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384章:完美的財政翻身仗

更新時間:2016-04-10  作者:夏烽原
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384章:完美的財政翻身仗
皇帝成了資本家,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國有資本在天啟九年,則在繼續消化北方市場,如今北方各省都納入了改革范圍,別說是國有資本的商業利益,就是政府財政稅收就在瘋狂的往上竄。

過去免稅的特權階級都交稅了,商人也全面交稅,盡管北方市場沒有南方市場繁榮,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經濟刺激等等手段下去,如今北方市場已經要比南方市場繁榮了,商業越發達,稅收越高。

朝廷財政在這樣的改革之下,已經越來越充裕了,而且這些年朱由校花錢也省,朝廷的財政赤字已經完全消除,每年還有盈余。

“皇上,今年內帑的錢還是沒花出去。”皇后張嫣最近有點發愁,內帑的錢不怎么該往哪花。

如今宮內話費,朱由校都是交給皇后去打理,內帑有多少錢也不是很了解,問道:“內帑還剩多少錢沒花完?”

“去年就剩下一百多萬,去年年底銀行那邊又分了五百萬過來。”張嫣有些無奈的說道:“這么多錢花得掉啊!宮內可沒那么多花錢的地方,各地賑災捐款也花不掉這么多錢。”

“分紅是有點多,既然花不完,那就拿點錢出來蓋個圖書館、博物館什么的也好。”朱由校想了想說道,皇家財團國有化之后,皇室還留有5的股份,去年盈利實際上達到兩千萬元左右,不過其中1500萬繼續用于財團投資,只有500萬元的分紅。

這是朱由校私人的錢。怎么花看自己喜好。

“圖書館?博物館?”皇后奇怪的問道:“圖書館是藏嗎?”

“對。就是藏。不過這個藏可以對外開放,只要是大明百姓都可以免費進去看書,還可以辦理借書證,把圖書帶回去閱讀。最重要的是,現在我們大明也需要建一個比較大的圖書館了,把各種孤本之類的書籍復印幾份備好,免得一些古籍失傳。”朱由校對皇后解釋道,“另外那個博物館就是收藏各種文物、古董。允許百姓買票進入參觀。”

“這些錢還是花不掉的話,那還可以再修一座皇家劇院,或者把錢投到皇家大學去,用來興辦教育。”朱由校說道。

“臣妾明白了。”張嫣大受啟發,頓時知道這錢該怎么花了。

對于花錢方面,朱由校還是很謹慎的,個人享受方面的東西不能鋪張,只要不寒酸就行。

花不完的錢用來建設圖書館和博物館,以及劇院、學校,都是功在千秋的事。

千萬不能學唐朝的李隆基。給他老子修個陵園就花了國家一半的財政收入,整天沉溺于個人享受。搞個什么梨園,盡管是發展了藝術,但也發展太過了。結果出了個安祿山,整個國家直接就完蛋了。

如今大明的國家財政和君主個人花費已經是徹底的分家了,已經不是剛登基那會算不清楚的糊涂賬。

國家財政收入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皇家不能再碰國庫一分錢。

當然皇帝還是要有收入的,否則哪里受災了,捐個款的錢都拿不出來,那就太寒酸了。

國有資本財團5的股份的分紅已經十分的恐怖了,這兩年財團資本迅猛發展,收入不斷增加,以至于此時朱由校的內帑錢多得都不知道怎么花。

不久之后,皇家圖書館和皇家博物館的建設項目就確定了下來,由皇室內帑出資建設,第一年先投個300萬元進去。

皇家圖書館和皇家博物館的建設項目得到了朝臣們的支持,一個個積極得不得了,一個個又捐書又捐文物的。

大明民間的藏書風氣很濃烈,各地到處都有藏,不過因為是私人所有,并不完全對外開放。

實際上這是大明兩百多年的國祚下來,那些有文化的群體嘗到了甜頭,充分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自然是非常注重文化的底蘊與教育。但一個問題也顯現出來,那就是文化壟斷比較嚴重。

特別是中國文化又精英文化,普通寒門子弟所受到的教育與富家子弟是沒辦法相比的。資源的不平衡,導致寒門子弟不容易出頭,除非是很努力,又有一定的天賦。

皇家圖書館則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圖書館,只要是大明子民,都可以進入其中看書。首先一個就是地方要大,朱由校直接把圖書館與博物館建在了王恭廠,那里地盤夠大,正好這些項目把災后重建也給搞定了。

