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非諸君(四)
用電腦看的沒問題,用手機app看的自動訂閱也沒問題,只要沒在我還沒修改時點開章節就行。而一旦點開,錯誤的章節內容就下載了下來,進入到手機緩存了,這個時候我即便修改了手機客戶端仍然是錯誤內容,始終不會改變。
這個時候只有重新下載這個章節,如果不行的話就只有刪除本書下架,然后再重新加一次上架即可。
小眾書看的人少,daoban又猖獗,沒辦法,不這么做混不下去了,見諒。
本書(起)(點)(中)文(網),請支持正(版)閱讀,謝謝。
1651年2月15日,佛得角附近海域。東岸共和國海軍第一艦隊主力艦“國家意志”號、“東岸主義”號以及“控制東方”號三艘戰列艦正徘徊在某處不為人知的角落里,而承擔了整個艦隊食水補給重任的“雜貨商人2號”補給船則悄然駛進了圣地亞哥島上的普拉亞港。
海軍上尉姜耀輝正無奈地站在碼頭上抽著煙。
光禿禿的碼頭、高聳的火山、炎炎的烈日以及似乎含有很多沙塵的空氣,就構成了這個單調的小島上大部分的場景了。這里一年之中不怎么下雨,火山熔巖形成的沿海平原上到處都是沙塵,只有在很遠處靠近山峰的地方才有一些綠色的樹木。而在山腳下,則到處都是因為缺水而略顯枯黃的干草,一些牛羊有氣無力地嚼吃著這些干枯而沒有水分的食物,生活一如這座島上的殖民者們一樣,顯得艱難無比。
島上有一些季節性河流,一般只在短暫的雨季中河水才會瞬間充盈整個干涸的河床。此時這些河床底部有些濕潤,但你卻很難找到河水,似乎是前陣子剛剛下過場暴雨,但沒多久河水就已經被干渴的土地以及炎熱的空氣所吸收,再也找不到一丁點的痕跡了。
河底有一些小蜥蜴以及昆蟲,它們趁著河床底還有一點濕氣的機會——這會導致一些青草開始短暫的生長——抓緊時間出來覓食。但悲劇的是,它們往往被一些饑餓的鳥類給迅速捕食掉,這里的環境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太過嚴酷了。
“長官,葡萄牙佬已經把我們送過去的麻布、葡萄酒和農具都收下了,但我不認為是他們自己用的,這幫家伙多半會轉賣到非洲大陸殖民地去。尤其是莫桑比克島對面的大陸上,贊比西主婦們對這些物資的渴求程度一直都很高。”姜耀輝的副官、海軍元老之一丁偉的兒子丁震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匯報著說道。
“你管他們賣哪去?能收就不錯了!這幫壞得冒泡的葡萄牙商人,膽子真是不小,什么來歷不明的東西都敢收!”姜耀輝一巴掌輕輕拍在丁震的軍帽上,笑罵道:“不過誰讓我們給的價格低呢?俗話說財帛動人心,更何況我們這是價值幾萬比索的‘財帛’,神仙也要動心哪!行了,該采購的東西都采購了吧?海上的弟兄們還在等著呢。”
“已經采購了!”丁震立刻點頭說道,“腌魚、肉干、蔬菜,活牛、活羊,還有鹽,都買了。哦,對了,新鮮淡水也購置了很多桶,足夠我們用一段時間了。”
這座島到底是有多干旱姜耀輝已經是深有體會了,丁震能采購到的新鮮淡水,多半是島上的葡萄牙殖民者從島嶼深處山脈間流淌著的不多的涓涓細流中收集的,價格那是相當地高!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座島如此之干旱、降雨又如此之稀少、日照又如此之強烈,豈不是為人工海灘曬鹽創造了極大便利?而事實上也是如此,葡萄牙人在佛得角群島附近的很多島上都開辟了曬鹽鹽田,曬制出來的鹽遠銷非洲和南美洲——當然在東岸人控制鹽城港地區后,歷史上傾銷至整個秘魯總督區的佛得角鹽卻開始被逐步拒在了門外。
