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 第887章 大清崛起
“大清國運,在此一戰!”
當朱重八的吼聲響起時,滿場的軍官站得筆直,一動不動,只能聽見各自粗重的聲,每個人都是神色激動,臉上肌肉一抽一抽。
他們等這一日等的實在太久了。雖然五年前大明皇帝陳宗道就批準了大清國和大西洋總督府聯合提交上來的“助元剿賊”案。同時還命令大明內閣幫助大清國在江都券業市場上發現一億貫天道票作為“助元剿賊”的軍費,還命令大西洋艦隊隨時準備向清軍提供支援。但是直到今天,耶穌天國的耶穌好漢爺已經在天京克拉科夫當了十年天王。還和大元國的軍隊在易北河一線反反復復打起了拉鋸戰……
或許是因為得到了大明大西洋總督府提供的武器,或許是因為組建了黑森團練軍,總之大元朝不僅維持住了易北河中下游的防線,還在易北河以東,依托易北河支流弗哈爾河水運建立起了柏林大營。
而耶穌天國一方,在初期的勢不可當之后,就是各種各樣的荒唐。首先是耶穌天國根本無法擺脫“耶穌下凡”的教義,也就無法和任何一個外國建立起比較正常的外交關系。
因為耶穌天國的領袖是耶穌本人,基督教世界當奉其為主,天方教國家則應該視其為真神的使者(穆罕默德封耶穌當了前輩先知)……羅馬大公教會和埃及的馬木魯克蘇丹當然不能接受這么一個存在了。畢竟羅馬和埃及都沒有進入民族主義或種族主義的時代,宗教在這基督教和天方教國家中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上的。
同時,耶穌天國又認為太一神和孔夫子還有陳德興都是神,認為陳德興和耶穌是同一個等級的神。如果耶穌好漢爺沒有下凡這也沒什么,或許天道教神圣派會在乎,但是世俗化程度很高的科學派根本不會在乎。可問題是索倫全這個活耶穌還在世呢!這位活耶穌認為自己應該和陳德興稱兄道弟,那不等于是大明圣人陳宗道曾祖父一輩的神仙?這個輩份擺著,大明帝國自然不會和耶穌天國有什么正常的交往了。而且陳宗道這位大明圣人是一心一意要當地球球長的,怎么能容忍一個不向自己俯首稱臣的耶穌天國存在?
于是,在耶穌天國鬧起來之前全都支持他們的外部勢力。現在全都成了耶穌天國的敵人!而在大元國內(耶穌天國之亂當視為大元內戰),反對耶穌天國的勢力居然也非常強大。不僅僅是大元國的旗人將天國視為死敵,就連大元國的士大夫也一樣反對耶穌天國。因為天國的根底畢竟是窮人造反,索倫全依靠的都是被士大夫地主壓迫的底層歐人。一朝掌權自然要搞點均貧富的事情,也必須清理一下大元國在基層的統治基礎——士大夫地主。
當然,大元內外部也不是沒有支持天國的力量。在外部支持耶穌天國的就是大同黨,支持的方式就是寫文章……哦,還派過代表通過共濟會的路子進入過耶穌天國。去向索倫全推銷大同主義,不過沒有見到忙著替上帝家“造人”的索倫全,只見到了他的弟弟索倫干。
索倫干還真的對大同主義很感興趣,還在大同黨革命者的幫助下弄了個《天國新策》獻給索倫全,提出要平分土地給農民,還要利用國家的力量發展工商,修造鐵路,開發礦山云云。索倫全倒也同意了索倫干的主張,只是耶穌天國忙著打仗,根本無力貫徹這個《天國新策》。只是在平分土地上做了些事情,結果把大元國的讀書人徹底得罪死了……
而真正能給索倫全的耶穌天國提供一些幫助的,就是混成了黑幫的共濟會了。可是失去了大清國和神圣羅馬帝國的支持,共濟會又能拿出多少力量去支援耶穌天國呢?他們無非就是幫著走私一點武器彈藥罷了。
可是即便如此,耶穌天國依舊不是大元國能夠戰勝的。就在一個月前,耶穌天國的大將甘秀夫率領十萬耶穌圣兵打破了柏林大營,還趁勢一舉將戰線推過了易北河!
