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百十五章 悄然的變化(二)
1658年6月15日,約翰.希爾搭乘一艘船只駛進了日漸繁忙的泰晤士河。し
入港的時候繳納了不菲的關稅,這一點尤其令希爾極為詬病:現在的《航海條例》真是太嚴格了!他的這艘船從圣克里斯多夫島裝載了不少煙草、蔗糖和菘藍,準備運往葡萄牙里斯本出售,結果卻不得不先跑到倫敦來繳納關稅,真是太不方便了——想想還是東岸人的政策好,聽說他們的海外殖民地新華夏島就經常與印度洋周邊的國家展開貿易,但這些商船卻只需在當地繳納出口關稅即可,因為他們本土與殖民地之間已經廢除了很大一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并且這個免稅名單上的商品數量還在逐年增加,真是令人羨慕。
反觀英格蘭與其海外殖民地之間,其貿易簡直就像國與國之間一樣,美洲殖民地的商品進入倫敦時需繳納進口關稅,出口到外國市場時需繳納出口關稅,這令很多跑遠洋的中小商人們苦不堪言。只不過,在海事法院權威越來越大的今天,原本無法無天的商人們也老實了不少,偷漏稅的商人固然很多,但按章納稅的人卻也在日漸增多。畢竟,這些關稅收入都是實打實的政府核心收入之一,在軍費預算被嚴重削減的今天,海軍可是對此指望頗多呢,作為一個遠洋商人,你敢得罪海軍嗎?
當然了,雖然《航海條例》的弊病頗多,但作為這項法案事實上的受益者,約翰.希爾還是希望這項法令繼續執行下去的。蓋因像弗吉尼亞的煙草、巴巴多斯的蔗糖、圣克里斯多夫的染料等商品,以前可都是被荷蘭人(大部分是西印度公司的)壟斷的,大頭都被他們掙了去,當地的種植園主們也更愿意把產出賣給荷蘭人,因為他們的給價合理,還老能給他們運來廉價的舊大陸工業品甚至女人!可在《航海條例》被一再重申嚴格執行的今天,這些荷蘭商人都被趕跑了,因為按照法律規定。英國海外殖民地的商品只能由英國商船運輸,這令喬治.希爾這些既是種植園主同時也擁有船隊的商人樂開了花,他們大把壟斷了當地的商品貿易(給價往往比荷蘭人低,這招致了很多種植園主的不滿)。然后開開心心地運往舊大陸銷售以牟取巨額利潤。在這其中,唯一受到損失的大概就是那些新大陸的種植園主了吧,可他們在倫敦議會內沒利益代言人為他們爭取權益,誰又會在乎他們的想法呢?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約翰.希爾的牢騷也僅僅就是牢騷罷了,是商人的天性,如果誰說要取消《航海條例》的話,大概希爾先生會第一批跳出來反對!
前來碼頭迎接他的是喬治.漢普頓的兒子米歇爾。米歇爾今年三十歲出頭,八歲時就被喬治送往倫敦的一位好友處學習商業——這是英格蘭的傳統了,同業公會的成員往往會把兒子送往親朋好友或生意合伙人處充當學徒,這個過程最長往往達12年之久,且被視為是商業家族鞏固彼此間關系的上佳手段。當學徒學業期滿并可開業時(意味著取得了同業行會的認可),他們往往會成為其主人的合伙人;有的還會娶主人的女兒或遺孀為妻,充當主人的助手。或者直接繼承主人的事業,這都不罕見,君不見東地公司的創始人、黎凡特公司的董事愛德華.奧斯博尼就曾經充當呢絨批發商威廉.休伊特的學徒,后來娶了其女兒并最終走上事業巔峰。
此時站在希爾面前的米歇爾的經歷有所類似,這個頗有魅力的男子在十余年前娶了其主人、前下議院議員詹姆斯.坎貝爾(死于1642年)的遺孀——一個繼承了4.9萬鎊巨額財富的老女人——而迅速發家致富。現在他已經躋身倫敦大商人圈子,并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又娶了一位落魄的前伯爵小姐為妻,社會地位也獲得極大提高,可以說已經把他父親——一個不甚出眾的北美商人——遠遠甩在了身后,不得不令人感嘆造化的神奇。
“最近獨裁者克倫威爾的身體是越來越差了,斯賓塞先生甚至認為他很難活過今年。倫敦的先生們(指大商人)對國家未來的前途非常擔憂,他們擔憂國家會陷入長期的混亂當中,因為在護國公死去后,很顯然缺乏一個有威望的人來統合各方實力。并帶領英格蘭繼續前進。”坐上豪華舒適的東岸式馬車后,米歇爾壓低聲音朝希爾說道:“克倫威爾在英格蘭的地位僅在上帝之下,一旦他死了,國家可能會生出變亂。”
