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262章:漁業法案
朱由校設想中的漁業確實是很有前途,只要工廠船足夠大,那么到遠洋去捕魚,將會變得非常安全。因為大船可以抗風浪,只要船足夠大,沉沒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而且漁業不僅僅是在北海道和阿拉斯加這些地方有前途,中國沿海的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作為中國四大漁場,在漁汛季節的捕撈效率也非常高。
根據后世專家的估測,中國沿海的漁業捕撈量在800萬噸,超出這個標準就會影響可持續性發展。后世中國沿海已經嚴重捕撈過量,到處港口的漁船弄回來的都是一些小魚苗,沒長大就被捕撈了。
有人可能會疑惑,為什么海洋漁業那么有前途,為什么大明沒有發展起來呢?甚至連沿海捕撈量都不是太大。
原因非常簡單,一個是造船問題。這個時代的大帆船沒有那么多,很少被用來當漁船的。畢竟造船業,在明代中后期都是靠民間力量進行發展,加上明王朝對海洋利益的無視狀態,造船業發展比較緩慢。
二是儲藏技術不行,因為這個國家是有鹽稅的。哪個漁民能奢侈的用大量的食鹽去腌魚?就算是用便宜的私鹽去腌制,也不敢拿到市面上去銷售,那樣不僅出動官府的鹽稅利益,也觸動了鹽販子的利益。
因此漁民就算是在近海捕魚,只能將漁獲曬成魚干,但那樣比較麻煩,有時候要是沒太陽了,可能沒曬干之前就臭了。不像腌制的魚,只要掛起來晾到半干就行了,對陽光要求不大。
沒有廉價、合法的食鹽支撐,就更別提什么遠洋漁業了,就算是能開到茫茫大海上捕魚,沒運回來魚都臭了。
所以要發展漁業,一是要有大船。以及海洋定位技術。大船現在大明有,六分儀也能很好的定位位置。二來要有鹽,大明如今食鹽產量過剩,理論上是有足夠的食鹽支撐漁業。三是要有市場。大量的腌魚出現在市場上能不能賣得掉呢?百姓要是不喜歡吃怎么辦?中國可沒有什么歐洲人那樣齋戒日只能吃魚的宗教習俗。
朱由校考慮了一會,突然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無他,鹽水爾!
立即讓人召見沈潅。正在內閣處理政務的沈潅,只得放下手頭的事情來到乾清宮。
“陛下。召臣覲見可是有什么要事?”沈潅對皇帝問道,朱由校微道:“愛卿所料不錯,如今我大明南北皆缺糧。朕思來想去,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皆大有可為。”
隨即朱由校將想法說了出來,“海洋中漁產無數,雖不能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以當代的捕撈手法,卻是取之不盡的。若是我大明能從海中獲得大量漁產,就可以活人無數,糧食不足的問題便能大大的解決。”
“陛下。這海中有魚不假,但魚還沒運回來就臭了、爛了。”沈潅有些哭笑不得,皇帝的思維還真是跳脫。
“可以用食鹽腌制。”
“若是市面上出現大量腌魚,那鹽稅必然受到影響。”沈潅說道,朱由校微笑道:“鹽稅雖受影響,鹽稅雖然重要,但百姓吃飽肚子更為重要。我們先算一筆賬,看看朝廷是虧了還是賺了。”
沈潅頓時洗耳恭聽,朱由校說道:“如今食鹽是二十文一斤,腌制一斤魚肉用鹽二兩。一斤腌魚肉如果售價是5文錢。那么朝廷還是賺了,我們用大船在近海漁汛時期捕撈魚群的成本就非常低。因為腌魚雖然在帶咸的情況下會受到百姓歡迎,但鹽稅并不會遭到太大的沖擊,該用鹽的地方還是得用鹽。就算是有影響。朝廷也能從漁業上賺回來。這些腌魚的成本不會超過2文一斤,就算是賣5文錢一斤,我們還有3文錢可賺,足以彌補鹽稅的損失,何況鹽稅在百姓富裕后,并不會因此而減少。反而還會繼續上升。”
“最主要的是,發展漁業非常劃算。可以帶動大量就業,因為我們發展漁業需要大量漁船,就需要更多的造船工人、伐木工人。而漁業的產出,足以補充這些造船工和伐木工所消耗的糧食,并且還有大量的盈余。同時發展漁業可以讓我們大明向外大量移民。移民之后不僅可以開發漁業,同樣可以開發牧業、農業,還可以帶動各種海洋貿易。”朱由校這筆賬算下來,沈潅有些目瞪口呆,“而且大量的漁產可以讓我大明養活更多的非農業人口,如今天災頻發,首先考慮的還是如何養活百姓。”
“那,那陛下可能保證一定能捕撈到便宜的漁獲呢?”沈潅聽了這筆賬之后也十分心動,不過他對海洋并不是太了解。
“就我大明近海,渤海灣、舟山等地,每年都會有漁汛,大量魚群成群結隊,只需改良船只、網具,便可大量捕撈,一個漁民一個漁汛季節下來,其收獲是耕種所獲的十多倍。而在海外蠻夷之地,還有更多豐饒的漁場。我大明如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生產力最高的國家。只要把資源投入到海洋之中,完全有能力征服那些蠻夷之地。”