這次東岸人的這艘食水補給船駛進佛得角群島,主要還是為了正在海上游弋著的戰斗艦隊購買補給品,而附近能夠打交道的也就加那利群島的西班牙人以及佛得角的葡萄牙人了。西班牙人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那么就只能到葡萄牙人這里購買補給品了,包括食物、淡水以及帆布索具船板等玩意。
此外,順便再把此行擄掠到的一些不太扎眼的、較好出手的物資尋機一點點拋掉,都是他們此行的任務。島上的葡萄牙人果然對金屬農具、葡萄酒、麻布等物資非常渴求,因為他們除自用外還可以轉售到別的殖民地——這是外國商人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
當然了,東岸人也沒傻到把在附近海域擄掠來的物資在島上出售。事實上他們也才剛剛抵達附近沒多久,最早前往佛羅里達附近海域進行劫掠的“八月十日”號戰艦甚至已經返回了本土休整,“控制東方”號戰列艦也已經趕來接替。之前他們在加勒比海多處海域換著地方折騰了大半年之久,戰果頗豐,總計俘虜了八艘大小船只,擊沉十余艘,繳獲物資(大部已低價拍賣掉)、現金共計一百余萬元,俘虜各國水手三百多人——目前都已運到了本土長山鐵礦內控制使用。
俘虜、擊沉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法國商船,但也有一些倒霉的丹麥、英國、荷蘭船只被順手做了。目前加勒比海及其近岸部分地區甚至已經流傳了新的海盜傳說,說是一股新崛起的海盜在打劫途經的各國船只,十分兇殘——當然有點理智的人都不會這么想,他們只會認為又是哪國海軍假扮海盜來這里開展私掠活動了,這毫無疑問觸犯了各國一致遵守的潛規則,因此是必須嚴厲打擊的對象,否則加勒比海乃至新大陸的貿易、殖民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為此,西班牙人的向風艦隊甚至派出了多艘軍艦到幾處頻繁出現“事故”的海域巡邏,幸好沒和東岸人打照面,不然它們也得被揍沉到海底去。不過東岸人也明白,自己這些船只不能再在這邊久留了,否則遲早暴露出去——事實上離暴露也不遠了,東岸人不可能抹去自己在加勒比海這大半年來的所有首尾,有心人仔細調查一下的話遲早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因此果斷全軍轉移到了佛得角群島附近海域,繼續開展“私掠”大業。
從佛得角群島出發,北上加納利群島、南進幾內亞灣、西去巴西東北部,都相當便利,因此實在是一個要沖之地。北面的加納利群島附近,商船還是相當多的,蓋因前往加勒比海的很多船只都要從此路過(包括西班牙“加亞阿內斯”艦隊,即從加的斯港出發的寶船隊);南面的幾內亞灣,有多個國家的商站或殖民地,更是從亞洲返回歐洲的船只的必經之地,船只密度也相當不小;至于從這里西去巴西嘛,唔,一般多是荷蘭或葡萄牙船只,東岸人暫時不準備碰,他們主要還是死盯法國人搞!
