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王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繼往開來(160)穎水方殊
與對岸雖然繁華但卻雜亂不一樣,穎水這一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清一色一模一樣的建筑排列得整整齊齊如同肅然挺立的士兵隊列,一條條水泥鑄成的道路將這些房屋規劃成了一個個的小方塊,街道很寬,也很整潔。
在漢國,軍政現在已經嚴格的分開了,軍不干政,軍隊的唯一作用就是保境安民,隨時準備與敵人作戰,而治理地方,管理民生,發展經濟,卻是地方官的事情。因為穎水所處地方的特殊性,這里的縣令方殊是從政事堂直接派下來的,此人在從薊城綜合大學畢業之后,因為成績優異而直接被政事堂選中,在政事堂磨勵數年,平時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協助統籌軍方在后勤方面的需求以及做出軍隊的初步預算。所以此人雖然是一個文官,但對于軍事絕對不陌生,而且因為經常跟軍人打交道的原因,脾性也甚是豪闊。
穎水這個地方處于最前線,縣令的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在一旦發生戰爭之后,能擔負起軍隊的后勤統籌事宜,使前方作戰的軍隊無后顧之憂,方殊便是這樣一個最合適的人選了。
作為薊城綜合大學培養出來的第一批自己的人才,也是漢國著力培養的后備官員,是準備大用的,此人自然是有好幾把刷子的,不僅通曉軍事,在民生治理之上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手法。在政事堂與那些老奸巨滑的大佬們呆久了,這位自然是各類手腕都精通一些。
穎水城外,那原本的大片荒地,方殊可沒有將他簡單地賣給商人們了事,他找了幾個商界大鱷,這些人出本錢,穎水出地,組成了一個半官方半民間的公司,公司這個新鮮詞,自從他們的大王高遠第一次在寶潔股份有限公司使用之后。現在已經在漢國不是什么讓人不懂的玩意兒了,在漢國,這個公司那個公司已經讓漢人們習已為常了。
這個叫做恒安的公司正式成立之后,立即便在穎水城外開建了這樣一大批規格統一。大小一致的房屋,然后將他們出租給商戶們做生意,隨著穎水與穎川的交流日漸頻繁一直到形成現在這樣的規模,這里的租金也是水漲船高,到現在。這里的房屋租金比起薊城也不遑多讓,恒安公司自然也是盆滿缽滿。而穎水縣府自然也因此發了大財。
縣府富得流油,這些錢自然是要用出去的,于是在穎水,一條條道路開始修建,硬化,一個個水利工程從穎水河開始建成,流向四鄉八里。
穎水縣是全漢國第一個全部免除農稅的縣治,當然,這也是全國的唯一一個特例。是高遠在接到方殊輾轉遞上來的奏折之后,特別批準的,因為穎水已經不在乎農戶們所交的這幾個稅錢了。與各地最前沿的親民官們都無一例外特別重示農民的糧食產量不同,方殊從一開始就走的不是一條尋常路,在穎水縣,農民們最主要的農產品不是糧食,而是疏菜,因為穎水縣的急據擴張,人口迅速增加,疏菜魚肉的銷售量是與日俱增。而且價格也是一路上漲,現在的穎水縣,軍隊,商人。本地土著,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十萬余人,比起一些邊遠地方的郡州人口還要多。對于疏菜魚肉的需求量自然是很驚人的。
現在的穎水縣的菜疏不僅供應著穎水縣的需要,還供應著對岸那些名義上的敵國之人,方殊曾自豪的說過,對面秦國的大將軍所吃的菜疏。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穎水所產。別看這菜疏的利潤并不高,損耗也大,但架不住人天天要吃,需求量大得驚人,日積月累,這積累下來的財富也頗為驚人,比起種糧收入要高得多。
縣府有錢,自然就屬于財大氣粗,穎水縣在施政政策的創新方面,在制造了多個第一之后,在民生方面也是標新立異,第一個在全漢國推行老人補貼,六十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領一兩銀子,七十歲以上二兩,八十歲以上五兩,這項政策甫一推出,叫好聲和質疑聲便在全國響成一片,不是每個地方都像穎水這樣,因為一個奇特的現象造成了現在的繁榮之景從而錢多得用不完。政事堂對于從這位從他們這里走出去的縣令也是褒貶不一,特別是最后一項政策,最終還是在高遠的一力堅持之下定下來的。