幾乎就在同時,耶穌天國的另外一個巨頭關赫貴率軍攻破了位于北匈牙利的佩斯大營,隨即將元兵逐出了北匈牙利(包括后世的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徹底切斷了南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奧地利的聯系。實際上就是將這兩塊地盤變成了飛地。
現在。被隔絕在南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的元軍孤立無援,又將面臨耶穌天國大軍的討伐。走投無路之下,大元國的巴爾干總督巴圖爾阿桂只好親自前往盛京向大清國投降——雖然大元國早就簽署條約,同意以割讓南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為條件換取大清國出兵助剿。但是由于朱重八一直拖延出兵。靜觀大元國和耶穌天國之戰。因此割讓也就沒有履行。
不過現在,朱重八終于等到出兵的時機。他要的本來就不是南匈牙利和保加利亞,而是整個大元國。
巴圖爾阿桂和他麾下的兩萬八旗兵,五萬歐人新附軍的歸順,就是朱重八五年來所日夜盼望的。
其實這七萬人的戰斗力,在朱重八看來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早在元兵佩斯大營被耶穌天國攻占之前。朱重八就下達了總動員令。不僅清八旗壯丁全體動員入伍,就連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兩個大清藩屬都得到了出兵三萬的任務。二十四萬清軍,六萬番兵,已經動員完畢。
而且,天道騎士團也在差不多的時候完成了動員,超過十萬人的大軍已經集結到了基輔城。兼任騎士團總團長的光明左使楊逍也親到基輔坐鎮。
但是,巴圖爾阿桂所帶來的元八旗和歐人新附軍,還有避居在保加利亞公國和那海省的官僚士紳,卻是大清取元而代的帶路黨!有了他們的帶頭和配合,大元國內的官僚士紳,一定會爭先恐后投靠到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大清國一邊。
大清國王朱重八此刻已經全副戎裝,站在隊列前面,身邊侍立的是徐達和李善長這對大清文武雙璧。面前就是超過兩千名這個時代第一流的陸軍軍官,他們是大清陸軍的精華所在!
清軍的三角日月龍旗。就在朱重八身后獵獵飄揚。上千軍官全都以最標準的軍姿站立,滿身都是肅殺之氣。頭頂是歐羅巴的藍天——比江都和北京的要藍多了!身邊是波濤起伏的馬爾馬拉海。大西洋艦隊所轄的地中海分艦隊的旗艦。排水量高達2500噸的澳門號戰列艦高大桅桿舉目可見。
地中海艦隊已經調集了上百艘戰艦商船,隨時可以將數萬人的清軍官兵海運往多瑙河入口處的那海港。
眼看著大清幾代君王的夢想就要成真,朱重八竟然一時語塞。
“我大清的國運,諸君還有我大清三百萬國人的前途。就在此一戰……諸君的祖宗和寡人的祖宗都是篳路藍縷一路從東方大明而來(清八旗里面已經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很可能有什么韃子血統了),在小亞細亞,在歐羅巴繁衍生息,繼續力量,無非就是要在歐羅巴這個極西之地。再造一個華夏家國!百年以降,吾父吾祖,為了我們這個國,無時無刻不是奮發努力(奮發努力生孩子?),為的就是今日今朝,寡人與諸君可以共同奮斗,在神洲之西,開創一個不亞于大明的華夏大國!”
這是朱重八第一次喊出要把大清搞成和大明一樣……這可有點禮崩樂壞了!但是所有的清軍軍官都是面不改色,只是靜靜的聽著。
他們都是幾代清八旗子弟,絕大部分人都沒去過大明。大清和新大陸諸國也不一樣。不是吸收大明移民的地方。而且大清還是信奉神圣派天道教的。所以這些大清的軍官對大明帝國這個龐然大物并沒有太多的敬畏。
對于這些清軍軍官們而言,建立一個如同大明一樣的大帝國,根本就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
朱重八目光炯炯,掃過他的軍官們的面龐,突然又高聲大喊:“諸君可愿隨寡人開疆辟土,將大清和華夏的旗幟插遍歐羅巴之地!?”