“陛下圣明,若要發展漁業,漁民依舊無法承受鹽稅,朝廷必須特批低價鹽給他們使用才行。”沈潅服了,盡管他對到處欺負弱小民族持保留意見,但對于皇帝想出來的這個用漁業養活大明百姓的方法卻是徹底服了。
朱由校說道:“朕決定以漁業公司為主力來發展漁業,那些漁民缺乏資金,沒辦法建造大型捕魚船。朕要內閣以最快速度出臺法案對全國的漁民、漁業公司形成管理。主要目的就是在大明近海漁場,對大型漁船的捕撈采取配額捕撈制度,避免漁場因為過度捕撈而被毀滅。普通漁民如果要擁有大型漁船,也必須讓他們成立漁業公司。同時還要明確休漁期……”
配額制這種制度是非常超前的,在沒有出現拖網船之前,基本上不可能將近海的漁場捕撈枯竭。
但等拖網船出現后,再搞配額制必然是在漁業資源大幅度減少的請款下。而且到時候要采取配額制又損害漁業從業者的利益。
所以朱由校決定在發展大規模漁業之前就制定捕撈配額,使得配額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另外要在拖網船出現之前,將休漁期這個制度普及開來。
這個年頭雖然沒有官方的休漁期之說,不過因為航海技術和捕撈成本的限制。所以捕撈是錯開了漁種產卵期的。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終有一天會變成全年都可出海捕撈的狀態。
休漁期也可以先行出臺,當然漁民的小漁船可以不在限制之內,但擁有大噸位漁船的漁業公司必須限制。
沈潅在乾清宮待了將近一個時辰之后這才出來。不久之后內閣就制定出了《大明漁業法案》,并成立了一個漁業部。
該法案規定,沿海一切超過五百料(150噸左右)的漁船,必須到漁業部登記造冊,并成立漁業公司。
漁業公司在大明各漁場。施行配額制捕撈,具體多少配額才是最佳,還在求證之中。但并不妨礙先制定配額,渤海灣漁場的配額制定為每年15萬噸,舟山漁場每年配額定為20萬噸。
同時內閣發出政令,朝廷將向漁業公司特批食鹽,價格為1文錢2斤。同時規定了漁業公司的成立標準,必須具備至少一艘噸位超過150的漁船,注冊資金為3000元。
《大明漁業法案》還規定,捕鯨必須獲得朝廷特批牌照。未獲得捕鯨牌照的漁業公司不得捕殺誤入港口之外的鯨魚。
之所以頒布這樣的捕鯨限制,主要是考慮到民間捕鯨船一旦嘗到了捕鯨的甜頭,肯定在捕鯨的過程中只要鯨油,而不要鯨肉。會如同近代西方人捕鯨那樣,把鯨肉丟回海中,以追求一次出航捕鯨能獲得更多的鯨油。
如果由皇家財團捕鯨,則可以將鯨肉都切割下來腌制,然后運回大明,從而避免浪費資源。而且和鯨油相比,鯨肉才是大明能讓普通老百姓填飽肚子的東西。
《大明漁業法案》出臺后。在《大明日報》的報道下,很快整個大明的商人都意識到了海洋漁業所蘊藏的巨大利潤。
漁船完全不是問題,這兩年官方和皇家財團都在大量訂購船只,民間造船廠都接到了很多訂單。大明的造船業這兩年發展十分迅猛。特別是皇家資本所投資的造船廠,在遼東收復之后,更是在遼東灣地區投資了兩個規模巨大的造船廠。
保鮮也不是問題,朝廷有特價鹽批下來。
頓時很多商人都躁動了,紛紛開始聯系造船廠訂購漁船。特別是北直隸商人,漁業成為了一個新的投資亮點。
皇家財團自然是少不了的。皇家財團首先是加大了造船業上的投入,大明需要更多的軍艦、商船、漁船。
同時皇家財團開始成立漁業公司,并且打造捕鯨船隊。大明確實對捕鯨比較陌生,但很快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因為荷蘭人會。
皇家海軍當中如今有大量的荷蘭雇員,這些荷蘭人都是被之前的海戰中被俘的,因為贖金要價太高,荷蘭人放棄了贖回這些荷蘭人的想法。所以這些被俘虜的荷蘭人為了不被丟進礦洞里挖礦,只能選擇給大明海軍服務。
這年頭的荷蘭人在捕鯨方面有很大的投入,一個捕鯨船隊往往有上萬名的荷蘭士兵跟隨。被俘的荷蘭軍官和士兵,不少都接觸過捕鯨業,所以很快就解決了大明捕鯨業面臨的業務不熟的問題。
除了捕鯨業民間資本進入受限之外,其他漁業捕撈民間資本都可以進入,不過沿海漁場的捕撈配額要花錢購買。當購買配額數量超出朝廷制定的配額量時,則朝廷再考慮增加捕撈配額。一旦漁場產量下降,則將減少捕撈配額,以保護漁業資源。
皇家財團除了會在漁業豐富的近海漁場購買配額,并進行捕撈之外。主要的捕撈海域還是海外的漁產捕撈,北海道漁場顯然就成為了率先被盯上的地區,這里不僅有大量的魚群,還有大量的鯨魚。
皇家海軍在年底也做出了相應的配合計劃,將在明年開春后護送三萬移民前往北海道,為該海域的漁業捕撈提供足夠的勞動力。并且將向北海道派遣海軍陸戰隊一千人,朝廷官方也將在北海道建立行政區。
同時在天啟四年,海軍將以北海道據點為補給點,向北美阿拉斯加區域進行探索。(
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262章:漁業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