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八百三十章:五年計劃(上)
在華夏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條路十分的有名,這條路叫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從東方一直延伸到世界島的中間,也就是中亞。不但使得世界島上無數文明的商品得以東來西往地流通,于文化的交流上其實也起到輔助作用。
絲綢之路最開始是出現在西漢時期,不過這個時期的商路只是通到昭武九姓附近,最遠不過是抵達當時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這個時候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已經不是歐西德莫斯王朝統治,是由一個叫歐克拉提德斯的王朝統治。西漢皇朝甚至就沒有接觸到當時中亞霸主帕提亞帝國,主要的交流對象也不是歐克拉提德斯統治下的希臘巴克特里亞,而是月氏國和部分的北薩迦人、克什米爾人、奧丹巴羅人等等。
到了東漢時期,絲綢之路的路線才往西擴展了那么一些,這個時候東漢皇朝在占領西域之后已經與貴霜帝國領土上接壤,絲綢之路也達到了帕提亞帝國境內,但是對于更西邊的一些國家和當時的西方霸主羅馬帝國可謂是一無所知。
事實上不管是西漢、東漢還是其后歷史階段的楊隋和李唐,絲綢之路都沒有遠達歐羅巴大陸,觸手最遠也就是抵達抵達中海附近,那么華夏文明和歐羅巴各個文明的交流在李唐之前可以說是不存在的。
在這么一段歷史時期中,特別是到了楊隋之后的李唐,突厥人長期阻斷絲綢之路,也是因為吐蕃帝國的崛起,絲綢之路其實已經是荒廢狀態,一直是到趙宋的建立都沒有恢復陸地上的絲綢之路。
趙宋皇朝從建立到滅亡,華夏族群的西北和北疆一直都是處于被擠壓和截斷狀態,趙宋皇朝也就另圖蹊蹺打開了海上的絲綢之路,那是建立在趙宋皇朝重視商業收稅,也是趙宋治下的船舶發展之鼎盛,因此才有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現。
上古先秦時代結束之后的歷代中原皇朝,他們并不是沒有試過向西邊繼續擴張,可惜的是匈奴率先崛起,西漢皇朝應付一個匈奴已經疲于奔命有點招架不住,哪有多余的力量向西開疆擴土,僅是能做到將手伸到西域,再遠就沒有余力了。
先后有匈奴、鮮卑、突厥等等的草原勢力崛起,歷朝歷代光是應付草原上的胡人勢力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和力量,華夏族群也徹底失去了領土擴張的機會。
“如果說什么階段最適合我們這個族群進行擴張,莫過于屬于我們當今的年代。在如今,匈奴還沒有完全崛起,草原上的呼揭、丁零、東胡、屈射、渾庚、烏孫、堅昆等等勢力并沒有被整合,草原上也沒有出現我們難以征服的霸主。”呂哲用著炯炯有神的目光掃視在場的官員們:“放棄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注定是要受到子孫后代的咒罵和鄙視。”
真是那樣的道理,上古先秦華夏族群沒有完成統一也就罷了,趙氏贏姓皇朝建立起來曾經有迅速向外擴張的野心和實力,可是始皇帝僅僅是完成了奪回河套和征戰嶺南的目標就駕崩,始皇帝駕崩之后的大秦帝國在內亂中崩潰瓦解。
有信心和野心向外開拓的趙氏贏姓皇朝被另一個皇朝取代之后,華夏族群統治者更多的精力是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以及對內進行鎮壓,隨著疆域周邊的各個異族崛起,也是因為內部力量未能得到最大的整合和利用,華夏族群真心是沒有了向外擴張的實力。