“大王所命,臣等無有不從!”
“臣等愿隨大王踏平歐羅巴!”
在場的軍官,都同時吶喊起來,發出了隱藏在胸中不知多少日子的心聲。
朱重八這才浮出了淡淡的笑容,看著他的軍官。軍心已然可用。其他的,就要看他的運籌展布了。說真的,他并沒有必勝的把握。不過能做的準備,他都已經做了。只等他的清軍在戰場上展現實力了!
“……元國巴爾干總督巴圖爾阿桂現在已經是寡人的臣子了,他手下的兩萬八旗,五萬新軍,也都一并歸順我大清了!他掌管的那海省(南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公國,從今日起也是我大清的國土了!現在孤王下令,大清全軍進入戰時狀態!各部立即備足糧彈。按照陸軍參謀部下發之作戰計劃行事,隨時準備登船向保加利亞和匈牙利開進!”
隨著這一聲聲令下,大清國百年來的夢想,就要成真了!
百年的準備,特別是耶穌天國戰爭爆發后的數年的精心布局。實際上已經讓這場戰爭變得毫無懸念了。無論是耶穌天國還是大元國,都不是所謂的民族國家,也沒有什么高效率的國家機器。即便治下的人口數以千萬,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力量組織起龐大的軍隊。
在耶穌天國一方,雖然動輒出兵十萬二十萬,但是真正能戰的還是埃森礦區的拉出來的幾萬老兄弟。不過這些老兄弟打了那么多年,有些升官發財,有些筋疲力盡,大多都已經拖家帶口。也沒有了昔日那種拼勁兒了。
至于大元國,看看他們這些年和耶穌天國打的爛仗就知道了。
三十萬按照最新的大明陸軍操典組織訓練起來的軍隊,還有十萬天道騎士團的戰士,就這樣如潮水洪流一樣殺向歐羅巴遼闊的大地!
他們先是在引狼入室的元國官紳的配合下花了兩年時間,“穩扎穩打”的消滅耶穌天國。朱重八還利用自己實際主持戰局的機會,將一早已經投靠自己的大元巴爾干總督巴圖爾阿桂還有他的幾個手下,都一一扶上了波希米亞巡撫(波希米亞公國被耶穌天國攻滅)和波蘭總督的保座。同時又讓大清國派出的“顧問”實際上掌握權力。
而在大元國最大的武力支柱,由一批終于元朝的德意志書生組建的黑森團練軍費勁力氣打下天京克拉科夫后,朱重八又毫不猶豫的接觸了他們的武裝,逮捕了全部的黑森團練軍頭目。還假傳大明皇帝圣旨,宣布討伐大元國!
早就在長期戰爭中耗盡了最后元氣的大元國,根本就無法對抗兵強馬壯的朱重八。僅僅在朱重八發難后的三個月,清軍就浩浩蕩蕩開進了巴黎城。大元末代大汗倉惶登上了開往香港的帆船,隨后又輾轉前往大明定居。子孫都成了大明貴族……
而大明皇帝,那位死后得了個“高宗武皇帝”謚號的陳宗道,對朱重八的胡作非為卻只能隔著幾萬里地跳腳。因為得到大清滅元消息的時候。陳宗道正在督軍攻打日本天道國……他以為壓服和削弱大元的目標已經完成,于是就將天道教神圣派的光明右使,也就是日本天道國的首領大谷琳招到了北京,要求對方擁戴自己兼任日本國王。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小事一樁,因為大谷琳本來就是他從一堆候補圣女中挑選出來,又調教了十年,才送回日本去的。可是結果卻讓他大跌眼鏡,那個女人居然在陳宗道提出要兼任日本國王的第二天切腹自殺了。于是,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事情,變成了一場長達八年的戰爭,史稱“日本八年抗戰”……(
奸雄天下 第887章 大清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