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兵臨城下
聽到楚靈帝的詢問,諸大臣卻是相顧無語,對于戰事,尤其在不利的情況下,這些只知儒家之言的人,又哪里能有什么好的建議?
最終,卻還是張謙出列道:“陛下無需擔心,臣剛才與兵部李云大人相商得知,自涼州到京城之間,共有十七城,每座城池皆駐守著不少守軍,有他們相阻,必然可拖延蠻狄守軍大量的時間。()而趁著這段時間,自可調遣各地駐軍前去迎敵支援,如此一來,必然會讓那蠻狄陷入我大楚百萬大軍、萬萬臣民之汪澤中。而蠻狄雖然突破了長城之險,但已是久戰成疲,再加上二十萬京軍基本上從未調動,拱衛京城,必可保陛下無憂。”
王翰也出列說道:“陛下,我京城城墻高達近二十丈,比之長城更要險峻,在京城之前,更有上元城、宣城等兩座兵家必爭之地,皆是城高河深,內中糧草諸多,加上各地援兵接連不斷,臣向陛下保證,必不會讓那蠻狄之軍靠近京城百里之內。”
張謙繼續說道:“此外,隨著‘八百里快馬喪報’,自京城以北上千里之地的無數大楚臣民,空怕皆已是全部知道了長城被破的消息,可以預期,不日就有大難逃難之民涌向京城,臣認為,朝廷也該早做準備才是。”
王翰則說道:“臣建議,應將涼城以南、南州以北的所有糧草、食物、銀錢,全部運往南州以北,以防萬一。這樣一來,如若諸城被破,這些糧草錢財也不會成為資敵之物。”
拋開張謙和王翰兩人的拉幫結派、勾心斗角等等主觀因素,他們能坐到如今的位置,本身的才能確實遠遠超過其他大臣,在楚靈帝詢問之后,諸般建議皆是陸續出自兩人口中,而且也皆有一番道理。
隨著這兩人你一句我一言的補充。一份完善的防御計劃已是出現在眾人面前。不僅一眾大臣臉上的灰敗之色漸漸減緩,即使是冷眼旁觀的蕭漠,此刻也是不由暗暗欣慰,覺得這一戰并非是毫無希望。
畢竟。另一個時空的北宋,即使沒有長城之險,卻依然可以抵御遼族百余年,所用的招數,正是與張謙、王翰兩人所提的諸般建議相似,如今的大楚,或許也可以做到。
而就在眾臣心中稍定之時,楚靈帝的神色卻依舊不是很好,畢竟長城被破,使他成為了大楚一百七十余年來的第一敗國之君。名聲盡喪,再加上他最為寵信的八賢王在這一戰中生死不明,對他的打擊卻是太大。()
只見楚靈帝在聽完張謙王翰兩人的建議后,只是默默的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好。就按張謙、王翰兩位卿家的主意去辦吧。必須要將蠻狄驅到長城之外,否則,朕與眾卿,就是我大楚一百七十年來最大的罪人,即使死后,也無顏相見列祖列宗。”
說著,楚靈帝終于抬起頭來。緩緩的環視著眼前的一眾大臣,看到站在最后方的蕭漠后,眼中突然微微一亮,問道:“子柔,你可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聽到楚靈帝的話后,蕭漠卻是沉默了片刻。眼中閃爍著猶豫和掙扎,良久之后,才出列躬身說道:“陛下,我大楚較之于北方草原各族,無論是物源、人數、產出。皆是遠遠勝之,這一次我大楚之軍之所以戰敗,若論原因,一是軍隊訓練不足,二則是輕敵。但一時之敗并不足慮,只要有充足的時間,我大楚完全有能力訓練出遠強于蠻狄的百萬精兵,到那個時候,陛下您完全可以重現一百七十年前太祖率軍橫掃草原的榮光。而這一時的戰敗,今后自然是無人再會去在意。”
聽到蕭漠的話,不僅是楚靈帝,一眾大臣也是紛紛精神一振。
對他們這些文人出身的人而言,其實最怕的不是喪失權力,也不是死于蠻狄鐵蹄之下,而是在青史中留下無能之名,被后人所恥笑。
此刻聽到蕭漠的話后,卻皆是豁然開朗。