辜負了族群本身具有的絕對優勢,也辜負了老天給予的“天選之民(國)”的地位,等待想要向外開拓的時候發覺周邊的異族已經不是那么好對付,華夏族群此后就像是被老天給遺棄了那般,歷朝歷代只能是被動地防御,難以主動尋求向外開擴的機會。華夏族群的版圖被限制在東漢最強時期占有的那些土地上再難向外邁出一步,很多時候甚至是因為打不過異族被壓縮了生存空間。
“我用了十年的時間從無到有,從夷陵出發,擁有了南郡、衡山郡、廬江郡……一直到統一戰國時期的長江以南華夏舊地,攻下了嶺南置地數郡,拿下了百越諸族的土地。”呂哲說話的時候感覺很有力量:“出兵中原之后,兩年之內拿下中原在內的遼東、北疆廣闊土地,也從匈奴等胡人那邊奪回了被侵占的河套。不止這些,我們的軍隊還從胡人那邊侵占了至少一百八十萬平方里。”
唔?呂哲說的是新計數單位的里,不是上古先秦的一里三百米,是一里為五百米。帝國的計算單位已經革新,毫米、厘米、米、里、公里已經運用。那么實際上,呂哲在草原的擴張之勢從草原部落那邊侵奪了九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有人抬來了被卷起了的山川輿圖,懸掛起來的地圖長達七米、寬為五米,繪畫的疆域圖包含了帝國目前的全部疆土,也將周邊的局部區域給包括了進去。
“看看這里,”呂哲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手里拿著一桿木棍,他點了點草原的位置:“我們距離狼居胥山只剩下不足四百里,”然后又點了點西北的區域,“距離浚稷山不過是二百里,”,他將手里的木棍遞給旁邊的燕彼,隨后說道:“未來的五年之內,我們的軍隊必須要拿下狼居胥山和浚稷山,包括其周邊的土地。”
“王上,草原深處的胡人大批集結南下,若是能夠重創乃至于殲滅南下的胡人,或許二年之內我們就能夠達到將疆域開拓到狼居胥山和浚稷山的目標。”蘇烈大大地咧著嘴。
缺心眼的蘇烈一直都是在禁軍序列,長久以來是最為梅鋗的副手。
梅鋗現在的官職是中郎將軍團長,統率五萬禁軍駐扎在南陵城邊上的江陵附近。
大批草原胡人南下,國防軍序列的很多軍團先先后后開拔北上,開拔進入到作戰位置的軍團已經達到十一個,其中有兩個是以后要還給扶蘇的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混編軍團。
駐扎在中原、遼東、北疆、西北的國防軍序列下的軍團,他們也接到命令進行準備,一旦草原上的戰事不順利,他們就將作為第二梯隊北上增援。
南陵城包括其周邊長期駐扎著禁軍,原先的禁軍中的十萬騎兵部隊被改建成為國防軍序列下的第十三和第十四騎兵軍團,近期經過招募和整編禁軍才由組建起了一個騎兵軍團。總數十五萬的禁軍中,一個騎兵軍團也在做北上增援的準備,兩個混編軍團暫時沒有得到備戰的指令。
梅鋗是禁軍中騎兵軍團的中郎將軍團長,他與蘇烈會被召回南陵并進入宮城,是呂哲需要兩人了解北疆近期的事務,也要求兩人研究北疆的地理面貌和氣候等等情況。
重創或是殲滅南下的胡人,為此整個帝國都在高速地運作之中,光是為了準備即將到來的曠世大戰,南邊各地的糧食就在源源不斷運輸前往北方,各地的作坊、工廠將生產出來的各類兵器上油包裝又是運往北方。
“我們需要更多的士兵,”作為執政府的蕭何,他這么說有自己的理由:“我們需要開拓南邊更多的土地,僅僅是三十萬的屯田兵已經顯得不足,我們至少需要五十萬的屯田兵。”
帝國目前的糧食儲備是不少,但是北疆的曠世大戰一旦開始,原先儲備的糧食絕對是要像流水一般地消耗掉,經過執政府的計算,若是無法在二年之內讓北疆之戰產生結果,帝國的糧食將會達到警戒線,要是北疆之戰超過二年以上,帝國將會出現糧荒。
“不現實吧?”蒯通當然希望軍方進行擴軍,可是很多時候并不是士兵越多越好:“目前軍方的在冊將士已經超過三百萬,二十個國防軍和三個禁軍序列的正規戰兵就是一百一十五萬,另有輔兵、二線駐軍一百八十五萬,不算戰爭物資和損耗,每月用于支付軍餉的資金就要一百七十萬貫,每年就是二百零七萬貫。”