皇家圖書館面積很大,收藏的圖書也非常巨大,并將圖書分類存放,各類圖書都有。什么文學、農業、軍事、小說、四書五經、百家典籍一應俱全,而且還擴印了不少孤本,對圖書的收藏活動將持續不斷的進行。

市面上出版的圖書,只要有價值的都收藏。

同時朱由校下令編寫‘天啟百科全書’,對萬事萬物進歸類總結,這將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工程。

不過誰讓皇帝有錢,而且還有人。

至于博物館,能擺放的東西那就多了。這年頭的大明,文物沒有外流,本國文物太多了。

能進皇家博物館的,不是具備代表某個時代面貌的古董,就是藝術價值極高的文物,光是抄家就弄到了不少頂級文物,何況皇宮里也有不少文物。

除了皇帝在往博物館送文物,朝臣們,還有國有資本財團的那些紅頂商人們,一個個都在向博物館捐贈文物。

天啟九年,皇家圖書館與皇家博物館的成立,對大明來說有重要的意義,皇家圖書館成為了一個官方收藏圖書,保障文化傳承的地方。只要是孤本和一些古籍,都會進行備份。以免因為戰亂和火災被毀。

同時還對許多書籍進行了整理。修編天啟百科全書。更是一個大工程,陸續參與到其中的文人多達上萬人。

這一系列的政策,就是在整理、發展文化資源。

博物館則變成了一個記錄著文明與歷史發展的地方,不過朱由校不會在博物館擺放其他國家的文物,那是一種炫耀行為,掠奪到海外文物,私下收藏就好了,光明正大的擺出來并不是很道德。

這個世界陰陽共生。有人做了好事,肯定也有人做壞事,這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個世界又是‘陽主陰從’,如果一個人做了壞事還怕被人知道,那么性質還不算太惡劣,如果一個人是光明正大的做壞事,性質就非常惡劣了。

就像是貪污一樣,偷偷的貪點錢,能貪去算本事。但光明正大的貪污,那就非常惡劣。

搶了別人的文物。還要公然拿出來顯擺、展覽,是非常沒道德的行為。大明作為一個文明國家。有時候壞事可以做,但不能做得光明正大。

不久之后,又成立了一個皇家劇院。這個劇院各取所長,不論本土還是西方都是來所不拒。葡萄牙人賣到大明的很多樂器,很快就出現了在了皇家劇院。皇家劇院倒是沒花多少錢,就是建筑花了點錢。同時養人花了一些錢,不過皇室也就養了一些樂器方面擁有特長的藝人。

各種戲曲之類的藝人,全部看市場。

皇家劇院成立開始,就是走半市場化模式,能吸引觀眾買票入場觀看的藝人留下,混不開的藝人讓道,沒有公家鐵飯碗給他們吃。通常能進入皇家劇院的藝人,都是闖蕩出了一些名氣的。

皇家劇院剛成立,便在這樣的經營理念下火爆了起來。皇家劇院的設施最為氣派,而且還充滿藝術氣息。而且請的又是各省名家藝人前來演出,更有各種音樂表演,很快就讓皇家劇院變成了代表大明藝術巔峰的殿堂。

能有這樣的效果,無非就是整合優良資源。而那些有名頭的藝人,同樣喜歡去皇家劇院表演。皇家劇院不僅給的報酬高,而且這代表著一種官方的認可。上過皇家劇院的舞臺,那相當于是給皇帝表演。

盡管朱由校僅是偶爾帶著皇后和妃子們出宮去看表演,并不是天天都去。但這并不重要,只要上了這個舞臺,那些藝人的出場價馬上就漲。

以至于很多接到邀請的各省藝人,不辭辛苦的趕到京城到皇家劇院表演。

很多藝人來到京城之后就在京城扎了根,此時的京城稱之為遍地黃金都不為過。這里不僅是大明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當前國有資本財團的大本營,也發揮著經濟中心的作用。