是啊,一時之敗并不足慮,只要最后能像當年太祖那般橫掃草原,九夷臣服,今日的失敗,只不過是襯托他們臥薪嘗膽的注腳罷了。
唯有張謙、王翰等少數幾名大臣,在聽到蕭漠的話后,卻是眉頭微皺。
無他,蕭漠的這些話雖然說得漂亮,但有用的建議,卻是一句也無。
張謙、王翰等人疑惑的看著蕭漠,在他們的印象中,蕭漠似乎并非這種只知道說漂亮話的人。
蕭漠則在心底暗暗嘆息一聲,楚軍的無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又哪里能用區區一句訓練不足來解釋?但為了他后面所提的建議,此刻卻也只能這么說了。
只見蕭漠頓了頓后,繼續說道:“所以,臣認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大楚實不用為一時之氣與那蠻狄相爭,此時與蠻狄死扛,不過是徒增我大楚的損失罷了,而我大楚最需要的,只是訓練軍隊的時間。()所以,臣提議,與蠻狄議和。北方草原的聯軍,不過是因為糧草缺乏,實在活不下去,才逼不得已與我大楚相戰的,而長城之戰,我大楚雖然戰敗,但想來他們本身應該也是損傷不小。如若此時我大楚以糧草相資,很有可能讓那些蠻狄不戰而退。”
隨著蕭漠的話聲落下,場上所有人卻都沉默了下來。
一半人沉默著,眉頭微皺,暗暗思索著蕭漠建議的可行性。其中,有張謙和王翰。
另一半人,則是不可思議的看著蕭漠,眼中滿是失望,乃至于怒火,其中,卻是以楚靈帝為代表。
“蕭漠!!你這么做是讓我大楚威嚴掃盡!!”
“在這個時候議和,乃是國恥!!”
“貪生怕死之徒!!”
片刻之后,御書房內突然喧嘩了起來,無數大臣紛紛出列,大聲斥責著蕭漠,神色激動。
而那些本已對議和之建議有些心動的大臣,看到這般場面,卻皆是沉默不語,讓蕭漠更是孤立無援。
然而。身處于一眾大臣的指責口水之中,蕭漠卻表現的依舊坦然,神色平靜,只是隱隱間帶著些許黯然。
這次御書房的議會。所有人都知道,蕭漠栽了。
一向對蕭漠最為寵信的楚靈帝,在蕭漠提出了“議和”建議之后,也是對蕭漠大加斥責,甚至奪去了蕭漠身上的官職。
而因為“議和”兩字,蕭漠也受到了仕林前所未有的評擊,多年來積攢的聲望,在短短一朝盡數散去。
原本對未來滿懷希望的蕭家,也因此事而蒙上了一層陰云,似乎再無前途。原本蕭漠是他們的希望和驕傲。但現在,卻又是因為蕭漠,讓他們在外面抬不起頭來。
但身處于風尖浪口的蕭漠,卻依舊保持著著平靜,只是在暗暗準備著。()
他知道。在如今的形勢下,他必然還會有重新起復的那一天。
而這一天,并不遙遠。
之所以提出議和之言,并非是因為貪生怕死,而是蕭漠在本著良心在做事。
所以雖然早已料到了后果,但在真正面對時,蕭漠只是黯然。卻并沒有后悔。
在蕭漠看來,在這個時候,是與蠻狄議和的最好時機。而議和,也是楚朝最好的應對方法。
議和,能為楚朝贏得緩沖的時間,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
平型關一戰。楚朝大軍雖然終究還是敗了,但在八賢王的指揮、以及朝廷的賞罰分明之下,卻是堅持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僅出乎了蕭漠的意料,更是展示了楚朝的骨氣與尊嚴。所以雖然敗了,但也造成了北方草原民族大量傷亡,贏得了對手尊重之余,卻也保留了楚朝最后僅存一片的遮羞布。
而如若繼續相戰下去的話,從平型關到長城,固然相距千里,中間多有城池相阻,但這些城池,無論是城墻的險峻、兵員的素質數量、指揮者的能力、交戰雙方的士氣,皆是不可同日而語!!
長城尚只能死死堅守一個月的時間,而這些城池又能抵御草原聯軍多久呢?