方殊的聰明之處在于與軍方的關系處理得極好,駐扎穎水的最高指揮官是誰?葉楓。葉楓是誰,那是國舅爺,通過這位國舅爺,很多方殊的政策,在醞釀階段,便已經上達天聽了。葉楓不能向高遠直接上折子,但他可以與姐姐通家信啊,在家信之中說一說這些事兒,葉菁兒自然就會當著新鮮事兒講給高遠聽,不動聲色地便讓天子直接知道了最底層的一些事情。
高遠對于方殊的這個小小的手腕自然是心知肚明,不過倒也不以為意,一個官員如果沒有手腕,那能成什么事兒。而這個方殊,的確是一個讓他感到特別驚訝的人才,有時候高遠甚至認為這家伙是不是和自己一樣,身體里裝著一個從另一個世界而來的靈魂。很多政策對于高遠來說,都能找到一些遙遠而陌生的記憶。
于是穎水便成了高遠的一個實驗場,于是他有意無意地與葉菁兒討論方殊的這些政策,甚至還提出自己的設想,而這些想法又通過葉菁兒與葉楓的家信,傳到了方殊的耳中。
方殊是一個聰明得異于常人的家伙,從這些模糊的信息之中,他準確地判斷出大漢的最高統治者對他的這些政策不僅不反對,反而提出了一些更大膽的設想,更中肯的建議,讓他在不斷地修整中逐步完善著自己在穎水縣的新政。
在一次次的新政策實施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之后,方殊也似乎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穎水本是以前的韓地,可以說是一個貧窮異常的地方,但現在真要論起富裕程度來說的話,穎水絕對是在全漢國數得著的強縣之一。
隨著穎水縣越來越富,一項項惠民措施展開,周邊不少縣的人口開始向穎水遷移,這也造成了穎水縣與周邊其它縣不斷的摩擦,對于原韓地來說,人口的大量損失本來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個縣不差人啊,特別是青壯,現在穎水這樣一來,大家都爭著往這里跑,其它各縣的官員可都急了眼兒了,最嚴重的時候,其它各縣派出本縣的警察,開始追捕本地跑了的百姓,這官司最后一直從郡里打到了政事堂,方殊這一次沒有討到好,受到了嚴厲的斥責,不得不在這個方面開始加強控制,想要成為穎水縣的在藉人口就不是那么一件容易事情了。
當然,方殊也不會忘了政事堂派自己到穎水的初衷,對于軍隊的支持,他向來是不遺余力的,特別是駐軍的首腦是葉楓的時候,這可是他連通薊城王宮里的一條最便捷的通道。葉楓的軍隊在這里住著的是永久性的房屋,縣府花錢,在軍隊駐地修建起了鋼筋水泥的營房,為部隊提供的后勤支援永遠都是最好的,隔三岔五都會找個理由,或由縣府,或由地方紳士、商人們組成犒勞的隊伍,為軍隊送糧送菜送豬羊,所以葉楓的軍隊永遠是大漢軍隊之中住得最好,吃得最壯的軍隊。
現在方殊盯上了流淌在穎水縣的這一條穎水河,他計劃著要修建永久性的護堤,并在護堤之上鑄一條水泥路面,當然,架一座橋連通兩岸也是他的規劃之一,現在,堤防已經開建,但橋的事情卻陷入了僵局。
他聯絡的商人在檀鋒哪里碰了一個硬硬的釘子,這讓方殊懊惱不已。因為穎水的存在,全靠碼頭上渡船的擺渡遠遠不能滿足兩岸的商業交流,自然也就妨礙了他的賺錢大計,如果有一座橋,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收過路錢,他可是計算過了,這樁生意不僅做得長久,而且利潤驚人。
為了這件事,他專門與葉楓討論了很久,直到葉楓認為,有橋沒橋,對于雙方有可能爆發的戰爭而言,根本沒有多少影響。該怎么打還得怎么打。葉楓的這個結論,是他最終下定決心的原因,可這事兒他一方是做不了主的,還得對面也同意,不過現在看來,是沒多少指望了,這讓方殊很是懊惱。要知道,為了聯絡上漢國這位有技術,有資金的商人,他可是費了不少功夫的。
但方殊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穎水河上建橋的想法破滅了,但這個事情卻召來了楚人,看著手里的信件,他知道這件事情他是真作不了主了。
橋在自己眼前建,很多事情便是自己能控制的,但真要深處楚地,那可就不一般的小事了,建設鋼筋水泥的大橋,這涉及到漢國最新的道路工程技術,能不能出去可就難說了,但隱隱的,他又從中看到了一條財富大道在向他招手,放過太可惜了。
“來人,馬上去請葉師長過來。”召來一位屬吏,吩咐道,這樣的大事,看來還是得通過葉楓先打聽一下大王的態度了。(
我為王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繼往開來(160)穎水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