北方物產盡管沒有南方豐富,但隨著不斷的對外擴張和海外殖民活動,輸送回來的物產也極為豐富。

在這里權貴遍地、富商遍地。而且這里是天子腳下,沒有什么權貴敢在這里亂來。特別是經過一番改革之后,這里行政效率高,而且也比較人性化。

此時的京城,有發展藝術的經濟基礎。有足夠龐大的消費群體,日子好過了自然要享受,能養得起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藝人。

特別是權貴多的地方,很多人過的閑啊!有大把的時間去看戲聽曲,而一些很富裕但人們卻很忙的地方,這些藝人的生存土壤則沒那么旺盛。

此前給那些鹽商唱戲的揚州藝人,此時大部分都跑到京城來了。揚州的鹽商沒落了,沒那個經濟基礎,也沒那么多閑人捧他們的場。不過朱由校對戲曲并不是很癡迷,平時看也會看一些,但更喜歡聽純音樂。

在樂師們的努力下,各種本土、西方以及少數民族樂器相結合之下,玩出了諸多花樣,一個曲子用不同的樂器相配合演奏,有許多新鮮感。

整個京城在朱由校的治理之下,此時已經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戰爭的陰影已經在北方消退。

南方只要不改革,顯然也不會有什么戰爭,南方一旦發生戰爭,肯定是因為改革的原因。

反倒是西南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這個年代的西南地區漢人并沒有那么多。因為沒有經歷明末亂世,沒那么漢人因為戰亂跑到西南。

西南土司太多,漢人數量不夠,在西南地區改土歸流并不是那么容易,現在明王朝在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的條件完全并不上滿清時期。

不過西南暫時倒也沒什么叛亂,盡管依舊天災不斷,天下總體還算是太平的。

這樣的天下太平,卻是建立在外部擴張和對外貿易掠奪之上的,天啟九年年末,一支商船隊在膠州灣揚帆,這支船隊一路向東,前往檀香山和美洲西海岸。這支船隊擁有三十多艘商船,滿載人員與貨物,一個月后,又有五十多艘商船前往美洲,這些商船不斷的駛向美洲,拉開了開發美洲的序幕,并且正式開通美洲貿易航線。

此時的大明,已經擁有四千余艘遠洋商船,這些商船為大明帶回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

但對于此時的大明來說,船還是太少了。

大明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并不是以完全的追求更多貴金屬為本質目的,掠奪世界的貴金屬是需要不斷進行的,但大明更需要的是各種資源,例如糧食和各種工業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隨著對海外開發的不斷深入,為了運輸這些大宗商品,需要的商船也越來越多。

大部分商船實際上都是在東北亞、中南半島、南洋、澳洲,以及大明沿海跑運輸,運輸著規模越來越龐大的大宗商品。

朝廷此時已經不再動用徭役在京杭大運河運輸糧食了,北方各省所需的大米都是直接從臺灣、中南半島和南洋運到北方港口,效率完爆河運,成本降低許多倍。

大明的危局已經被朱由校給盤活了,到了年末,朝廷全年的財政收入進行全面統計之后,達到了驚人的62億元,財政收入完美的打了個翻身仗,并經開始呈現出碾壓南方財閥的局勢。

大明的雙王格局,已經快要分出勝負了。

那些向政治伸出觸手的江南資本,根本比不上朝廷財政增長的速度,以及國有資本成長的速度。

在朝廷的多方位圍堵之下,大明的大資本商人勢力已經被遏制了資本成長空間,而國有資本則在快速增長。

北方經濟能有如此快速的發展,最大的秘訣還是發行了紙幣,避免了貨幣緊縮的現象發生。扼殺生產的往往不是通膨,而是通縮,天災時糧價暴漲,往往會造成受災地區產生嚴重的通縮,天災過后大家都沒錢了,而奸商們又不把錢花出來,進而產生大量失業,隨之而來就是洶涌的土地兼并,直接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天啟九年北方市場在紙幣的大量發行下,產生了輕微的通膨,對經濟非常利好。

貨幣多了,帶動商品生產規模的增加,貨幣依舊值錢。貨幣量多了,稅收自然也快速增長。

財政收入的快速上漲,實際上還是改革所帶動的。隨著北方各省全面納入改革,接下來幾年稅收增長速度則會放緩。(

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384章:完美的財政翻身仗

上一章  |  重生明末當皇帝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