所以,如若繼續相戰下去,蠻狄必然會發現,原來楚朝大軍比他們想象中更加無能,跟平型關的將領、兵士大不相同,而攻打大楚城池,更是遠遠要比平型關之戰容易的多!!
這樣一來,楚朝僅有的尊嚴喪盡,北方草原諸民族對大楚僅存的畏懼也是不再,隨著他們不斷入侵,在見識到楚朝的繁華之后,貪婪之心,更會數倍增長。從此再也沒了議和的可能。
即使今后雙方依舊能夠議和,但在這一次入侵中見識了種種“市面”的北方諸民族,卻也絕不會像現在這么好打發,楚朝需要付出的代價,更是會成倍增長。
最重要的是,如果繼續交戰下去,南州以北,上百萬楚朝之民,尚未來得及逃走者,在蠻狄的野蠻性子下,恐怕會尸骸遍野,元氣大傷,更是蕭漠不忍看到的。()
可惜,對于蕭漠的苦心,卻是無人理解。
或許有人理解了,但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并沒有說出來。
在蕭漠被貶為民的這一晚,一向不合的丞相張謙、樞密使王翰兩人,突然聯袂來訪,三人在蕭漠的書房中整整談論了一個晚上,但究竟都說了些什么,卻是無人知曉。
相比較蕭家的黯然失望,楚朝朝野之間,所有臣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卻是更加恐懼慌亂。
隨著不斷有戰亂之地的難民逃到京城,所帶來的種種消息,讓原本對楚朝信心百倍的臣民漸漸的感到了無力與絕望。
在十八日草原聯軍攻陷了平型關之后,修整三日,在二十一日強攻涼城。二十三日,涼城破,涼城太守張伯自殺身亡,五千守軍或死或降。
而蠻狄在攻陷涼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屠城三日,涼城之內三萬余戶。無一幸存!!
三十日,草原聯軍強攻項城。次月三日,項城破,太守被俘。草原聯軍再次屠城三日,項城除了事先逃離的難民之外,一萬九千戶,無一幸存!!
兩次屠城,天下震驚。而兩座城池連三天都堅守不了就被草原聯軍攻破的事實,更讓世人絕望。
一時間,楚朝境內,到處皆是惶惶之色,京城之內,因為戰亂而逃難于此的難民。足有二十萬之巨,尚在路上的,卻還有更多。
不過,草原聯軍的兩次屠城,卻也為楚朝爭取了些許喘息的時間。趁著這段時間,大量的援軍紛紛趕到了北方,而北方空余的糧草、財物、牛羊,皆是朝廷的強令之下,被紛紛收集起來運往南方,許多尚未收割的田地,更是被一把火給燒掉了。
再加上八賢王之前在戰事不利之際。按照蕭漠所授的“破釜”之策,早已將北方各州多余的糧草南運,錢財皆是發放給眾戰士,所以草原聯軍雖然連破涼城、項城,但收獲卻并不讓人滿意,尤其是糧草。()僅僅只夠他們一月之需。
不過,草原聯軍卻并沒有因此而稍有沮喪,抱著南方更加富裕、糧草也更加充足的心態,依然是毫不猶豫的向南侵來,一路之上。但凡有楚民出現,不是被殺,就是被掠奪為奴。讓楚朝損失慘重。
北方糜爛,元氣大傷,恐怕沒有十年之功,根本無法恢復。
十日,草原聯軍破陽城。雖然并未屠城,但城中居民,卻盡數成了他們掠為奴隸。
十七日,郡城破。
二十三日,環城破。
草原聯軍,一路勢如破竹,而楚朝大軍,也因此士氣喪盡,抵抗也變得更加無力。
在草原聯軍看來,楚朝的天下,只需要半年時間,就能被他們盡數占領。
而這一個月,卻也是楚朝立國一百七十年來,最為黑暗的一個月,所有人心中都充滿了恐慌,京城已不再保險,很多人開始匆匆向著更南方逃去。
次月二日,當被朝野上下寄予厚望,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城高河深的宣城被破時,即使心志最為堅定之人,也是心中絕望。
要知道,當時各路援軍齊聚宣城,足有近十萬大軍,再加上宣城之險,竟然也只能防守五天時間!!