每一個國家的每一時期劃撥給軍方的軍費都不一樣,和平時期軍費將會壓縮,戰爭時期的軍費就將得到增加。中樞劃撥給軍方的軍費目前是每年二千萬貫,這些軍費除了開給將士的軍餉之外,糧食、兵器、被服、畜力等等也需要花錢,并不是像傳統的華夏政權模糊的體系,而是中樞給予軍方多少軍費,讓軍方自己去制定計劃怎么花錢。
“如果執政府愿意將每年的軍費提高到三千萬貫,太尉署會同意增加兵員數量。”蒯通看似有些無賴地對著蕭何一個勁地笑。
蕭何立刻就皺眉了,低聲罵道:“真是獅子大開口。”
呂哲則是在考慮一個新的問題,隨著國防軍將軍團擴編到二十個軍團,數量上是得到增加,但是戰斗力相反是被整體拉低了。戰爭頻發之下,很多新編的軍團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于訓練,差不多都是剛整編完畢立刻開拔前往某處戰區。也幸好新編的軍團是從輔兵序列進行挑選,有一定的戰術素養和經驗,若是從民間招募青壯組建,估計沒人敢將新編軍團送往戰區。
“二十個軍團已經是極限了,”呂哲并不打算再擴軍:“北疆戰事結束后,對于輔兵和二線部隊的兵員也要進行重新規劃,盡可能地縮編軍隊的人員數量。”
也就是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呂哲麾下的士兵數量才會超過三百萬,會有這么龐大的數量主要是戰亂過后民間無法容納太多游手好閑之輩,以其讓這么多的青壯在民間稱為不穩定的因素,不如招募起來有個約束。
“在編正規軍保持在一百二十萬到一百三十萬是一個合理的數字,再建立起一套合適的預備役制度,需要的時候能夠有更多的合格人加入軍中,這樣的制度對國家才是好有益的。”呂哲看一眼蒯通:“正規軍拿出三十萬的編制維持進行向外的開拓戰爭,再以輪換制度配合,全軍都能在輪換中有實戰的環境。”
那是早就商議好的事情,不一直維持國力和人力難以應付的龐大軍隊,建立起一套預備役制度保證有兵源,又維持一定的軍隊不斷發動戰爭。
蕭何在不斷地點頭,只要是本土沒有戰火紛飛,其實發動戰爭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情,因為戰爭需要采購相當多的物資,大量的訂單之下會刺激民間的經濟,能消化掉民間的勞動力,經濟騰飛的速度將會異常的驚人。那就就可以說,只要本土能夠穩定,對外戰爭中又能增加總體資源,戰爭就不是什么壞事。
“東胡那邊派來了使者,他們正在商討與我們一起進攻匈奴的可行性,太尉署需要判斷東胡是不是想要迷惑我們,做好相應的應對計劃。”呂哲“呵呵”笑了幾聲:“或許短期的互相利用不是什么壞事,就像我們同意并且鼓動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進入西域那樣。”
“西域是我們的,王上。”蒯通一直都認定這一點,也就不是那么樂意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將爪子伸到西域:“或許我們更應該答應烏孫那邊的請求。”
烏孫使節團是在三天前抵達南陵,由鴻儒館的景駒進行接待。
烏孫人是前來商議結盟的可能性,一旦雙方結盟就將團結起來針對匈奴,為了能夠爭取到呂哲這邊對結盟的興趣,烏孫使節團帶了五百多匹的寶馬過來,其中公馬和母馬是對半分,更是提出了雙方不但能在軍事上進行合作,民間的貿易也將全面展開。
“烏孫人只是期望去除掉匈奴越來越大的威脅,他們并沒有展露出任何一統西域的野心。我們需要從烏孫那邊獲得更多優良的戰馬,至少五年乃至于十年之內也需要一個在西域對我們友好的勢力,能夠提供更多的方面來偵察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風土人情。”蒯通顯然是經過詳細的考慮,一直都在試圖說服呂哲。(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八百三十章:五年計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