果日`本想要占領東南亞,德國人同樣幫不上忙。

現階段的德國要想在亞洲找到盟友,難度是非常大的。

不過德國在亞洲找不到盟友不代表著他的歐洲戰略就會停止了1940年剛過不久,德國就是發動了對丹麥、挪威的閃電戰,占領丹麥是為了保護本土,避免英法兩隊登陸丹麥向德國腹地進攻,占領挪威,那是為了保障來自瑞典的各種礦石原料運輸,開戰后英國海軍可是活動的非常頻繁,而且英國那邊也是準備著登陸挪威,以獲得主動權切斷瑞典對德國的運輸線。這種情況下德國也是必須先一步占領挪威,主動出擊以保障德國和瑞典的運輸線。

挪威可以說是二戰前期里最苦逼的國家了,英法要進攻它,德國要進攻它,而且它一個都擋不住,最后的結果不是被英法占領就是被德國占領。

德國迅速占領丹麥和挪威的時候,蘇芬戰爭也是進入了最后的尾聲,隨著蘇軍不斷深入芬蘭領土,芬蘭軍隊不斷敗退,陳敬云也是覺得不能繼續這么下去了,現在芬蘭還不能倒下去,中國還需要芬蘭繼續牽制蘇俄,于是乎1940年的二月份,中芬緊急簽訂中芬共同防御條約,條約一簽訂,中國就是宣布進行二級動員,然后向蘇俄發去了最為強烈的外交抗議,要求蘇軍在二十四個小時內停止進攻芬蘭,并要求大家坐下來進行和平談判,否則一切后果由蘇俄獨自承擔。

至于陳敬云是虛張聲勢還是打算來一次中蘇大戰,這就得斯大林自己分析判斷了。

辛亥大軍閥 第七百四十章 中芬共同防御條約

上一章  |  辛亥大軍閥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