“君子報仇,從早到晚!”這是已經返回國內的李毅海軍少校的話,而東岸海軍將士們也是一直以此“自勉”的,那就是專搞法國船,把法國人搞哭、搞怕!反正他們國家現在正在同時打內戰和外戰呢,亂得很,一時半會兒還抽不出精力來理其他的事情。而等到他們能夠從國內的亂局中抽身,將目光投注到別處的時候,他們與新大陸之間的貿易怕不是已經萎縮掉至少三分之一到一半了吧。
其實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階段,已經漸漸脫離了最初的目的了。一年前,當執委會批準海軍北上襲擊法國運輸船的時候,其初衷只不過是為了打擊法國自己的棉紡織業,使其得不到關鍵的原材料,同時也為法國人悍然提高關稅導致東岸蒙受損失的事情出一口惡氣。但在持續的私掠行為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時間的現在,已經打出了性子的海軍漸漸喜歡上了私掠行為本身,而不僅僅是為了出口氣了。
因此,本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原則,東岸海軍又撲到了佛得角群島附近海域,然后北上襲擊加納利群島附近的法國商船——這些多半是法國前往新大陸進行走私貿易的船只。除此之外,他們有時也會南下幾內亞灣,襲擊從印度洋返回的法國船只——無論是前往東方探險、貿易的船只還是前往新華夏島的船只,只要撞上了就通通打沉或俘虜。
時至今日,他們已經在加納利群島附近擊沉了一艘小型法國運輸船,同時也在幾內亞灣附近撞上了一艘從馬達加斯加返回的法國船只,同樣將之當場擊沉,運氣好得不得了——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一艘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其他的戰果嘛,暫時還沒有,也許是一年中的出航高峰期還沒到,但東岸人有的是耐心,就和你法國佬耗上了,怎么著吧?你能咬我啊!
“采購完了物資就撤吧,島上的這些葡萄牙人是聰明人,他們難道不知道我們拿來出售的物資是贓物嗎?不過他們不會問,我們也不會說,大家心照不宣,各自悶聲發大財而已。”姜耀輝正了正自己的筒形海軍帽,說道:“走吧,接下來還有得忙呢。這片海域也不是久留之地,干幾票后估計又得趕緊換地方,不然就會被人發現。而且弟兄們也出來這么久了,我聽說長官們有意先讓部分船只南下到南非去休整休整,好好干,給上頭留個好印象,那樣說不定休整的好事就輪到我們了呢!”
其實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階段,已經漸漸脫離了最初的目的了。一年前,當執委會批準海軍北上襲擊法國運輸船的時候,其初衷只不過是為了打擊法國自己的棉紡織業,使其得不到關鍵的原材料,同時也為法國人悍然提高關稅導致東岸蒙受損失的事情出一口惡氣。但在持續的私掠行為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時間的現在,已經打出了性子的海軍漸漸喜歡上了私掠行為本身,而不僅僅是為了出口氣了。
因此,本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原則,東岸海軍又撲到了佛得角群島附近海域,然后北上襲擊加納利群島附近的法國商船——這些多半是法國前往新大陸進行走私貿易的船只。除此之外,他們有時也會南下幾內亞灣,襲擊從印度洋返回的法國船只——無論是前往東方探險、貿易的船只還是前往新華夏島的船只,只要撞上了就通通打沉或俘虜。
時至今日,他們已經在加納利群島附近擊沉了一艘小型法國運輸船,同時也在幾內亞灣附近撞上了一艘從馬達加斯加返回的法國船只,同樣將之當場擊沉,運氣好得不得了——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一艘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其他的戰果嘛,暫時還沒有,也許是一年中的出航高峰期還沒到,但東岸人有的是耐心,就和你法國佬耗上了,怎么著吧?你能咬我啊!
“采購完了物資就撤吧,島上的這些葡萄牙人是聰明人,他們難道不知道我們拿來出售的物資是贓物嗎?不過他們不會問,我們也不會說,大家心照不宣,各自悶聲發大財而已。”姜耀輝正了正自己的筒形海軍帽,說道:“走吧,接下來還有得忙呢。這片海域也不是久留之地,干幾票后估計又得趕緊換地方,不然就會被人發現。而且弟兄們也出來這么久了,我聽說長官們有意先讓部分船只南下到南非去休整休整,好好干,給上頭留個好印象,那樣說不定休整的好事就輪到我們了呢!”我聽說長官們有意先讓部分船只南下到南非去休整休整,好好干,給上頭留個好印象,那樣說不定休整的好事就輪到我們了呢!”(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非諸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