而隨著冬日將至,氣溫漸低,草原聯軍似乎也感到了時間緊迫,攻勢愈強。
五日,破何城。
九日,破慶城。
待到了十九日,京城之前的十七城,已是淪陷了十四城。
擋在京城前面的,只剩下河陽城、上元城和顯城。
其中,河陽城和顯城皆是小城,不僅守軍不多,城墻甚至不足三丈。以草原聯軍的兵勢,恐怕連兩天時間也無法阻擋。
而能成為京城屏障的,卻只剩下上元一城了。
事實上,北方各地所收集的糧草、財物、牛羊,皆是存在上元城之中,而上元城的兵力、防守,更還在宣城之上。
只是,在這個時候,卻再也沒有人會對上元城抱有信心,在所有人看來,上元城與其他城池所區別的,也不過是能多堅守幾日罷了。
而就在草原聯軍攻到河陽城下之時,楚靈帝的御書房內,再次群臣聚集,商量著應對事宜。
“陛下,事已至此,臣建議,遷都,議和,先行穩住形勢,再謀反擊之策。”
“臣附議。”
“臣附議。”
在楚靈帝向群臣詢問應對之策時,以上就是臉色灰敗恐慌的群臣對楚靈帝的答復。
兩個月前蕭漠提出“議和”建議之時,受到了群臣的全力斥責,稱蕭漠為“賣國辱國之小人”,但在此時的情況下,議和卻已不再是無法接受的建議,群臣甚至更進一步,提出了遷都的想法。
而曾與蕭漠有過深談的張謙、王翰兩人,此刻卻是對視一眼,神色間滿是后悔。
那日兩人之所以暗中拜訪蕭漠,正是想要搞清楚蕭漠的想法。而蕭漠也是毫不隱瞞,將他心中的想法一一說于張謙、王翰知,并希望兩人能夠替他說服楚靈帝接受議和之議。
然而,張謙、王翰兩人一來擔心他們在提出議和之事后,會像蕭漠那般千夫所指,聲望大跌,二來也是對當時的形勢存著僥幸之心,雖然皆是覺得蕭漠所言有理,但卻并沒有像蕭漠所希望的那樣試圖說服楚靈帝,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抵御著草原聯軍。
很顯然,兩人錯了。
但想要反悔,卻已是來不及了。
聽到群臣此時滿是“議和”、“遷都”之言,張謙和王翰卻是不由苦笑。到這個時候,對草原聯軍來說,覆滅楚朝已是翻手之間的事情,還會接受議和之事嗎?
然而,除了議和,兩人卻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所以在楚靈帝詢問他們的意見之時,兩人也只剩下了“附議”二字。
而在這個時候,楚靈帝卻也想到了兩個月前的蕭漠,長長嘆息一聲,滿是無力,心中更是后悔歉疚,蕭漠早在兩個月前就看到了此時形勢,并提出了議和之言,但不僅沒有被楚靈帝接受,反而被狠狠的斥責一番,更是丟掉了官職。
只見楚靈帝先是環視了眾臣一番,然后輕聲說道:“悔不該當日未聽子柔之言。”
隨著楚靈帝的話,群臣皆是沉默,腦中不由回想起在兩個月前,在被群臣斥責之際,蕭漠那平靜中帶著些許黯然的神色。
再次長長嘆息一聲后,楚靈帝問道:“各位愛卿,你們看來,此次前去議和之使臣,派何人合適?”
隨著楚靈帝的詢問,御書房內再次沉默,對于楚靈帝的目光,更是垂頭不敢與之對視,躲躲閃閃,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議和使臣,很有可能剛到草原聯軍那里就被蠻狄給殺死,又哪里敢在這個時候出頭?
看到群臣的表現,卻讓楚靈帝臉上不由泛起一絲怒色。
而就在這時,張謙卻突然出列,躬身道:“陛下,臣舉薦一人,以臣看來,議和之事,非此人莫屬。”
“何人?”
楚靈帝微微一愣后,連忙問道。
“蕭漠,蕭子柔!!”
張謙緩緩答道。
先小小的劇透一下,蕭漠在此時并不會贊同議和,也不會成為賣國賊,大家不用擔心。
逆臣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