希爾聞言點了點頭。老實說,作為一個中等商人,他對克倫威爾的觀感還好。遠不像米歇爾這類大商人對其深惡痛絕。畢竟克倫威爾嚴于律己,平民看不順眼的奢侈排場他從不講究,僅在這一點上,就比奢靡無度、支出巨大的英格蘭王室要好太多了;而且他不喜歡娛樂消遣,不喜歡積累財富,只在他心愛的軍隊軍費不足時才面向全國籌集費用,且還多拿富商開刀,平民的負擔并不重;另外,他還嚴查司法舞弊,要求司法機關秉公執法,對富商和平民一視同仁——這一點尤令議會的諸位先生們難以忍受;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他強力推動了《航海法案》,給英國經濟帶來了持久發展的動力,這才是希爾先生對其存在好感的最根本因素,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為英格蘭帶來了“國運”的男人,而不是以前那幫廢物般的貴族和國王。
“克倫威爾一旦死后,國家對西班牙的政策可能會有所改變。”米歇爾繼續說著對希爾這類殖民地商人來說比較重要的信息:“我們現在已經獲取了牙買加島、巴巴多斯島,圣克里斯多夫島上的法國移民也被我們排擠得差不多了。這些富饒的島嶼每年產出巨量的煙草和蔗糖,這是筆巨大的生意,但若要好好開發急需一個安全的環境,因此緩和對西關系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可在克倫威爾死之前,這項政策似無任何改變的可能,我們只能繼續忍受西班牙人無休止的騷擾與攻擊,當然現在又多了東岸人的艦隊,我們的商船在加勒比海上正變得越來越不安全,是時候改變對策了!”
其實,英格蘭有與西班牙結束戰爭的需求,西班牙又何嘗不想與英國結束戰爭呢?畢竟他們的大敵始終是正覬覦南尼德蘭的法蘭西!而且,他們的和解也不是完全沒有基礎:早在英國并未與法國實質結盟前,西班牙、法國當時竭力爭取英國,為此西班牙人聲稱將為英國攻下加萊,法國人則許下了為英國攻占敦刻爾克的條件,結果克倫威爾當時想發展海外貿易并占領墨西哥,故最終選擇了與法國站在一邊,這導致了西班牙人如今的困局——出賣了大量權益給新大陸那個似乎永遠喂不飽的異教徒國家,且還有越陷越深的趨勢,這如果都不叫困局的話那么還有什么叫困局?
更何況,現在這個名叫東岸的邪惡國家已堂而皇之地派遣艦隊進駐了波多黎各島,并將圣奧古斯丁、卡塔赫納、哈瓦那、維拉克魯斯、貝略等加勒比重要商業城市納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意圖排斥其他所有舊大陸國家,這自然引起了英國人的憤怒和不安——憤怒來自國內手工業的支柱如造紙、金屬加工和毛紡織產業(此三項產業與皮革、建筑、造船一起,是英格蘭此時六大支柱產業)的工場主們,不安則來自準備或已經投資海外殖民地的商人(比如打算投資加勒比島嶼蔗糖產業的投資者),他們現在對東岸人在加勒比的活動越來越敵視,想方設法地向護國公施加壓力,意欲讓他派遣海軍艦隊進入加勒比海驅逐東岸人——當然這被拒絕了,但像米歇爾、湯普森、斯賓塞、斯通等大商人們并沒有善罷甘休,他們仍在積極活動,打算重新說服政府重視東岸人的威脅,為此哪怕出點血支援點軍費也在所不惜。
當然以上這些東西都是倫敦諸位先生們的遠期期望,就近期來說,他們還需要繼續忍耐,因為英格蘭共和國內上帝之下第一人、剛剛出任第二任護國公沒多久的克倫威爾尚未辭世,他之前已經派出了二十艘軍艦封鎖敦刻爾克港,并將六千名老兵送到了蒂雷納元帥的麾下與西班牙人作戰。在這個敏感的時候,自然是不會貿然改變與法國的關系而自煽嘴巴的,畢竟那樣對他的威望將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他決計不會那么做的——至少短期內是如此——那么,對于倫敦的大資本們來說,轉機或許只能是在克倫威爾離世之后了。
“希爾先生,現在請隨我去見一見幾位大人物吧,您經常去東岸,他們非常想借助您來了解一些有關那個異教徒國家的事情。”就在希爾憂慮著英格蘭的未來之時,耳邊卻想起了米歇爾的聲音。
“啊,我非常榮幸。”約翰.希爾立刻答道。(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百十五章 悄然的變化(二)